如何評價《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是可以談論的話題。?`ω′?;正好最近剛剛看過,認真討論

最先聲明一點,這是一本我極其喜歡的書,我個人認為比《聊齋志異》更符合我的胃口。我之前寫過二十幾個還算有趣《閱微草堂筆記》的故事誰來些友好一點的靈異(鬼)事件? - laq是只倉鼠的回答,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這篇文章之後正好講一些講其他的故事(。?`ω′?)

這篇文章的脈絡大概是以議論穿插故事的模式講述我對於《閱微草堂筆記》的理解,難免主觀,請多見諒。

======================================================================

第一章 攪基之書

不知道為什麼先寫這個,然而這個是記憶最為深刻的!(。?`ω′?)其中各種潑賴、各個年齡段都有,可以看出來,在清朝這是一件常見而並無絲毫羞恥與不道德的事情。有趣的是紀曉嵐對各個年齡段的同性愛情態度則完完全全的不同。

很類似於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談論日本人那樣:

性戀也是傳統「人情」的一部分。在舊時代的日本,同性戀是武土、僧侶等上層人物公認的一種享樂。明治時期,日本為了贏得西洋人的讚許,宣布許多舊習為
非法時,同性戀也規定要懲處。但是,至今這種習慣卻仍被認為是「人情之一」,不值得鄭重對待,只是必須把它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能妨礙家庭關係。因而不必擔 心會出現西方人所說的那種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變成」同性戀愛者的危險,雖然有的日本男人自願當職業男妓。對於美國存在著成年男子扮演同性戀的被動角色,
日本人感到特別吃驚。在日本,成年男子選擇少年為對象。對於成人來說,扮演被動角色認為有損人格。日本人有他們自己的界線(什麼事可以做而不傷害自尊), 不過他們的界線與我們的不同。

《閱微草堂筆記》也對於成年男性選擇少年為對象表示正常,而對常年人之間老年人之間的同性愛情表示不理解。好,我們看幾個例子一說明這一特性:

1)關於孌童的辯論——牧童與狐狸

這是劉香畹講的故事,滄州近海的地方有一牧童,十四五歲。雖然是農家孩子,卻長得非常白凈。一天在河邊午睡醒來,感覺背上好像壓著一個東西,然而看去卻無形,摸也摸不到,問又不回答。他害怕了,回到家裡把此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數日之後牧童漸漸感到怪物在擁抱他,撫摸他,漸漸地好像夢魘,終於被怪物玷污了。從此後,怪物不時地戲狎牧童,但仍然無形無影無聲,怪物有時給牧童錢物,但不多。

鄰居一私塾先生告訴牧童的父親說:「這恐怕是狐仙,應當在家藏只獵犬,等聽到狐仙聲音時,破門而入抓住狐仙。父親按他所教的去做,狐仙則吼著破窗而出,在屋上跳著罵牧童負心。 私塾先生對狐仙說:」你能幻化通靈,一定懂得世事,男女間相互愛慕,是以情互相感動;然而早上發誓生同寢、死同穴,晚上卻到了別人那裡,這種人不知有多少。至於孌童,本不是女性與人同床共

枕不過是出賣色相,當他傅粉施香,含嬌流盼,纏頭萬錦千金買笑之時,莫不像碧玉那樣多情;投靠他人懷抱,當有錢人財盡,顯貴者權力喪失,便會轉身就走,有的反戈一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自古都這樣。蕭韶對待庾信,慕容沖對待符堅的事已載入了史冊。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庾信、符堅所施恩惠那麼大,尚且得到如此回報。而你們的交情如摶沙做飯那麼容易,況且你所贈與的還不及五陵豪貴的萬分之一,卻想讓這牧童的心堅如金石,你不是太糊塗了!「說完對方一聲沒有,很久之後,忽聽狐仙頓足說:」先生別再講了!我現在才知道我太痴心了「狐仙長嘆幾聲就離去不見了。

劉香畹言,滄州近海虞有牧童,年十四五,雖農家子,頗白皙。一日陂畔午睡,醒覺背上似負一物,然視之無形,捫之無質,問之亦無聲,怖而返,以告父母。無如之何。數日後漸似擁抱,漸似撫摩,既而漸似夢魘,遂為所污。自是媟狎無時,而無形無質無聲,則仍如故時。或得錢物果餌,亦不甚多。鄰塾師語其父曰:此恐是狐,宜藏獵犬,俟聞媚聲時,排闥嗾攫之。父如所教,狐鐍然破窗出,在屋上跳擲,罵童負心。塾師呼與語曰:君幻化通靈,定知世事。夫男女相悅,感以情也,然朝盟同穴,夕過別船者,尚不知其幾;至若孌童,本非女質,抱衾薦枕,不過以色為市耳。當其傅粉熏香,含嬌流盼,纏頭萬錦,買笑千金,非不似碧玉多情,回身就抱;迨富者貲盡,貴者權移,或掉臂長辭,或倒戈反噬,翻去覆雨,自古皆然。蕭韶之於庾信,慕容沖之於符堅,載在史冊,其尤著者也。其所施者如彼,其所報者尚如此。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況君所贈,曾不及五陵豪貴之萬一,而欲此童心堅金石,不亦盕乎?語訖寂然,良久忽聞頓足曰:先生休矣。吾今乃始知吾痴。浩嘆數聲而去

我們能明顯看到,在清代人的思維中,孌童,即成年男性通過經濟資助來與幼年男性發生關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孌童是一種社會承認的文化現象,是直接將之物化的表現。而孌童,類似於妓女,是不對出資助成年男性富有情感責任的,不需要守貞潔、講情義,只有一時交歡便好。

2)孌童的歷史討論——某富豪的孌童訓練

據雜書記載,「孌童」最早始於黃帝時代,這大概是出自後人的偽托。玩弄孌童的事始見於《商書》,但《商書》屬於晉人梅嘖的偽古文,也不足以作為根據。《逸周書》有美男破老的記載,大概指的就是孌童吧?《周禮》談及生理有缺陷的男子打官司的事,注釋認為這種人是先天生理缺陷,不能與女子交媾。然而從古到今,沒有因為不能與女子交媾而打官司的事。經文簡潔,我懷疑說的也是變童一類的事。大凡女子縱慾放蕩,是出自她們性慾的本能。而孌童沒有這種慾望,只因他們年幼而受騙,或被脅迫,或被利誘。

相傳某個富豪喜歡玩弄變童,可又怕他們拒絕,就買回許多不足十歲的端麗男孩。當他和變童親昵時,就讓小孩們手持蠟燭在一邊侍奉。久而久之,種種淫穢的情狀,小孩子看慣了,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等過了三幾年,孩子們長大些時,就可以供他玩弄了,都像順水船一樣,聽從他擺布。有一個由富豪供養的和尚規勸他說:「世上常有這種事,我也不能禁止施主不去做這等事。然而要出於他們的自願,就如同玩弄妓女一樣,罪過還算輕些。假如處心積慮,去摧殘孩子純潔的本性,恐怕天神也會發怒的。」富豪不聽勸告,終於招致大禍。憑藉權術謀取,是造物主所忌恨的,更何況是這種下三爛的事呢?

雜說稱孌童始黃帝(錢詹事辛楣如此說,辛楣能舉其書名,今忘之矣),殆出依託。比頑童始見《商書》,然出梅頤偽古文,亦不足據。《逸周書》稱「美男破老」,殆指是乎?《周禮》有不男之訟,注謂天閹不能御女者。然自古及今,未有以不能御女成訟者;經文簡質,疑其亦指此事也。凡女子淫佚,發乎情慾之自然。孌童則本無是心,皆幼而受紿,或勢劫利餌耳。相傳某巨室喜狎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買端麗小兒未過十歲者;與諸童媟戲時,使執燭侍側。種種淫狀,久而見慣,視若當然。過三數年,稍長可御,皆順流之舟矣。有所供養僧規之曰:「此事世所恆有,不能禁檀越不為,然因其自願。譬諸挾妓,其過尚輕;若處心積慮,鑿赤子之天真,則恐干神怒。」某不能從,後卒罹禍。夫術取者造物所忌,況此事而以術取哉

紀昀首先討論了孌童的歷史和發展,這是一個早有之事,然而不好考證;並不能認識到前列腺高潮的存在,認為孌童並無肉體的快感,後來有借和尚之口,表明孌童是造物所忌的事情。這裡的態度還是和對待妓女問題很像,自古便有,不提倡,也不反感;尤其不建議過度。

3)孝子

《春秋》說過,有追究動機的原則,有嚴懲動機的原則。 青縣有個人被判為死刑,縣令好搞婚外戀。死刑犯的兒子十四五歲,長相極秀麗,他乘縣令前往省城在途中住宿的機會,假借訴訟而獻身。死刑犯因此而被釋放,其實這孩子是出賣男色的孌童,但人們不因此而賤視他,因為他的動機是救人。

春秋有原心之法,有誅心之法,青縣有人陷大辟,縣令好外寵,其子年十四五,頗秀麗,乘其赴省宿館舍,邀之於途,託言牒訴而自獻焉,獄竟解。實為孌童,人不以孌童賤之,原其心也。

這是一個《閱微草堂筆記》的核心教化思想——孝。在《閱微草堂筆記》的邏輯里,孝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極多的故事反應了這樣思想

4)誘惑

蘭洲曾經在乘船途中買了一個童子,年十三四歲,很是俊秀文雅,也略知字義。童子說是父親死了,家境敗落;便同母親、兄長投奔親戚不遇,想搭船回到南邊去。 因行李當光賣完,所以賣身作路費。 同他談話,羞澀得像新媳婦。本來已經感到奇怪了, 等到就寢時,竟然脫光衣服躺著! 王本意買來供使喚,沒有別的念頭;但是如今他溫順地主動親近,自己也就控制不住了。 事後,童子伏在枕頭上暗暗哭泣,王就問:「你不願意嗎?」答:「不願意。」問:「不願意為什麼先來親近我?」答:「我的父親在世時,所養的幾個小奴僕,沒有不在枕席上侍候的。有剛來羞愧拒絕的,就加以鞭打;說:』想想買你做什麼,糊塗到這樣!』-「知道奴僕服侍主人,本分應當這樣,不這樣就應當受鞭打,所以不敢不自己獻身。

王急忙起身推開枕頭說:「可怕啊!」 連忙叫船夫鼓動船槳,一夜追上他的母親兄長;把童子還給他們,並且贈送了五十兩銀子。王心裡還不能安寧,又在憫忠寺禮拜佛像懺悔; 夢見伽藍神對他說:「你犯了過錯在頃刻之間就改正了,陰司還沒有登記上簿冊,可以不必褻瀆佛祖了。」

王蘭洲嘗於舟次買一童,年十三四,甚秀雅,亦粗知字義。雲父歿,家中落,與母兄投親不遇,附舟南還,行李典賣盡,故鬻身為道路費。與之語,羞澀如新婦,固已怪之。比就寢,竟馳服橫陳。王本買供使令,無他念;然宛轉相就,亦意不自持。已而童伏枕暗泣。問:「汝不願乎?」曰:「不願。」問:「不願何以先就我?」曰:「吾父在時,所畜小奴數人,無不薦枕席。有初來愧拒者,輒加鞭笞曰:『思買汝何為?憒憒乃爾!』知奴事主人,分當如是;不知是則當捶楚。故不敢不自獻也。」王蹶起推枕曰:「可畏哉!」急呼舟人鼓楫,一夜追及其母兄,以童還之,且贈以五十金。意不自安,復於憫忠寺禮佛懺悔。夢伽藍語曰:「汝作過改過在頃刻間,冥司尚未注籍,可無庸瀆世尊也。

注意:然宛轉相就,亦意不自持咪啪(。?`ω′?)

