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只有媽寶男,沒有媽寶女?

感覺媽寶就是女性專門黑男性的一個特有名詞,我表示不服,為什麼只有媽寶男,沒有媽寶女?


我覺得是婆婆這個角色造就了媽寶男。

原因一:對夫妻感情期待不同。婆婆並不希望二人太好。丈母娘希望二人越團結越好。

中國有一句古話:娶了媳婦忘了娘。很多婆婆仍舊把它掛在嘴邊,就是有這種擔憂,怕兒子和媳婦感情太好,而忘記了對自己母親的孝敬。所以,會有一部分婆婆並不希望兒子和媳婦感情太好。有極品的更會在夫妻倆吵架或者生孩子前兩年女方情緒最不穩定夫妻感情最薄弱時下手……

說實話,我不是特別明白,男人對自己女人的感情不好和孝不孝順有毛關係啊。男人對自己的女人感情不好倒是和得性病倒是有關係(出去找別的女人萬一不小心……)

而很少聽說:丈母娘害怕女兒嫁人而忘了自己的。丈母娘都是希望女兒和女婿關係特別好,這樣女兒在進入新的家庭才能得到愛人的庇護。

同樣是母親,對一對新人態度就是差別如此之大。

原因二:婆婆要掌控兒子和媳婦的各種事務,需求傾向於管理。丈母娘希望女兒女婿能過幸福就好,需求傾向於放手。

看看知乎里的描述就知道:多數婆婆都是想操控兒子的一切,包括兒子的妻子。比如我們聽說的多數是:有的婆婆嫌棄兒媳婦買衣服貴,有的嫌棄兒媳婦挑食。

我去!人家自己掙的錢,愛穿什麼穿什麼,愛怎麼吃怎麼,管你什麼事情啊。

而媽寶男做的不是劃分界限,明確原則:媳婦的事情自己做主,婆婆不要干涉。(同樣道理,婆婆的事情兒媳婦也不要干涉。)

而是,讓自己的妻子服從自己媽的各種要求。

就是封建社會,也是皇后掌管後宮吃穿用度各種活動,皇太后享享清福就行了。

而當今的太多「皇太后」,說媳婦不聽他們的,不「孝順」,說現在年輕人是反傳統的,其實她們妄圖掌管一切才是反傳統的。

很多夫妻都是本來兩個人生活挺好的,可是問題都出現在婆婆來了後。很多婆婆做的事情,並不是尊重兒子與妻子共同締造的生活秩序,而是通過「管理」媳婦來建立自己認為合理的秩序。本質上,這也是一種對兒子的不尊重。只是這種不尊重,在兒子那裡幾乎沒什麼感覺,因為這種不尊重直接從「調教」兒媳婦入手,甚至對兒子更有利。比如我一個好朋友的婆婆就無數次陰陽怪氣的「教導」過她:「下班回到家裡一定要給老公做好飯,不伺候好自己男人還叫女人嗎?」

想必這話有些男士聽了還覺得有道理的。而女的聽了就煩了:誰下班回到家都累,家務要共同承擔,憑什麼要我做。後面這句就更是咄咄逼人了。

總之,

婆婆發難,兒子無感,媳婦受委屈,丈夫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媳婦自己反抗,兒子也覺得開始自己媳婦作,上升為夫妻矛盾加婆媳矛盾。這個就是婆媳矛盾的基本模式和走向。

基本遇到這種婆婆和男人,再加上女方不願意被操控上述問題無解了。要麼婆婆懂事,要麼兒子懂事,要麼女方願意忍,否則發展下去,只有離婚這個唯一解了。

個人觀點,兒子自己孝順自己的母親沒關係。但不論是兒子以婚姻關係來綁架妻子來服從自己的母親,還是婆婆以婚姻關係綁架兒媳婦服從自己,都是可恥的。

換位思考下,男人,你丈母娘要求你事事聽她的,你爽啊!

