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守道比賽已經開始了。怎麼評價這個比賽以及運動員們展現的技術?
如題。馬雲爸爸推廣的功守道比賽已經開始了。如何評價這項比賽。也可以對比賽選手展現的技術進行評價。
我個人觀點 不好看,沒有美感_(:з」∠)_感覺很多都是抱上去摔,前面搭手似乎沒什麼價值(不懂請指教)摔的成分比較少,好多都是推出擂台(這個沒什麼看頭。摔還是有些看頭的。)這是選手技術不足還是比賽規則導致的?比賽規則限制了抓。這對一些摔的技巧會有多大限制?期待馬雲吳京說的加入關節技的內容。拓展一個疑問。據我所知散打也是脫胎於傳統武術。但隨著散打演變以及規則的限制與對擂台的適應。散打離傳統武術越來越遠。雖然還是繼承了傳統武術里很多技術。但幾乎是兩個系統。功守道會不會也發展成這樣?這種特殊的不抓衣服的摔法發揚光大了但離太極越來越遠?
比賽可以去優酷看這裡是官網http://www.gsd.org比賽http://vku.youku.com/live/newplay?spm=a2h0k.8191407.0.0id=13746prepos=1
謝邀。先說看法,不怎麼樣。
我就看了女子組的一場比賽,是長拳對陳氏太極的那場,12:幾的那場。感覺是限制版本的中國跤。和我接觸過的推手有很大的不同,雖然還是可以看出陳氏一貫的特點,喜歡發人,恨不得第一秒就把你轟出去,剛開始挺嚇人的,但你熟悉里以後也沒什麼可怕。
擂台還算有特色,比較小。這樣就避免的選手消極,加快了比賽節奏。
但是技術很單調,看不出去競技性,也沒很大觀賞性。就是把人推下擂台??
推手本來就是只是一個輔助訓練,是用來刷聽勁的,這個聽勁不是讓你去聽,實際上是一種感受,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推手那麼慢是因為剛開始快了你弄不明白,好比我們小學學英文的時候,那語速也很慢一樣。到了推手的後期是有快推和推手散手的,比如亂採花。剛開始推就是要去感受對方用力的方向,我推手的水平不高最多只能在推手的時候用上攬雀尾,白鶴亮翅,搬攔捶等招式。還做不到推手的最後目的:碰到對方的肢體就知道對方力往哪使,那可是零點幾秒的事情。誰和你真打還慢慢悠悠啊。
拿這個來搞競技比賽,我實在看不出什麼競爭力。
另外不同意題主的是散打離傳武越來越遠,我本身是練習散打的,就我個人的體會,散打很多東西在傳武里都找得到依據。學過散打再練傳武會有不同的體會。
更多的東西我已經寫過文章了,我在此就補充一些。https://zhuanlan.zhihu.com/p/31107571?首先這個比賽仍處在表演賽階段。第一,比賽時候是有導演的,而且導演明顯干預了比賽進程(女子組推手導演中途叫停了)微博上有視頻。第二,所有參賽選手,都要在王占海那裡封閉集訓一個月。這個在新聞報道里也可以看到的。從演示規則到解說都是王占海,說明規則是他定的;李連杰也演示了他心中的太極,可是跟場上的不一樣;馬雲說感覺跟他心目中的太極推手不一樣;吳京說可以開放一些規則豐富技術,馬雲點頭表示贊同…所以現在這個階段還處於,大家想用規則來定出一個心目中的太極推手,然而大家各自心裡的想法又不一樣,再實踐到賽場更是沒法想像。這就是太極多年來沒有這種對抗的結果。太極以前沒有推手嗎?但是之前的邏輯是練過太極的人用太極的招式對抗,是大家心知肚明用什麼,而不是限制規則不用什麼。這就催生出閆芳那種「你沒練過太極所以我的神功對你無效」的神論。而如果是限制規則,現在這些太極大佬說實在的他們也想像不到會往什麼地方發展,至少肯定會和以往大家腦補的有所區別。任何一個傳統武術體育化競技化甚至奧運化都要走過這個過程。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改規則可以適當改,但是還是要給這個運動一段時間沉澱(還是我在文章里那句話,不能撈一把馬老闆的錢就跑)。既然定了規則,讓規則和運動員自己產生化學反應,各位大佬不要按照自己想像過多介入和干預才是從表演賽到競技運動,最重要的一環。
