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派上海話會更帶痞氣?

相比老派上海話的優雅,新派上海話,也就是現在大多數上海年輕人講的上海話總令人聽起來略帶痞氣,音調更高,也更帶攻擊性。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狀況呢?是上海話在發展的過程中,七八十年代以後,又受到了其他語言的影響,導致語調的變化嗎?(因為我們知道早期上海話,是在松江話的基礎上,主要融合了寧波話和蘇州話而成的)還是因為在近三十年來上海人的城市性格發生了些許變化導致語調更加高亢?


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試著回答下,有機會還會補充。

簡單說,就是語體(語言模式)使用面的萎縮。

背景:士紳(或紳商)和黑社會分處社會兩端,兩者語言風格涇渭分明。平民介於其間,語言模式向上看齊,鄙視不好好說話、滿嘴切口的流氓腔調。

過程:但是租界畢竟不是傳統社會,階層更替更加頻繁,下層的語言模式因而也更容易向上擴散。特別是當舊有的社會上層被打倒,其語言模式的再生過程即告中斷。語言風格不再更新之後,再繼續這種語言模式就難免顯得落伍、迂腐、老氣橫秋,新生代自然會避免使用。在此過程中,下層的語言模式沒有受到衝擊,這樣就更有利於下層擴張了。另一方面,士紳本來就不排斥官話,近代以來國語(普通話)又是現代文化的最主要載體,選擇國語(普通話)同樣可以跟上時代。

結果:新生代面臨三種語言選擇,要麼老派的土白,要麼時新的國語,要麼下層的江湖腔。前兩項體面,後兩項時新。在年輕輩而言,體面終究敵不過時新,選擇只會在後兩項中形成分流。上層早已失勢,中層失去標杆,分流就發生在這兩個群體中,而底層則理直氣壯繼續他們的流氓腔。所以在今天的上海,你能聽到普通話,能聽到滿口冊那冊那的新派上海話,但絕聽不到年輕人一口抑揚頓挫平仄分明的蘇腔上海話。方言內部來看,是下層的語言模式勝出了。

這應該不是上海的孤立現象,很多地方都應該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因為說話痞氣的人嗓門大容易讓人聽到。觀察者偏差而已,不足為笑也。


反正跟我家鄉的吳語比,感覺很多年輕上海人講的上海話不知為何,總帶著種慪氣吵架時的嗚咽的感覺。。


6.23更新:

抱歉我忘了原圖作者是誰了。我想說明的是上海話的來源還請大家重新考證。

5.14已更新。

首先,老上海話更接近的是浦東話而不是松江話。

我們一般所說「上海之根」是因為上海的行政中心一直是松江,松江話長期作為府城「標準語」的地位存在,自然影響上海。按照《地理》所說:北方方言是漢語的「基礎方言」,那麼說「松江話」是上海話的「基礎方言」,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音調上浦東話老上海話本身就比蘇嘉松低,加上寧波移民的影響帶來更低的音調,上海話音調又被壓低了,倒不如說聲調對比度提高了。

江淮移民占上海市區人口的四分之一,差不多根據@萱叔寶 所說的內容,我換句話說就是:

淮人自帶江淮口音本身不分清濁,韻母單化,總之就是發音比蘇甬松都要簡單,他們的上海話也說得比蘇甬松簡單。老一輩蘇甬松人拒絕和淮人往來,可他們老去後自然無力阻止年輕人和淮人的下一代交流,產生大量的通婚家庭和混血,新的一代不再區分祖籍,都成為一個同一的上海人群體。再加上語言總是朝著越來越好交流的勢頭髮展,潛移默化地蘇甬松後代看和自己「差不多」的淮人後代這麼說話挺簡單,於是就開心地糅合了,說話不再帶流音了,語速也更快了。

從人群影響力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後,是工人階層當家作主的階段。蘇甬移民本身從事商業文教居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商業文教曾被新中國打壓,蘇甬移民的引以為傲的資本受到了威脅。而江淮移民來滬本身就是難民居多,是天然的勞動力,除了基礎服務業,很多人本身就是工廠的工人,再加上新中國對於工業的建設和號召勞動最光榮,客觀上使得江淮人的職業階層更新,從昔日「滾地籠」的,「拉車的」「伙夫」「虹鎮流氓一條龍」變成了「新中國偉大的建設者」,江淮人大量投入工廠工作,為上海的再次崛起和建設累積了不可小覷的資本。從此,江淮人的地位開始提升,所表現的是他們的口音也開始擴散影響力,時不時冒出「哪(la)塊不舒服(foh)」也沒什麼了。也加速了江淮人和蘇甬松人的交流融合。雖然老一輩的蘇甬松人仍然不待見江淮人,但他們的影響力卻是客觀存在的。

還有一個就是上海人見面交談的時候往往內容比較多、雜,有豐富的行話體系,需要快速說完幾件事情,內容涉及金融,國外新聞等在當時比較超前的東西,又因為擁擠城市的急躁,需要在話語里明顯表達自己的感情,導致語速加快,音調對比度增加,音節簡化。這是上海話自身的演變。看同一時期的蘇甬松等別的吳語區,社會變化明顯沒有這麼大,很多還在以農業為主,自身演變也比較慢,更為傳統。

於是上海話開心地脫離了綿柔的蘇松腔調,穿著甬江的外衣,又懷揣淮官的「音便」,就這麼上路了,越來越清脆簡化。

當然,以上只是語音論述,辭彙基本按照正常情況發展。

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發展,但前提現階段不要丟了清濁對立和少了地道的辭彙。


不造痞氣是什麼……

對這件事情有思考但無研究。

不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上海話確實越講越快了……總覺得跟我想像的吳儂軟語越差越遠……

所以並不意外感覺它的攻擊性聽起來越來越強。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題主說的「痞氣」指的是什麼?看描述似乎意思是音調較高。這點確實是這樣。實際上,不只是上海話,世界上大多數語言都存在年輕人說話比較「痞氣」的現象,而稍微上了一些年紀的人,由於聲線普遍比年輕人低,因此聽起來比較溫文爾雅。

這樣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聲帶會老化,導致消耗同樣的能量只能發出低一些的聲音

也就是說,題主所述現象其實是生理原因導致的


推薦閱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是否有語病?
學習外語有哪些副作用,對中文會有哪些影響?
怎樣加快中文現代化步伐,使之非但能看而且易聽,從而跟上大眾媒體信息時代?
德國慕尼黑應用語言大學(前慕尼黑語言和翻譯學院)怎麼樣?

TAG:上海 | 上海話漢語方言 | 語言 | 吳語 | 江南地理區域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