當然,以上所說是大部分傳統婆婆和丈母娘的心理,也有例外。


「媽寶男」這個詞,近年來成了相親市場上人人厭惡避之不及的生物。

還是上次說的米粒媽那個閨蜜莉莉,她有次相親回來跟我們吐槽,最近見了一個人,就是百分百的「媽寶男」。這位仁兄今年已經34歲了,但到現在也沒有結交一段很長很深的戀愛關係。之前的女朋友最長交往幾個月就分手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媽不喜歡」或者「她跟我媽有點合不來」。莉莉他見了幾次之後,該男就說,要不我們不見面了吧,問為什麼,他居然說「其實也沒什麼,主要我覺得你這個性格將來我媽受不了」。

而且他倆聊天的時候,經常說到什麼「家母曾經認為」,「家母覺得」,還文縐縐的。初識還讓人感覺這個人對母親很尊敬,是個知書達理的好男人。但見過幾次後就發現,他最常說的就是「家母」,一切以母親的喜好、觀點為中心,甚至明確表態將來要和母親住在一起,希望將來的妻子能夠伺候婆婆,相夫教子。

「幸好他主動提了不再見面。他是我單位的領導介紹的,不然我還抹不開面子,得找借口趕緊甩掉這個媽寶男。」莉莉說。

米粒媽最近正在讀武志紅老師的新書《巨嬰國》,裡面對這種「媽寶男」是如何產生的深刻背景做出了闡釋。讀的我是觸目驚心,深有同感,很多很多的中國家庭就是這樣,要麼就是活到老還是嬰兒的「媽寶男」,要麼小女孩長大後成了媽媽的復刻版,要麼小孩長大後很憤怒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媽寶男」的產生並不是單純由於媽媽太寵溺和控制兒子,背後其實是由不健康的家庭關係造成,一代一代環環相扣。

環節一:很多男人找老婆就是找媽,「新娘、新娘」,不就是找個新的「娘」么?很多父母給兒子找媳婦的目的,就是想「有個人管著他點兒,以後照顧伺候他」。所以一個好妻子的標準就成了:顧家、節儉、懂事、會操持家務、會照顧老公和孩子。

環節二:因為夫妻關係的基礎就不是互相滋養平等相處的愛情,加上男人和自己母親的緊密關係一直延續到小家庭里,婚後母親和妻子一直在明裡暗裡爭奪丈夫,造成婆媳關係緊張。而男人又一般採取逃避戰略,不管不問,所以男人婚後和妻子關係漸漸冷漠,妻子缺乏精神寄託,心裡空洞越來越大。

環節三:孩子的到來,及時填補了妻子內心的空洞,尤其如果是兒子,更是讓感情空缺的媽媽視之為精神寄託,將全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丈夫則更加覺得被妻子冷落,於是整天不回家,寄情於遊戲、煙酒、打牌,甚至出軌、在外找小三。

環節四:在媽媽密不透風的愛和關注下成長起來的男孩,一方面對媽媽覺得愧疚,凡事以討好媽媽為準,長大成了「媽寶男」;另一方面也對這種讓人窒息的愛感到厭煩、憤怒,所以一部分人成了厭女症,把對媽媽的憎恨轉嫁到其他女性身上,對媽媽以外的女性感到厭惡。有不少非先天基因的gay就是這麼形成的。

這整個就是一個死循環,歸根結底,就是很多中國家庭的根基不是夫妻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家庭中排第一的關係必須是夫妻關係,才能讓整個家庭健康成長。很多中國家長在孩子面前羞於表現夫妻恩愛,相反,孩子看到父母相愛,才會感到安全、溫暖,給他在情感方面樹立好的榜樣,將來有健康的婚戀關係。

很多家裡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以親子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為紐帶。嘴上一直說著為了孩子不能離婚,但卻吵吵鬧鬧幾十年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有很多夫妻關係冷漠,但彼此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把孩子培養好就行,結果孩子不堪重壓,喘息不得,萬一(很可能)長大之後沒實現媽媽的願望,媽媽又失望透頂,感覺一輩子都白過了。

前幾天有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是講《粉紅豬小妹》這個動畫片展示了一種溫情的家庭關係,中國家庭應該多向它們學習,文章確實很好,但是看到這裡:

1、孩子永遠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2、當你的丈夫引起你的不滿時,請讀一遍第一條。

真是不知道該哭還是笑了。合著這家裡就妻子一個人是大人,包容你們一堆孩子?