5)鏡子--對待成年同性戀

這個故事是海陽李玉典前輩說的。有兩個書生在佛寺讀書,夜間二人搞同性戀,忽然牆壁上現出一面大圓鏡,直徑一丈多長;光明得就象白天一般,二生的毫毛頭髮都清清楚楚地映在了鏡中。 聽到屋檐有聲音說:「佛法廣大,本不責怪你們,但你們自己朝鏡中看看,是什麼樣子!」我認為這種幽期密約式的勾當,必定無其他人在場;是誰看見的呢? 二生絕對沒有主動向人宣揚的道理。又是從哪裡聽到這件事情的呢?然而,這件事是情理中應該有的事,不一定要看為子虛烏有。

海陽李玉典前輩言,有兩生讀書佛寺。夜方昵狎,忽壁上現大圓鏡,徑丈余,光明如晝,毫髮畢睹,聞檐際語曰:佛法廣大,固不汝嗔,但汝自視鏡中,是何形狀。余謂幽期密約,必無人在旁,是誰見之。兩生斷無自言理,又何以聞之,然其事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虛烏有視之。

6)戀老樂園

吉木薩的兵士張鳴鳳調守卡倫,和一個菜園很近。種菜的老頭年紀有六十多,每到風雨天,就到卡倫借宿。一天晚上張鳴鳳用酒灌醉他而淫辱了老頭,老頭很憤怒,就到營官處告狀;經檢查,創傷還在。向上級官員申報,免去了鳴鳳的糧餉;當時他才二十歲,大家認為他決不會做這事。有人懷疑老頭偷著淫辱鳴鳳,因此張鳴鳳報復他。 複審的時候雙方都不承認,大家都說是怪事。

有個官奴玉保說:「這事當然有,不值得奇怪。從前我在南山放馬,馬被打野雞的嚇跑了。 我怕遭到責罰,就進入深山追蹤找馬,倉皇之中迷了路,轉了一晝夜也沒有轉出來。遠遠望見林子里露出一個屋角,就急忙走過去;又擔心是賊巢,貿然闖去會遭難,就趴在草中觀察。

過了好久,有兩個老翁拉著手說笑著出來,坐在大石頭上,擁抱、依偎,看樣子很親昵。 隨後左邊的老翁拉著右邊的老翁趴在大石肆意淫污起來,我怕因偷看他們的陰私而殺我滅口,惴惴不安地縮在草叢裡不敢動。他們看見了我卻沒有一點羞愧之色,他們把我叫出去,問來幹什麼,還拿兩個餅給我吃,並指點我回去的路說:」從某處看見某棵樹轉到某處,沿著深澗走,一天就可以到家了。「又指一座最高的山峰說:」那是正南方,看這座山峰就知道方向了。"他們又說:「山裡沒有草,你的馬餓了自己就會回去。這兒有很多熊和狼,不要再來了。"

等到他回到家,馬果然先返回了。 如今張鳴鳳愛六十歲的老翁,不是那老翁一類的人嗎?根據他所說的,天下真的有不可理喻的事情。不知道兩個老翁是什麼人,他們隱居深山,好像也是修道的人,竟會幹這種事。《因樹屋書影》中記載仙人馬綉頭的事,說他淫及頑童採補,這是容成術,不但姦淫女人,也姦淫男人。但是姦淫老翁,又有什麼益處? 如果修鍊中真有這種方法,也是邪門歪道。上真之道中,決沒有這種方法。

吉木薩(烏魯木齊所屬也)屯兵張鳴鳳調守卡倫(軍營瞭望之名),與一菜園近。灌園叟年六十餘,每遇風雨,輒借宿於卡倫。一夕,鳴鳳醉以酒而淫之。叟醒大恚,控於營弁。驗所創,尚未平。申上官,除鳴鳳糧。時鳴鳳年甫二十,眾以為必無此事。或疑叟或曾竊污鳴鳳,故此相報。然復鞫兩造,皆不承,咸雲怪事。有官奴玉保曰:「是固有之,不為怪也。曩牧馬南山,為射雉者驚,馬逸。懼遭責罰,入深山追覓。倉皇失道,愈轉愈迷,經一晝夜不得出。遙見林內屋角,急往投之;又慮是盜巢,或見戕害,且伏草間覘情狀。良久,有二老翁攜手笑語出,坐磐石上,擁抱偎倚,意殊褻狎。俄左一翁牽右一翁伏石畔,恣為淫媟。我方以窺見陰私,懼殺我滅口,惴惴蜷縮不敢動。乃彼望見我,了無愧怍,共呼使出,詢問何來;取二餅與食,指歸路曰:『從某處見某樹轉至某處,見深澗沿之行,一日可至家。』又指最高一峰曰:『此是正南,迷即望此知方向。』又曰:『空山無草,汝馬已飢而自歸。此間熊與狼至多,勿再來也。』比歸家,馬果先返。今張鳴鳳愛六十之叟,非此老翁類乎!」據其所言,天下真有理外事矣。惟二翁不知何許人,遁跡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為乃如此?因憶《樹屋書影》記仙人馬綉頭事,稱其比及頑童,雲中有真陰可采。是容成術,非但御女,兼亦御男。然采及老翁,有何裨益?即修鍊果有此法,亦邪師外道而已,上真定無此也。

第二個故事大概是《閱微草堂筆記》中少有的戀愛故事,相愛的少年躲離了俗世的打擾和喧囂,相互牽著手,隱居山林,及至其白髮蒼蒼,猶是親昵,勝過新歡。

解釋一下,這兩者完全不一樣!前者是戀老癖的同性戀,後者則是一起相守到老的愛人;兩者完全不一樣。紀昀認為老人不漂亮也不滋補,所以否認了其愛戀。可以反映出,清朝知識分子並不相信有超脫了物質(容貌)之上的愛情,唯思歡喜於才子佳人,妖女孌童,豈是長久?

總的來說,《閱微草堂筆記》反映出的清朝人對於男性同性戀的觀點如下:

孌童:可以接受的,久有的社會風氣;不可過度,無有感情

成年男性之間:社會不接受,認為醜惡

老年男性:社會不能理解,認為醜惡

第一部分就先寫這些吧,咪啪(。?`ω′?)

=====================================================================

第二章 世俗之書

和其他的志怪文章不同,《閱微草堂筆記》是一本世俗的書;其描寫的對象是世俗,其作用的對象亦是世俗。其中反映的是世俗問題,聖經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世俗問題從古至今都是有令人驚訝的相似,以古看今,豈不悵然,豈不可笑?

7)不正當肛腸醫療

南皮有位專治瘡病的醫生,醫術很高。不過,這位瘡醫好暗用毒藥,向患者勒索錢財,經他手醫治的病人,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必定惡瘡發作,死於非命。由於他的毒術詭秘,其他醫生誰也不能解救病人。一天,他的兒子被雷電擊死。現在南皮這位瘡醫還活在世上,己經沒人敢於請他看病。有人說瘡醫殺害了許多人,老天為什麼不殺他本人卻殺了他兒子?這是讓他逃避了懲罰。我認為這種理解並不正確。犯罪達不到極點,刑罰就加不到妻子兒女;作惡達不到頂端,禍殃就落不到後世子孫。老天殺死他的兒子,正說明他罪大惡極,受到了禍延後嗣的最重懲罰。

南皮瘍醫某,藝頗精,然好陰用毒藥,勒索重貲,不饜所欲,則必死。蓋其術詭秘,他醫不能解也。一日,其子雷震死,今其人尚在,亦無敢延之者矣。或謂某殺人至多,天何不殛某身而殛其子,有佚罰焉。夫罪不至極刑不及孥,惡不至極殃不及世。殛其子,所以明禍延後嗣也

8)兄妹、斷腿、周倉與背鍋

禮部侍郎劉青垣說:有一對中表兄妹,涉及到元鎮《會真記》里所寫的那種嫌疑,女方有了孕,被母親所覺察。女子謊稱夜裡經常有一個巨人來壓,身體很重而顏色黑黑的。母親說:「這個必定是泥塑的神像興妖作怪。」給了她一根彩色的絲線,叫她等那巨人來的時候,暗地裡系在他的腳上。這女的偷偷地把彩色絲線給了她的情人,繫到了關帝祠周將軍的腳上。

母親尋覓發現了,把那周將軍的腳幾乎打斷了。後來中表兄妹再度幽會,忽然見到周將軍來擊打他們的腰,男女一起直僵僵地躺著不能起來。人們都說:「這是污衊神靈的報應啊!」要知道獨得其利而嫁禍於人,這方法夠巧妙了。巧是造物主所忌的,算盡了萬種機關,反而算到了自家身上,這就是天道。神憎恨他們用心險惡,而不是憎恨他們的污衊。

劉少宗伯青垣言,有中表涉元稹會真之嫌者,女有孕,為母所覺,飾言夜恆有巨人來,壓體甚重,而色黝黑。母曰:是必土偶為妖也。授以彩絲,於來時陰系其足,女竊付所歡,系關帝祠周將軍足上。母物色得之,撻其足幾斷。後復密會,忽見周將軍擊其腰,男女並僵卧不能起。皆曰:污衊神明之報也。夫專其利而移禍於人,其術巧矣,巧者造物之所忌。機械萬端,反而自及,天道也。神惡其險癊,非惡其污衊也。

周倉說:「抱歉,這個鍋我不背!」

9)嫁入豪門復仇記

離我家三四十里的地方,有一富戶。戶主殘暴地凌虐自己的僕人,將僕人二婦致死以後,霸佔了他們的女兒。其女一向聰明狡黯,善解人意,侍奉戶主的飲服用,樣樣都很稱心。而且對戶主溫柔體貼,淫蕩鉀昵,打情罵俏,凡能博得他心的事情,無所不做。人們都背後議論她忘記了殺父之仇。戶主受她迷惑,對她寵愛日益加深,以致達到了只有她的話才肯聽從的程度。此女開始引導他追求奢侈豪華,把家產破費了十之七八。隨後又鼓弄是非,離間骨肉關係,使一家人互夕之間成為仇人。接著,經常向他講述《水滸傳》宋江、柴進等人物故事,稱讚他們是英雄好漢,慫恿他去交結盜賊。這位富戶戶主最後竟以殺人償命。

行刑這天,這女人沒有去哭她的丈夫,而是暗備酒果,到父母墓前進行祭祀。她對著父母墳說「雙親經常託夢指責我,對我怨恨切齒,多次要打我。今天明白了嗎?」人們這才知道她原來是為了蓄志報仇,說:「這個女人的行為,非但人不能測,就是鬼也未能窺破,心機真深啊!」然而,人們並不認為她陰險。《春秋經》主張「原心定罪」,殺二之仇本來就是不共戴天的。

