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太原,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2011年火車站前交通擁堵無秩序,2015年離開的時候已建好地下通道及道路規劃。

秋天的落葉很美,南方姑娘第一次感受到課本寫的__秋天樹葉落了,乾枯的樹葉落滿一地,走在上面簌簌地響。樹木真的可以落光。

太原的各種面很好吃。饅頭很好吃。

以為柳巷是種滿柳樹的巷子 。

覺得圪僚溝是很詩意的名字。

「是了~?」是表示很親切的反問帶一點贊同。

春天會飛柳絮,不過不是柳樹飛的絮。

夏天很涼爽。

秋天落葉。

冬天下雪天比化雪天暖和。


青年路的銀杏樹。

早晨七點二十騎車經過,從火車站到五一廣場,再到柳南左拐,然後就一頭騎進詩一樣的歲月里,在銀杏樹旁依偎了三年,也留下了最好的年華。


夜深了,窗外面還在下著南方冬天常見的那種小雨,南方冬天總是多雨,但是在太原的冬天的日子感覺總是晴空萬里的多。柳巷,食品街,迎澤大街,太原理工的北區是太原市區留下最多的印象的地方 (被發落在大學城的∠( ? 」∠)_ 擁擠髒亂的火車站從剛上大學開始就開始修理,不是那麼大的飛機場,以及建好不久的太原南站,都是承載一次次離開和回到這座城市複雜心情的地方,充滿了別樣的情感,在腦海里成了一團五光十色的調色板。可能很多人說太原不是那麼發達,可是卻給了人一種別樣的古樸,像是一位平和的有故事的老人,看到別的評論里說的"是了?""話尾的哇""不待老" 腦海里一浮現出太原的同學說這話的樣子,就想再回到學校的食堂里吃一碗山西的刀削麵,大家爭爭南北方的差異,一晃近四年,想念這座老城市,雖然離開才1個月不到,卻已經開始期待畢業季見到它的時候的樣子,想趁畢業季再去走走五一廣場,溜達溜達柳巷,看看迎澤大橋下的結冰的河水。


2009年 到2013年在太原讀大學 私以為是太原變化最大的四年

2010年時候公交卡開始半價 公共自行車開始普及 並且是免費的 當時這個城市白領甚至大學老師身體力行的使用公共交通並呼籲我們。

2011年 北美新天地建成開業 成為了太原的地標性建築 年輕人從此逛街不再只是去柳巷 北美成為首選 也是因為北美的建成 讓我這種時尚白痴開始了解一些潮牌 比如Zara 比如bershka

2011年 蒙山大佛景點免費開放 景色秀美 風景怡人 並且到了現在依然免費 是近郊旅遊的好去處 一度成為了 很多大學宿舍一起旅遊的首選

2013年 初夏 太原全城修路 擴路和修高架橋 整個太原交通幾乎癱瘓 一年過後再到太原 煥然一新的城市


再有機會不離開


4和27路車,上帝炸雞。


印象最深的,當然是轟轟烈烈的現代化進程

尤其是近幾年,以改善基礎設施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推進得相當快

修路、修橋、城中村改造、加強綠化、完善公共交通等等

推進現代化,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902上。

覺得太榆路和龍城大街修的不錯


只是在太原讀了三年高中,可我想我未來的每一秒都會因此而想念


2011年,去太原讀大學,目前有五年的時間,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離開。

剛到太原的時候,太原火車站的確是混亂無序的。從城進山,又出山進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原的紅綠燈設定太奇葩。

後來遇到了他,幾乎吃遍了柳巷的半壁江山,但是沒吃過清和元的頭腦。去過晉祠和龍潭公園,卻沒去過迎澤公園。

大一時是進校的一層公交車還有私營小巴車;後來變成黃色雙層公交不進校,小巴沒了蹤影;再後來又變成綠色一層公交車,小巴車司機苗師傅等等開始做起校內公交的生意;校門口的黑車似乎十年一日的拉客,橋東缺兩位。

