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文人的氣質和那種韻味,總覺得和現在文藝青年推崇的意境相同卻又不同,這是為什麼?


《莊子》中有個很好的笑話,大家肯定都聽過。

(此圖及以下圖片皆來自網路,侵刪)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是的,東施效顰。

西子之美,不是說她捧心的姿態,美人的一顰一笑都是美的。而硬體設備跟不上,學人家捧心,看上去就是姿勢一樣,但富人見了閉門不出,窮人見了奪路而逃。

是的,題主所說的,當代某些文藝青年的行為,大抵類此。他們從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古代文人達士的精神氣質是哪裡來的。

譬若柳三變有名句:「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的確是有韻味。但為什麼他要寫這麼一句呢?是為了裝逼么?不是的,就是送個人喝多了,寫的醉醒的實景。

假設今有某君,自詡文藝,躺家裡,也沒去送人,回頭整了一句差不多的,寫送人長亭古渡,更復飲酒踏歌。完事逢人吹噓,看自己多有古文人的氣質啊。

是不是呢?不是的,只因這感情是虛偽的,情境是虛構的。精神氣質是你整個長亭短亭,灞陵秋風就有了么?

很多文藝青年堪不破這一層,覺得精神氣質是來自於外物的。

像是,古人穿衣服,也就那麼一穿,自然寫東西也就有什麼寫什麼。比方陳與義一個句子:「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岸幘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推起頭巾,露出前額。現如今的青年們,不曾有頭巾,卻也愛寫自己岸幘,彷彿那個動作一擺,負手對對斜陽,真是率性而文藝啊。

是吧,這年頭靠一套行頭自覺文藝的,我不說,大家知道有多少,這一批中又有不少只是圖漂亮而腹內草莽的,我見過不少,想必諸君也見過不少。

靠假古董,擺POSE,終究是東施效顰的。

要知道,一代又一代之文化,生在當代,你永遠就是個當代人,而不是古人。或者有人的精神氣質能接近古人,但大部分人,骨子裡就是個現代人。以一個現代人的知識結構,文化浸潤,去求古人的精神氣質,是不可能的。包括寫詩,我從不推崇造假古董,當代人,一定要有寫當代人的見識,才能自立。

而真正的文人精神氣質是什麼呢?那是一種傳統文化浸潤之後的狀態,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最反對的一點,是神話古人,神化傳統,彷彿帶上國學、傳統、老祖宗的一切都自然高出幾頭,可以自帶光環了。

古來描述文人,讚美之詞很多,卻也不乏批評和嘲弄。說白了,文人不過是一種古代文化環境下自然而然形成的群體罷了,他們有美好的地方,卻也有不好的地方。

這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文人往往有入世的想法,儒家文化浸潤之下的文人們,一心想要憑藉自己的能力使國家社稷更加美好,比方老杜,多有此類句子:「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無疑是偉大的情懷,他一生心神所系,也在於此。

但是呢?另一個方面,這份入世的熱忱,往往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早在西漢,《鹽鐵論》中就嘲諷文學:

議論稱誦,竊商賜之辭;刺譏言治,過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萬乘。及授之政,昏亂不治。

什麼意思呢?說你們這幫讀書人,沒有當官的時候,話說的比誰都漂亮,架子端得比誰都高,而且誰也看不上,覺得在朝的官員都不如我。但是結果呢?等到讓他當官的時候,處理政務亂七八糟。杜甫也恰好是一個印證,《新唐書》怎麼說他呢?

(杜)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當然,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有這個毛病,但有這個毛病的卻絕不在少。我們欣賞老杜政治理想的時候,為他的精神氣質感動的時候,往往總會忽視其高而不切的政治能力。

又比如,古代文人們都喜歡直言敢諫,這是一種很高尚的品德,有許多人為了達到目的甚至死諫。像是漢武帝的時候,汲黯死諫,歷代的歷史評價都是美譽。但歷史上死諫的,也不乏為了成全自己,在史書中留一個死諫虛名之人,所謂「沽名賣直」,說的就是此類人。

更不必說明清清流之令人嫌惡,等等等等。

我說這麼多,是要廣大的文藝青年們明白,古代文人,也是正常人,而不是神,不是你們增加逼格的模特。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點,更有歷史的局限性。