又去余家三四十里,有凌虐其僕夫婦死而納其女者。女故慧黠,經營其飲食服用,事事當意。又凡可博其歡者,冶盪狎昵,無所不至。皆竊議其忘仇。蠱惑既深,惟其言是聽。女始則導之奢華,破其產十之七八,又讒間其骨肉,使門以內如寇讎,繼乃時說水滸傳宋江柴進等事,稱為英雄,慫恿之交通盜賊,卒以殺人抵法。抵法之日,女不哭其夫,而陰攜卮酒,酬其父母墓曰:父母恆夢中魘我,意恨恨似欲擊我,今知之否耶?人始知其蓄志報復。曰:此女所為,非惟人不測,鬼亦不測也,機深哉。然而不以陰險論。春秋原心,本不共戴天者也

10)真相——航髒的交易

老僕魏哲聽他父親說,順治初年有位某生,距離我家八九十里,忘了叫什麼名,和妻子先後去世。過了三四年,他的妾也死了。當時他家的僱工夜行避雨,宿在東嶽祠的廊龐下。在似夢非夢中,看見某生戴著枷鎖站在庭前,妻妾隨在身後。有個神,看衣飾像是城隆,恭敬地對岳神說:「某生污辱了這兩個人,有罪;救了兩人的性命,也有功,應該相抵。」岳神不大高興地說:「這兩人怕死而忍垢含恥,還可原諒;某生救這兩個人,正是為了姦汙這兩人,只能定罪,怎麼能說功罪相抵呢?」於是把城隆神打發了出去。某生和妻妾也隨後出去了。僱工害怕不敢吱聲,天亮之後回去告訴了家人,大家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某生過去的僕人哭道:「真是怪事,他竟因這件事被逮了起來。這事只有我們父子知道。因為受恩深重,發誓不說。如今己改朝換代,說出來也不怕了。兩位主母實際上都不是女人。在明代天啟年間,魏忠賢殺死裕妃。裕妃的宮女內監,都被秘密逮捕送到東廠,死得都很慘。有兩個內監,一個叫福來,一個叫雙桂,逃了出去。因為他們與我主人是舊相識,而主人正在京城經商。夜裡便投奔來了。

主人把兩人帶進密室。我從門縫往裡偷看,聽主人對他們說:『你們的聲音相貌,不男不女,和別人不大一樣,一出去肯定會被抓住。如果改換女裝,就認不出來了。但是兩個沒有丈夫的女人寄住在別人家裡,形跡可疑,也會被人看破。兩位己凈了身,和女人也沒什麼兩樣了,肯委屈當我的妾,就萬無一失了。兩人進退不得,沉思了好久,只好曲從。主人便為他們採買女人飾物,扎了耳朵眼,漸漸可以掛耳環了。並買來軟骨葯,叫他們纏腳。過了幾個月,居然變成兩個美女了。於是主人便用車載兩人回家,撒謊說在京城娶的。這兩人久在宮禁之中,都皮膚白哲、舉止溫雅,沒有一絲男子氣。

而且事情大出意料之外,所以也沒人懷疑。感到奇怪的是兩人都不做女紅,但解釋作恃寵驕惰,也就無可懷疑的了。兩人感懷主人的活命之恩,所以在魏忠賢死後,仍甘心與主人在一起生活。主人實際上是巧言誘脅他們就範的,並非同情他們無處投奔。所以岳神懲罰他也是應該的。」可見,人可以欺騙,鬼神是不可欺騙的。

老僕魏哲聞其父言,順治初有某生者,距余家八九十里,忘其姓名。與妻先後卒。越三四年,其妾亦卒。適其家傭工人,夜行避雨,宿東嶽祠廊下,若夢非夢,見某生荷校立庭前,妻妾隨焉。有神衣冠類城隍,磬折對岳神語曰:某生污二人,有罪;活二命,亦有功,合相抵。岳神怫然曰:二人畏死忍恥,尚可貸。某生活二人,正為欲污二人,但宜科罪,何雲功罪相抵也?揮之出。某生及妻妾亦隨出。悸不敢語,天曙歸告家人,皆不能解。有舊仆泣曰:異哉,竟以此事被錄乎!此事惟吾父子知之,緣受恩深重,誓不敢言。今已隔兩朝,始敢追述。兩主母皆實非婦人也。前明天啟中,魏忠賢殺裕妃,其位下宮女內監,皆密捕送東廠,死甚慘。有二內監,一曰福來,一曰雙桂,亡命逃匿。緣與主人曾相識,主人方商於京師,夜投焉。主人引入密室,吾穴隙私窺。主人語二人曰:君等聲音笑貌,在男女之間,與常人稍異,一出必見獲;若改女裝,則物色不及。然兩無夫之婦,寄宿人家,形跡可疑,亦必敗。二君身已凈,本無異婦人,肯屈意為我妻妾,則萬無一失矣。二人進退無計,沉思良久,並曲從。遂為辦女飾,鉗其耳,漸可受珥。並市軟骨葯,陰為纏足,越數月,居然兩好婦矣。乃車載還家,詭言在京所娶。二人久在宮禁,並白皙溫雅,無一毫男子狀。又其事迥出意想外,竟無覺者。但訝其不事女紅,為恃寵驕惰耳。二人感主人再生恩,故事定後亦甘心偕老。然實巧言誘脅,非哀其窮,宜司命之見譴也。信乎,人可欺,鬼神不可欺哉!

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紀昀是在記錄著身邊百態的,他既然活在是時代里,他所記述的故事就必然會沾染上時代的種種痕迹;況且紀昀也有意去記述市井人們的生活,只有貼近生活的,才是真實的,人們才會去看,才有利於教化人民的作用。

=====================================================================

第三章 文人之書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問題,說是為什麼在中國古代小說以及現在的電影里,總是書生遇艷鬼,卻很少某姑娘遇俊鬼? - 電影,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故事是書生寫的。

同樣,紀昀雖然是一個格調高一些的文人,但也是個文人,其記述的故事裡自然會有不少文人的故事,或而是充滿了文人情調的故事。

11)詩——羅陽山人

莆田人教諭林霈因在台灣任職俸滿北上,到了涿洲南邊,下車小便。看見破屋牆外用碎磁刻了一首詩:

騾綱隊隊響銅鈴

清曉沖寒過驛亭

我自垂鞭玩殘雪

驢蹄緩踏亂山青

署名是羅洋山人。林霈念完了詩,自言語道:「詩還有點意思,不過羅洋是什麼地方呢?」這時聽見屋裡有人應聲,聽語調像是湖廣人。進屋一看,只有一地積塵敗葉! 他知道遇見了鬼,慌慌地上車,老是覺得心情鬱郁不舒服。不久他就死了。

莆田林教諭霈,以台灣俸滿北上。至涿州南,下車便旋,見破屋牆外,有磁鋒劃一詩曰:騾綱隊隊響銅鈴,清曉沖寒過驛亭,我自垂鞭玩殘雪,驢蹄緩踏亂山青。款曰羅洋山人。讀訖自語曰:詩小有致,羅洋是何地耶?屋內應曰:其語似是湖廣人,入視之,惟凝塵敗葉而已。自知遇鬼,惕然登車,恆鬱郁不適,不久竟卒。

文人范兒的第一點就是寫詩,閱微草堂筆記里會寫詩的怪異太多了,基本上是個扶乩的仙人就要寫詩,是個有文化的狐狸就要寫詩,是個優雅的怪異就要寫詩。然後再對這些詩批判一番。

類似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挑一些有感覺的詩吧~~~

白骨可成塵

遊魂終不散

黃泉業鏡台

待汝來相見

深山遲見日

古寺早生秋

鐘聲散墟落

燈火見人家

猿聲臨水斷

人語入煙深

林梢明遠水

樓角掛斜陽

苔痕侵病榻

雨氣入昏燈

鵂癘歲久能人語

魍魎山深每晝行

空江照影芙蓉淚

廢苑尋春蛺蝶魂

含情不忍訴琵琶

幾度低頭掠鬢鴉

多謝西川貴公子

肯持紅燭賞殘花

12)畫——雅狐

記得是乾隆三十二年的春天,我帶全家來到京城。那時因為虎坊橋的舊宅沒贖回來,便只得暫住在錢香樹先生的一座空房裡。聽說該房樓上有狐狸,裡面鎖著雜物,一般人也不上去。我開玩笑在牆上貼了一首詩:草草移家偶遇君,一樓上下且平分。耽詩自是書生癖,徹夜吟哦厭莫聞。後來有一天,侍女上樓開鎖拿東西,接著大喊出了怪事。我跑去看,只見地上儘是塵土,畫滿了荷花,亭亭玉立,極有功底。於是,我鋪開文房四寶,又在牆上寫了一首詩:仙人果是好樓居,文採風流我不如。新得吳箋三十幅,可能一一畫芙蕖。幾天後開門查看,紙筆原封不動。我把這事告訴了裘文達。裘文達說:「書香世家的狐狸,到底文雅些."

丁亥春,余攜家至京師,因虎坊橋舊宅未贖,權往錢香樹先生空宅中。雲樓上亦有狐居,但扃鎖雜物,人不輕上。余戲粘一詩與壁曰:草草移家偶遇君,一樓上下且平分,耽詩自是書生癖,徹夜吟哦厭莫聞。一日,姬人啟鎖取物,急呼怪事,余走視之,則地板塵上,滿畫荷花,莖葉苕亭,具有筆致。因以紙筆置几上,又粘一詩與壁曰:仙人果是好樓居,文採風流我不如,新得吳箋三十幅,可能一一畫芙蕖?越數日啟視,竟不舉筆。以告裘文達公,公笑曰:錢香樹家狐,固應稍雅.

且不說這個故事有住在別人家裡奉承的嫌疑。《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怪異還擅長畫畫,普及率比作詩低一些,卻也是個文人格調的必備小技能。

13)棋——棋魂道士

景城北面的山崗上有座玄帝廟,是明末建造的。由於年代久遠,廟堂的牆壁上出現了發霉的痕迹$

這些霉痕形成了隱隱約約的峰巒起伏的形狀,看上去像是籠罩著煙霧的遠山。這是我小時候曾親眼見過的。

廟中的住持棋道士不喜歡這陰晦暗淡的色調,便讓畫工用筆墨勾勒渲染;於是成削圓方竹,破壞了它那自然天成的韻味。如今這座廟早已坍塌廢棄了,棋道士這個人誰都說不上他的姓名, 因為他酷好下象棋,因而得此雅號。有人說他姓齊,恐怕是齊棋之誤吧。

棋道士的棋術很差,卻又總是逞強好勝,終日與對手爭執不休。有時候棋友累了,想回家休息,他拚命挽留,甚至跪下來一再懇求。 一次,有個人為他的對手支了一著棋,他便對人家恨之入骨,暗中寫了符咒,咒人家早死。還有一次,一個青年與他對局,因走錯了一著使他僥倖獲勝。青年想要悔棋,他吵嚷著堅決不答應,那青年性情粗暴,站起身來要打他。他一邊躲閃一邊笑著說:「即便你打斷了我的腿,你也不得不承認我今天贏了你!」這道士真稱得上是個愚頑之極的人物了。

景城北岡有玄帝廟,明末所建也。歲久,壁上霉跡隱隱成峰巒起伏之形,望似遠山籠霧。余幼時尚及見之。廟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畫工以墨鉤勒,遂似削圓方竹。今廟已圮盡矣,棋道士不知其姓,以癖於象戲,故得此名。或以為齊姓誤也。棋至劣而至好勝,終日丁丁然不休。對局者或倦求去,至長跪留之。嘗有人指對局者一著,銜之次骨,遂拜綠章,詛其速死。又一少年偶誤一著,道士幸勝。少年欲改著,喧爭不已。少年粗暴,起欲相毆。惟笑而卻避曰:「任君擊折我肱,終不能謂我今日不勝也。」

亦可雲痴物矣。

棋道士好萌!真心好萌!

