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被蒙古攻破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蒙古攻破臨安時的情景是怎樣的,總是聽說崖門海戰,卻從未聽說攻破臨安,只是聽說一開始並未屠殺。還是說在蒙古軍隊逼迫臨安的時候,宋朝皇室早就席捲而逃,臨安不攻自破?


***** 臨安背景 *****

蒙古先攻破臨安旁邊的軍事重鎮常州,大屠殺。慘烈之狀以至於蒙古統帥伯顏不敢直視。宋史、元史都有記載。

蒙古攻城方法,可參考下文。而蒙古破城習慣是,抵抗方只要放一箭,屠全城。蒙古騎兵是怎樣攻城的? - body some 的回答

常州和臨安為犄角之勢,常州被困,臨安可以援救,臨安被困,常州可以救援。這是大宋最後的防禦戰略,但常州被困到城陷不到一個月。

回天無力的絕望下,太后為避免生靈塗炭,駁回了文天祥和張世傑的臨安守衛戰的計劃,並決定臨安府無血開城,唯一的條件是不屠殺臨安百姓。太后的無抵抗投降絕非是宋室的膽怯或懦弱,太后犧牲了3個未成年的孩子,不僅是為趙家也為民族盡了全力。而她的決定僅僅是為了臨安百姓的生命。

(宋之所以被後世所稱頌,原因是其對百姓的仁義,這個仁義一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終止。這也是大宋至今被人懷念的原因)

太后和小皇帝以及權力中樞的大臣作為戰俘送北京,然後責任落到了文天祥、陸秀夫身上。

不僅皇室資產,而且包括所有能夠移動的臨安資產被搶。臨安府淪陷10年後京杭運河上還在源源不斷的運各種戰利品,這些都是漢人世世代代積累的血汗和財富。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在大都(北京)看到的是蒙古人遍地黃金,但是他沒有看到的是中國南北成堆的屍骨和無盡的冤屈。

宋最後時刻,死節的文臣武將多不勝數,這是後世所沒有的。而傾巢之下,宋代表現的氣節也是後世所敬仰的。不僅是文天祥所代表的士大夫,普通百姓也以為宋殉死為榮。你一定要說他們是皇漢或者中華主義,我也懶得辯論,不過有一點你是對的,中國其實沒有那麼多階級矛盾,百姓所殉的不是趙氏,而是整個國家和民族。

正因為中華有這樣不屈的氣節,才有80年後的紅巾起兵抗元,最終洪武復國,大漠追殺蒙古軍勢,俘虜滅絕蒙古黃金(酋長)家族,一雪近百年的恥辱。

事實上不顧蒙古百姓,席捲而逃不攻自破的恰恰是大都的蒙古酋長;當然還有後來的慈禧太后挑戰全世界的勇氣,以及在八國聯軍進攻下狼狽出逃的醜劇。

***** 評論 *****

這些都是歷史,請勿要用民族和諧觀點篡改或者刻意隱藏。也請不要用無知來污衊宋室、士大夫、將領、士兵以及百姓最後的努力。

宋對蒙古的抵抗,表現出來後世所看不到的智慧、勇氣、冷靜、堅決和艱苦中的不屈。雖然最終失敗,但恢復文明的意志仍舊像火種一樣留在了未亡的漢人心中。這種意志上自皇室、士大夫、下至士兵、百姓,貫穿了整個民族。偉大的漢民族是絕不會屈服於野蠻民族,更不要說融合了。

而這種意志也流傳至今,我們雖然承受各種屈辱和種種不公正待遇,但我們相信只要有這樣的意志,始終會有一天我們能夠徹底的恢復先祖代代的光輝和榮耀。

——————————————

我加一筆吧。

原因是北風帶來的腥臊味道太重了。

南宋最後關頭,皇室、士大夫階層給民眾的勸告是——屈辱的活下去。食朝廷俸祿的官僚為宋室盡忠,天下蒼生保持先祖的血脈以盡孝。

『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

不論是選擇玉碎,還是選擇瓦全,中華的意志始終沒有屈服。如果你非要質問為什麼中華沒有選擇全部玉碎,並選出一些漢人為苟活而向韃虜付出的屈辱的淚水,並加以譏笑的話,,,

我只能告訴你,屈辱的活下去,比驕傲的死去需要更強的意志。就如同今天,靜寂的沉默,並非我們的怯懦,而是中華在等待時日,等待一天用血來洗刷400年來依舊的屈辱和仇恨。


《宋史》記載:德祐二年(1276)

正月,元兵圍困湖南潭州(長沙)三個月後,長沙淪陷。

陸秀夫等至元軍中,求稱侄納幣,不從;稱侄孫,不從。

嘉興城投降。文天祥知臨安府。…遣監察御史奉表稱臣,上大元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歲奉銀絹二十五萬,乞存境土。……

元兵至皋亭山(杭州北),遣監察御史上傳國璽(傳國玉璽,國家正統的象徵)投降,其表曰「宋國主臣,……權奸(賈)似道背盟誤國,……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兩淮、四川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臣三百餘年宗社遽至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

(大意就是趙家不當皇帝了,國土也給你了,但請求你對百姓們仁慈點。)

二月,太陽有黑子,如鵝卵。元使者入臨安,封府庫,收史館,禮寺圖書等,罷官府及侍衛軍。…元軍當時駐紮在錢塘江沙灘上,但是錢塘江三天都沒來潮。

《宋史》中元朝人脫脫先是誇宋朝仁義禮義,然後說「我皇元之平宋也,吳越之民,市不易肄。世祖皇帝命征南之帥,輒以宋祖戒曹彬勿殺之言訓之。」 也就是說,(元朝寫史書的人認為)征服南宋時,吳越地區的百姓受到戰爭影響很小。

在臨安投降蒙古人的是宋度宗皇子瀛國公,度宗駕崩時,瀛國公才4歲。

臨安是投降的,沒有被元兵屠城的記載。(元兵攻陷金國首都後,把金國皇帝完顏一家殺得差不多了)。

在崖山殉國的是宋度宗庶子。


只列史料,不說話。

宋遺民汪元量的詩:

「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昨日太皇請茶飯,滿朝朱紫盡降臣」;

「衣冠不改只如先,關會通行滿塵廛。北客南人成買賣,京師依舊使銅錢」。

南宋謝太后:「今大兵在城,三宮不驚,九廟如故,百姓安堵。」

王逢《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淮王昔下江南城,萬灶兵擁雙霓旌……鹿麛晝號猿抱木,王師所過全生育。彤弓親授聖天子,弓影射入東吳水……鐃歌啁轟鼓笳競,父老頓足歡聲應。」

《西湖志》:「新營街之西,……忠武王廟,即元丞相伯顏祠也。方其統兵下臨安,駐節皋亭,俟宋出降,不嗜殺戮,杭民德之,為建此祠。」


直接投降,百姓保全。對於這種講規矩的敵人,太可怕了。我想起新會來了。


當然是劫掠了 然後去紹興把南宋皇陵給挖了


推薦閱讀:

二戰中的蘇聯(1941-1942 絕境和轉機)
玄武門之變第二章:滔天大禍
【番外篇】失去的勝利--1526·莫哈赤戰役
中國歷史上哪幾個人逼格最高?
講武堂:戰斧秘話 暗黑中世紀的狂野殺器

TAG:歷史 | 宋朝 | 南宋 | 歷史事件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