先做好一個當代人。精神上的茫然自卑,只能導致東施效顰這樣的笑話。這麼搞,那些真正的傳統文化,都會被糟蹋成所謂「逼格」。

如果真的欽佩古人的風神,喜歡古人的文化,踏踏實實的,先把《四書章句集注》看完吧。

以上。


怎麼說呢,就像一鍋肉,文豪們是加了各種滋補藥材——禮義廉恥四書五經文火燉出來的,文青是加了各種牛肉膏香精色素防腐劑——地攤文學網路段子裹了一層外殼,裡面甚至都還生的,只有地溝油兌的辣醬入了味


古代的那些文人,首先從出身上,就完爆現在的文藝青年。古代搞文藝的,好多都是貴族出身,或者自己做官,或者累世為官。如李煜、宋徽宗,是皇帝;如屈原,貴族出身;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晏殊,是宰相;韓愈、白居易,也都是省部級官員。連最落魄的杜甫,也做過工部員外郎(司局級);最窮苦的陶淵明,也是「紅色貴族」出身,其曾祖父是大司馬(軍委主席)陶侃。這些人衣食無憂,超脫於俗世生活之外,自然能夠寫出那些高雅的文辭。而現在的文藝青年,有幾個能夠達到財政獨立的?物質生活都沒有保障,追求精神生活,自然是遠不及古人的境界。

其次,現在的文藝青年,其才華也遠遜於古人。在古代,文學是官場的敲門磚。所以,全國的讀書人都致力於文學、儒學等少數學科。古時的文人,通常都是全國範圍內智商最高的人。而現在呢,大家要同時學習十幾門學問,花費在文學上的精力已經很少了。而且,文學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了。高智商人群,有的去創業了,有的從事於經濟、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學科。從事文學的,只剩少數對其有興趣的人了。

總之,以前搞文藝的,是一群高智商的貴族,其服務對象也是貴族;現在是一群「普通青年」和「二逼青年」在搞文藝,其服務對象是小市民和吊絲。其境界,自然有很多不同。


我是新人,我不匿。

嗯,我也講個笑話。

這個笑話你應該沒聽過,因為這笑話是我自個兒編的。

曾經也亂寫過點東西,還曾想靠這東西過活。後來才知道,社會就是你那彪悍的老婆。文青是要挨打的!

魯迅先生遺囑里讓孩子們不要做空頭文學家。聰明!眼高手低是通病,不單杜甫。

這社會也比不得大唐盛世,寫點詩就有人給你官做,賣詩(不是賣身)很辛苦的,不見得有人買,也不見得受人待見。你又不寫老乾體。

但是,

但是,

但是,我們就不能寫詩了嗎?

我現在是個靠小手藝活著的人(怕挨媳婦打),不算文青,但我愛好不行嗎?

再貼張圖,拙作一首。

我今年30多點,也沒全白髮,也沒有老友,故事也假的,但我為什麼不能寫?小說可以架空歷史?寫點詩就不能了?什麼規定嘛。

儒林外史里最後一回里,有個開茶館的,也愛風雅一番,我也沒覺得他丟人吶。

至於要不要看完《四書章句集注》再寫,有個圖

不過好像跑題了,與問題跑了二十里地…

下面正經答題。

先說聖賢。

孔子

春秋諸國君:那喪家犬又來啦。

劉邦:儒生讓我得帝王威嚴。

董仲叔: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民國:反對舊禮教。

文革:打倒孔老二。

現在:偉大的教育家。

我:有學問的一個老頭。

孔子變了嗎?

沒有。

為什麼形象不一樣呢?

大家的價值取向不一樣。

所以,你心裡的和大家描述的不一樣是很正常的。

非是幡動,你的心在動。


聊齋不知各位看過否,當然我說的是書。很多故事都說的是書生負笈數載,就仗著幾句詩書勾引未經世面的女子或是女鬼,倒也成就幾番風流。這些人,自古而今,都是不缺的。


看了當代一些作家的照片,有時候都懷疑古代文人是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有氣質.......特別是林清玄看文字.....看照片就一猥瑣大叔


文化程度不同,你見過真正的文青的話就懂了。(真正的文青不會說自己是文藝青年,可能更多的會願意做文化青年)


因為我們通過傳媒渠道所看到的,聽到的,所謂文青,已經是娛樂化、大眾化甚至庸俗化的一種標籤了,其內涵有時候狹隘的僅剩下一些電影元素、愛情橋段,而不復高山流水、國計民生之廣博源遠了。