14)科舉——記一次不負責任的判卷

乾隆二十四年,我主持山西的鄉試。有兩份卷子,都考試合格了。一個定在第四十八名,填寫草榜時,分房閱卷的考官萬泉縣令呂某錯收他的卷子在衣箱里,竟尋覓不到了。一個定在第五十三名,填寫草榜時,陰風吹滅蠟燭有三四次;換了別的卷子才罷。榜揭曉以後,拆封查看,失去卷子的叫范學敷,吹滅蠟燭的叫李騰蛟。頗為疑心兩個考生有缺德之事,所以冥冥之中受到了懲罰。但是乾隆二十五年鄉試,這兩個考生都取中了,范仍舊第四十八名,李在乾隆四十六年成為進士。 才知道科舉考試是有命運的,早一年也不可得。那些忙忙碌碌鑽營追逐的人為了什麼呢, 就是追求而得到了也必然是命里所應該有的,不去追求也會得到的呵。

乾隆己卯,余典山西鄉試,有二卷皆中式矣。一定四十八名,填草榜時,同考官萬泉呂令瀶,誤收其卷於衣箱,竟覓不可得。一定五十三名,填草榜時,陰風滅燭者三四,易他卷乃已。揭榜後,拆視彌封,失卷者范學敷,滅燭者李騰蛟也。頗疑二生有陰譴。然庚辰鄉試,二生皆中式,范仍四十八名。李於辛丑成進士。乃知科名有命,先一年亦不可得,彼營營者何為耶?即求而得之,亦必其命所應有,雖不求亦得也。

我的態度寫在標題里了。

對清代文人而言,科舉的意義遠遠大於今天的高考,是真正意義的一輩子就看他了。所以《閱微草堂筆記》中關於科舉的故事甚多,還有很多是在去科舉的路上,從科舉回來的路上。

另一個角度,對於沒有遊學風尚的清代而言,科舉,恐怕是很多讀書人第一次離開了家,開始去接觸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15)讀書——狐狸也要讀書

這是何勵庵先生說的故事。相傳在明末,有個書生獨自行走在叢生的草木間,突然聽到琅琅的讀

書聲,奇怪在空曠的野地里哪裡能有這個。循聲尋找,則一個老翁坐在墓地中間,旁邊有十多隻狐狸,各自捧書蹲身而坐。老翁看見他,起身迎接,那些狐狸都捧著書像人一樣的站立。書生考慮既然懂得讀書,必定不會有禍害。因而同他們以禮相見。

書生席地而坐,問:「讀書為了什麼?」老翁說:「我們都是修仙的,凡狐狸的求仙有兩條途徑,其一是采精氣,拜星斗,漸漸到了通靈變化『然後積年修鍊而成正果,這是由妖而求仙。但是設或入了邪僻一路,就觸犯了天條,這條路快速而危險。其一是先鍊形成為人,既然得以成為人,然後講習內丹,這是由人而求仙。雖然吞吐導引的修鍊,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長久地堅持,自然能夠圓滿。這條路曲折而安全,但是形體不能自變,是隨心而變;所以先讀聖賢的書,明白三綱五常的道理,心變化那麼形體也就變化了。」書生借他的書看,都是《五經》、《論語》、《孝經》和《孟子》之類,但只有經文而沒有註解,問道:「經不解釋,何從講解貫通?」老翁說:「我輩讀書,只求明理,聖賢的言語,本來不艱深,口頭講授與接受,疏通解釋詞義,就可以知道它的義理要旨;要註解做什麼?」

書生奇怪他所持的議論怪僻,惘惘然不知所對。姑且問他的壽數,答說:「我都記不得了, 只記得我受經的日子,世上還沒有刻版印刷的書。又問經歷了幾個朝代、世事有沒有同異。回答說,大都相差不太遠, 只是在唐朝以前只有儒者,北宋以後常聽說某甲是聖賢,這點小有差別罷了。書生無從估量,作揖而別。後來在途中遇見這個老翁,要想同他說話,老翁卻掉轉頭徑自走了。

何勵庵先生言,相傳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尋之,則一老翁坐墟 墓間,旁有狐十餘,各捧書蹲坐。老翁見而起迎,諸狐皆捧書人立,書生念既解讀書,必不為禍。因與揖
讓,席地坐。 問:「讀書何為?」老翁曰:「吾輩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氣,拜星斗,漸至通靈變 化,然後積修正果,是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則干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鍊形為人,既得為人,
然後講習內丹,是為由人而求仙。雖吐納導引,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堅持,自然圓滿。其途紆而安,顧形 不自變,隨心而變。故先讀聖賢之書,明三綱五常之理,心化則形亦化矣。」
書生借視其書,皆《五經》 《論語》 《孝經》 《孟子》之類。但有經文而無注。問:「經不解釋,何由講 貫?」老翁曰:「吾輩讀書,但求明理,聖賢言語本不艱深,口相授受,疏通訓詁,即可知其義旨,何以注
為?書生怪其持論乖僻,惘惘莫對。姑問其壽,曰:「我都不記,但記我受經之日,世尚未有印板書。」又 問:「閱曆數朝,世事有無同異?」 曰:「大都不甚相遠,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後,每聞某甲是聖賢,為小異耳。」書生莫測,—揖而別。後於途間遇此翁,欲與語,掉頭徑去。

即便是狐狸也要多讀書啊!!有文化很重要噠!

紀昀在書寫《閱微草堂筆記》時或多或少的加入了自己作為一個文人的感想、見聞和情趣;於是其中的妖鬼怪異都擅長起寫詩和作畫來,於是奔赴科舉的旅途成了一生的談資。說《閱微草堂筆記》是一本文人之書,因為其中講述的是文人的經歷和興趣,是紀昀自己的人生見聞,而紀昀,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文人。

======================================================================

第四章 怪異之書

即便我一直不想談論《閱微草堂筆記》的志怪性質,然而這本書卻不折不扣的記述了怪異,即便我認為這並不是目的。

怪力亂神,子不語,卻是人之所好;恐懼,從進化上深深吸引著我們,紀昀也不例外。

下面會選一些教化意義不明顯的怪異故事。

16)擬態

我的二女兒嫁給了長山袁家,居住的地方叫焦家橋。她回娘家時,給我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在據焦家橋兩三里路的地方,有個農嫁女回娘家看望父母,回去時由父親送她。

途中,在路過一片樹林時,農家女突然跑進去小解,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出來後的形貌和神色都稍微有了些變化,說話的語調也和之前不同。父親隱約覺得不對,心中暗暗懷疑,但卻無從下手揭發。

就這樣,農家女回到了夫家。

丈夫偷偷地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和新婦結婚了這麼久,今天見到她卻心存恐懼,這是為什麼呢?」二老訓斥他胡說,就讓他和農家女回了房間。

小兩口的房間和父母僅有一牆之隔。

夜裡,牆那邊傳來了奇怪的聲響,先是有東西來回撲顛的聲音,接著是膈膈的聲音。父母一下子醒了,開始偷聽起來。這時,傳來了兒子大聲呼號的聲音。

家人破門而入,只見一隻滿嘴是血的黑色怪物,長得像是驢子;怪物長叫了一聲,沖開人群,跑走了。再找兒子,地上僅有殘留的血跡。

天亮後,前往森林尋找新婦,始終也沒有找到。大概,也被吃了吧。

余次女適長山袁氏,所居曰焦家橋,今歲歸寧,言距所居二三里許,有農家女歸寧,其父送之還夫家。中途入墓林便旋,良久乃出,父怪其形神稍異,聽其語音,亦不同,心竊有疑,然無以發也。至家後,其夫私告父母曰:新婦相安久矣,今見之心悸,何也?父母斥其妄語,使歸寢,所居與父母隔一牆,夜忽聞顛撲膈膈聲。驚起竊聽,乃聞子大號呼,家眾破扉入,見一物如黑驢,沖人出,火光爆射,一躍而逝。視其子,唯余殘血。天曙,往覓其婦,竟不可得,疑亦為所啖矣。

17)虱子

我的大女兒嫁給了德州的盧家,她所居住的村莊叫紀家莊。她曾經看到一個人躺在小溪旁邊,衣著敗絮,痛苦呻吟。

仔細一看,那個人全身皮膚的每一個毛孔里都有一個虱子,虱子的嘴牢牢地固定在毛孔里,後足勾在了敗絮上。不能解開,一拉就會徹骨的疼痛。

人們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他死了。

余長女適德州盧氏,所居曰紀家莊,嘗見一人卧溪畔,衣敗絮呻吟。視之,則一毛孔有一虱,喙皆向內,後足皆鉤於敗絮,不可解,解之則痛徹心髓,無可如何,竟坐視其死。

18)來來

我家的奴僕劉四,在壬辰那年的夏天請假回家去探父母。他自己趕著牛車,載著妻子走。

走到離父母家三四十里的時候,已近是半了;牛忽然不走了,怎麼打都沒有。

妻子在車中驚叫,說:」有一個鬼,頭像瓮那麼大,就在車的前面!」

劉四仔細一看,是一個矮黑的女人,頭戴著一個破雞籠,跳著舞叫著:

「來來」

劉四害怕了,便回過車;但鬼又跳到車前叫:

「來來」

就這樣

轉來轉去地一直在跳,喊著:

「來來」

直到雞叫。

奴子劉四,壬辰夏乞假歸省。自御牛車載其婦。距家三四十里,夜將半,牛忽不行。婦車中驚呼曰:「有一鬼,首大如瓮,在牛前。劉四諦視,則一短黑婦人,首戴一破雞籠,舞且呼曰:「來來。」懼而回車,則又躍在牛前呼「來來」。如是四面旋繞,遂至雞鳴。

19)青苗神

在我家鄉春苗布野的時候,每到夜間,田間就會出現一物。辨不清頭足,倒擲著行走,築地的登登響聲就象杵聲一樣。農家司空見慣,不以為怪,稱其為青苗神。據說青苗神常為田家驅鬼。此神一出,群鬼就各歸其所,不敢在田野繼續散遊了。

此神不見於古書記載,然而確實不是邪魅。 從兄懋園曾在李家窪目睹,月下仔細觀察,形狀如同一個布囊,每一次翻折,總是一頭著地,行動非常笨重遲緩。

余鄉青苗被野時,每夜田隴間有物,不辨頭足,倒擲而行,築地登登如杵聲,農家習見不怪,謂之青苗神。此神不載於古書,然確非邪魅。從兄懋園嘗於李家窪見之,月下諦視,形如一布囊,每一翻折,則一頭著地,行頗遲重雲。