話雖難聽,但細想想,現實確實就是這樣。

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里也說過:男人只會慢慢的衰老,卻永遠不會長大。

有人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只有在生了孩子之後才真正的成熟了,成為女人。那可能是因為男人沒生過孩子,所以一輩子也成熟不了吧。

很多女人在家中總愛扮演全能的角色,尤其在生了孩子之後,那種創造了一個生命的成就感給了她無所不能的感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換得了燈泡、修得了馬桶,奶得了娃,哄得了老公。一旦覺得自己很全能,就開始想控制一切:控制孩子,控制老公,控制家裡的一切事物。美劇《絕望主婦》中的Bree,就是這樣一個完美主義者,外人看起來她光鮮亮麗,優雅得體,無所不能,但她的兒女、老公都恨她。

很多婆媳矛盾也是因為婆婆和兒媳都想控制,想證明誰才是家裡的女主人,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打起來簡直是必然。當然小家庭的女主人必然應該是做兒媳的,婆婆不應該越俎代庖,繼續想控制兒子以及兒媳、孫輩的一切。而我們發現,家庭中公公則成了家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存在感僅次於兒子,家庭中的男性角色往往都是缺失的。不需要承擔什麼家庭義務,自然沒有什麼決定權,萬事聽老婆(媽媽)的就得了。

所以米粒媽特別討厭朋友圈裡泛濫的那種討好女性的假雞湯,什麼「老婆永遠是對的,如果老婆錯了,請參看上一條。」女性看著是高興,但這就是不動腦子,以和稀泥來試圖掩蓋家庭矛盾。家庭事務如果有不同意見,應該夫妻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討論,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對今天我們這一代的媽媽來說,最該做的就是打破這該死的鏈條,避免把兒子培養成「媽寶男」,不再繼續這讓人絕望的死循環。

一、不逞強。

當媽媽的不應該以全能媽媽來要求自己,即便別人(比如七大姑八大姨、小區大媽之類的)會對自己指指點點,也要堅持自己,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和另一半商量好家庭分工,做好自己就可以,甚至要懂得適時的示弱,無論在老公面前,還是孩子面前,示弱會讓老公和孩子體恤你的不容易,讓自己也喘口氣,不至於那麼累。雖然瓶蓋能擰開的、咱假裝擰不開有點兒矯情,但該讓老公和孩子自己做的就讓他們自己來做。

二、不控制。

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界限,就算是你以為什麼都還不懂的孩子,TA其實也有自己的自主意識。米粒媽主張在3歲以前,孩子想做什麼都盡量滿足TA,特別危險會危害自身的、以及在公共場合干擾到他人的除外。媽媽不應該老是對孩子說「No! Stop!」,而是幫助孩子在自由和限制中找到平衡。

孩子從小覺得自己的自主意識是被尊重的,TA長大就不會總是擰巴,反而自尊、自愛、自信。很多媽媽老是想控制孩子,即使孩子已經很大了,也整天嘮嘮叨叨,認為自己都是為TA好,孩子不聽自己的就得毀了自己。恰恰相反,只要孩子不是傻子,沒人會做危害自身的事。

三、鼓勵孩子獨立、勇敢、自主。

從小就讓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參與家庭事務,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的選擇自己決定。比如孩子想報什麼興趣班,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安排周末活動,也讓孩子來拿主意,怎麼裝飾孩子自己的房間,讓TA自己設計配色和布置。

中國的男孩一方面因為爸爸角色的缺失,一方面又在強大的母愛之下,很容易長成膽小怕事、沒有擔當的男孩,所以更要從小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多參加對抗性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平時不惹事兒,但遇事不怕事兒。