有這功夫和閑錢,去推廣中國跤不是更好
第一場是明顯的表演賽,比如選手故意犯規用關節技,以便裁判說明關節技不能用。
功守道的推手形式,除了一開始的強制打輪以外,基本上和很多傳武流派的「散推」類似。就是雙方搭手,然後各自興風作浪,會什麼技巧使什麼技巧。
不過後面的比賽還能不能像表演賽一樣各種技巧我表示很懷疑。
還有就是,很多時候選手推著推著就成了互相搶腋下的50/50的位置,我覺得如果有練摔跤的人蔘賽,應該會佔優勢。
至於功守道會不會離傳統武術越來越遠,其實功守道官網和相關人士都表示這是太極3.0,推手只是太極2.0(然而實際上還是推手不是嗎),本身就表示了跟傳統武術區別開來的願望了。期待大成拳的加入
第一場男子70公斤級觀賞性還行,不知道是不是後面有導演的表演賽,但是規則上還是下了點功夫的。三點著地或者推下擂台就算輸,擂台本身很小,以至於有一個回合連裁判都被丟下去了,這就使得比賽的節奏很快,加上擒抱幾秒就分開,基本上幾秒到十秒出頭就能走一個回合。應該說比我的預想還要好一點。
但是這是建立在選手配合而且水平也比較高的前提下,我非常懷疑這場比賽是有導演的,選手也是特別交待了的,開局先推幾下這個過場走的非常認真,以至於有幾個回合就是跟一般教學視頻里的活步推手裡的一樣,這隻能發生在選手對勝負不在意而且雙方都是太極拳出身的情況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後面女子55kg級別的比賽,其中一個是長拳出身,兩個人估計比賽經驗都不足,本來規定的前面先推幾下也就是手摸了幾下就算了,連敷衍就算不上,而且整個比賽觀感極差,最終都是白方抽冷子突襲把黑方推下去才賺了幾個點贏了,大部分回合都是兩個人一起掉下去,可以看出兩個人應該都沒有經過太多摔跤或者推手的針對性訓練,連抓把位都不熟練,還沒有王八拳好看。
比賽鏈接:功守道-女子比賽更加精彩!王星12-0零封吳譚銳
我認為功守道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中國的相撲,實際上功守道去掉前面儀式性的推手,交手的方式和規則也確實很像相撲,大家可以感受下。國內能找到的相撲視頻不多,我隨便找個給大家看看:大相撲名古屋 2017年 3日目
就功守道而言的話,我覺得,就規則本身而言比我想像中的好,但是我感覺定位不太對。功守道的比賽形式和比賽場地舞美顯得太不傳統了,我不知道這個擂台的設計有什麼理念,但是從前後大量刺激腎上腺素的屏幕燈光的設計,讓人有一種衝突很激烈的期待感,但是比賽本身的激烈程度又是很低烈度的,甚至可以說是溫文爾雅的,跟任何搏擊比賽比,哪怕是跟跆拳道比對抗性都是遠遠不如的,這給人的違和感很強烈,不清楚功守道到底是面向什麼人群,到底是賺觀眾的錢還是賺馬爸爸的錢。另外擂台和場地的設計感其實不好,估計馬爸爸的支持程度也沒有他聲稱的高,感覺還是很多地方有省錢的廉價感。
相撲的話在日本還是很受歡迎的,相撲手的生活非常傳統,也很受人尊敬。比賽形式也非常傳統,場地不知道是不是有墊子,但是即使是有墊子也做的跟傳統的土地一樣,各種傳統儀式裝逼,連裁判都是穿的神官樣式的和服,這逼格就甩即不現代也不傳統的功守道九條街。
謝邀。
對這個比賽的評價是不成熟,有方向,離想實現的目標還有不少距離。
對比賽選手的評價是,通過簡單集訓臨時召集起來的一些運動員。不會打,也不會運用武術,大多數只是運用本能。(完勝的那幾場里勝者一方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通過長年的訓練形成一些能打的反應了,這也是看頭所在。)
選手的技術也好,比賽規則也好,都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程度,君不見馬雲坐在下面直搖頭,直到出現完勝的那幾場才饒有興緻看了看。顯然,沒有達到他的心目中的理想程度。對這個項目恐怕要降低50%的期望。
