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邦昌?
漢奸還輪不上他,主要是他幹了什麼事?當偽楚的皇帝?不到三個月別人又主動還政了,況且當皇帝的時候又沒幹什麼損害民族利益的事,全是被逼的。倒是趙構(殺岳飛)、趙佶(還沒打投降)、宋欽宗(投降)這三個奇葩乾的事還沒有被稱為漢奸,把一個替罪羊當漢奸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了。
汪精衛怎麼評價,張邦昌就怎麼評價
汪精衛也可以說自己是受到了老蔣的刺殺才被迫投日的啊,找借口誰不會啊?當然了,汪公子早就有人替他洗地了,洗個張邦昌也沒什麼。
送一首某位烈士的詩:
悔不當初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烈士之所以是烈士,是因為他用烈士的標準要求自己。蒼蠅之所以是蒼蠅,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只配做個蒼蠅。這是想兩頭和稀泥,還想不留罵名。
神仙打架,我一介臣子,能怎麼辦?我也很為難啊!老夫已經儘力啦!問題是你是相公,真當他們打架和你沒關係啊?!
當然,我們可以往好的想,張相公忍辱負重,為救百姓自願背上罵名。那麼這就很明白了,大家都還是都同意這事總是要有罵名的吧,不管動機是什麼。
張相公確實是我見過的投降姿勢最婉轉優雅的偽政權。然而再婉轉還不是被殺。我揣測原因:1、自然是另立中央,管你以什麼樣的姿勢;2、搞那麼多動作顯示自己忠於趙官家,但恐怕在趙家眼裡這些鼠首兩端正好證明他連個忠臣也當不好,還不如秦相公。升斗小民只求苟活於亂世,什麼大宋,什麼大遼不都是種地交稅嘛。聽說大金來了,要屠城,還好張相公聽從了金朝的建議做了皇帝。那些清流高談闊論,主張開戰直搗黃龍,看那些先死的不還是老百姓。張相公,本可以以身殉國留得百世清名,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敢於拋棄的儒家教條,救人於危難卻陷己於不忠的困境。在知乎道德帝看來,淪陷區的百姓是沒有生存的權利的,與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臨安的史官記曰:故都百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非要來個開封十日,大家才開心么。真要有開封屠城,估計現在連個紀念館也沒得建,什麼也不會留下,只留下張邦昌的美名與白骨累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張邦昌的事教了劉豫,錯了就別改悔了。
張邦昌和劉豫的事教了金人,打下來就自己管,搞傀儡各種事。
大宋得到了什麼呢?我不贊同用漢奸這個詞評價張邦昌。
漢奸這個詞,本質上是近現代民族概念興起之後意義才真正明確的詞,用於描述歷史人物,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模糊。張邦昌和汪精衛性質一樣嗎?完全不一樣。
張邦昌臣節有虧,稱之奸佞則可,求和辱國這事兒沒得洗。但說他一早兒就帶著稱孤道寡的心思,就不公道了。張邦昌「稱帝」,當中的確是有太多的不得已因素。