20)鵝袋

李又聃先生說的故事。雍正末年,東光城裡,有一夜忽然家家狗叫,聲音像潮水涌動。人們都互相驚奇地出來觀望,月光下看見一個人頭髮披到腰間,穿著喪服,系著麻帶,手裡拿著一隻大袋子。

袋子里有千百隻鵝鴨的聲音。挺身直立在一戶人家的屋脊上,過了好久,又移過別一家。第二天,

凡是昨夜那異人站立過的地方,都有鵝鴨兩三隻,從屋檐頭擲下。有的人煮來吃了,平常畜養的沒有什麼差異,不知道是什麼怪物。

李又聃先生言,雍正末年東光城內,忽一夜家家犬吠聲若潮湧,皆相驚出,視月下一人,披髮至腰,蓑衣麻帶,手執巨袋,袋內有千百鵝鴨聲,挺立人家屋脊上,良久又移過別家。次日,凡所立之處,均有鵝鴨二三隻自檐擲下,或烹而食,與常畜者味無異,莫知何怪。

恐懼,是可在基因上的,對我們多毛的祖先而言,記住什麼是可怕的遠比記住哪裡有一朵花,來得重要的多。紀昀在記錄的時候,也不由得會記錄一些教化意義不是那麼強的怪異故事。這些故事,看不出明顯的目的,就只是單純的記述而已,在民俗上和妖怪學上意義更大一些;比之《聊齋志異》那樣的小說,這種不加修飾的敘述更令人恐懼。

======================================================================

第五章 烏魯木齊之書

紀昀被發配過烏魯木齊,就像陸遊當過幾天兵一樣,然後他們講了一輩子這個故事。《閱微草堂筆記》里關於烏魯木齊的見聞和怪異著實不少,而且烏魯木齊人口密度更低,更有利於怪異故事的誕生。

21)蠍虎

提督俞金鰲說,他曾在辟展的戈壁中夜行,遠遠地望見一物。像人卻不是人,身高近一丈,疾速地追來,俞提督彎弓射中其胸部。它倒下去後又爬了起來,射中第二箭它才趴下不動了。 就近一看,是一隻大蠍虎,它竟能像人似的直立行走。真是怪事。

俞提督金鰲言,嘗夜行辟展戈壁中--戈壁者,碎沙亂石不生水草之地,即瀚海也。遙見一物,似人非人,其高几一丈,追之甚急,彎弧中其胸,踣而復起,再射之始仆。就視,乃一大蠍虎,竟能人立而行。異哉

22)噬馬

方桂,是烏魯木齊一個被流放的囚犯的孩子。他說,他曾經在山中牧馬。那時,一匹馬忽然發了瘋似的向山裡逃去,他跟蹤前往尋找。

隔著山嶺,他就能聽到馬在喊叫,叫聲很凄厲。循著聲音的方向,方桂走到了一個幽深的山谷之中。

那裡,方桂看見了幾個又像人又像野獸的東西,他們全身鱗片毛糙、色彩錯落,就如同古松;他們頭髮蓬亂,像鳥羽裝飾的車蓋;他們眼珠突出,顏色純白,沒有瞳孔,就像鑲嵌著兩枚雞蛋那樣。

這些東西一起按住了馬,活活地咬它的肉。放牧的人多半攜帶火銃防身,方桂本就是個頑皮暴烈的人;於是爬上樹,對那幾個東西放銃。

那幾個東西全部進入到茂密的森林中去了。這時馬的半個軀體已經被吃掉了。

後來沒有再見到過,至今也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

方桂,烏魯木齊流人子也,言嘗牧馬山中,一馬忽逸去,躡蹤往覓,隔嶺聞嘶聲甚厲。尋聲至一幽谷,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癋如古松,發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純白,如嵌二雞卵,共按馬生嚙其肉。牧人多攜銃自防,桂故頑劣,因升樹放銃,物悉入深林去。馬已半軀被啖矣。後不再見,迄不知為何物也

23)繡花鞋

昌吉修築城牆時,掘地到五尺多,得到紅癗絲的繡花女鞋一隻,製作精緻還沒有完全朽爛。我的烏魯木齊雜詩說,築城掘土土深深,邪許相呼萬杵音; 怪事一聲齊注目,半鉤新月癗花侵。就是吟詠這件事情的。

入土到了五尺多,最近也須要幾十年,為什麼不壞?額魯特女子不纏腳,為什麼能做成彎曲如弓的樣子?只有三寸光景,這必定有它的緣故。現在不得而知了。

昌吉築城時,掘土至五尺余,得紅紵絲繡花鞋一,製作精緻,尚未全朽。余烏魯木齊雜詩曰:「築城掘土土深深,邪許相呼萬杵音。怪事一聲齊注目,半鉤新月蘚花侵。」詠此事也。入土至五尺余,至近亦須數十年,何以不壞?額魯特女子不纏足,何以得作弓彎樣,何僅三寸許?此必有其故,今不得知矣。

24)角蛇

小奴玉保,是烏魯木齊流人的兒子。起初隸屬於特納格爾軍屯,他曾因追尋丟失的牛而跑到了山谷中,看見一條有房柱子那麼粗的蛇。那蛇盤在高崗頂上,向著太陽曬身上的皮鱗,那蛇全身金光閃閃、五顏六色,好象堆滿了錦繡,很是好看。蛇的頭頂上長了一個角,有一尺左右長。忽然一群野雞飛過,大蛇張嘴一吸,雖然相距四五丈遠,那野雞卻輕飄飄落了下來。象往壺中注水一樣準確無誤地進了蛇口。這一幕小奴直看得心驚肉跳,大氣不敢喘,乘蛇沒看見自己,沿著山澗逃了回來,嚇得差點丟了魂。

軍吏鄔圖麟說這條蛇最毒,但它頭上的角能解毒,這叫吸毒石。見了這種蛇,可用幾斤雄黃在蛇的上風頭燒,蛇一聞到氣味就渾身酥軟不能動彈了。於是取來它的角,鋸成一塊塊的。在癰瘡剛發時

貼一塊在瘡頂上,它就象磁鐵吸鐵,樣粘住不掉。等把毒氣吸出來時,它自己便掉下來了。 把它放在人奶中,浸出裡面的毒,還可以再用。毒輕一點的,奶便變成綠色,重一點的便變成青色;最重的則變為紫色,奶變成紫色的,吸四五次才能把毒吸乾淨,其它的吸一兩次就行。

小奴玉保,烏魯木齊流人子也。初隸特納格爾軍屯。嘗入谷追亡羊,見大蛇巨如柱,盤於高崗之頂,向日晒鱗,周身五色爛然,如堆錦繡。頂一角長尺許,有群雉飛過,張口吸之,相距四五丈,皆翩然而落,如矢投壺。心知羊為所吞矣,乘其未見,循澗逃歸。恐怖幾失魂魄。軍吏鄔圖麟因言,此蛇至毒,而其角能解毒,即所謂吸毒石也。見此蛇者,攜雄黃數斤,於上風燒之,即委頓不能動。取其角,鋸為塊。癰疽初起時,以一塊著瘡頂,即如磁吸鐵,相粘不可脫,待毒氣吸出乃自落。置人乳中浸出其毒,仍可再用。毒輕者乳變綠,稍重者亦青黯,極重者變黑紫。乳變黑紫者吸四五次,乃可盡。餘一二次愈矣。

25)食人

瑪納斯有個流放犯的妻子,入山樵採野物,突然被強盜劫獲。強盜是額魯特的流民,沒有君長,也沒部族;或許幾十人為一夥,或許幾人為一夥。他們出沒深山樹叢,遇到飛禽吃飛禽,遇到野獸吃野獸,遇到活人則吃人肉。

婦人既落盜手,被剝去衣服,捆在了樹上。強盜們在一旁點起篝火,打算一塊塊從婦人身上割肉烤燒,美美飽食一頓。他們才從婦人左股上割下一塊肉,忽然聽到一聲火槍響;頓時人語喧嘩眾多的馬蹄聲像鼓鳴一樣震動了林谷,強盜們以為大隊官兵圍追過來,沒顧得上烤肉,扔下婦人和火堆,都慌忙逃遁了。

原來,軍營的士卒放馬,偶爾用鳥槍射擊野雞!誤中馬尾,一匹馬橫蹦亂跳起來。群馬皆驚,紛紛向深山狂奔,士卒高聲吶喊著追馬,無意中嚇跑強盜,救了婦人一命。

瑪納斯有遣犯之婦,入山采樵,突為瑪哈沁所執——瑪哈沁者,額魯特之流民,無君長,無部族,或數十人為隊,或數人為隊,出沒深山中,遇禽食禽,遇獸食獸,遇人即食人——婦為所得,已褫衣縛樹上,熾火於旁,甫割左股一臠,忽聞火器一震,人語喧闐,馬蹄聲殷動林谷,以為官軍掩至,棄而遁。蓋營卒牧馬,偶以鳥槍擊雉子,誤中馬尾,一馬跳擲,群馬皆驚,相隨逸入萬山中,共噪而追之也。

該怎麼說呢。。。烏魯木齊是個好地方啊!嘿!好山好水好風光啊!嘿!

這裡更像是一個等待探索的新世界,充滿著未知的、不可名狀的怪異,叛軍、荒漠、風、食人者和流民,催生了一個又一個不安定的夜晚;在那些晚上,他們便蜷縮在火爐旁,相互講述著見聞與恐懼。

同時,可以看出知識分子們還是很好奇那片新世界究竟有什麼的。不過,哪裡真的有什麼不一樣嗎?(笑)

======================================================================

第六章 因果之書

終章時,我們會談及《閱微草堂筆記》是一本教化之書,而這教化的世俗體現,就是一個個因果報應的故事。《閱微草堂筆記》採取了最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簡單因故觀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6)現世報——屠者

屠夫許方,就是前面所記載的夜裡碰到醉鬼的那個人。他屠宰驢子的時候,先在地上掘出一條壕溝,在上面放一塊板,板的四角穿四個孔,把驢的腳嵌進去。有來買肉的,隨著所買的多少,用壺灌滾水澆驢的身子,使得毛脫肉熟,然後割而取之,說是必定要這樣肉才爽脆甘美。過了一兩天,驢的肉被割盡,方才死去。驢還沒有死時,箱住它的口不讓出聲,它目光怒射,炯炯地像兩支蠟燭,慘不忍看,而許方卻不當回事。後來許方患病,遍身潰爛得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形狀同他所屠宰的驢一樣。在床褥上翻來覆去,求死不得,哀聲號叫了四五十天才斷氣。他在病中痛切地自責,並囑咐他的兒子志學趕緊改換職業。許方死了之後,志學於是改而殺豬。我小時候還見到過他,現今沒有聽說他有子孫,想來己經絕嗣很久了。

