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個銷售團隊,由於目標細分,每個人都會努力完成各自目標,往往相互之間的協作會出現問題,怎麼才能形成團隊努力?


關於這點,我的體會頗深。但不是科學的方法。兩點:看領導、看激勵方式。

答了好多,發現這個問題在管理學上是很複雜的事。

能分享的只能是各自所在領域的經驗,我工作的頭四年在某地市移動負責集團客戶工作。我們就很好地完成了目標和協作。

KPI目標較多樣,但區域性較強,客戶資源分配不均勻:

關於指標分配:

數字化分配是不可能實現的,需配合產品指標權重分配,均分絕對是死路。

每個成員掌握的客戶資源不可能覆蓋全部的指標,所以以業務劃分客戶,並儘可能把業務完成最大化。然後統計並重新分配。

關於激勵:

是同樣的。群體激勵+個體激勵,一個都不能少。群體激勵由部門領導來,個體激勵由公司來實現,但是部門領導主導重新分配。

關於資源協調:

部門內部資源:在KPI分配時,即粗略劃分。如果你看中較多資源,那你就扛最重的指標去。

部門外資源部門間支持:部門領導一定要出面,一定要牽頭。兄弟們在前方打仗,部門領導就是最重要的後勤。


首先說下我是怎麼做的吧:

我曾經輔導一個銷售團隊的時候問他們有什麼目標,他們說希望在一個很重要的展覽上完成一億的銷售指標。

當領導剛提出說「我們要完成一億指標」的時候,從銷售到市場到產品到設計到工程,所有人都覺得是:「啊,不可能!」、「我們以前一年的總銷售都沒一億,那為什麼一個展覽我們就搞定一個億?」、「這個太難了!」。

於是我問他們:假如展覽結束的時候你們完成了目標,那你們覺得自己做了些什麼?又是通過什麼辦法去做到的?

於是大家開始就開始暢想,想在這個展覽之前每個人需要聯繫哪些國內外的客戶去參加——首先客戶要夠。然後展覽現場的布置也要與其他地方不同,要最大地突出特色,所以展覽的布置大家也在暢想。

最後他們想到在展覽現場需要放一些合同,這樣就能直接促進銷售,於是他們又想到了需要制定一些跟進國內外客戶的計劃等等。所以在展覽還沒開始前,他們把所有的計劃都想出來了。

所以要解決這類問題,光看著問題說「好難」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去想像自己「假如成功了,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在這個階段,你就已經開始想解決方案了。

當這個解決方案大家一起探討出來的之後,接著只要大家分工去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就是願景的力量——因為他們看到自己未來成功的樣子。

上文案例中,當團隊願景出現的時候我反問他們: 「下一步需要做什麼呢?」,問到這裡其實他們思路已經很清晰了:我們要聯繫客戶、我們要設計展覽,然後我們要設計合同與客戶的跟進方案......所以整套流程解決方案已經全部出來了。

願景是什麼?

願景其實就是未來我們成功時的樣子。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像我們登山,當我們登到山頂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山下有很多路可以選擇,所以那麼多的路,好像就是你的解決方案——你選一條下去就可以了。當我們登的越高,我們解決方案浮現的就越清晰。

當然,願景需要我們細緻的去思考,不光是要想的高,還要有更多的細節。

其實我們要善於去使用願景的力量,或者這一技巧、這一方法——要解決問題就要先想到未來成功的樣子是什麼,這樣才可以幫助我們去開拓思維,想到更多的解決方案。

知言研究院原文鏈接:如何為團隊設立願景


受邀題。

某跨國公司的做法是把考核指標分成三類:個人業績,團隊業績,以及中期目標。個人業績一般比較直接了當,自己努力就能達到。團隊業績靠個人絕對做不到,必須一榮俱榮。中期目標和團隊業績有某種聯繫。三類目標加一起是100分,每個人的比重搭配就看經理的領導力了。


1.加強團建,讓團隊成員彼此熟悉起來,只有彼此熟了,交流多了,才會行成合力.