在太原,夏天睡覺是不用開空調電扇,還是要蓋薄被的。是了有了姑娘和後生,另外,太原話聽起來覺得挺像吵架的。

公交車半價真的好便宜,公交司機除了849的女子線,其他的線路都要隨時準備司機猛踩剎車。山西的醋真的是好吃,太原的同學吃麵條要加醋。

太原冬天風很大,夏天在樹蔭下邊走就一點也不熱。太原還可以前一天單衣單褲浪打浪,一夜過去就是大雪覆蓋。

總體來說,太原不是大家印象里的黑乎乎的煤城,它不斷在發展,生機勃勃。古舊的建築和現代的改造結合的很棒,道路乾淨寬闊,路燈明亮,人來車往。

另外,夜晚的濱河路真的好漂亮。


感覺像是永遠都在修路,不過對交通改善真的很大。

從城東南到城西北,坐公交大概兩個半到三個小時。

公共自行車超級方便。

商業區多檔次分明。

網路科技文學娛樂影視產業的小荒漠。

省、市政府堅持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兩手硬。

新作文雜誌社過的很不容易。

好的初中高中很少。

房價正常波動。

偶爾會有漫展,有其他地市學生來。

可惜沒太多明星來演唱會。

書法繪畫等文化活動多對社會群眾持中性態度。

意外的沒有太多雪,雨天倒是不少。

初春的沙塵還算可以接受。過幾場雨,就舒服許多。萬物復甦,建議讀書學習。

夏天來的快,但不算熱,就是乾的厲害。不是什麼談戀愛的好季節。建議回家補番看劇。

盛夏上午最好不要活動,會厭食。偶爾暴雨,人或為魚鱉。

秋至,最好的時節,宜電影、減肥、燒烤、出遊、戀愛,生子。

初冬時節一年年愈加暖和,與深秋無異,大學校園多黑絲出沒,然,不養眼。

大小雪後,氣溫多驟降,雪少,多婚宴,乾冷,甚煩。

另,年末的霧霾有點喧囂。


我想,太原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耿拆拆」我為「拆拆」點贊!


「你干森了」「討吃鬼哇」「撇會兒」「外姑娘增切塔了」………

太原土著路過。


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太原,大學在廣州上大學的學生來說,感覺可以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來到廣州之後,的確知道了太原不是個大城市,但是自我感覺作為一個太原人來說我們並不是那麼的在乎太原的經濟是否發達。太原是個不大的城市,在城市裡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最多也超不過一個小時。這個地方沒有太多的商圈(柳巷,北美那邊),也沒有什麼所謂的金融街。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的美滋滋,樂淘淘。我們有些四季分明且不會過於極端的氣候,我們有些正在轉型慢慢來的經濟,也有這3000年文化積澱厚重的歷史。我覺得這個就足夠了。作為一個太原人,早晨起來喝個丸子湯,中午隨便找一家小麵館都有這別樣的味道,到了晚上回家喝點糊糊稀飯,一天就是這麼的美好。以後結婚生子,運氣好了孩子可以上五中。感覺這一輩子都會很美好。


沿著五一路,一直往北走

路兩邊枝葉茂盛的銀杏,春夏遮天蔽日,秋天滿地落黃,打白果的老人,冬天枝椏在寒風中,閻錫山徐向前薄一波都在樹下走過,還有鄭淵潔成名前住的地兒,壩陵橋。

走過橋頭街,走過府東街,嗯,就是省政府那條街,一千年前這裡就是太原府衙門了,繼續走就軍區了,兩邊民國建築還在。

在走就是軍區了,整齊的衛兵,建國時建成的蘇式建築。

繼續走,教場巷,小東門,老太原風光。

當然還有國民師範,杜潤生讀書的地兒。

經常在這條路上散步,很喜歡。

太原並不大,也不繁華,但他是我生活的城市,我很熱愛他。

一草一木,山川河嶽,那是我的家鄉。


太原的頭腦

聽朋友講,太原有一種美食叫「頭腦」,很有特色,出了太原根本找不到。我是山西人,但是的確以前沒有吃過,也沒見過,所以他這麼說,我就認可了,然後也勾起了我熊熊的好奇心。

我喜歡吃各種各樣的美食,於是我會想像著它的樣子,頭腦這個名字,帶個腦字,應該是像豆腐腦,胡辣湯那種類似樣子吧,熱呼呼的一大碗,肯定吃著很舒服。心底種草好久,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機會到了太原,在一家清真飯店的早晨,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頭腦,吃完以後,渾身暖洋洋的,通體舒服,不禁大呼過癮!

看到了實物,跟想像的還是有點不一樣,它是有點像麵糊糊一樣的東西,裡面煮了羊肉,山藥,所以很稠,可是那頭腦其實味道比較淡,雖然有羊肉的味道,也帶著淡淡的酒香。可如果光吃頭腦,還是有點寡淡無味。但是學著別人的樣子,配了腌韭菜,羊肉燒賣沾了醋,還有黃酒一小杯下肚,完事之後,我就根本不想去想別的了,就想找多點機會,多吃幾碗!

據說,這個來源於明末清初的哲學家、醫學家,同為山西人的傅山。當年,傅山的老母年邁體弱,為了使老母得到必要的營養,傅山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說法,久服山藥會使人「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益壽;蓮藕「蒸煮食之,大能開胃」;黃芪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酒糟能夠「溫中消食」、調理臟腑;羊肉更有補虛開胃的作用。他給老母開了「八珍湯」的方子來調養身體,並親自為老母熬制。其母食用這種飯菜,壽至八十四歲而卒。

所以,這個藥方能夠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經常食用對身體健康很有滋補作用。「八珍湯」的藥效很快就傳揚出去,許多人慕名來求。

不久,傅山便將"八珍湯"的配方及其製法傳授給姓朵的羊肉館,起名「頭腦」,還特地給這家經營頭腦的飯館題寫了店招:清和元,在這三個大字的上邊又寫了一行小字:「頭腦雜割」,合起來就是「頭腦雜割清和元」。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店招,它具有深刻的含意。

