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早期識別團隊中的高潛力員工?
高潛人才的重點在培養,可培養的前提在挑選,因為人才的有些素質是無法培養的。
老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科學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下面我們聽聽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先生是怎麼說的
招聘也要看運氣,招來一隻雛鳥,工作一段時候,公司會收穫一隻菜鳥;招來雛鷹,則收穫雄鷹。後期的培養,可以把菜鳥培養成老鳥,但無論如何,菜鳥都不會變雄鷹。因為有些能力素質,是在成長經歷中形成的,很難培養。在面試心理學中,這一類素質叫做:獲得型素質(acquired trait)。
獲得型素質,是成長經歷所賦予的,想學都學不會。例如,換位思考,這項素質的基礎是早年的母子關係。母子關係有問題,換位思考能力就有問題,以後讀書讀到博士,也改變不了,因為早年母子關係無法改變,換位思考能力也無法改變。
這裡說的無法培養,指企業無法培養。培養「獲得型素質」,需要心理技術,還需要恰當的環境。對企業而言,這兩項條件很難具備。在招聘中加強甄選,是更加可行的辦法。理解了獲得型素質的形成過程,就能理解面試的重要性。本文著重闡述,四項獲得型素質的形成過程:換位思考、情景投入、積極欣賞、內控歸因。
1、換位思考
一個客觀的人,能站在老闆的立場想問題,也能站在客戶的立場想問題,這項能力叫做換位思考。這個能力不可培養,因為換位思考的基礎,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孩子對媽媽形成了安全依戀,孩子就能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的另一個基礎條件,是家庭成員的地位,如果家庭成員當中,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地位高的人,就不會和地位低的人換位思考。孩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他就會失去換位思考能力。賈寶玉為什麼不願意去考官?因為他家裡的,人和人的地位不平等。他父親高高在上,可以隨意打罵賈寶玉。在賈寶玉的心中,成年男人都對他有敵意。所以,賈寶玉拒絕成長,他情願出家,也不願意變成可惡的成年男人。這是因為家庭地位不平等,導致思維不客觀。
換位思考,是理性思維的基礎。換位思考能力弱,會影響所有需要換位思考的其他能力,例如歸納性、條理性、系統性。這種現象,在面試測評中,叫做「同源效應」,好比麵粉不好,用麵粉做的餅乾、麵包、饅頭、蛋糕,都不會好。同源效應給了面試甄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第一輪面試,首先測試源頭性的素質,就能提高甄選效率。
2、情景投入
一個人眼睛裡有活,能看事做事,看到工作出狀態了,他能馬上應對,這個能力叫情景投入。這個能力不可培養,情景投入的基礎,是幼兒階段的情緒環境,如果家裡的氣氛陰沉壓抑,孩子就膽小退縮,遇到事情,能躲就躲,躲不開就拖。
父母不拘言笑,平時專挑孩子的毛病,看到孩子有毛病就指責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就膽小內向。過去人們總認為,內向和外向是遺傳的,現代心理學發現,將近70%的內向不是遺傳的,而是家庭氣氛壓抑形成的。內向,並不是孩子的主動選擇,遇到了喜歡指責孩子的父母,孩子只好內向,盡量別惹事,減少被父母指責的機會。膽小退縮的孩子,要變得陽光開朗,需要一個人在無壓力、有引導的環境中生活很多年,才能消除幼兒階段的心理陰影。這樣的環境,企業很難提供。
情景投入,是行動能力的基礎,人們做事的效率、執行力、專註性,都是在情景投入能力之上發展起來的。情景投入,在第一輪面試中,就要優先測試。
3、積極欣賞
如果一個人喜歡和人打交道,拜訪客戶、接待來訪,他都樂於去做。而且,客戶和來訪者也喜歡和他打交道,大家都和他聊得來,他也能發現所有人身上的可愛之處。這個能力叫積極欣賞,這是不可培養的能力。
自願與世隔絕的人,其實很少。一個人,不論他多麼孤僻冷傲,總會有幾個朋友。朋友的本質,是相互欣賞。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喜歡的人,是自己欣賞,也欣賞自己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臭味相投」。同時,人們會刻意迴避自己害怕和厭惡的人。再以賈寶玉為例,他害怕他父親,遇到正經、嚴肅的成年男人,他就渾身不對勁,因為他被他父親打怕了,記憶告訴他,和這樣的人相處有危險。
有些人只喜歡和權威人士打交道,有些人只和普通人往來。有些人能與男上司配合,有些人適合與女上司配合。如果回頭去看他們的成長經歷,就能發現,他們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是在家裡形成的。
如果有人喜歡和人打交道,無論男女老少、上級下屬,他都能好好相處,說明在他的童年,家裡的人比較多,年長的、年幼的都有,而且每個人都很友好。在這樣的人際環境中長大,他有足夠的經驗,能和不同的人相處。
積極欣賞,是人際關係的基礎。團隊精神、溝通理解、領導激勵,都是在積極欣賞之上發展形成的。積極欣賞,是第一輪面試中要優先測試的能力。
4、內控歸因
有些人的情緒抗壓能力強,遇事不慌,犯了錯誤能認錯,也能改錯,這項能力叫做內控歸因,意思是說,當他情緒不好的時候,他不怪別人,他會想想,我應該怎麼做?
