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方地區唯一的非官話方言,晉語保留了哪些入聲音?與南方的非官話方言的相似或區別在哪裡?
01-25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非臨汾地區中原官話使用區人),得知故鄉方言保存著中古時代的入聲很是驚訝,很想知道入聲在實際使用的例子,以及與南方方言的異同點。
從入聲演變的過程來看,晉語已經完成了[-p][-t][-k]向一個喉塞尾[?]的演變,與吳語的情況類似。其他方言如粵語,完整的保留了這三個入聲韻尾,其他各非官話方言也部分保留了某些入聲韻尾。
但是晉語的入聲又有自己的特點,如入聲系統的簡化、喉塞尾明顯而穩定、入聲音節里有成系統的構詞能力很強的不表義音節等(文端政,1997)。晉語分為很多小片,如下圖所示:
以五台片的定襄方言為例,其大部分入聲不分陰陽,喉塞尾[?]的阻塞作用較強,有三組入聲韻。但是在其西北部,入聲字正處於從喉塞尾向零塞尾演變的過程中。1、入聲字當處於詞或句子的非末字位置時有喉塞尾,聲調為短促調,調值多為2。當它單念、處於詞或句子的末字位置時,多數情況下會丟掉喉塞尾。聲調同陽平調31,但是這時的入聲字不會與舒聲字相混,因為他們的韻母基本為入聲所獨有,只有一個韻母[?]是入聲和舒聲所共有的。但在定襄方言讀這個韻母的字很少,基本上是現在聲母為t?、t??、?的字,他們不會與入聲的[?]韻母字相混淆。也就是說,後者所述情況雖然沒有喉塞尾,且讀作平調31,但仍然能夠通過韻母類聚在一起,所以我們仍稱它為入聲字。
在《方言調查字表》的608個入聲字中,本地人常用的有550個左右,其中入聲字481個,簡單列舉如下(以單念情況為標準):二、讀舒、入兩聲的
三、完全舒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在保留喉塞尾,聲調已派入其他舒聲調,且失去了原來入聲獨有韻母,變成了舒聲才會有的韻母。這類字一共有50個。它們是:咸攝:(開二)閘炸峽洽壓(開三)靨腌(開四)苶
深攝:(開三)給揖山攝:(開一)薩撒(開二)撥軋(開三)泄(合三)噦臻攝:(合一)卒(合三)率宕攝:
……四、舒聲促化字具體可參見《從山西定襄方言看晉語入聲的演變》,范慧琴,總 25 卷 第 4 期,2004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寫一個感性的認識。晉語在北方得以一定程度保留還是歸功于山西地理上的閉塞。中國從元代開始北方一向是主戰場,幾次戰爭都存在嚴重的屠城現象導致文化的凋零。但是山西由於地理上封閉性強所以保留了一定方言。舉幾個例子「黑」這個字在公認保留比較完整的粵語里發音和我的家鄉方言榆次話是一致的。還有「咸」,都音「罕」。但是晉語吸收了太多官話的成分了,尤其是語法,可以說和官話是差不多的。
推薦閱讀:
※如何用各地方言來表達自己是個吃貨或者很愛吃?
※如何速成山西大同方言?
※各地方言里如何區分「陝」西和「山」西?
※BabelStoneHanPUA部分收錄字元釋義(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