在明朝之前,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明朝之後,有滿洲建立的清朝,這兩個王朝都對漢人實行民族歧視,傅山寫的這塊店招,就是時刻提醒人們,要宰割清和元統治者的頭,堅持民族氣節,這便是太原頭腦的來歷,也是「清和元」命名的由來。

從這時起,一過白露季節,「頭腦」便上市供應。這家飯店也就在每天黎明之前便將紅燈幌子高懸門前,早早的做起生意來,喝「頭腦」的人們便五更時分手提燈籠從城內街頭巷尾匯攏而來,把個不大的店堂擠的滿滿當當,夥計們一碗一碗的將「頭腦」挨桌端上,堂內香氣四溢,熱氣騰騰。再加上鼎沸的人聲,穿動的人流,使得就食「頭腦」的場景十分可觀。

這種早點是由黃芪、煨面、蓮藕、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的,因此又叫八珍湯。這種風味早點,在太原已經流傳了300多年。每年從秋天的白露到第二年的立春,是吃「頭腦」的最好時節。吃「頭腦」以清晨食用效果更佳,因此許多愛吃「頭腦」的老年人天剛亮就趕著去吃「頭腦」,被稱作「趕頭腦

除了燒賣,人們還會在吃頭腦時,配著吃一種名為"帽盒"的餅,也是很有特點。"帽盒"是一種爐烤麵餅,是用不經過發酵的麵糰加椒鹽捏成兩半個空殼,再合在一起入爐烤熟的。吃的時候,把餅掰成小塊,泡在"頭腦"中,入口咸香耐嚼,別具風格。

頭腦,一道有特色的美食,像湛江的烤蚝一樣,被稱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秋天坐在沒有人的碑林公園看書

夏天的晚上站在四十八中門口的路邊攤吃東西 夏天的風吹過去 周圍燈火通明

秋天的傍晚在街上騎車 一點點的霧霾味道和糖炒栗子烤紅薯的香氣

想家了


父親當兵來的太原,出生在太原的我在太原呆了有20年,感觸有兩點,一是發展的真的快,環境改善做的不錯,我小的時候,環境並不是關注重點,記得上小學的時候上學遇到沙塵暴什麼的是正常現象,山大南門邊的二里河臭不可聞(這可是一座知名大學的門面,雖然不是大門),到我初中升高中才弄好,現在南城區這邊整體都不錯,路也修好了,南站也建起來了,雖然還有不少問題,但是進步絕對是非常大。(20年前山大南邊大多都是荒地或者是村莊好吧)

第二點,最重要的一點,春如四季,又冷又熱,而且我記得13年我高一的時候四月中下旬了竟然下雪了。。。


12年到太原上學

初到太原乾燥的氣候真的受不了,感覺太原就是個三四線的小城市。不到一年,耿拆拆,來了。太原拆的路都很難走,好不容易建好了,我也畢業了。

建好之後逼格還是蠻高的,交通也方便了許多,真是沒趕上好時候。

氣候冬天沒那麼冷,夏天真的好熱,干,那是一般地方比不了的

廢話不多說上圖

遠看(你可不知道這一路有多美)

近看

槐樹,我第一次見

美食,頭腦,郝剛剛,每天六點半從學校走就為一大早去柳北郝剛剛喝個羊雜割。

清和園的頭腦。。。。這個難說了

我能接受,同學喝兩口就放下了,味道比較怪異,因為有中藥,釀竹葉青的人研製了頭腦,有酒味,哈哈!

清和園稍梅,冒盒,羊雜割。

美女?當然有

還有

她是誰?不要問我,自己猜吧!

民風,純樸,保守。給太原人發張好人卡。

導師太原人,噓寒問暖,不光關心學習還關心我的生活,成天給我介紹對象⊙▽⊙。

冷不丁的接觸,讓我措手不及。。。

有人問太原多干?看看我的球球

哈哈,說狠了

覺得干去游泳哇!

我還是喜歡泡圖書館,真心很棒


青年路的銀杏樹和文源巷的柳樹,一個秋天美,一個春天醉。那時候還沒霧霾,春天偶爾有沙塵暴。看著春天剛發芽的綠柳,就想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想到客舍青青柳色新,想到二月春風似剪刀,想到天街小雨潤如酥,想到無情最是台城柳。秋天看銀杏葉飄落,黃燦燦的跳著舞,還有最後一次見到我一直一直都很欽佩的那個同學的時候,他也是在銀杏樹下。太原是我的故鄉,也許就成了回不去的故鄉。


推薦閱讀:

在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生活區長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去太原玩,有哪些經典的旅遊線路?
太原是宜居城市嗎?
如何看待太原封殺滴滴快車?
大炮前推兩華里!中國炮兵在忻口前線如何同日軍鬥法

TAG:城市 | 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