和情緒相關的能力,都很難改變,例如焦慮症、抑鬱症,本質上是自我的情緒管理出了問題。最初始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把感受說出來,在面試心理學中,這個能力叫做「情緒的語言化」。這個能力是在四歲左右,由父母協助孩子完成。例如,孩子吃飯的時候,飯碗掉到地上,孩子哇地一聲就哭了。孩子這個哭,其實是向父母求助,希望父母幫他撿起來。正常情況下,父母可以面帶微笑,引導孩子把想法說出來,你為什麼哭啊,想讓我幫忙撿起來是吧,我不撿,你自己撿吧。遇到這樣的父母,孩子就不怕犯錯,大不了就撿起來,不是什麼大事。而且,孩子有要求,也會直說。
換一個模式,孩子的碗掉了,父母說:你看你,吃飯都會掉碗,再掉就打。遇到這樣的父母,孩子為了避免挨打,就不願意認錯,他會為自己的「失誤」找借口。這個習慣會一直持續到成年,當年掉碗找借口的孩子,工作中的失誤,他也會找借口,他的抗壓能力也不強,因為在他的記憶中,犯錯是會挨打的。當年的恐懼習慣,持續到成年,他就遇事慌張,犯錯不認錯。
內控歸因,是情緒抗壓能力的基礎。人的逆商、毅力、意志力,都是在內控歸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內控歸因,是第一輪面試中,要優先測試的能力。
素質沒有好壞之分,換位思考能力弱,這樣的人思維主觀,適合做藝術家,例如梵高、畢加索,他們的思維很主觀,能開創出全新的藝術風格。情景投入能力弱,適合做哲學家,例如叔本華、尼采。積極欣賞能力弱,適合當批評家,例如蘇格拉底,他自稱為雅典的牛虻,用批評讓雅典保持活力。內控歸因能力弱,適合做表演藝術家,例如瑪麗蓮·夢露,她的表演,能呈現豐富而細微的情緒,魅力無窮,而她本人,也因情緒容易失控,而倍受折磨。
總之,本文中列出的四項「獲得型素質」,是大多數常規崗位所需要素質,也是第一輪面試中,需要重點考察的素質。
劉向明老師主筆的微信公眾號:讀心選才,每周三更新一篇實用面試技巧文章,建議大家可以關注以下。
這就像問梅西:如何過人?如何進球?告訴你了,你便會了么?
首先得你自己牛X然後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判斷
先後都曾經兩家公司從幾個人慢慢發展為大團隊,經驗說不上,只說自己所見所感。
團隊初期,除了骨幹,在組建團隊過程中都從來不預設我要在面試里遇見一個高潛力員工。因為所謂潛力是太隱性化了,只要一個字:干。能幹就行,趕鴨子上架。當然,在這過程中早已經剔除一些很明顯不靠譜的人,比如對以往工作不能很好總結的人,比如辭職理由都編不好的人,比如說話有口臭的人......
其實我們找潛力股的方法很簡單,讓你干一個月兩個月,自然就知道你是否適合,知道你未來是團隊的哪一層。
我們相信,最後留下來不一定是潛力最高的,但一定是最合適團隊的。好多回答。實在說作為面試者或老闆,還不如多看看自己,如果自己能耐不夠,怎麼可能識別高潛力員工?外在的條條框框 或者具體模版都是可以被模仿的,歷史中的小人和君子 都僅是一念之隔。誰說貪官污吏就沒有能力呢?空有一身本領但無用武之地的人也不計其數。 所以只有君子才能識君子,只有能人才能用得了能人,沒有伯樂 誰還找的出千里馬呢?
狂熱分子!
熱情~對一件事情的熱愛程度以及專一度
判斷過程有幾個階段,包括面試、試用期階段性目標效果達成測試、review。分別來看:
1. 面試贊同@robbin 看法,成功經歷是面試候選人的必問項,對相關問題的深入鑽取可以有效評判候選人的多項能力。此話題可以單起一個帖子,這裡按照我面試下屬時的習慣,對主幹內容進行闡述。a. 自我介紹b. 成功經歷(要有具體事項和時間)c. 為何判定這件事是成功經歷d. 促成這個成功經歷的因素有哪些e. 失敗經歷(要有具體事項和時間)f. 導致這個失敗經歷的因素有哪些g.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做哪些改善(可此處插入批判,觀察面試者情緒應激反應)h. 既然有改善想法,你是否為此作出了準備和訓練(可此處插入批判,觀察面試者情緒應激反應)i. 澄清剛才的批判原因,判定是否進入薪酬談判j. 薪酬談判或對面試結果如實相告(包括不錄用,需要考慮,會優先考慮)2. 試用今天忙,改天補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