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尚不吃肉是因為不殺生,那為什麼也不喝酒呢?

和尚不喝酒是因為什麼典故嗎?


酒戒在佛教中屬於遮戒,因為雖然酒本身,並無罪惡,但是飲酒之後可能造成罪惡,為了遮止因飲酒而造成犯其他戒的罪惡,所以不許飲酒。飲酒時一旦失量,就可能在酒精的刺激下,變得興奮、膽大、衝動、盲目、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可能造罵人、打人、殺人、強姦、放火等惡業。

《俱舍論》中說:

「諸飲酒者,心多縱逸,不能守護諸餘律儀。故為護余,令離飲酒。」

佛教「酒戒」中的「酒」,包括一切具有麻醉作用、對人身心有害的東西,其中毒品應列首位。太虛大師將此戒改為「不用麻醉品」,包括各種酒、麻醉劑及麻醉作用雖較輕微而對身體害處不小的煙草類用品。有研究認為,梵巴語中禁止佛教徒飲用的酒,原指迷幻藥之類麻醉品。

仔細參考戒律,不難看出,佛所講的「酒」實際上是包含一切具有麻醉作用、對身心有害的東西:

《四分律》中說:

「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或有酒,非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即使沒有酒色、酒香、酒味,只要能醉人,就不應該食用)

《十誦律》中說:

「若飲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隨咽咽波逸提。若酒色酒香酒味,若酒色酒香,若酒色酒味,若酒香酒味,飲者隨咽咽波逸提。不犯者,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飲者不犯。」

《大智度論》中說:

「略說若干、若濕,若清、若濁,如是等能令人心動放逸,是名為酒。一切不應飲,是名不飲酒。」(從這裡可以看出,佛教中所指的「酒」不僅僅包括我們常說的液態的那類酒,而且其他的「令人心動放逸」之物,亦屬於「酒」的範疇,不應飲。)

由此可見,只要不醉人的,就不犯戒,只要是能醉人的,即具有成癮性(《大智度論》中所言會「令人心動放逸」),就算犯戒。現在的弘法者也多這麼認為,佛陀在當時沒有專門制定鴉片戒、大麻戒、煙草戒,是因為實際上這些戒都包含在酒戒之中。


從前有個人,喝嗨了。暈暈乎乎唱著小調往家走。

突然看到一處村落,裡面閃著燈,心想,有人家,討口水喝。酒後都會口渴嘛!

叩門進去後,一標緻小娘子問,官人有何賜教。答曰只為討杯水。小娘子旋即取水。

這廝一看,呀!不得了!這家富麗堂皇,一大戶人家。貪心頓起,搜羅些個珠寶揣在身上——犯了盜戒!

小娘子出來遞予溫水一盞,下肚後一打量,小娘子風姿綽約,頓起淫心,按倒小娘子就提槍上馬了。——犯了邪淫戒!

小娘子不是泥巴捏的,自然大叫呼喊,這賊掐住小娘子脖子,捂住嘴。然後自顧他那卑劣的快活。沒多久。小娘子死了。——犯了殺戒!

村民聽到聲音,紛紛趕來,他一下慌了神,把小娘子死屍藏於簾後,村民問,你是誰?答曰遠親。問,娘子呢?答曰煮飯去了!——犯了妄語戒!

村民自然知他扯謊,一通亂棍壓在屋內,他跪地求饒。無奈問天。我這是怎麼了?!

咔嚓一個閃電配上一聲悶雷,一個粗悶的聲音從天上傳來:喝酒鬧的!你特么活該!


酒使人昏沉,並且容易上癮。


喝酒自制力下降,容易犯其他戒。而且這裡的酒代指一切麻醉品,吸毒也不行哦


酒多好喝!不僅好喝,而且品種多樣!好喝就想常喝多喝,做後喝多。這叫貪!不喝會不會死人?我想不會的,我沒聽說是因為沒喝酒死了,反倒是酒精中毒每年都死不少人。所以要戒!貪心是習氣,我們通過戒律摒棄習氣不就是修行嗎?