四、經營好夫妻關係,讓丈夫多參與家庭生活。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無形中也冷落了丈夫。依然要記得,家庭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丈夫要在孩子面前多表達對妻子的愛,作為妻子也應該多經營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只有生活在正常的愛情中,才不會把全部感情傾注於孩子,造成畸形的親子關係。

同時對於老是逃避家庭生活的丈夫,要多鼓勵他參與家庭事務,就算他粗手粗腳做不好,也要放手讓他帶帶孩子,大不了就沒那麼乾淨沒那麼仔細嘛,咱就睜一眼閉一眼隨他們去吧。

五、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生活。

作為女人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生活很重要(不管男人女人都得有自己獨立的精神空間),這樣不至於你把全部精神放在孩子和老公身上,沒有了自我。有許多媽媽在孩子上大學離家後像失了魂一樣,當丈夫因為忙碌不在家時就無所事事、開始疑神疑鬼,甚至將來如果老公先你走一步(女性壽命普遍比男性長,這個很有可能),你也不至於失去支柱無所寄託。

讀書、畫畫、跳舞、樂器、旅行……至少培養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即使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會孤單寂寞,用豐富的精神生活來滋養自己。和別人聊天時不再只有孩子長孩子短,整天就在雞毛蒜皮的家務事中糾纏不清,多聊點兒新鮮話題,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趣的、值得交往的人,這樣自然朋友多,有了自己的圈子,自然不會寂寞。

生了兒子的媽媽們,別讓你對孩子的愛變成他的負擔,愛他就應該滋養他的心靈,讓他成為一個人格健康、獨立自信的人。中國人傳統的以愛之名的枷鎖,到我們這代應該結束了,下一代能不能有健康的家庭生活就靠咱們改變啦!

生了女兒的媽媽們其實也同樣適用,別忘了媽媽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

PS. 其實米粒媽在要求米粒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經常反省自己,這個是不是米粒自己想做的呢?我是不是又無意間扮演了一個控制者的角色呢?畢竟人不是神,有時很難克制自己。我也是在每天的反省和實踐中摸索一條適合我和孩子相處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嘛~~親愛的們共勉哦,也歡迎你們分享自己家庭中的小故事。


網上動不動就媽寶男,現實生活中媽寶女一點都不比媽寶少


媽寶女的媽媽=奇葩丈母娘


有??認識一個 她和她媽簡直可怕 當然她爸也不正常 這一家子真是絕配


媽寶女叫小公主


因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所以有爹寶女


有,而且絕對數量絕對不算少,我一任奇葩前女友就是,有啥事都是「我得問我媽or我得跟我媽談談or我要跟我媽說一下」,不過我覺得媽寶女這個稱呼幾乎看不到,一是因為在這方面社會普遍要求不同,二是男生在這方面沒那麼喜歡網上抱怨這個。。。。


有。但一是社會對女性獨立要求更低,女媽寶更多寬容,覺得女生嘛撒嬌嘛可愛嘛長不大嘛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我覺得這都是病,打一頓就好了。二是中國很多家庭都不是健康的,很多妻子,在丈夫身上得不到情感需求,就移情到兒子上,導致兒子不斷奶,親子關係不正常。 而她們對女兒的情感更獨立,有些心理不健全的女性,甚至有一種情敵情緒。


媽寶女和媽寶男一個原理,都是生活不能自理,養在溫室里的成年寶寶!