屠者許方,即前所記夜逢醉鬼者也。其屠驢先鑿地為塹,置板其上,穴板四角為四孔,陷驢足其中。有買肉者,隨所買多少,以壺注沸湯沃驢身,使毛脫肉熟,乃刳而取之。雲必如是始脆美。越一兩日,肉盡乃死。當未死時,箝其口不能作聲,目光怒突,炯炯如兩炬,慘不可視。而許恬然不介意。後患病,遍身潰爛無完膚,形狀一如所屠之驢。宛轉茵褥,求死不得,哀號四五十日,乃絕。病中痛自悔責,囑其子志學急改業。方死之後,志學乃改而屠豕。余幼時尚見之,今不聞其有子孫,意已殄絕久矣。

27)地獄因果——老婦

北村的鄭蘇仙,一天在夢中到了冥府,看見閻羅王正在審訊被囚的鬼魂。有一位鄰村老婦人來到殿前。閻羅王見了,立即改換一副笑臉,拱手相迎,又賜給一杯茶。隨後命令下屬官吏趕快送她到人間一個好地方去投生。鄭蘇仙偷偷問身旁的冥吏:「這位農家老婦人有什麼功德?冥吏說:「這老婦人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損人利己的心。利己之心,即使是賢士大夫,也有人難以避免。然而,追求利己的人必定要損害別人,種種詭詐奸巧行為便從這裡發生出來,種種誣陷冤屈事件也在這裡製造出來;甚至遺臭萬年,流毒四海,都是由於這利己私念害的。這位農村婦女能夠自己控制私心,讀書講學的儒生們站在她的面前,很多人會面有愧色的。冥王對她格外尊重,這又何必奇怪!」鄭蘇仙一向是個很有心計的人,聽了這番話心中一驚,立即醒了。

鄭蘇仙又說:在農婦到閻羅殿以前,有一官員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進殿來,聲稱自己生前無論到哪裡,都是只喝一杯水,現在來冥府報到,無愧於鬼神。閻羅王微微一笑,說:「設立官職是為了治理民眾的事情,下至管理騷站、河閘等,都有應該做的事。僅僅認為不要錢就是好官,那麼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連一杯水也不喝,不更勝過你么?」這位官員又辯解說:「我雖然沒有功勞,但也沒有罪過。」閏羅王說:「你這個人不論幹什麼都只顧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態,這不是有負於百姓么?某事某事,你拈輕怕重而不去做,這不是有負於國家么?《舜典》中『三載考績』是怎麼說的?沒有功勞就是罪過。」這位官員極為不安,頓時鋒芒大減。閏羅王慢慢地轉頭看著他笑道:「只怪你有點盛氣凌人。平心而論,你也能算個三四等的好官,轉生還能做一個士大夫。」隨即命令把這位官員送到轉輪王那裡。通過這兩件事,可知人的內心深處有一點雜念,也能被鬼神看穿。好人的一念之私,也免不了受責備。「鬼神時刻都在你身邊。」這話真不假啊。

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閆羅王方錄囚。有鄰村一媼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賜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處。鄭私叩冥吏曰:此農家老婦,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媼一生無利己損人心。夫利己之心,雖賢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損人,種種機械因是而生,種種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貽臭萬年,流毒四誨,皆此一念為害也。此一村婦而能自制其私心,讀書講學之儒對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禮乎?鄭素有心計,聞之惕然而寤。

鄭又言此媼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王哂曰:設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於堂,並水不飲,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王曰:公一身處處求自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鋒棱頓減。王徐顧笑曰:怪公盛氣耳,平心而論,要是三四等好官,來生尚不失冠帶。促命即送轉輪王。觀此二事,知人心微曖,鬼神皆得而窺。雖賢者一念之私,亦不免於責備。相在爾室,其信然乎?

28)前世報應——長生豬

據胡御史牧亭說,他老家有一人養了一頭豬,見了鄰居老翁便瞪著眼睛發怒,猛奔過去咬他,見到別的人卻沒有這種情況。最初,鄰翁很生氣,想把豬買下殺了吃掉,以解心頭之恨。事後忽然醒悟道:莫非這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宿冤嗎?人世間沒有解不開的怨仇。老翁便出好價錢把豬買下來,送到佛寺中,作為「長生豬」養起來。從此,豬見到老翁,就搭拉著雙耳靠近他,不象往日那兇惡的樣了。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豬,見鄰雯輒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雯初甚怒之,欲買而吠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弧耳昵就,非復囊態矣。

29)永世報應——千歲魏公公

這是文安人王岳芳說的故事。乾隆初年,縣學裡忽然雷聲轟轟,圍繞文廟,閃電噴光,象一條條

赤練繞天。閃電十多次進了殿門又出來了,訓導王著起說,這裡必有反常之事。他冒雨進文廟一看,發現一隻蜈蚣趴在孔子的神位上。把大蜈蚣夾出來扔在台階前,劈死了它後,天突然晴了。查驗蜈蚣的背上,有」魏忠賢「三個紅字"。這個說法,我是相信的。

文安王岳芳曰:乾隆初,縣學中忽雷霆擊格,旋繞文廟,電光激射,如掣赤練,入殿門復返者十餘度。訓導王著起曰:是必有異。冒雨入視,見大蜈蚣伏先師神位上,鉗出擲階前,霹靂一聲,蜈蚣死而天霽。驗其背上,有朱書魏忠賢字。是說也,余則信之。

可能是因為時代比較進的關係,《閱微草堂筆記》里黑千歲魏公公黑的不亦樂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在《閱微草堂筆記》里,這種簡單因果報應故事是教化民主的載體,所以非常之多,模式基本一致。我一直很好奇,憑藉紀昀的佛學水平,為何要說這種粗鄙之語?當真僅僅是為了教化嗎?

其實所有的創作都是不自由的,綁架創作的從來都是人民,人民是狂熱而非理性的,他們只會認同自己堅信的和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拒絕去思考。所有的政治和文學,都在各種程度上臣服於這種群體的狂熱,不可為,也不可不為了。

======================================================================

終章 教化之書

《閱微草堂筆記》確實是一本有趣的書,然而他的有趣建立在教化的基礎上。和《聊齋志異》完全不同,《閱微草堂筆記》更本就不是小說,紀昀沒有可以的去使用小說的手法,他都沒有去講故事,他只是記錄了一件怪異的事情,並加以評價。

所以《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故事並沒有一波三折,也沒有各種崎嶇的劇情,所以《聊齋》該的影視作品遠遠比《閱微》改的要多得多;另一個方面,《閱微》里幾乎沒有郎才女貌的愛情故事。?`ω′?《聊齋》和《閱微》的區別,很大程度在於蒲松齡和紀曉嵐的人生經歷不同,松需要在自己構建的美好瑰麗的故事裡忘卻,昀則依舊在思考該如何去教化百姓;這是區別,並沒有優劣之分。

那紀昀究竟為什麼要寫《閱微草堂筆記》呢,他到底寫的是什麼?

紀昀自己是說了的,在《閱微草堂筆記》的序里有提及。

紀昀先講了「文」的作用,「文」的作用就是「文以載道」,最終是要闡釋道理的;那記載怪異的「文」呢?紀昀說:「豈非以荒誕悖妄者雖不足數,其近於正者,於人心世道亦未嘗無所裨歟」,也是要作用於人心世道的。

關於自己,紀昀這樣說:「河間先生以學問文章負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談標榜門戶,亦不喜才人放誕詩社酒社,誇名士風流。是以退食之餘,惟耽懷典籍,老而懶於考索,乃采掇異聞,時作筆記,以寄所欲言。「就是說我紀曉嵐學問文章天下聞名,然而我脾氣就是大,看不慣那群裝逼的人;所以我老來就收集一些聽聞的故事,因為我閑得無聊。

而關於《閱微草堂筆記》,紀昀說:「《灤陽消夏錄》等五書,口詭奇譎,無所不載;口洋恣肆,無所不言,而大旨要歸於醇正,欲使人知所勸懲,故誨淫導欲之書。以佳人才子相矜者,雖低貴一時,終漸歸湮沒。而先生之書,則梨棗屢鐫,久而不厭,是則華實不同之明驗矣。」

紀曉嵐說,我《閱微草堂筆記》確實記載的內容廣泛,也不乏一些離奇的故事,但書的核心思想是「醇正」,是「使人知所勸懲」,是糾正邪淫疏導慾望的書(誨淫導欲之書);比那些一時受追捧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ω′?)

即便是在《閱微草堂筆記》的正文中,紀昀也說過這樣的話:「 儒者著書,當存風化,雖齊諧志怪,亦不當收悖理之言

綜上,我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問題,雖然記載了各種離奇的小故事,但《閱微草堂筆記》從來就不是一本志怪小說。

書名:《閱微草堂筆記》(實則是五本合集)

作者:紀昀 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士大夫

其旨:「醇正」

目的:「使人知所勸懲」

定位:「誨淫導欲之書」

以上

多謝觀看,希望您提出修改意見。

祝好


小時候看過,當時的感覺是挺黃的……


去年,熱愛怪誕奇異類故事,把《閱微草堂筆記》連看了三遍,那個過癮啊哈哈!

個人愛好,感覺紀昀寫的這本書遠較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好看,因為《聊齋志異》屬於素材+創作型故事,也就是道聽途說後便添油加醋臆想一通寫出來,但《閱微草堂筆記》基本上都是作者親身或聽人述說的紀錄,不作什麼藝術加工,對我這種熱愛真實故事而不喜歡聽編造故事者,確實有趣味得多。


我來說個靈異事件吧

在一些地方,每逢過年時就會舉辦很多廟會,逛廟會也成了新年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在北方的很多小農村,廟會卻是一個十分常見的事情,一年四季都有,甚至每月都會有。

這個故事的主人叫秦婉,是個四十歲的中年婦女,生活在北方一個小農村裡,這個村子叫做康灣。

康灣村子東頭有一座老廟,這裡每逢初一十五都會有一場廟會,而且還會有香客花錢請戲班子來搭台唱戲,甚至偶爾會一唱好幾天。

十五年前的三月初一,隔壁村裡一個回鄉的大老闆為了給父親慶祝七十大壽,請了一個戲班子,連唱了三天,廟會也就開了三天。

秦婉是個十分愛聽戲的人,也是個虔誠的信徒,每逢廟會他都會去看看,有戲可以聽時她就更高興了!

三月初二這天,秦婉一大早就來到了廟會,找了個好位置準備聽戲。

突然,秦婉看到戲檯子後邊傳來了一聲尖叫,隨後就嚷嚷了起來,秦婉趕快跑過去看了一下,發現兩個唱戲的中年男子正在追著用棍子打一條青色的蛇,蛇身上已經被他們打出了血來。

不知道為什麼,秦婉看到這條蛇的慘狀,突然就生出了惻隱之心,於是就上去攔住了打蛇的中年男子,讓他別打了,隨後就說:這也是一條生命啊!

中年男子隨後就告訴了秦婉,這蛇嚇壞了我們的演員,那姑娘現在還在發抖呢,不打死它不解恨啊!