還有吃肉不禁是不殺生這個舉動,更是發慈悲心。想想我們親手殺死一條鮮活的生命,然後再用各種方法吃掉屍體。能不能聯想到地獄中下油鍋的場景啊?太殘忍啦!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酒是五戒之一,無論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必須遵守。因酒能亂眾生心性,讓人迷失本性,嚴重的障礙了佛四眾弟子的修行,故當戒酒。

至於出家人的戒律,這裡就不說了,在家人是不能研究出家人戒律的,否則有大過失。很多人對佛法一知半解,去研究出家戒律,這都是不如法的,如果不去懺悔,將來都會成為障道緣。


長老莎伽陀名聲流布, 諸人皆作食傳請之。

是中有一貧女人, 信敬請長老莎伽陀, 莎伽陀默然受已, 是女人為辦名酥乳糜, 受而食之。 女人思惟: 是沙門啖是名酥乳糜, 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 持與。 是莎伽陀不看飲, 飲已, 為說法, 便去,過向寺中。

爾時間酒勢便發, 近寺門邊, 倒地, 僧伽黎衣等,漉水囊、 缽、 杖、 油囊、 革屣、 針筒, 各在一處, 身在一處,醉無所覺。

爾時佛與阿難(【箋】 : 此雲歡喜, 佛之堂弟, 佛成道時生, 為佛侍者。 又翻慶喜, 又翻無染) , 遊行到是處, 佛見是比丘, 知而故問: 「阿難, 此是何人? 」

答言: 「世尊, 此是長老莎伽陀。 」

佛即語阿難: 「是處為我敷坐床, 辦水, 集僧。」

阿難受教, 即敷坐床, 辦水, 集僧已, 往白佛言: 「世尊, 我已敷床, 辦水, 集僧。 」

佛自知時, 佛即洗足坐, 問諸比丘:「曾見聞有龍, 名庵婆羅提陀, 凶暴惡害, 先無有人到其住處,象、 馬、 牛、 羊、 驢、 騾、 駱駝, 無能到者, 乃至諸鳥, 無敢過上, 秋谷熟時, 破滅諸谷。 善男子莎伽陀, 能折伏令善, 今諸人及鳥獸得到泉上。

是時眾中, 有見者言見, 世尊; 聞者言聞, 世尊。

佛語比丘: 「於汝意云何, 此善男子莎伽陀, 今能折伏蝦蟆不? 」

答言: 「不能, 世尊。 」

佛言: 「聖人飲酒, 尚如是失, 何況俗凡夫? 如是過罪, 若過是罪, 皆由飲酒故。 從今日,

若言我是佛弟子者, 不得飲酒, 乃至小草頭一滴, 亦不得飲。 」

【注】 《沙曷比丘功德經》 云: 時國人民及四眾弟子, 中有疑言: 「娑伽陀比丘已得阿羅漢果, 何以復醉卧倒? 」

佛為說其功德云: 「阿羅漢不復餓渴, 用三事故, 現醉卧耳:

一者,佛欲開化菩薩;

二者, 不欲逆布施家意;

三者, 恐諸弟子未得道者,飲酒多失故以此制戒檢之。娑伽陀比丘雖飲酒是為不醉。」

詳見《蕅益大師五戒相經箋要◎弘一◎廣化律師集注》

PDF版網盤鏈接: http://pan.baidu.com/s/1bYULiA


一喝就昏


推薦閱讀:

學佛之人就一定要戒葷嗎?
按照佛經里的標準,豈不是這個世間很多很多的人都會墮三惡道,甚至墮地獄的也不少?
關於在家菩薩戒的相關問題?
對於信佛信因果的人來說,以下說的婚前性行為都算邪淫嗎,有無輕重之分?
佛印是高僧,為何還跟蘇東坡一起吃魚呢?

TAG:佛教 | 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