2.晨會,周會,月會,微信群,郵件等等加強成功案例的分享,做的好為什麼好好在哪裡如何複製.

3.指標和資源分配合理,不要出現不公平,否則影響團結.

4.根據團隊規模分組管理,主管跟進輔導行成推動和幫助,10人以下團隊就不要分組了,10人以上可以分組設立組長.

先簡單這些吧,這個問題其實要分行業分團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想清楚問題,就找到了答案。

這個問題是「個體戰鬥力」和「團隊協作」平衡的問題,簡單說就是,需要多強的「個體戰鬥力」,又需要多強的「團隊協作」。

1、「個體戰鬥力」和「團隊協作」是爭奪公司資源的競爭對手,不要太期望兩個都能得到。創業初期要業績,需要個體的英雄。賣保險需要個體英雄,工程項目需要團隊協作。企業階段不同,主要的目標不同,取捨不同。業務越複雜,越需要協作,反之亦然。

2、側重於什麼,跟文化、老闆有關係。尊重規則、強調製度化標準化,越傾向於「團隊協作」。

從這上面來看,給「英雄」的空間和對「協作」的期望程度,是先決固定的條件——當然後麵糰隊變化條件也會變。也就是說:需不需要協作還是不一定!不能因為協作這個字很流行就覺得團隊缺這個。

所以,問題的核心變出來了:在保證業務個人達成目標的情況下,一定程度的加強團隊協作?

1、先想清楚「先決固定的條件」,這是錨。分析清楚以英雄為主還是以協作為主?切記,加強協作的度在於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

2、鼓勵協作的制度設計。如果只是希望大家多一點交流,互通有無,開會就好。如果希望新老交替健康穩定,引入導師制吧。如果希望大家能夠把經驗沉澱下來,並且起到傳承共享的作用,建知識庫吧。如果希望通過協作支持,幫助彼此拿下更多的業績,這個略微複雜:項目制團隊+分工+激勵方案。

3、具有協作精神的團隊負責人。沒有這個人,執行不下去。這個人就是1,之前的所有工作是0,沒有這個人,結果等於0。

對於這個問題,還有最後一個需要回答的:團隊負責人對個體戰鬥力的關心即為協作,這一點應該怎麼做?

1、目標的設定。從總目標拆解到個體目標,每一個目標是否合理,與時間線結合,是否考慮了市場的變化、業務的周期、成員的成長等等。

2、評估標準與不斷的反饋。以目標和結果為主,但不是唯一。過程的反饋尤為重要,不斷的反饋,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更新——如你所想,就是人員的更新。

3、杜絕「一言堂」,用包容創造空間,用空間贏得轉身,用轉身帶來互動,用互動產生協作。

以上。


無他,團隊文化。

目標永遠是個人的,是否願意幫助他人,這個想通過激勵來達成是各種不靠譜的。

至於如何產生這樣的團隊文化,第一位的就是看做團隊leader自己的行為了,你的團隊永遠在學習你的做事方法。如果你是一個願意幫助他人的人,你的團隊是很容易解決這類問題的。

如果你是一個兄弟部門的kpi,你覺得和你沒啥關係的,或者不怎麼關心的,那麼你永遠很難的。


老祖先就說過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營銷人,不管是功成名就還是黯然離去,回頭看看,往往都無法反對:營銷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很難說是科學的成分多還是藝術的份量重。正因為是藝術,就得有取捨,合適的才是好的,就好象你往往無法做到濃墨重彩的同時還要輕描淡寫。對於銷售團隊領頭人來說,能夠完成總目標的就是好的。尤其是不要被別人(尤其是一些過度鼓吹營銷的科學成分的人)忽悠得整啥都想要。

無法界定你所說的協助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協作,如果是前線和後方的協作,或者是上下級的合作,如果KPI定的比較合理,考核的時候往往能夠看得出是什麼環節在掉鏈子,哪些人在拖後腿的。