僉言曰:初邦昌在燕自正月間金人令同肅王等至京城下方百官推戴時邦昌皆不知也。粘罕(改作尼堪)斡離不(改作斡里雅布)令王持推戴文字示邦昌邦昌讀前後文畢大驚曰:趙氏無罪遽蒙廢滅邦昌所不敢聞必欲立邦昌請繼以死二酋(改作帥)令王召邦昌邦昌曰:元與肅王曹駙馬奉使每元帥召即三人俱行不可獨往強之以行至二酋(改作帥)前二酋(改作帥)說推戴意邦昌堅避如是者半日二酋(改作帥)知邦昌不可強乃詭邦昌曰:大金皇帝有詔令立宋之太子以公為相善為輔佐母使敗盟請公入城邦昌入城紗帽涼衫以扇障面呵喝如宰相儀徑詣尚書省下馬百官拜階下邦昌答拜金人有旨如三日不伏推戴先戮大臣次盡殺軍民百官父老哭告拜邦昌令即權宜之計救取一城老小王時雍徐秉哲呂好問曰:大金欲冊立太宰三日不立將夷宗廟殺生靈邦昌謂時雍等曰:諸公怕死乃掇送與邦昌雖督責而歸焉可免禍身為大臣豈忍篡逆耶有死而已時雍等強之邦昌引刀自裁眾奪之遂議申推戴文字至金國軍前。
靖康小雅曰:邦昌初尚願義且堅避久之百官有進言於邦昌相公宜從權他日相公為伊尹為王莽皆在相公邦昌乃勉從之曰:邦昌以九族保此一城人。又嘗欲以刀繩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使塗炭一城耶遂已。
引自《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其實是很清楚的。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一日,金軍北歸。次日,張邦昌就聽從呂好問的建議,派人尋訪康王趙構。九日,他迎哲宗廢后孟氏入宮,尊為元祐皇后,垂簾聽政,自己退位,仍稱太宰。「大楚」傀儡政權僅存三十二日。
這時,趙構正在濟州(今山東巨野)。他在上年十一月出使金營,中途折返相州不久,就接到欽宗任命他為兵馬大元帥的蠟書,開府相州。東京告急,他在大名府雖接到火速勤王的蠟詔,卻只讓副元帥宗澤帶部分勤王兵南下救援,自己卻一路向東逃到濟州。接到張邦昌派人送來的傳國璽,他知道自己成為徽宗諸子中唯一沒有被俘虜北去的親王,最有資格登上皇位。於是,他移師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在府衙即位,改元建炎元年,是為高宗,孟後歸政。高宗任命李綱為右相,這時,他還在趕赴應天府的路上。高宗讓黃潛善任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汪伯彥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御營副使,他們是其最信任的左右手。即位之初,儘管高宗對張邦昌說過不追究,但李綱不依不饒,高宗內心也容不得他的僭逆行為,僅過一月,就將其貶官賜死。張邦昌大節固然有虧,為公議所不容。但南宋史家王稱說「邦昌之僭,良有脅迫」,還是實事求是的,將其簡單的視為叛臣,似乎過於苛刻。
虞雲國先生的歷史普及讀物《細說宋朝》里的評價。
我覺得,當時人的看法、宋史專家的評價,應當比知乎上的評價更客觀一點。
張邦昌見到宋高宗趙構賜死自己的詔書,是在自己將皇位放棄後的幾個月。
張邦昌記得在幾個月前,趙構對著前來投奔他的自己承諾:要赦免所有被金國脅迫效力的臣子。趙構那時候還說,張邦昌的臨機應變,敷衍金國的行為,對國家的功勞很大。張邦昌曾經以為自己度過了人生最大的劫難。
可最終趙構還是找到了其他的理由,讓這個曾經共享過自己天下的臣子,不再存活在這個世上,雖然張邦昌只不過做了三十多天的皇帝。
張邦昌其實預見過自己的命運。張邦昌曾經很多次嚮往著自己變成一個老爺爺,對著自己的孫子們訴說年輕時那些驚心動魄的經歷。但就在張邦昌決定放棄皇位的時候,他便已經想到自己可能無法走到自己嚮往的那個完美結局了。
張邦昌知道在未來的歲月中,有人提到自己的名字的時候,會伴隨著許多的罵聲。張邦昌理解他們的立場,有什麼比痛斥一個漢奸更能展現自己的氣節呢?
張邦昌並不指望有人會當眾表達自己的惻隱之心,誰會為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去展現自己不那麼熱血,不那麼愛國的一面呢?