個人定義的文青,一定是在琴棋書畫詩酒茶等等藝術方面有所長,於歷史哲學文學社會有所洞見,能對社會現實有正面榜樣之行為,方可稱得上文青。

不然,文青一詞一定會越來越掉價。

順便,網路辭彙不知毀了多少好詞,令人心痛。


我認為現代的文藝青年之所以與古代的文人意境不同。關鍵在於二者的思想內核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如同用小無相功驅使的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是沒法跟用少林正宗內力驅使的七十二絕技完全相同的。縱使表面功夫一樣,但是明眼人是看得出來的。

現代的文藝青年,往上最早的精神只能追溯到民國徐志摩那一代的留學生。由他們開創了一種用中華文字來表達西方情感的文藝方式。愛情,自由,革命,和平,這些都是他們從西方學習過來的。我們的現代文其實正是基於這些基礎。再加上戰後西方嬉皮士風格的東漸,我們更可以在現代文藝青年的身上看到西方藝術家的影子:慵懶,娛樂,環保,lovepeace,性解放,平等,人權。我們的文藝青年在追求文藝的路上其實都是以這些為內功的。

而傳統的中國文人呢?他們的內核在於幾千年的「出世」「入世」之爭。所有的文人肯定首先都會自比管仲樂毅,希望可以陞官入仕,匡國救民。他們才沒空去想那些個人的「小事兒」。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時候就會產生許多」入世「形態下的詩文。

而當他們入世的夢想破滅的時候,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出世「。效仿老莊,徹底否定個人存在的意義,完全將自己託付給山水自然。如《將進酒》中的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並不是因為他多有錢,而是他乾脆就忽略了這些俗物的價值。這些出世的文人在創作的時候同樣不喜歡拘泥於個人的情感。他們大多要通過升華,描述整個宇宙中的某種特定的感情。

=====================================================================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的現代(西方)文藝,更多看中個人的情感表達,以人這種萬物之靈作為創作的主體。

而中國的古代文人則會刻意忽略個體,將自身融化入某種宏大敘事中,或是國家,或是蒼生,或是自然。可能這也是讓人覺得逼格會比較高的原因吧。


說到底古代文人的所謂韻味不也是現代人意淫出來的


文藝青年氣息和文學氣質當然是不同的咯。。。


@夜小紫先生說的我不敢寫詩詞了...

我喜歡幻想,豪情常滿腔,總忍不住寫幾筆,抒發一下腦海中的盛景。配給自己的小說,或者留在空間,做古風筆記。

這有什麼錯?純粹是愛好。

認同一點,什麼時代的人,做什麼時代的事,所以我下筆的時候,常常考慮現代人是否看的懂,不做過份堆砌,反響挺好,貼出來百多個贊。

夜先生的學識我很喜歡,剛來知乎就點了關注,但這題,我覺得跑偏了。

古往今來,文人都一個樣,逃不出一個騷字。喜歡把內心的視界展現出來。

只是現在的基數太大了,騷脫了軌。

不能光以你眼中的文青,去對比鰲頭古人,他們只是陪跑的胖子。

當後世人看現在,@張佳瑋這樣的公子,莫非意境就輸給了唐人?

一、古今文人玩法根本不一樣。

古文字,講究字眼,一字韻味無窮。不少詩人為了字眼斟酌再三,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反覆推敲十幾遍。

28字來的並不簡單,很可能是詩人半個月的爆發,才能在這些字句裡面蘊含各種情愫,疊起意境千層浪。

杜甫先生說的貼切: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最重要的,是受到了文字載物限制,不得已而精簡,一不小心簡約而不簡單。

現代人告別了紙張限制,生活又是這麼多姿多彩,自然要用更多的筆墨去鋪墊,中段用精句爆發。往往這些哲理性的句子或段落,與詩又有什麼區別?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海子: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 一滴不剩

古士子愛旅遊,喜歡寫風景,擅長以景怡情。

現代人沒空,多寫內心,以故事取勝。

二、夜先生提到杜甫,想必題主也認同杜甫。

杜甫老先生持才自傲,活了58歲,寫了1167首詩,詩意精湛。最賤的是他跟我一樣,喜歡寫平民能輕鬆看懂的詩。所以他脫穎而出,成為了詩聖。在世的時候,才名並不顯赫,但他的詩經得起歲月考驗。

那我們來看看杜老先生寫詩的頻率,杜甫7歲學詩,15歲揚名,寫了51年,平均16天一首,還是傳世佳作。十幾天磨一劍,能不光亮嗎?

