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機械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
以我目前的經驗來看吧……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1. 廣泛的工業知識儲備
對於機械工程來說,涉及的相關工業可以說數不勝數。材料、機加工、成型、裝配、流體、振動(聲學)、結構、控制等等等等,幾乎可以說是個工廠都離不開機械工程師。這代表著機械工程師有能力和機會以相對專業的身份進入任意一個(工業)行業,也代表著機械工程師有能力跨行業進行創造和創新。
2. 對各個學科的涉獵
機械有許多次級學科,基礎課程和知識也存在於很多其它學科之中,例如系統工程、安全工程、工業設計等等,這說明機械工程師可以跨學科作業或者有能力對於很多大型項目進行管理或QA,也帶來了跨學科創新的可能性。3. 結合以上兩點,機械工程師在結合性創造這一方面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只要你基礎紮實,涉獵廣泛,在第一線的創新的機會幾乎是100%,絕對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第一選擇……
所以說機械工程師的重點就是基礎紮實、涉獵廣泛、腦洞要大、性格要穩,未來無論是深入研究還是腦洞大開(創新、創業)都有極佳的先天優勢,更是可以從系統性上逐漸進入項目管理、質量管理從而進入管理層。但是也由於涉獵的範圍太廣,務必要在早期就定好一定得方向,從愛好入手形成T型的知識結構,也就是一專多能,否則很可能就變成了啥都會點兒啥都不精,眼高手低的情況。
泛泛而談要求太多且太高了。我覺得基於某行業的專業學科知識和實踐經驗很重要,比如本科打大眾基礎,研究生跟著某行業專家搞相關課題,畢業後再去從事相關研究,起碼理論積累就有幾年的優勢。如果學生時代的課題靠譜,實驗有料,更是有黃埔軍校畢業的感覺呢!除去專業相關性,那麼競爭力就是理工科基礎,個人素質等比較寬范的東西了,因人而異。
掌握核心科技
行業經驗,專業技能,學術知識。
題主提的問題,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直到走到工作崗位上真正地體驗了之後,才發現,所謂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解決問題包括哪些能力?從筆者的工作經驗中看,大致可以總結為: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尋找相應解決措施的能力;合作解決問題或需求專家幫助或領導授權時的溝通能力;問題解決後,拓展思維舉一反三的總結能力。
最後,這也是我想要強調的,就是持久的學習能力以及強烈的求知慾和面對問題的責任心。十年之後知乎不倒,我來回答此問題。我一定會成為專家的!
談正經事情不是最先扯蛋吹牛的
推薦閱讀:
※在數控機床發現那麼迅速,高效的今天,普通車床的練習,提高技術還有用嗎?還那麼大眾化嗎?
※盾構、TBM、掘進機有哪些區別與相似之處?
※你認為,當今中國市場上最好的動力總成是哪一套?為什麼?
※PLC如何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