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翻譯錯了,對嗎?

如題。奇葩說第二季里高曉松說星際穿越里對狄蘭的詩翻譯有問題,並提出這裡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不要向良夜請安」。這個說法對嗎?


並不喜歡高的版本。

「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與「怒斥、怒斥光明的微滅」是一組對照:有抑才有揚。放在詩歌里,句式上有一種轉換,語氣里有一種跌宕。狄蘭面對父親的臨終,表達出的是一種悲憤,悲和憤是同樣壯闊的。「不要」和「怒斥」正有一悲一憤的味道。在餘下十八行,「老年人」、「聰明人」、「好人」、「狂放的人」和「沉肅的人」是發光的:激昂的對抗源於一種清醒(死亡是不可逆的),所以向死而生,對抗的是自我,對抗是一種人生態度。

「絕不向黑夜請安(「請安」兩個字尤其彆扭,有種用王的口吻說出臣的姿態的感覺)」與「咆哮於光之消散」更像抗戰口號,讀到最後給人一種聲嘶力竭的感覺,毫無重點,並且邏輯混亂(例:「先哲雖敗於幽暗/ 詩歌終不能將蒼穹點燃/ 絕不向黑夜請安」,並不知道這三句的邏輯關係是什麼,「絕不向」就顯得有點兒強詞奪理了。後面幾乎每段都是這樣)。

戴珏的版本: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老年人應該燃燒並對著日暮呼喊;

  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儘管聰明人臨終時知道黑暗真確,

  是因為他們的話語沒有迸射閃電,

  他們並不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好人,當最後一浪涌過,號呼他們脆弱的功業

  本可以很光輝地起舞於綠色的海灣,

  也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狂放的人碰見並歌唱過太陽的飛越,

  意識到,太晚了,他們曾使它在途中哀嘆,

  他們也並不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沉肅的人,臨死時用目眩的視覺

  看到瞎眼也能像流星般閃耀而欣歡,

  也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而您呀,我的父親,身處高度的悲切,

  請用您的熱淚詛咒、祝福我。我祈願: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最後,然而,並沒有看過星際穿越(以及奇葩說)。


絕不向黑夜請安

老朽請於白日盡頭涅槃

咆哮於光之消散

先哲雖敗於幽暗

詩歌終不能將蒼穹點燃

絕不向黑夜請安

賢者舞蹈於碧灣

為驚濤淹沒的善行哭喊

咆哮於光之消散

狂者如夸父逐日

高歌中頓覺遲來的傷感

絕不向黑夜請安

逝者於臨終迷幻

盲瞳怒放出流星的燦爛

咆哮於光之消散

那麼您,我垂垂將死的父親

請掬最後一捧熱淚降臨

請詛咒,請保佑

我祈願,絕不向

黑夜請安,咆哮

於光之消散


原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爭議在go gentle

其實go gentle應該是描述一個行為

句子結構來說,翻譯成請安是沒錯的

但是從詩歌來說……也說不清是什麼道理還是翻譯成溫和的走進感覺更美啊~

而且句子也沒曲解原意

我認為沒問題

——

幾句廢話:

德語動詞eilen對應中文「趕快」

而這個詞在中文更像一個副詞

這裡gentle的意思更像是副詞gently

具體語法的事情不清楚……

我的意思是不同語言的辭彙詞性是可以變的,結論還是:沒毛病……


我也不喜歡「請安」這個翻譯

英文不好,來瞎掰幾句。

全詩中悲憤之餘,更有體現「老兵不死」般的傲骨,但是翻譯成「請安」就感覺一個膝蓋已經跪下,味道全變了。

個人認為原詩中「good night」不單表達「美好的夜晚」的意境,更有衍生「晚安」的離別之情。狄蘭這首詩是寫給病危中的父親的,這一句我理解成希望父親不要就此一睡不起,在睡夢中毫不抵抗就被死神帶走。而「請安」這個讓我太膈應了。

「先哲雖敗於幽暗,詩歌終不能將蒼穹點燃」也不能認同,先不說譯文上下文的邏輯是否連貫,從語義上說,我不認為原文「know dark is right」是向黑暗屈服落敗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在生命盡頭對於黑暗更深一層次的理解,是某種意義上的和解,這種和解難以用一般的語言有力而充分地表達。

這個版本的翻譯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

對了,可能是我個人的小偏執,在西方詩歌中看到「夸父逐日」這樣純中文典故,讓我覺得非常齣戲,並且也沒有很精準地傳達出原文的語義和情感。


推薦閱讀:

對話林少華:我所知道的村上春樹
【Pottermore翻譯】德拉科·馬爾福/Draco Malfoy
與翻譯相關的書籍和教材匯總
破碎故事之心(譯)
十大常譯錯的財經英語辭彙(原創)

TAG:翻譯 | 高曉松 | 奇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