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喪禮的習俗是怎樣的?

本人即將參加一場潮汕喪禮,但沒有特別正式的服裝,可以穿深色牛仔褲加深色外套嗎?另外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一下資料來源於網路,侵刪

部分習俗現在只是存在潮汕農村地區,城鎮已經珠三角基本沒有了。。。。

潮汕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禮俗,其中最有特色的禮俗就是成人禮,而婚禮和葬禮的禮俗是最多的。

葬禮則要經過換壽服、上廳、發訃(報地頭)、送終(買水)、入殮(飼生)、成服、祭靈、戴孝、做功德、出殯、安葬、回靈、食「清潔桌」等許多環節,而親友送紙錢、不同親屬關係的人穿不同顏色的服裝、出殯時向路邊撒紙錢、發糖圓粒和紅絲線給參加葬禮的人以吃甜和辟邪等禮俗就非專業人士無法一一通曉了。

通常在老人將要斷氣時,應將他移入廳堂。斷氣後,其親屬必須帶上鍋缽到江邊或泉邊,丟下錢幣「買」回水。然後用這水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接著為死者理髮整容,並脫去身上衣服,換上壽衣。一般是男的著雙數長衣,女的著單數衣裙。俱是黑鞋白襪,手執手巾、扇子。屍體蓋上天地被(即蓋棺被),紅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謂死人似虎不讓驚嚇活人。其實,擔心其家屬睹人傷情,過分傷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腳尾擺一盞豆油燈,叫做「腳尾燈」。「腳尾燈」據說可以在地府給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萬不可吹滅。燈旁置飯一碗,稱為「冥飯」,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

孝服:喪葬時,兒子及媳婦的孝服用麻布製成,無縫邊;即古稱「斬衰」的。頭戴「筍殼」同樣用麻布製成。女兒孝服用芋麻布製成拗折縫邊,布邊在下,古稱「齊衰」。頭戴「遮頭(匚贛)」,用芋麻布製成。孫女頭戴「遮頭(匚贛)」,用白布製成。上身用白布長五尺二寸,折成四折,斜披在左肩至右脅下,女婿頭戴「白頭(匚贛)」,穿白長衫,腰系白腰帶(俗稱腰絲)。腰帶束後兩頭垂在後面。外家(即母舅),同樣頭戴「白頭匱」,穿白長衫,腰束白腰帶,腰帶兩頭垂於背後,腰絲用白布製成,長七尺二寸。

報地頭:潮汕喪事禮俗,其中一項就是報地頭。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死者長子手扶木盤,盤中放著死者的年庚帖、烏糖、麻絲、香火等物。到廟,長者上香後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接著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辰,享壽多少歲。廟祝依所報享壽數敲鐘,一歲一響,每敲一響,長子抽出麻絲一條,湊成一束,繫於神座,並送香油錢與廟祝。長者將死者年庚帖焚化後,領死者子孫繞道回門。

大女婿端香爐,大孫子持棍teng(孝杖)。

葬禮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服飾。親屬此時要套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第四代的子孫帶藍色長帽,五代的子孫就要穿紅色的。

買水:潮俗父母死後,報地頭後便去買水。孝子孫與報地頭裝束同樣,仍由族長引路,長子端水瓶,瓶插榕樹枝。長子右臂掛一竹箍,到河邊焚香燒紙畢,將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內汲水帶回,又另路而回。回到靈堂,用仙草醮水灑於死者臉上,水瓶置死者身邊。據說這是給死者在陰間路上之用。

送紙儀:送紙儀即送楮儀。潮俗凡親朋舊故逝世,在接到訃告後,即送去輓聯、軸幅、紙鏹等祭悼物品者,均稱為紙儀。近代以來,多改送銀兩、紙幣,幫助喪家辦理喪事。錢額多少不拘,惟應單數,不能雙數。喪家對紙儀均全收後回禮,回禮物品也均單數,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對遠方來者,須宴請,俗稱食炊飯。

做功德:做功德的時間,簡者一天半日,繁者有至百日而後撤靈者。超度儀式,除在靈前念經外,隆重者多在寬敞地方「設廠」(搭棚)舉行。請佛教僧尼超度。

超度的節目內容也繁簡不同,程序不一,通常以誦靈前經貫串始終。佛道兩家都通過唱誦佛曲、法曲宣揚孝道和輪迴報應思想。佛家的節目,除在靈前誦經外,還有過橋、禮血盆、撒花、走貢、走五方、沐浴、追薦等。佛堂僧尼做道場所唱經文及演奏樂曲用正宗經文、佛曲,由善社及民間組合的功德班用潮語,除唱誦佛曲外,還唱誦了大量潮語歌文和演奏潮州弦詩曲樂。如在「挨蓮池」和「挨塔」過程中唱了《百花名》、《百戲歌》,在「過橋」中唱了《廿四孝歌》、《十月懷胎歌》、《目蓮救母歌》等。夜深沒那麼多佛曲唱,就唱潮曲、奏潮樂,靈前變成音樂會。


白色上衣,深色牛仔褲就好


衣服沒有什麼禁忌,離開時不能說再見。


推薦閱讀:

廣東饒平說客家話的人算客家人還是潮汕人?
作為潮汕男生,如何說服父母接受我找了個一個外省女朋友?
潮汕人和溫州人在你眼中哪個才是中國的猶太人?
廣東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海陸豐地區現在還有群體械鬥嗎?當地民風為何如此彪悍一點不像廣東人?

TAG:潮汕地區 | 潮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