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術生與上下屆同學的關係比文化生親密一些?
藝術生(主要是戲劇 音樂 舞蹈 這些表演類)與上下屆同學的關係,比文化生與上下屆同學的關係要親密。這是為什麼?
比如拿我來舉例子,我藝校一年級時,老師就專門把我們班和上一屆介紹認識,讓我們叫「師哥 師姐」,見了都會這麼打招呼。每次我們考試,師哥師姐都會過來幫我們搬道具或看我們演出,非常關心我們,一年級時上一屆還經常帶我們早上出晨功,後來我們有師弟師妹了也是一樣對他們。讀大學後,大學也是如此。剛開始還被訓新過。而文化生和上下屆的關係就沒有這麼親密。很多人同屆的都不是全部認識,更別說上下屆,上屆的也不會關心你這次考試如何。而且基本上初中生 高中生 和上下屆見面也不會像藝校一樣直接:師哥 師姐 的叫(前幾天我回藝校,兩個班四十幾個師弟師妹和我打招呼,都有點應付不過來)
卸腰。
這個問題問得好。
就從音樂專業來說,除了班級年級一起上大課以外,很多時候,學生要參加各種樂團合唱團或者各種排練,這些演奏活動和團體都是跨年級的,所以會認識各個年級的人。另外,音樂學院的專業課都是跟老師一對一的小課形式,所以一個老師門下的學生可能會互相熟悉一點,基本上從大一到研三都會認識。謝邀。對於鋼琴系來說, 總得找一些以後可以給你幫忙協奏的伐。而且一般我們都分老師, 一個老師的門下, 基本上也就是師姐師弟, 師兄師妹的。
藝術生更帶有些學徒性質,往往跟自己的老師也接近古代的師徒關係,所以門下弟子自然有團體歸屬感;而普通學生跟教授就是很純粹的傳授知識關係,所以學生之間除了自發的友情,沒有其他牽絆。這有點類似於工匠跟產業工人之間的區別。用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現代化就是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
哎~
有一年藝術班新生入學那些所謂的師哥師姐過去訓新,其實就是為了擺譜,滿足自己奇怪的自尊心和虛榮心被師弟師妹一通冷嘲熱諷
從此視同殺父仇人不知道咱倆說的哪個是普遍情況藝術生混的是圈子;文化生混的是自己。
有部電影,需要100個配角。。。你是找朋友呢, 還是找學弟學妹,還是找群演呢。
有部電影,需要編輯。。你是自己寫呢,還是和學弟學妹一起寫呢,還是讓外面的人寫呢。
這就是脈。一個圈子有一個圈子的文化。很明顯,藝術圈比其他的,更需要。你們是學長學妹,我們是師兄師妹。
謝邀!兒子讀的是美術院校的附中,可能因為功課緊:不光要學高考的6門文化課,還有一半時間在上專業課,素描 色彩 速寫 設計等,跨年級的活動很少。不過藝術生之間的關係是和普通高中不太一樣!初中三年級時在畫室呆過,裡面多數都是比他大的高中生,也交了不少不同年齡的朋友。他的感慨是:有天分的人很多,還都很變態的刻苦!大家在一起就會發現每個人的優勢都不一樣,有造型能力很強的,有喜歡動漫的,也有很有創意和不同想法的同齡人,當然還有磨時間的混混,更有考了N多年還在復讀的考生!
現在的學校也很有意思!他們年級有6個班,都是平行班,每考一次試就按成績排名排一次座位,所以剛剛一年級就已經有好幾個同桌了!每次帶同桌來家裡玩,就可以看見不同秉性的孩子,各有所長,相互學習相互影響,是個不錯的集體!
附幾張畫的照片:1.Ray上課走神畫的遊戲人物2.人物頭像3.速寫4.長期作業要說謝邀么?這個我感覺是分情況吧實際上我在藝校的時候還真沒有和上下屆多熟,基本除了同屆的其他人從來不認識不說話的到大學好一些,叫師兄師姐的很正常,也沒人特意強調,都是順其自然的禮貌
嗯,本人經歷就是這樣
學校小,人少,共同活動機會多。茱莉亞整個學校就是個三層小樓,所有學生天天跟各路大師摩肩接踵擠在一起,大家想不親切都不行啊。
是這樣的,以我在美院的經歷看,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通常在工作室中,學弟學妹有專業上的問題找相熟的學長學姐比找老師更快,很多技能是從師兄師姐那裡學來的;更別說美院有研究生學長學姐給本科生代課的傳統,各種實驗室的門都由高年級學生管理,甚至很多講座由師兄師姐們主持並翻譯,很多展出本身策展就是師兄師姐;
2、在做畢業設計時,大部分時候師兄師姐無暇做一些活,一般會找低年級學生做助手,而低年級學生也樂得鍛煉技能,而一個畢業設計通常持續一到三年,忙的時候基本上每天除了睡覺都混在一起;
3、專業好的高年級學生,會在系裡非常出名,因為同專業都需要學習同一門課程的原因,他們的作業和名字就會頻繁地出現在低年級學生的面前,被學弟學妹豎為標杆去追趕,而低年級專業好的學生,也會因為作品展出被高年級學生熟知,甚至出名的校友們在畢了業之後也會被邀請回校分享,這創造了大量跨年級之間的接觸機會;
4、很大程度上師承同門的人都在創作上持有相同觀點,而同一個老師經常在同一時間帶不同年級學生的課程,甚至很多課程就是幾個年級的人混在一起上的。