秦婉轉過頭就看到一個小姑娘正蹲在地上發抖,似乎是被這條蛇給嚇到了,看樣子還嚇的不輕……

秦婉當時就過去勸了勸小姑娘,讓她別害怕,這蛇不會傷害人的。

安慰完小姑娘,秦婉就過去攔住了打蛇的人,彎腰撿起來小青蛇,裝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竹籃子里。

那會的農村婦女出門經常會提著一個竹籃,主要是用來裝些吃食,或者順道去地里摘點東西回家之類的,那些年頭巾和竹籃也成了農村婦女出門的必備物品。

看到秦婉把蛇裝進了竹籃,中年男子也沒再說什麼,畢竟秦婉是本地人,為了一條蛇得罪她沒什麼好處,隨後雙方就都離開了。

秦婉提著竹籃就準備回家,途中路過一條小河溝的時候就準備把蛇放了,但是看到這蛇鮮血淋淋的樣子,秦婉心想放了它估計它也活不下去,於是就把這條蛇帶回了家。

秦婉的兩個孩子都去外面打工了,丈夫也在鎮上干建築工人,家裡就她自己一人,倒也沒人反對她把蛇帶回來。

回到家中,秦婉就去屋裡拿了一些治療傷口的藥粉,就給灑在了蛇的身上,隨後又取出了兩個雞蛋,打碎了仍在了地上讓蛇吃,但是小青蛇卻沒有什麼動靜,秦婉也就沒再管,回屋就開始織布去了。

等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秦婉看到地上的蛋清沒了,她知道肯定是那條蛇已經吃掉了。

那條蛇似乎知道秦婉不會傷害它,也就沒跑,就一直盤在那裡一動不動,就這麼一待就待了五天。

五天之後蛇的身體似乎好了,最後一次吃了秦婉給的雞蛋之後,小青蛇就自己走了,再也沒回來過。

直到五年前的夏天,秦婉的兒女都從城裡帶著小孩來給她過生日,第二天兒女商量著帶他們夫妻去個有海的城市度度假去,當時就打電話訂好了大巴車的票,準備下午就出發。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意外出現了!

一家人拎著大包小包準備出門的時候,一條青色的大蛇盤在了家門口,這條蛇足有近兩米長,跟成年人的小胳膊那麼粗,嚇得家裡兩個小孩當時就坐在了地上開始哭。

秦婉的丈夫拎起了棍子就打了過去,一下擊中,可那蛇卻一動不動,彷彿要任由秦婉丈夫打的樣子……

秦婉的丈夫正要換鐵鍬弄死這條蛇的時候,秦婉突然攔住了他,讓他不要打了。

不知道為什麼,當秦婉看到這條大青蛇的時候,她就突然想起來十年前自己在廟會救的那條小蛇,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出現在秦婉的腦海里,猶豫了一下她就確定,這條蛇就是當年那條蛇,沒有理由,直覺告訴她就是這條蛇。

秦婉攔住了丈夫,就過去摸了摸大青蛇,大青蛇轉過來腦袋盯著秦婉,吐了吐蛇信。

看到這一幕,秦婉竟然一點害怕的感覺都沒有,她反而有一種沒由來的安全感,秦婉又伸手摸了摸大青蛇,大青蛇伸頭蹭了一下秦婉,一人一蛇看起來彷彿是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一樣。

秦婉的丈夫以及兒女都驚呆了,張大了嘴巴卻什麼都說不出,秦婉的丈夫問秦婉怎麼回事,秦婉什麼都沒有說,進屋拿了兩個雞蛋出來,打碎了扔到了這條大青蛇的面前,大青蛇低頭哧溜幾口就給碎雞蛋吃完了。

看到這一幕,秦婉完全確定了這條蛇就是當年的那條小青蛇,隨後她就去屋裡又拿了好幾個雞蛋給蛇吃。

秦婉蹲下了問了這條大青蛇一句,你怎麼突然就出現了呢?大青蛇蹭了蹭秦婉的手臂,但是身體卻一直橫亘在門前,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秦婉看到這一幕,作為一個活了幾十年的農村婦女,她見過太多難以解釋的問題,當時她就有一種清晰的感覺,這條蛇的目的就是不讓自己出門。

隨後秦婉就拉著家人回了屋裡,將包裹箱子都放下,過去看著大青蛇說:你是不想讓我出門是吧?那好,我不出去了!

大青蛇似乎聽懂了秦婉的話,游過來又蹭了一下秦婉的鞋子,隨後就直接離開了秦婉家。

秦婉的家人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驚的說不出話了,女兒看著秦婉有點不解的說了一句,媽,你咋還跟一條蛇成了朋友了?

外孫和孫子孫女也都看著秦婉,似乎想要一個答案。

秦婉隨後就說出了當年在廟會救蛇的故事,一家人當下就明白了怎麼回事,同時也相信這條蛇不讓自己一家老小出門,一定是有原因的。

第二天,新聞就播了一條消息,一輛去往魯省某海濱城市的大巴車出了意外,從高速上直接飛到了農田裡……

秦婉一家看著電視里的畫面,突然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而此時,一家老小也都明白了那條蛇昨天是來報恩的,擋著路不讓走,就是為了救自己一家人的命!

當天吃飯的時候,一家老小都誇秦婉當年做的太對了。

文中名字都是化名,但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信不信各位開心就好!

順便打個廣告吧!

推薦一個靈異事件類的微信公眾號,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微信公眾號:靈異事件見聞錄(lingyijw)獲取更多真實的神秘靈異事件!讓你每天都有新發現


@黃傑超 已經說得很好了,這部書裡面的重口味故事挺多。不過重點在於很多故事有幽默感——幽默感簡直是當代中國最缺乏的品質啦。

這本書應該這樣子用:平時自己消遣用,有了孩子之後,放在書櫃的頂層,寫著:18歲之前不能讀這些書。

然後在書的最後一頁寫上:「我的兒子/女兒,這本書還不錯,對吧。」


這本書一般人看的荒誕不經,但是對我們這些人來說從另一個角度看還是很奇妙的。

順便申明:我強烈反對紀昀對女人的世界觀:張巡妾轉世索命

憑啥人家就該心甘情願被殺了吃,連報仇都不行?

還有說他家僕人,未免刻薄。

值得玄學愛好者注意的有其中對相同八字的記載,六壬神術,法術,過陰,替死


⊙?⊙小時候在書店看過 故事很有趣…

另外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看太早了

真的是長大之後才看懂好多內容啊(# ?Д?)

嚶嚶嚶我的童年…

另外真的是很不錯的書啊…故事很有趣的 嗯 小孩子可以偷偷看。

【捂臉跑開】

========跑回來補充一句========

卷二十三.灤陽續錄五

這裡面有一篇被扔進高中生文言文閱讀題…

我看見第一句的時候心情完全是亂的(# ?Д?)這種看內容三觀不太正的東西…好吧就算它主題三觀正了。

嗯 故事真的很有趣的 我推薦~


講個其中段子

哥們娶了個漂亮老婆。天天啪啪啪,有一天覺得自己很虛,挂號找大夫,大夫說你得了色癆,脊髓已空,只剩腦髓,不能啪啪啪了,哥們高興的說,還有腦髓呀,再問,腦髓還可再戰幾回?

我是下劃線

再更新一段,有個哥們跟護照啪啪啪,狐仙也很喜歡他,有一天看到怡紅院頭牌小仙仙,心裡喜歡的不得了。小仙仙很火,得預約,他老約不上,憋久了又去找狐仙,狐仙知道哥們喜歡那誰,就仔細問青樓女子長相,然後變成小仙仙樣子和哥們啪啪啪,哥們很開心,不過還是覺得差點什麼,就是爽的不是特別到位。狐仙怒了,老娘修個法術容易么,還變成別人跟你啪啪啪,臭男人喜歡皮囊而已,內在都是意淫出來的,青樓女子哪有三從四德,都是婊子無意,你看我額對你這麼好,還想著別人,以後別想干我了…一頓噴

然後他們就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真愛呀!

有個


閱微三百篇——閑看紀曉嵐《閱微筆記》三百篇靈異故事

話說清代康熙、乾隆以來,文言筆記短篇小說風行海內外,傑出作品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曉嵐的《閱微筆記》,更是在當時的市井百姓中廣受歡迎。但是由於紀曉嵐在《閱微筆記》中宣揚封建專制禮教和輪迴因果報應較多,逐漸被後世的文學家、教育家冷淡處理了,以致今天的大部分人都聽說過蒲松齡的鬼狐小說《聊齋志異》,卻很少有人知道清代才子紀曉嵐也寫過一本鬼狐小說《閱微筆記》。貧道在這裡無意替紀曉嵐鳴不平,只是想用「舊壺裝新酒」的創作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話今說舊聞新解,從《閱微筆記》中發掘出一些符合道家修真內涵和文化審美情趣的靈異故事,進行加工重組再創作,以去偽存真、增長見聞、啟迪心智啊!

據貧道考證,歷史上真實的清代才子紀曉嵐,可能是個外貌身高都一般的近視眼書生,就是清代人所說的「貌寢」、「短視」,並且還特別喜歡舞文弄墨地開玩笑嘲弄別人,根本不像現在的腦殘清宮電視劇中的張國立那樣高大英俊風流倜儻啊!更重要的是,紀曉嵐和乾隆皇帝的君臣關係不太和諧,他當年在奉乾隆皇命編纂完滿清思想教科書《四庫全書》之後,就準備在朝廷殘酷的文字獄政策和乾隆皇帝的猜忌態度下,意志消沉地明哲保身了,精神世界也是日益封閉。「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不僅是紀曉嵐晚年自作的備用輓聯,也是他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啊!

紀曉嵐曾經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閱微草堂」,還專門為閱微草堂寫過一首詩說明含義:「讀書如游山,觸目皆可悅。千岩與萬壑,焉得窮曲折。煙霞滌盪久,亦覺心胸闊。所以閉柴荊,微言終日閱。」紀曉嵐在晚年利用業餘消遣時間,抱著「不乖於風教,有益於勸懲」的寫作態度,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花了十年左右才寫完二十四卷《閱微筆記》(也稱作《閱微草堂筆記》)。其實紀曉嵐早期的寫作態度還是比較端正的,有不少揭露世俗醜態、嘲諷腐儒道學、科普神秘現象、展現人文關懷的短篇佳作,可是到了寫作中後期,越往後寫態度越敷衍,文筆思想也是越來越黯淡,不少故事情節甚至雷同重複,說教論理有時簡直乏味無趣。因此他本人對這部消遣之作也不看好,曾經用「觀弈道人」的綽號題詩自評《閱微筆記》:

「平生心力坐消磨,紙上雲煙過眼多。

擬築書倉今老矣,只應說鬼似東坡。

前因後果驗無差,瑣記搜羅鬼一車,

傳語洛閩門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看看,紀大才子作為清代文壇泰斗人物、教育部正部級領導,對《閱微筆記》的評價還是很有自知之明:「小說稗官,知無關於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於勸懲。」可不像到處風花雪月吟詩題字的乾隆皇帝那樣傲嬌浮誇,一不亂吹噓,二不瞎抹黑,三不裝糊塗,能夠勸懲世俗守法、教育百姓向善就心滿意足了。

鮮為人知的是,紀曉嵐本身也是一個靈異人物,從小到大親身經歷過不少奇聞異事,這算是他創作《閱微筆記》的內在原因吧!比如民間傳說他是「火神下凡」,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誦,打小就是開了外掛的學霸神童;在他兩三歲時,竟然看到幾個身穿綵衣、佩戴金釧的神廟塑像泥娃娃,經常過來找他一起玩耍,還親切地叫他弟弟關照他;四五歲時,紀曉嵐兩目如炬,在黑夜裡看東西就像大白天一樣看得清清楚楚,直到七八歲後,視力才慢慢變得像普通人一樣,甚至成年後變成了近視眼書生;31歲考進士前問卦,測了一個「墨」字:「黑」部拆開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點是「庶」字腳,士為「吉」字頭,預示進翰林院作庶吉士,後來果然如此;不惑之年任福建學政時,試院里唐柏的樹梢上夜現兩位紅衣怪人,向他拱手作揖漸漸消失。以上這些匪夷所思的靈異故事,可都是紀曉嵐在《閱微筆記》里親自講述的。

他的《閱微筆記》總共寫了三十多萬字,主要講述了一千二百則關於鬼神狐怪、官民世俗、三教野史、奇珍異寶方面的短篇志怪故事,但是經過貧道一年來多次審閱精選,真正符合道家修真內涵和文化審美情趣的靈異故事不過三百多篇,這也就是本文題目「閱微三百篇」的來歷了。古有唐詩三百首,今話閱微三百篇,請各位看官以後在休閑娛樂時,自備花生瓜子礦泉水,細看貧道白話的靈異故事漲姿勢吧!