如果是前線各個地區,不同客戶,甚至不同行業的負責銷售人員之間的協作的問題。這往往不是一個問題,營銷要尊重人性。行話說:同行是冤家;更何況在有的公司還要搞末尾淘汰制,鼓勵內部競爭。競爭是好事,但是你看重競爭就不要指望多好的協作。要不然幫別人搞上去了,自己就可能被淘汰,給你你也不幹不是。

看了樓上高票回答的關於"展會搞一個億的願景"的回答,有不同的看法。我二十多年帶領銷售團隊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

沒有什麼比不切實際的目標更摧毀銷售人員的信心!

沒有什麼比不切實際的目標更摧毀銷售經理在團隊中的威信!

沉迷於不切實際目標的公司到最後往往謊言破滅難以為繼!

願景是好的,但願景的實現是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憧憬願景屬於輕鬆又容易(Easy and Fun)的事情,實現願景是屬於困難而又艱苦的事情。銷售人員會說:要不服氣,咱們交換一下,我來搞願景,你來實現看看。

如果你遇到 "動不動就放衛星,定一些不著邊際的目標」還自我high到不行的公司,加速逃離,因為如果你嚴格執行了這樣目標政策,不但讓基層銷售人員失去動力,你自己也不被待見被基層員工看作公司的忠實走狗;部門完不成任務,最後領導找替罪羊,銷售經理往往首當其衝。這樣的里外不是人的黑鍋不背也罷。這樣喜歡玩虛的公司,最後也好不到哪兒去,別把自己的職業前景綁在這種穿著皇帝新裝的破爛戰車上,三十六計走為上。

銷售人員和人打交道,人情冷暖經歷得多了變得現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銷售人員的第一要務是完成自己的任務,除非你KPI上考核上把協作的權重佔到足夠重要的比例。完不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辭退,至於協作不夠,最多領導說兩句罷了。

建議:抓大放小!完成目標已經夠你煩神的了,如果大家都協作得很好,經理的地位可要岌岌可危了,別忘了未雨綢繆狡兔三窟過猶不及!


題主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是否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問題了。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創業公司制定銷售計劃的三重境界。

說到制定目標,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KPI」(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KPI沒錯,但是要怎麼設置KPI,才能儘可能好的達成目標?

SMART原則

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運用SMART原則定目標。所謂SMART是對五個字母的縮寫,它們是:

①S,specific,具體的。

要讓銷售團隊看得懂。舉個例子,Uber去開拓一個城市的新市場,給銷售定的目標是「招募多20%的司機」,這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具體的目標還應該有,哪裡的司機?開什麼樣的車?什麼年齡?什麼時間完成?等等具體的要求。

②M,measurable,可衡量的。

一定要可以用數字來衡量。比如今天跑五個客戶,這個月出兩個訂單。

③A,attainable,可實現的。目標太高會打擊團隊士氣。

④R,relevant,結果導向的。

意思是應該關注時間成本和最終結果產出,不能只有過程指標,如只有「每天拜訪五個客戶」是不行的,還要有「每個月成交5個10萬元以上的訂單」。

⑤T,time-based,時間限制。要有明確的起始截止時間。

總結來看,在SMART原則下指定的目標,應該是:告訴你在什麼時間之內,用什麼方法,達到什麼目標,並且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可以為公司帶來實際產出的。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現在我打算定午飯外賣,根據SMART原則,我需要把目標細化為:為了吃飽(結果導向),我需要在11點之前(時間),用外賣軟體(可達到)定一個一人份(可衡量)的午飯套餐(具體的)。

OKR方法

SMART原則提高了目標執行性,減少溝通障礙,不僅對銷售工作制定目標,對各行各業、甚至做一件小事制定目標都有參考價值。

↑各種理論出現的時間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嚴格的KPI管理作為一個績效管理工具更適合成熟的公司,但對創業公司來講,一味的追求績效考核,並不合理,原因在於:①沒有辦法把KPI做得這麼細。②刻板的目標反而會影響效率。