綜上所述,在美院中,不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文化生一樣自學,學好專業本身就繞不開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而學長學姐們本身在低年級時也被他們的學長學姐所照顧,也不會對學弟學妹們敝帚自珍。可以說在美院文化下,從進美院的那天到畢業,流水的老師,鐵打的學長學姐。
以上。瀉藥!因為青春年少時大家一起都在一個畫室里為著同樣的目標奮鬥過!美術高考差不多有三個月的時間。十幾歲的少年需要獨自面對這暴露的考試,獨自努力,獨自選擇。父母除了給錢和干著急什麼都幫不上,文化課的老師班主任就更加算了,專業老師當然可以在專業上幫忙,但畢竟是成年人多少有隔閡也不會多問!只有年級稍長有經驗的師兄師姐們才是明燈啊!畫室里一般高年級的都會帶低年級的。我就是這樣,很多技法都是他們教的。那個時候只要到了發錄取專業通知書的時候,整個畫室高低年級都同樣緊張。有師兄師弟們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們這些師弟也很高興鬧著要請吃宵夜。就像新兵為老兵慶功一樣。等師兄師姐們去學專業時,會把自己考試時的畫具和書留給我們。就像把槍留給新兵繼續去戰鬥一樣!我記得最感人的一幕是,師兄師姐們要去學文化了,前一晚到畫室讓師弟們給他們一人畫一張速寫做個留念。我畫完後還被師姐笑了習慣性的幫我改了兩筆!保留到現在。等我集訓了,師兄師姐們會回來傳授經驗。當然等我大了也會反過來教我的師妹們(師弟是什麼沒見過!)。這種老帶新的傳統好像每個畫室都有!就連我們高中都有。年少時的這種共同燃燒過青春的友誼當然難忘!我就索性娶了師妹!
瀉藥。
首先是師出同門的同門情誼在,老師傳授給我的東西我作為學生領會到多少也會想要告訴下一屆的人希望他們少走彎路。可能學習藝術不僅是需要一個學術一個努力,有的時候經驗真的很管用,而且大部分人在同一個階段學習的時候遇到的瓶頸都很相似,所以作為師兄師姐看到師弟師妹們卡在自己曾經很難跳出來的瓶頸的時候能感同身受,並結合自己的經驗給一點兒建議,一來二去就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第二,可能是因為覺得這些人都跟自己有相似的夢想,同樣都是在藝術路上摸爬滾打的人,為什麼不互相多建立友誼呢~至少遇到事情還能多個商量的人~ 第三,可能大部分藝術生的性情里有那麼一些江湖的味道在,可能表述不太準確,但是就是有一種在藝術生之間互通的氣質,這種味道在文化生身上很難找到,我也不知道為啥。嗯,其實原因肯定不止這些,第一想到的就這麼點。
以上desu謝邀
我是美術生啊為啥要邀請我
美術生也會叫師兄師姐的,可能因為是同一間畫室或者是同一個老師教的原因。
我覺得最初是因為藝術老師不多,大家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所以就會有師兄師姐的叫法。師兄師姐也經常會在課後教師弟師妹,關係好了就這麼叫起來了。不過美術生的話,交流沒有音樂生之類的那麼多,關係不如他們密切,叫得要少一點,沒有明確的要求。在我們學校,美術生和音樂生都是一個班的(文化課),音樂生是見到師兄師姐必須要叫的,有這個習俗,也基本整個學校每個音樂生之間互相都認識。美術生的話,就很少叫,只有少數幾個認識的會叫一下,畢竟交流沒有那麼多,不熟悉。
表示被音樂生學弟也叫過師兄,平常之間比較熟,這個其實挺隨意的。究其原因,我覺得除了,學生之間比較熟悉以外。還有就是畢竟藝術生比起文化生,算是一個小圈子,藝術這類專業注重從師於某位老師名下,學習專業的特長知識,就比較重視師長關係,算是對傳統的一種延續吧。
這是前幾天高一高二師弟師妹給我們的:後天就高考了:-)接觸不同的人的機會要比同級的文化生多很多,因為藝術這個東西是需要溝通的,不管是哪一種
就像每天練功這件事情,就算我們不需要師哥師姐幫忙,也會遇到想要和他們搶功場的情況,畢竟一回生二回熟→_→
舉個栗子
我有一個關係還不錯的朋友對我們說,說她當時還在普通學校的時候其實沒幾個朋友,來這以後每個人的關係都很不錯,她特別開心~
其實是因為在普通學校,重點也就是學習,不想理一個人也就不理了,沒有更多認識一個人的機會,因為根本不牽扯什麼~
可是藝術生不一樣的就在這,我們不僅需要語言上的溝通,更多的是肢體上的交流,就算是你第一眼看上去並不想認識的人,你都會不得不和他有很多的接觸,然後,你就會有機會發現每個人身上的優點和美好的地方啦!
藝校真是個特別神奇的地方,我以前打死不和別人共用同一樣喝水吃飯物品的人,現在看著他們拿我杯子喝水一點氣都沒有~~~~我不造啊……我純文化生!我一直想學藝術!我們那太窮了沒人教!我們那沒藝術生!我本來想去中戲什麼的!結果高考成績還可以!我家裡不同意我去啊!我想當演員!體驗各種角色人生!他們說娛樂圈太苦了不讓我去!我想做導演編劇!當時報志願啥都不懂!百度百科報的!沒機會學藝術……我還想學烹飪!……新東方我也不知道咋去啊!別問我!我覺得我國教育怪怪的!
因為你的找他們來打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