張邦昌其實一直都知道一個如何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那就是做一個真正的漢奸,在金人的保護下,對宋朝、對趙構耀武揚威。
可是張邦昌知道自己其實不是一個漢奸,雖然沒有人願意相信。
張邦昌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不錯的人,因為自己的心中一直記掛著同胞們的安危。
張邦昌太清楚這個結局,只是因為自己承擔了那些英雄豪傑不願意承擔的責任。在他們的心中,名聲永運比人性更重要。 張邦昌覺得會有人為自己的命運遺憾,至少汴梁城裡幾十萬被自己救下來的百姓,可能會有一些人在某幾個閑暇的夜晚想到自己,想到那個無奈的接受命運安排的張邦昌,想到那個必須要做國賊和漢奸的張邦昌。
張邦昌有點不忿自己的結局,為什麼大家一起做錯了事,有人成了忠義大英雄,而自己卻落了這樣的結局。
張邦昌知道這種懷念不會持續太久,在每個人生短短的幾十年後,在所有的當事人離開之後,關於自己的故事便不會再被人注意了。
張邦昌知道自己這段有點苦澀的人生,最終會變成一份歷史的藥渣,被後世的人埋藏掉。
張邦昌覺得,人性就像一盒各色的顏料,有紅色、有藍色、有黃色、還有黑色與白色,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用這些顏料買回出的彩色圖畫,所不同的只是艷麗或黯淡些。 我們一直企圖把所有人用黑色和白色來區分,然而世界從來都沒有單純的黑色與白色。
——以上出自釋戒嗔《張邦昌說》
我是個理科生,歷史學得不好。我不認識張邦昌這人,我還以為是那個詩壇清流張宗昌。
但是我還喜歡不懂裝懂,就是要BB兩句,還望勿怪。
之前我寫過一個回答,問題問:嚴刑逼供之下,不能做到捨生取義,選擇出賣國家、民族的,算漢奸嗎?
我是這樣回答的:
能活著挺過嚴刑逼供的,是英雄。
能在嚴刑逼供之前或者嚴刑逼供過程中找到機會自殺的,是鬥士。在嚴刑逼供之下才招供的,是意志比較堅韌的普通人。還沒挺到嚴刑逼供就招供的,是普通人。沒有落入敵手,主動把機密告知敵人的,是叛徒。
張邦昌算不算漢奸?
如果他是被逼著做事,不做就沒命,那我覺得這不算漢奸。
我覺得,批評一個行為,一個必要前提是「如果我是他,我有更好的做法」。
易地而處,如果各位是張邦昌,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漢奸的定義模稜,兩可有的人認為漢奸就是外族入侵時,凡是不抵抗的人都是漢奸。有的人認為那些主動向敵人獻媚的人才算漢奸。張邦昌正好就在這兩種定義的差集裡面。
還河南的恰恰是金人,不是你被廢的楚皇,不過河南次年就被宗弼收回來,還威脅老儒秦檜,劃地淮北,看看金史吧。
閻應元 史可法表示無法理解
如果說被迫的漢奸就不是漢奸,那麼漢奸只要有理由證明他是被迫的就可以原諒了吧! 那麼罪犯證明他是迫不得已犯罪就可以被原諒了吧!那些貪官貪污說他們是被迫的,那些侵華日軍說他們是被命令的,那些德國納粹也說是被長官命令的。還有沒有是非了。 腦子長在自己的頭上,事是自己乾的,不是「被迫」就能夠洗乾淨的。
還有人拿金兵屠城說事的,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金兵屠不屠城你個張邦昌說了算?嚇唬嚇唬就信了?張伯倫還簽了《慕尼黑協定》呢,後來呢?