從馬雲的思路來看,他需要一個打的漂亮,有觀賞性,能吸引人,規則相對簡單易懂,大眾都能參與,能夠體現我國文化特色,並有能力申奧的一個項目。
注意,這不是武術。
武術這個東西從很早之前大家就試圖給它定義,但很難給出一個定義,因為每個武者說的都不太一樣。武術看場景、分功能,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說明。
場景:戰場上或狹路相逢殊死搏鬥的場合。目的,一擊必殺。最佳方式:導彈槍炮。武術作用及存在意義:利用人體本身,利用身邊一切物體,短時間內使對手失去反抗能力的技術。技術好,體力好,能贏才能活。目的即生存。
場景:訓練。目的,表演增強體能增加身體協調性增加血性訓練團隊默契度。最佳方式分別是:硬氣功碎磚頭健身舞蹈或武術武術軍訓。武術的作用及存在意義:這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訓練,具有一定傷人的功能,但在一些特定場合體現戰力反而是目的所在。
場景:門派。目的:傳承體現文化價值增加個人聲望增加產業價值。前二者算是文明傳承,後兩者算是名利場。矛盾在於,很多人是兼而有之的,公私不分,目的不純。
場景:個人。目的: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恃強凌弱體會傳統文化修行的一部分挑戰極限。
武術:或稱國術,一套理論發源自中華傳統陰陽五行文化,所用為戰陣搏殺以及江湖鬥毆,在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年代可以增加威懾力度,在國恥當頭年代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在和平年代不知何去何從的一套中華民族獨有的搏擊術。
每個人學習武術的來源不同,用武術的目的不同,導致他們站的角度也不同。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他們看待武術自然也就不同。
和平年代,大多數人所學的搏擊,只為觀賞。
沒有戰陣了,沒有搏殺了,連鬥毆都少了,這就是和平年代。
那麼,功守道,從武術里抽取了中國武術特有的勁力這種東西,進行強化,包裝,輸出。沒有什麼不對的。
就連真正的武術都不一定非得以殺傷為第一目的了,為什麼要求功守道非得有很強的搏擊性?話說,搏擊性是有觀賞性,但觀賞性不一定非得是搏擊性啊!
勁力這種東西,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練的出來。經驗越豐富,勁力越靈活豐富,打起來也越「神乎其技」。所以在這方面,是普及的。
但相對而言,有耐心,有毅力,熱愛武術熱愛開發自己身體的人是少數,所以在這方面,是難以普及的。
不過之所以看好它是因為,很多難以普及有時候真的就只是錢不到位的問題。現在會有資本進入,所以暫時先放放,如果後期出了比較有效的訓練法,那麼普及也許不那麼困難。
這個東西成型之後有沒有吸引眼球度呢?其實我覺得話題度可以有,而且很高。對於一些老先生推手的視頻,在國內都是小圈子裡的小部分人才會主動接觸,但是確實看起來似乎「超出人體極限」,很有趣也很真實。連業內人看到都會嘖嘖稱奇,沒接觸過的,真的是如同看神仙畫畫了。不管是國內推廣還是向世界推廣,成熟了之後推廣難度不會高。
額外說一個題外話:我打你你不倒,是因為你沒學過我這個。——這句話前些年沸沸揚揚,但是在我看來,反而確實有些道理。不是生掰啊,對勁力的研究如果單獨作為一個學科拿出來是沒問題的,散打拳擊等搏擊術是另一個學科的事情。兩個學科不挨著。打羽毛球的和練芭蕾的互相指責是沒有道理的,說不出個所以然所謂隔行如隔山,對於勁力的研究和搏擊的研究也是一樣。
