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江戶時代,中國的六部在日本的幕府內可以找到哪些對應機構?當時的日本朝廷是否還保留了三省六部?
(公家)朝廷實施的是律令制(《大寶律令》),其中央的官制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三省六部」,但仍有明顯區別,總體上可概括為「二官八省一台五衛」
「二官」包括神祇官和太政官,前者只是祭祀機構,而後者才是主管國家政務的機關
太政官通過左右弁官局管理「八省」,分別是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以上由左弁官局分管)、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和宮內省(以上由右弁官局分管)
——中務省:負責輔佐天皇、發布詔敕宣旨,併兼管後宮事務(中宮職),權力和地位位居八省之首
——式部省:分管任官、敘位和官僚培訓(大學寮)
——治部省:分管戶籍、姓氏、婚喪、宗教(佛教)、皇陵、外交——民部省:分管稅收田賦,也參與分管戶籍——兵部省:顧名思義,不解釋——刑部省:分管司法、審判、監獄、刑罰——大藏省:分管國庫、財政支出、度量衡——宮內省:分管宮廷的吃穿住行由此可見
——中務省,類似中書省+殿中省+內侍省——式部省,類似吏部+國子監——治部省,類似禮部+戶部(戶部管戶籍)
——民部省,類似戶部,但只管賦稅——兵部省,類似兵部——刑部省,類似刑部+大理寺(刑部卿有一個唐名就是「大理寺卿」)——大藏省,類似戶部,但只管國庫、出納和度量衡——宮內省,類似殿中省+內侍省有沒有發現工部哪去了?
——太政官並沒有專司工程的機構,而是分散在中務省(內匠寮)和宮內省(木工寮、土工司、修理職)等機構裡面(待續)
=============
2017-10-19半夜更
本來想看心情在更(逃),但是看到你們評論區那麼熱情,我一個字不更也不好,那還是如 @楊愛紅 所說,不待了接著續吧(逃×2)
=============
先補充之前的
題主問到「當時的日本朝廷是否還保留了三省六部」,而我的答案里只提到了中書省(殿中省、內侍省可不是「三省」啊~),那麼日本有沒有門下省、尚書省呢?
門下省,也稱「黃門」;其長官侍中,也稱「納言」
而日本的太政官也設置有大納言、中納言,特別是後者的唐名就是「黃門」
——這兩者都負責傳詔宣旨,都可以參與政務,確有相似之處;不過,門下省最重要的權力就是對詔書有封駁權,而這是大納言中納言所沒有的
至於尚書省——太政官,唐名就是尚書省
=============
然後講講幕府的
江戶幕府的役職非常繁雜,一個一個列出來會累死我
因此這裡只能從職責上來類比三省六部
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門下侍中→御側御用人+御側御用取次
——御側御用人和御側御用取次都是將軍的側近,負責將將軍的旨意傳給老中,將老中的奏章(奉書)向將軍彙報;在將軍決策時,只有御側御用人和御側御用取次可以陪同
——由此可見,御側御用人和御側御用取次與中書令、門下侍中比較相似
尚書省.尚書令.同平章事→大老(大老格)or老中+政事總裁職
——大老、老中可謂是幕府的二號人物,向上輔佐將軍處理幕政,向下統領幕府百官(「支配」),可謂是幕府的宰相;不同的是大老定員一人且非常設,而老中是常設役職且定員不限(往往設四五人),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的權勢差別
——因此竊以為大老可類比於尚書令(定員一人且很少任命),而老中則像是定員不限的同平章事
——政事總裁職是幕末短暫設立的總管政事的役職,跟大老類似
吏部→不存在的
——幕府役職實際上都由一個或多個武士家族世襲壟斷並輪流擔任,而主要的人事任免權都在將軍手裡,因此幕府並沒有專門的人事機關
戶部/戶部尚書→勘定所/勘定奉行+勝手掛老中
——勘定所的幕府負責天領財政和民政事務的機構,長官是勘定奉行,從職責上看類似於戶部和戶部尚書
——而勝手掛老中則是一幫老中裡面專司農業、財政事務的人(這更像是三司使)
禮部.禮部尚書→奏者番(勉強)+長崎奉行(勉強)+外國事務總裁職(勉強)
——禮部最重要的職責是培養士大夫,這顯然是與吏部搭配的;而前面說了幕府沒有吏部,那麼禮部的這個職責也找不到對應對象
——但是禮部還負責禮儀和外事,這就和奏者番(負責武家禮儀)、長崎奉行(長崎是當時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地區,長崎奉行因此也負責外事)、外國事務總裁職(幕末設立的專司外交的役職)比較相似,當然這麼類比也比較勉強
兵部→若年寄(勉強)+軍事總裁職
——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都有專門的軍事機關(侍所),但後來擔任侍所別當、侍所頭人的都是權臣(鎌倉的侍所別當均由執權親自兼任,室町的侍所頭人則由「四職」包辦);相比之下,江戶幕府並沒有類似的機構,不知是否是出於分權考慮
——江戶幕府的軍權很分散:其在軍事上設有「番方」,即大番、書院番、小姓番、新番、小十人,其中大番由老中支配,其餘四個由若年寄支配,實際上就是將軍直屬常備軍隊(不過這個更像是幕府的禁衛軍);此外若年寄還分管百人組、持組、先手組(均為弓兵和火槍兵)和腰物奉行(負責打造武士刀)、鐵炮方/鐵炮側用人(負責打造鐵炮(火槍))
——由此可見,若年寄的軍權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比兵部尚書;但是若年寄還負責一大堆雜事(比如將軍的吃穿用住行,這在職責上類似於殿中省),因此把若年寄類比為兵部尚書是比較勉強的(況且兵部尚書就一人,而若年寄和老中一樣由多人出任)
——幕末短暫設立了軍事總裁職,包括陸軍總裁和海軍總裁,這個就跟兵部尚書差不多了
刑部→評定所(勉強)
——評定所是幕府的最高裁判機關,勉強類似於刑部(但顯然更像是大理寺)
——但要指出的是評定所沒有專門的長官,可參與評定所的幕府役職包括上三奉行(江戶町奉行+寺社奉行+勘定奉行)、大目付、御側御用人和老中,後來甚至包括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和其他遠國奉行都可以列席評定(你說我一個外地人怎麼跑江戶參加評定來了?);因此即使把評定所類比於刑部,那麼這個「刑部」也是沒有刑部尚書的~
工部.工部尚書→作事奉行(不是作死奉行)+普請奉行+小普請奉行
——作事奉行、普請奉行和小普請奉行都是幕府負責土建的役職,這個就很像工部尚書了
End
(累死我了,睡覺!)