我就是媽寶女…………


其實女生媽寶的比男生多的多了


媽寶男是一種很神奇的生物,他們的肉身已經成長成人,但是內心仍然是需要媽媽的「呵護」。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被控制,被溺愛、被佔有。當這種行為模式長時間持續後,他們就變成了媽寶了。

【快速識別媽寶男】

他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男生沒有差別,甚至有一些個性很溫柔。但是他們往往會有以下的特性,佔比越多越可疑:

- 畢業多年,經濟已經獨立,還和媽媽住在一起

- 大部分東西都是媽媽買的,甚至是內衣褲

- 結婚,上班,交朋友等等事情,都以媽媽的意見為主導

- 每天和媽媽發無數條簡訊,電話;稍微晚點回家,媽媽就給他狂打電話

- 和媽媽仍然保持著無視「性別差異」的相處,比如大晚上媽媽還隨時進來蓋被子,給兒子剪指甲等

- 只要媽媽/家長反對的,他們就會膽怯,而不是思考「這個東西是不是我想要的」。

- 對媽媽心靈/物質有依賴,甚至是對兩者都很依賴

【媽寶的成長曆程】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和媽寶談戀愛,周末說好了要約會,媽媽一個電話就可以把他叫回家的;他交往過的幾任女朋友都因為媽媽的反對而分手。她做了很多事情,想幫助男朋友變成一個正常人。但是他男朋友反而指責她「挑撥母子關係」。

也有一些媽寶男總在獨立和依賴之間徘徊,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擺脫這一切的。

一個男生變成了媽寶,最大的責任並不在這個男生,更多的是在於家庭教育。他們的家長本身有人格不太健全的傾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沒有做正確的事情,乾脆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來處理;她們的自私自大隨著孩子的長大日益膨脹,認為自己才是孩子人生的主宰者,認為其他人的利益都要為自己的孩子讓道。

他無法保護你,不願意反抗自己的母親,和愛不愛你這件事情沒什麼關係。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在本來應該學習獨立和思考的年齡,被「服從」的標籤所抑制;一個從小被剝削成長機會和嘗試獨立機會的男人,你不能指望他在你認識後,以前不會的東西瞬間就會了。簡單的說,他們20幾年裡缺失的東西太多,在短期內學不會,也學不明白。

如果你期待一個輕鬆愉快的戀愛,最好不要和一個媽寶男在一起。

【不行,我就是要拯救媽寶的妹子】

有人問媽寶有沒有可能會改變?

雖然幾率不高,但是也不否認確實是存在的。

從我身邊看來,一般會改變的媽寶都是「自己覺得這樣活著不對的人」,他們是心裡已經厭倦目前生存狀態,又不知道怎麼改變現狀的人。說白了,就是一群想改變又無力的人,他們非常需要他人的幫助。

關於幫助他們,我覺得有幾個點是蠻重要的:

- 不要罵他們,不要數落他們。他們心裡的台詞是「我已經很需要你的幫助了,我只是希望有人幫幫我啊!!你為什麼要罵我!!好傷心啊!!!」。總之,不留情面的責罵會讓本來就軟弱的人變得更軟弱,更害怕改變。

- 多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消除心中的迷茫,變得堅定起來。

- 在他處理母子關係、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可以一起規劃,但是真的執行要讓他自己去做,只要稍微有一點進步就要鼓勵他。不要自己先和他媽打起來,否則容易從媽媽的兒子變成你的兒子。

-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你要有耐心(當然,你也可以覺得太累啦,要開始下一段戀情~~)


因為倖存者效應。媽寶男的媽寶特質會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被人拿出來討論。而媽寶女的媽寶特質給未來伴侶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小的多,甚至常常帶來有利影響。

爸寶女的爸寶特質也會給將來伴侶帶來影響,這種影響多半是在結婚之前的,結婚之後你的老婆如果有個好父親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以上是建立在你們夫妻感情好的前提下,如果要出軌另當別論。


怎麼會只有媽寶男沒媽寶女??能培養出媽寶男的家庭情況也絕對能培養出媽寶女。之所以大家不排斥、不探討媽寶女是因為這個社會對女性的一種包容,偏向。男人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女人所賦予的社會責任是不同的家庭責任也不一樣,這就導致媽寶女顯得不那麼嚴重。