他作為大宋臣子,拿著俸祿,國難之時當皇帝,對這個國家和政府的責任拋之腦後,這樣的人還能洗。。。。。身不由己的可憐人…
漢奸?他不夠格。趙構真垃圾 這種人張邦昌真不應該讓位給他 趙構唯一做的對的事情就是讓宋孝宗即位 趙構早死早好 垃圾
反對所有為張邦昌洗地忠臣的人,但也不同意責罵張邦昌是漢奸。這是百度百科對"漢奸"一詞的解釋。
(因為不同人對"漢奸"一詞理解不同,因此許多人對其立場有分歧。這裡的引用僅作參考,個人以為用漢奸一詞來形容張是不合適的)張邦昌為金人服務是實,但是並非罪不可赦。他應該不是真的想投降金人(這裡屬於推測)。那些上來就罵張是奸的人有些極端了。首先他是被逼迫的。有人說被逼迫的漢奸也是漢奸。這話沒錯,但是在當時的狀況下張邦昌還有什麼更好的路可走嗎?請不要動不動就說壯烈殉國。拿"壯烈犧牲"來道德要狹別人是不恰當的,絕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完全走投無路,是沒有死的勇氣的。最主要的是,張並沒有給宋朝本身以及宋朝人民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並不算"賣國",更何況其政權只持續了一個月便讓位了。因此他是個還有良知的、還有一定正義感的人。比起亡國君劉禪、徹頭徹尾賣國賊汪精衛的確好些,並且要強過偽齊的劉豫,給金國當狗來攻打宋國,那才是真漢奸。某種意義上他還要好過那個從他手中接過皇位的趙構。而且,金兵以屠城為挾。不管金兵是否類似於納粹德國、內戰前的國民黨那樣會憑藉武力來撕毀這一協定,請想一想,張邦昌如果稱帝,金兵倒是還有不屠城的可能,還有挽救這一城百姓的可能;他如果不稱帝,金兵則更有可能進行屠殺。權衡下來,是不是稱帝所可能造成的結果更好一些呢?張邦昌能成為宋朝朝臣說明他不是蠢貨,他還是能分析出這一點的。因此他的良心還是有的。但是他也確非什麼大義者。前面各位答主已經引舉了其許多罪過,我就不多說了。因此,個人以為,說他是個有忠心與良知的利己者是比較恰當的。我沒有為他洗地的意思,只是覺得把他責為"漢奸"的確有些不當。如果分析有錯請指出,勿噴,謝謝。天不生我張邦昌,汴京萬古如長夜
(?????)有什麼好爭的,有些人糾著漢奸這個字眼摳,你摳算你贏了,因為嚴格來說張邦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漢奸」;但歷史評價並不是這麼簡單,在家國面前,你軟弱了,你妥協了,你私心了,都是一種恥辱,沒什麼好辯的;請注意恥辱兩字。你以現代人的利己主義價值觀去評價古人的行為,這不是一種應該有的歷史觀。歷史上這種以現代人特別是網路鍵盤黨口水爭議的絕不是張邦昌一個,這還是教科書里比較負面的人物,恐怕還是先解決之前李廣李陵的問題先。
宋史,我了解的不多,史實各位表達已經很充分了,就直接上結論,張邦昌的問題,死因分析,語涉乘輿,私通妃嬪,這個不是主要的,甚至他的投敵賣國,也不是他必死的原因,他作死的原因在於他在汴梁城裡五鳳樓中皇極殿里登基坐殿,還是金國的臣子,居然恬不知恥的要歸政康王,他就不能不死了,他要不死,南宋自己的法統,存在合法性就沒有了,康王趙構接的是自己父兄的班,根正苗紅,北方義軍也只是認大宋旗號,南方四大軍頭,也是北宋殘餘,只能是宋臣宋將,要是留著這個活寶禍害,就等於承認,偽楚政權的合法性,自己的政權合法性存疑,就不好再統御萬民,君臨萬國了,這是個政治問題,是組織問題,不是個人打擊報復,雖然,張邦昌一直不是九王的人,可是九王寬厚,不會因為這個動手,張邦昌是犯了大忌的
一個漢奸,有什麼好評價的,知乎上現在為人翻案成風,總是想弄出個大新聞,難道那多人,史書的評價和研究都是假的,無用功,等著你來翻案。
就是因為天朝文人的這種邏輯才一直告誡著歷史潮流中的壞人要壞就壞得徹底,反正他們不會看見你做的好事。
什麼年代了咱能有個像樣的歷史觀了嗎?評價歷史人物能進行多視角分析不?好壞褒貶都要不帶情緒地說,不要一句話定論,人要是這麼簡單還讀什麼歷史。。不得已而為之吧,任你在這個位子也不好做吧,其實我覺得他可以學習文天祥慷慨就義,還能換的一個歷史好名
我還清楚的記得初中歷史老師談到這段歷史時的悲痛和難過。眼裡泛著淚花和我們說這段歷史,又痛心於班上同學們的麻木不仁只知南北宋。他想喚醒我們對於漢民族歷史的沉重感,又囿於課時和大綱不敢展開。他應該是同情張邦昌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