樓上那位說的是日本公家的整體結構,我來補充一下幕府的,以下
大老,基本上等同於攝政王或者中國古代的託孤大臣。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雖統括政務,但只參與基本的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由土井、酒井、堀田、井伊四家獨佔。老中,宰相。常設的最高職務,統括幕政。定額是四到五名,由老中里最先上任者或是御門第等特別門第出身的人作為老中首席位置。京都所司代,錦衣衛都指揮使。京都的警衛,朝廷與關西大名的監視,並統括畿內四周的直轄地。在職務編製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側用人,中書舍人,中央的高級秘書。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1)往往執掌大權。大坂城代,陪都知府,上海市委書記。大坂城的警衛,關西大名的監視,其任務為統括大坂值班的幕府役人(2)。
寺社奉行,僧錄司或者元代的宣政院。全國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領的管理,掌管宗教統制的職務。加上堪定奉行和町奉行的三奉行中的最上位。若年寄,御前侍衛首領。作為主人,施行旗本的統括。定額為三~五名。中位的職務對中位的職務,是從高級、中級旗本中任命。高家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金是1500石,不過官級與大名並列。大目付由老中支配,作為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幕政一切的監察。
町奉行(3)支配江戶的町方(4),並全面掌管行政、消防、司法。老中支配,比堪定奉行職位高。堪定奉行掌管皇室領地的民政和租稅徵收,幕府財政的經營,皇室領地的訴訟等。對部下設有諸多職務,也掌握著郡代、代官等。老中支配。大番頭應對江戶城和江戶市內的警戒,在戰時統率作為先鋒而工作的大番。大番頭下面設有四名組長,四十六人的組眾,還有與力和同心隸屬其下。老中支配。留守居將軍離城時,負責江戶城警戒。在幕府初期是擁有極大許可權的重要職務,從將軍沒有離開江戶之始就變成了閑職。老中支配。遠國奉行被置於全國直轄地的奉行的總稱。在任地掌管民政與司法。京都、大坂、駿府的各町奉行和長崎、堺、奈良、山田、日光、佐渡等地的各奉行。老中支配。小普請(7)組支配由旗本、御家人統領無工作之人(小普請組)。老中支配。普請奉行勞務為江戶城內的土木工程。也負責神田、玉川上水的管理。由老中支配,與作事奉行、小普請奉行一同被稱為下三奉行。書院番頭統領負責江戶城諸門的警戒、將軍出行時前後警戒的書院番。在番頭下面有組頭,隸屬其下有組眾。若年寄支配。小姓組番頭統領小姓組。任務與書院番大致相同。番頭下面是組頭,之下有組眾附屬。若年寄支配。小普請奉行負責後宮、東叡山、貴族府邸的營造、修繕。若年寄支配。目付作為若年寄的耳目,施行對旗本、御家人的監察。為就任這些職務,定有門第標準。這就叫作役高。也就是說,職務是依照家祿而決定的。因而,無論有多優秀,也不能就任要職,那就帶來了組織的僵硬化。除掉這個弊病的是由第八代將軍吉宗的享保改革而制度化的足高制。由儘管想採用的人才的門第沒達到役高,也可補填那件差事,開闢了任用人才之道。這個制度持續到幕末,對運用優秀人才有利,然而在龐大組織中,那也暗藏危機。最後總結一下吧,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後是跟唐代官制很像,後期隨著朝廷實力的下降,幕府將軍用屬官代替了整個朝廷的運轉,鎌倉時代還好些,朝廷還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力,江戶時代就真的徹底被打成狗了,朝廷的官位完全就是擺設,這一點和宋朝用派遣官代替職官是一個道理,如果題主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查一查,唐宋政治制度改革。
推薦閱讀:
※日本如何擊敗蒙古第一次東征
※將日本的戰國時期與中國的春秋戰國還是三國時期相比?而世界上還有哪些英雄豪傑遍出,各自稱雄的時期?
※日本中世史的國內研究為什麼很少?
※茶器到底名貴在什麼地方?
※《從「日本戰國是村戰」橫向對比上杉謙信和戚繼光在同一時期的表現》一文是否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