職場中因為太強調KPI導致目標失敗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為了達成訂單KPI,員工與客戶私下交易,為了完成運營數據,去刷量刷單。又比如,很多新的工作是沒有歷史數據作為參考的,這樣KPI本身無法制定,對工作也就沒有指導作用。

於是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應運而生。它強調最終的關鍵結果必須服從目標。

谷歌、領英、Uber等不少互聯網公司都在使用OKR,要明白它不是一種績效管理工具,而是一種目標管理辦法,與SMART最大的區別是,SMART中的四個點都是遵循的,但不要求一定要實現目標。

繼續以Uber為例,上級要求銷售團隊在一個區域內額外增加20%的司機,並實現區域100%的覆蓋。目標中的100%是不可能實現的,它就是關鍵目標「O」;但團隊還制定了階段性目標,如第一個月要完成30%的覆蓋,第二個月50%,第三個月60%。這就是「KRs」,它們是可執行的,可量評分的。

在這裡,關鍵結果(KRs)服務於目標(O)。而且可以讓Uber的員工明確工作的兩個最終目標:找到更多司機,覆蓋更多市場。這樣在工作時,他們為了達成最終目標,會以此為核心思考、努力。

對創業公司來講,結合OKR方法和SMART原則來制定目標,是比較有效的目標制定方法,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出,又能兼顧靈活性。當然,不同階段有需要不同方法,這還需要管理者具體問題具體判斷。

↑一個OKR流程

目標的指定方法不一樣,團隊每個人的工作狀態以及團隊協助也會截然不同,如果題主僅僅還是停留在最古老的KPI模式,建議多參考一下其他的定製目標的方法。

我是商理事,基於商業大數據的B2B企業潛在客戶挖掘平台,歡迎來liao~

商理事-基於商業大數據的B2B企業潛在客戶挖掘平台www.slsai.com


走走人情路線吧,如果什麼都用錢來衡量,親兄弟都能算出問題來。


量化指標,細分市場,成功案例分享。


在「道」上是培養價值觀,這要看你;

在「術」上是科學的kpi,這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術」你拿不準可以把問題拋出來,讓夥伴們參與進來,可以一對一的溝通,現場有神靈,只要你把臉貼地,就能有接地氣的方案。但核心還是價值觀培養。


單從績效設計上講,不能只考核個人目標完成情況。

績效模型應該是整體目標完成情況績效+個人目標完成績效+PK考核績效+超額目標獎勵績效。

你要什麼,就考核什麼?

要整體目標完成,就一定要考核整體目標完成情況。

一般來講,基礎員工主要是個人目標績效考核,管理人員是自身團隊整體目標完成考核是大頭。


加強溝通反饋。

對團隊內的反饋和溝通進行適當考核。

每件事情有主要負責人和協助人員,事情沒做好,不僅要批評主要負責人,如果相關協助人員沒有起到協助作用,還要批評相關協助人員。盡量培養溝通協助的能力


從您的描述看,個人績效容易達成,但團隊績效不盡如人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個人天性:根據每個人天生的優勢,來調整崗位;2,團隊的文化氛圍:是否能讓成員有歸屬感;3,關注情緒,把情緒能量引至正向;4,管理成員對各種事件的解讀;5,團隊形成統一的行為模式;6,處理團隊中人人都知道,但誰都不願意說出來的事實。

希望對你有幫助。


以制度引導行為,定義如下:

團隊協作=不允許他人失敗

剩下的需自己結合情況進行分析


主要看團隊領導,領頭人有大局觀,能不太計較互相幫助的,團隊自然會跟隨。


我就問一句:你有一個大目標,對所有細分目標進行匯總么?團隊裡面的個人明白這種結構么?


推薦閱讀:

對初創公司來說,如何快速打造一支高效率的團隊?
VP 這種級別的高管人員面試過程是怎麼樣的?
遊戲化管理的招式、內功與心法

TAG:管理 | 團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