當然,並不能這麼算,有時候興緻來了,隨手好幾篇也是常事。算上寫廢的,仍了的,這貨朋友圈發的有點勤!

然而,勤發感慨,與你眼中的文青,有什麼區別?他貴在持久,貴在質量?貴在風情?

在當今社會,文青這詞兒,用的太廣義,當你有感而發,講一句富含哲理的話,就被貼個文青條子。

引起鄙視潮的,是情傷之後簽名悲死一條街的酸人。第二天一看,這貨活蹦亂跳的,罵他俗,可你看見他寫這句子時的糟糠心情嗎?

王小波也喜歡寫感慨,一般不叫他文青,叫他作家,可是他也文青過啊。

沒當大師就不能感慨?

王小波、西紅柿也不是一帆風順,文字界有句話:

「年輕的時候誰沒寫過一堆垃圾?」

杜甫的1167首你全愛?

王小波: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不願清醒,寧願一直沉迷放縱。 不知歸路,寧願一世無悔追逐。

而我們記得最多的...

「你好啊,李銀河。」

很明顯,對一個人喜歡的過份了,平句也有了光澤。

三、說說知乎。

@朱炫算不算文青?@孔鯉一定算吧?你可能覺得,當今社會信息大爆炸,他們出了知乎,算不得多出名,青史留名也很難。萬一他們日夜耕耘成功了呢?是摘了文青帽子?還是坐實了依舊被你鄙視?

@王諾諾這樣的文青,氣質才情俱佳,即使蹦出一句古文,我也覺得風景美如畫。同樣的,題主做為古詩人的粉絲,眼界不夠開闊,沒關注幾個人就否定了全世界,這樣真的好嗎!?

現代文青換了種方式抒發罷了,莫非你光知道詩之美,不愛古人散文?

諸葛小扇子的《出師表》。王墨水的《蘭亭序》難道不美?

現代文學跟古散差別不大吧?徐志摩沒做到?林微因不好?艾青、顧城不見了?張愛玲可不可以?

你看到的古詩人是千挑萬選的,麻煩王對王。

四、古人沒什麼娛樂活動,唯有琴棋書畫嫖酒射,對普通詩人來說,書佔比算很高的。詩人嫖娼被記錄的很少,出名的得說杜牧、李商隱。「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出自杜牧。

古代詩人沒我們這麼忙,更像個兼職官員,主業詩人,我有這麼閑,也能寫氛圍絕佳的好詩。

杜牧遊玩的時候寫了《張好好詩》,屬於他的代表作,我想夜先生應該讀過。恐怕題主都沒聽說過,因為這篇很長,太長不讀是常事。

流傳下來的都是千錘百鍊的精句。錯誤的讓很多人高看了詩人集團,陪跑的人相當多啊!一個時代能有幾個名人?別用廣義的文青審視人。

我再舉例說名家,就有點缺乏大眾取證了。那說說我吧,不是文青,頂多算個想文藝點的中年人,不知道努力能否放個響屁。年輕的時候有情傷,有空虛。遇到此情此景,把心理對照寫出來,有什麼錯嗎?

「有遺憾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韶華。」

意境不夠?無病呻吟?這就是我的人生啊。

我也寫過逗比七言短句,記錄流逝的時光。

「良辰美景皆可尋 軟玉肋骨在何方?」

「半生溫情付流年 孑然孤身笑雲煙」

這不是詩...相隔四個月的2段感慨簽名,分別對應兩個故事和心態。

詮釋了我逝去的時光。

講真,是說我這種偽文青多了,污了現代文河?現代人讀書容易,寫點感慨的文人數千萬,何必這麼著急相輕。

五、說我恬不知恥也好,說我強辯也好。我不認為現代文學,比古風差勁太多。很多作家,他們短散哲句也寫的意境優美。

崇古諷今向來都有,賦詩律詞,再到明清小說,近代散文每一個風尖浪口都經歷過。

現代精句數以兆記,你覺得不行,是閱讀量太少。文人現在靠字數賺錢,寫的詩都藏在筆記里呢。

有點太認真,只想說 少俠,兼容乃大。


推薦閱讀:

古代的教派是以什麼謀生或盈利的?
古代的時候砍頭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
甄姬和郭女王誰更聰明,為什麼甄姬死郭女王上位?

TAG:文藝青年 | 意境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