家庭裡面都希望男人要有擔當能承擔責任,女人要照顧家人關愛孩子等等。這種社會強加在男人身上還有女人身上的責任如果倒置過來是很少有人能贊同的。然而這是存在的,當男人照顧家人時候女人出去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人就會說男人沒擔當沒有責任,懦弱無能。當女人在家裡掌管家裡話語權的時候大家絕對不會說這女人比較要強、潑辣、強勢,只會說男人無能。這是社會普遍看到的現象,一舉例一大筐。回頭看看,到底是哪裡有問題呢??主要是大家都只看到男人錯誤的這一面忽視了女人所犯的錯。

媽寶女與媽寶男都是一樣的怪胎,有時候更嚴重。媽寶女媽寶男都是由女性塑造出來的,到底原因還是在女性身上。媽寶女結婚前,都在媽媽精心呵護下長大,興趣愛好、工作、找對象都有母親參與,結婚後突然要去另一個家庭生活,以往的不獨立沒主見原因導致,家庭中遇到問題還是要去請教自己的母親,讓母親出主意來解決現在家庭出現的問題。動不動就要回娘家告訴自己的父母完全不能自己去成長承擔自己的責任。結局就是男的遭罪,還要被丈母娘來指點,不停指點就說不尊敬又是打鬧一場,最後只有失敗的婚姻了。

根本的原因就是上一代的錯誤教育導致的,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培養出來的孩子不能獨力、自己掌控自己生活。媽寶男媽寶女都是一種過度的性別歧視,他們是分不開的,有多少媽寶女就有多少媽寶男這是分不開的。理智的教育孩子理智的選對對象,聰明的面對家庭問題,都是不小的考驗。在做這些事之前先自我檢討下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情況找什麼樣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你找的另一個對象就是什麼樣的。


怎麼沒有媽寶女呢?只不過是你沒遇到而已!舉個我身邊的例子(為了讓大家看碼字不煩,我加了幾個表情包):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爸媽學歷都挺高(人都很好很善良,只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點。。),媽媽為了照顧她做全職主婦(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這同學從小被嬌生慣養,一年四季運動服,中短髮,性格難琢磨(沒什麼壞心眼但是非常固執,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你要是和她開玩笑她急了就會猛錘你一拳,不管你是男是女。。。有幸領教過,真的非常疼啊),樣子也有點雌雄莫辯。

老師布置的較難的數學題都是她媽替她做的,她照她媽媽寫的解題思路念給我們聽,但是貌似連老師都聽不太懂(因為用的貌似是高數知識),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沒什麼幫助。

她長得高,腿又長,卻很少走路。。。

因為每天父母騎電動車接送她。。

說實話,她坐在電動車后座上和她媽媽站著一樣高。。

校運動會跑接力賽時明明我們班前三個都是NO.1,結果到她最後一棒時成了最後一名,因為她似乎連怎麼邁腿都不太懂啊。。。。

有一次同學請她到家裡來做客,等了一上午,她中午才到,原因竟然是她不敢過馬路。。。一個初中就一米七幾的孩子竟然不會自己過馬路!!後來學校組織跳集體舞,女生服裝下裝是中等長度的裙子,當天只有她裡面套著一條運動褲來表演。因為是挺隆重的儀式,領導啥的都來了,老班好說歹說求她把運動褲脫了再上場,結果你懂的。。 她很固執。。。因為她說過她寧願死也不穿短褲涼鞋,更別說是裙子了。。。(所以全場就她黑運動褲套著黃裙子在機械地跳舞)

大一時我放假回家,偶然看見她媽竟然還騎著電瓶車帶著她在街上穿梭!我才知道她高考失利,又複習了一年。(我那時挺能理解的,這個同學學習還是屬於中上水平的)

然後我大二。。。她復讀。。

我大三。。。她又復讀。。。

今年夏天我即將大學畢業,可她還沒走。。。

我想她一輩子都不會離開這座小城了,

不是她頻頻失利,

而是她根本就不能離開她的父母(當然她父母可能也是這麼想的)。

她不是喪失了活著的能力,

而是喪失了活著的心。。。。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