我是這樣理解的:勁力的研究,更偏重於文化傳承,偏重於人體潛能開發,戰鬥性更近似遊戲而非搏擊術,觀賞性來源於閒情逸緻的優雅,商業推廣從觀賞性方面出發,以社交功能作為發展,走哲學和自我修行研究的路子能走到極致。
期待加入關節技,打出擒拿反擒拿的風格,這個技術在太極拳推手裡很多。我只有在慢動作演示的時候打出來過,很期待在激烈對抗的時候擒拿與反制是什麼樣子的,這絕對會成為看點
摔跤的影子很多,沒關係的,摔法是太極拳重要的組成部分,陳氏老架一路里只有零星的幾個拳法(掩手拳,指襠捶,護心拳,肘底捶。。。),其餘的都是纏鬥式摔法,太極拳里的摔法還是和中式摔跤略有區別的,比如,不抓衣服的把位,一般是抄腋下或者直接捋手臂推胸口。
另外即使不能出拳或者砸錘,也希望未來規則里能夠開掌,起碼能象徵性地表示出手擊打,不然搭手裡的看肘看手就沒什麼意義了。
有人懷疑未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我立兩個個flag,
1,規則會改。2,功守道的報名限制在未來,會越來越寬,直至完全開放報名。
屆時,在知乎冷嘲熱諷的搏擊大神們,如果你們正處壯年的話,報名參加一下吧 ,獎金不會低的。
反正我是要去參加的,就算海選被刷下來也沒關係。大致看了下,題主問是技術不足還是規則不對,總體說,技術的原因。
我在另一篇回答說了,傳統推手有關節技術,很危險,所以比賽把關節技術取消,也好。推手也有把人一下推出很遠的快速發力,看趙堡太極拳張老虎,本名張玉峰的推手,表現的比較明顯。規則要求不讓拳擊打,其實詠春都有寸勁,太極近距離發力也有,比賽沒人用,就是不會呀。推手兇險。找個同伴,按功守道的規則搭好手,想像一下,對方手、肘攻擊你的頭、頸、胸、腹,前腿被絆住的情況下對手肩靠過來,想明白了就會知道,為什麼自己的手要管住對方的胳膊。脫手就敗了。所以說到底,還是技術問題。
張老虎的推手可以體現一些太極拳推手的原貌,按功守道的規則,也應該呈現那樣的技術狀態。
我沒看過現在推手比賽的規則,不知道和功守道有什麼異同。唯一希望的是比賽能公正公平,也是給太極拳一個平台。另外,檯子太高了,那麼大的坡度,一下推實在了,人可能直接摔到地面,不安全。相撲選手上的話,估計就是主宰比賽的存在~
現代社會畢竟不是原始社會,需要在規則內論高低。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設定一個規則,首先這個規則是不是足夠有趣,能夠吸引足夠多的人。明顯功守道不夠有趣,喜歡格鬥我為什麼不看ufc,看拳擊,明顯更有觀賞性。其次,你們在你們設定的規則體系下,你們是不是最強的?明顯功守道不是,在這個規則下,我不知道太極哪裡能和相撲摔跤對抗?所以,先解決這兩個問題,再提發展,提申奧。
推手,本身是一種訓練方式,而不是競技方法。搞得如此不倫不類只會淪為笑柄。
雷雷:徐曉東垃圾,你還敢上來一戰嗎!!
抱摔式推手,基本是給陳溝量身定做的規則。
其實摔柔運動員打這個比賽真心不吃虧的,但是你能不能上比賽,可不是紙面上寫的這麼簡單。
謝邀,摔跤不像摔跤,推手不像推手。
看不懂這是什麼,單從近身摔的把位來看和散打運動員的近身摔把位一模一樣,散打的摔又源自中國跤,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以後會有很多散打運動員和摔柔系運動員上去的,畢竟打比賽只要肯給錢就行,這也是一項實驗,萬一有錢出奇蹟呢?
瀉藥這個周作業太多,剛看了幾個比賽截圖,基本斷定是推手比賽,周末看看錄像回來答。
推薦閱讀:
※請問各位知友怎麼看假太極大師以及其水軍如同縮在烏龜殼裡的烏龜,煮熟了也縮烏龜殼裡的觀點?
※馬雲的太極功底到底怎麼樣?
※在習練太極拳後,練拳人會不會出現精神境界上的變化或思想上的體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