貧道《閱微三百篇——閑看紀曉嵐&<閱微筆記&>三百篇靈異故事》的寫作計劃是:利用業餘時間每周更新兩篇到三篇《閱微筆記》精選靈異故事,預計兩年左右時間全部更新連載完畢,原創內容首發在「藏經小築國學社」的微信公眾號(cjxz139)上長期連載,喜歡鬼狐靈異故事和道家修真常識的朋友可以趕快推薦給好友關注,佛手出品,必屬精品,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雖然現在已經忘了許多內容,但我還記得初讀時的感覺。茶餘飯後翻上幾頁,不會讓人沉溺,也足夠吸引人。

閱讀體驗輕鬆暢快。


和《子不語》同時出現的相同類型書,討論的不能是狂熱的孔子信徒,孔子禁止其信徒討論這類東西,不等於這些不存在

《夷堅志》是南宋筆記小說集、志怪小說集。

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經》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聽說後記載下來了。可見洪邁是以夷堅自謂,將其書比作《山海經》。

《夷堅志》取材繁雜,凡夢幻雜藝,冤對報應,仙鬼神怪,醫卜妖巫,忠臣孝子,釋道淫祀,貪謀詐騙,詩詞雜著,風俗習尚等等,無不收錄,大多神奇詭異,虛誕荒幻。

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或屬於軼聞、掌故、民俗、醫藥,提供了不少可資考證的材料。

這些記述,似都照實筆錄,為研究宋代社會生活,保存了不少可貴資料。

全書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原有420卷,今僅存二百零六卷《夷堅志》之繁浩,為後人嘆為不可及。

洪邁及其《夷堅志》

  洪邁(1123-1202),字景廬,號容齋,晚號野處老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自幼即過目成誦,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紹興十五年(1145)中博學宏詞科,授兩浙轉運司幹辦公事,入為敕令所刪定官。因其父洪皓曾忤秦檜,出為福州教授,秦檜死後,始得回京,累遷吏部郎兼禮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出使金國,書用敵國儀,金人令改「陪臣」二字,執不可,為金人所困辱,自旦至暮,水漿不進,卒遣還,竟以「使金辱命」罷職。隆興元年(1163),出知泉州,後歷吉州、贛州、婺州、建寧等州府,遷敷文閣待制,進敷文閣直學士。淳熙十三年(1186),任翰林學士。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學士致仕,終年八十歲,謚文敏。洪邁以博洽受知孝宗,謂其文備眾體,供職史館後,予修《四朝帝紀》,又撰《四朝史》,著有《野處類稿》二卷、《容齋隨筆》五集七十四卷及《夷堅志》等行世。

  《夷堅志》之書名,源出《列子·湯問篇》:「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四庫全書總目》云:「是書所記,皆神怪之事,故以《列子》夷堅為名。」洪邁自比為與大禹、伯益同時的夷堅,而以其書與專記山川特產與珍禽異獸的《山海經》相比肩,「顓以鳩異崇怪」(《夷堅丙志序》),反映了洪邁與正統觀念相異的一面。他在《夷堅丁志序》中反駁那種說他「不能玩心聖經,啟瞷門戶,顧以三十年之久,勞動心口耳目,瑣瑣從事於神奇荒怪,索墨費紙,殆半太史公書,曼澶支離,連犿叢釀,聖人所不語,揚子云所不讀,有是書不能為益毫毛,無是書於世何欠」的指責時,亦舉太史公之書為自己辯解道:「彼記秦穆公、越簡子,不神奇乎?長陵神君、圯下黃石,不荒怪乎?書荊軻事,證侍醫夏無且,書留侯容貌,證畫工,侍醫、畫工,與前所謂寒人、巫隸何以異?善學太史公,宜未有如吾者。」在《夷堅支乙序》中又說:「老矣,不復著意觀書,獨愛奇氣習猶與壯等。」正是終生為這種「愛奇氣習」所溺,為之欲罷不能,加之他本來就博聞多識,又採用了「每聞客語,輒記錄,或在酒間不暇,則以翼旦追書之」(《支庚序》)的寫作方法,於是越寫越多,越寫越快,從二十歲開始,積六十年而不舍,終成《夷堅志》之煌煌大著。此書《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為四百二十卷,原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按天干順序編次,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有序三十一篇,冠於各志之首。今所存僅二百零六卷,約二千七百餘篇(則),有中華書局何卓點校本。

  《夷堅志》歷來備受推崇,陸遊《題〈夷堅志〉後》云:「筆近反《離騷》,書非《支諾皋》,豈惟堪補史,端足擅文豪。」(《劍南詩稿》卷三十七)清陸心源《〈夷堅志〉序》更讚揚說:「自來志怪之書,莫古於《山海經》,按之理勢,率多荒唐,沿其流者,王嘉之《拾遺》,干寶之《搜神》,敬叔之《異苑》,徐鉉之《稽神》,成式之《雜俎》,最行於時,然多者不過數百事,少者或僅十餘事,未有卷帙浩瀚如此書之多者也。雖其所載,頗與傳記相似,飾說剽竊,借為談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於文思雋永,層出不窮,實非後人所及。……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說之淵海也。」洪邁是以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為楷模的,他在《夷堅辛志序》中說:「初著此書時,欲仿段成式《諾皋記》,名以《容齋諾皋》,後惡其沿襲,且不堪讀者輒問,乃更今名。」(原序已佚,據趙以時《退賓錄》卷八轉述)《夷堅支甲序》又說,他本來是要以十二辰來名續書的,後「以段柯古《雜俎》謂其類相從四支,如支諾皋、支動、支植,體尤崛奇」,於是將《夷堅志》十卷以後寫成的書分別命名為支甲、支乙、支景(因避其曾大父洪炳之諱,不用丙,而按唐人所借,但稱曰「景」)之類。但是,《酉陽雜俎》的支動、支植,是出於作者的預先構思,其分類自有明確的內涵,各卷之間又有一定的照應;而《夷堅》所題之支甲、支乙,與內容毫無關係,純是一種胡亂的編排,顯得紊雜而蕪蔓,正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評論的那樣:「稗官小說,昔人固有為之者矣,遊戲筆端,資助談柄,猶賢乎己可也,未有卷帙如此其多者,不亦謬用其心也哉!且天壤間反常、反物之事,惟其罕也,是以謂之『怪』,苟其多至於不勝載,則不得為異矣。世傳徐鉉喜言怪,賓客之不能自通與失意而見斥者,皆詭言以求知;今邁亦然,晚歲急於成書,妄人多取《廣記》中舊事,改竄首尾,別為名字以投之,至有數卷者,亦不復刪潤,徑以入錄,雖敘事猥釀,屬辭鄙俚,不恤也。」少所見,則多所怪,而《夷堅志》有關卜問功名、陰德報應、人鬼艷遇之類的故事,重複出現,情節雷同,描寫粗糙,甚至強以為文,實難喚起讀者的新奇感,大抵屬於魯迅所說的那種「看到厭而又厭」的東西,諸人之言,實屬溢美。人們看重此書的,恐怕還是它的「補史」價值,受到較高評價的如《俠婦人》、《藍姐》諸篇,都非神怪小說。

洪邁學識淵博,著書極多,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筆記《容齋隨筆》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

作為一個勤奮博學的士大夫,洪邁一生涉獵了大量的書籍,並養成了作筆記的習慣。讀書之際,每有心得,便隨手記下來,集40餘年的成果,形成了《容齋隨筆》5集,凡74卷。

3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宋朝洪邁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1] 。

《容齋隨筆》是全書的總名,分為《隨筆》、《續筆》、《三筆》、《四筆》、《

洪邁《容齋五筆七十四卷》

洪邁《容齋五筆七十四卷》

五筆》。《隨筆》先後用了18年的精力,《續筆》用了13年,《三筆》5年,《四筆》不到一年;洪邁沒有說《五筆》寫了多少年,因為還沒有按原計劃寫完16卷,只寫到十卷便去世了。他為《四筆》寫序時,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九月,那麼,自此以後至其嘉泰二年(1202年)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時間,應當就是他寫作《五筆》的時間。

積40多年的時間寫出一部巨著,應該說是不多見的。之所以歷時長久,主要是尤其筆記體這一性質所決定的。顯然,必須費時讀千百部書,才能集腋成裘。


好書


黃哭了,特別是孌童。

小時候留下了惡劣的印象,就是那個買人家兒子孌得知原來這孩子也和他兒子一樣是官宦人家的孩子破敗了才賣身的然後才不孌了把孩子送回去的故事。

還有回人日母豬的故事,簡直太污!

沒記錯的話孌童的至少有幾十篇……


《閱微草堂筆記》雖「聊以遣日」之書,而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華,追蹤晉宋;自序雲,「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陶淵明劉敬叔劉義慶簡淡數言,自然妙遠,誠不敢妄擬前修,然大旨期不乖於教」〔20〕者,即此之謂。其軌範如是,故與《聊齋》之取法傳奇者途徑自殊,然較以晉宋人書,則《閱微》又過偏於論議。蓋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即與晉宋志怪精神,自然違隔;且末流加厲,易墮為報應因果之談也。_引自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缺點很明顯~偏於議論 因果報應之類的說教意味不時穿插於故事中,影響閱讀情緒。最毒的部分在於老強行用當時的理論解釋妖狐鬼怪及靈異事件。 大哥,看這種筆記就在於一個爽和幻想兩點。 你這一解釋,得,想做夢也做不了,還爽的起來么?

當然,優點也挺多的,畢竟清代志怪筆記除了聊齋志異之外就數它最有名氣: 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最後,能見到這個回答的基本都是對古典志怪感興趣的吧。強行安利一波 噔噔蹬蹬 聊齋志異 故事性強 文筆好 yy程度高 代入感強, 我心中的志怪number1 。

繼續上魯迅評語 :《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看了一章,發現大多數文章都在宣揚果報之類的東西,還沒聊齋好看


可以隨手拿起來讀兩篇的書,有可愛的鬼故事⊙▽⊙

也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道理

像我這種喜歡獵奇的人看起來很帶勁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