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資本有機構成中的生產技術水平為何反而會提升利潤率?

在上政經課時,講到影響利潤率的因素中,說降低資本的有機構成,即降低生產技術水平,增加可變資本比例,從而增加剩餘價值,提升利潤率.可是如果降低生產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不就降低了嗎?而且放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理論似乎也不成立啊


在《資本論》里的「利潤率趨於下降的規律」中,資本有機構成指的不是某個企業的個別資本有機構成,而是整個社會總資本的平均有機構成,利潤率指的也不是某個企業個別的利潤率,而是所有企業的一般(平均)利潤率:

如果我們進一步假定,資本構成的這種逐漸變化,不僅發生在個別生產部門,而且或多或少地發生在一切生產部門,或者至少發生在具有決定意義的生產部門,因而這種變化就包含著某一個社會的總資本的平均有機構成的變化,那末,不變資本同可變資本相比的這種逐漸增加,就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在剩餘價值率不變或資本對勞動的剝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一般利潤率會逐漸下降
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第三篇第三章

至於個別企業,加大不變資本投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就可以提高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企業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價值就會下降。然而,企業在市場交換時,是以社會價格(社會價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將商品進行出售的,於是企業在這裡拿到的價差就是超額剩餘價值。於是,企業的個別利潤率不僅不會下降,反而還會上升。


這是《資本論》的邏輯漏洞。

(1)按《資本論》,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是一個趨勢,因而正常情形下不存在資本有機構成降低的問題。

(2)按《資本論》,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是正相關關係。什麼叫做提高勞動生產率?那就是付出同樣的勞動有更大的收穫,而一般說來,這意味著同樣的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

(3)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一個縱向比。比如,今年的勞動比去年同樣的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等等。

(4)至於在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使得勞動創造更多價值的前提下,利潤率會發生什麼變化,則需要具體分析。

(5)因此這個問題本身是錯的,但責任不在題主,這是《資本論》本身的缺陷。


你想一想血汗工廠的例子不就明白了。


因為利潤來自剝削工人≠生產更多的產品,

本來工人需要10元工資但是你只給工人發9元,你就有了1元的利潤

如果全自動化生產 需要10元的電費,你不可能只給9元電費(即 你無法剝削 機器 設備)

而工人就可以剝削 產生利潤


有機構成=c/v,根據這個公式來推導,不變資本少,可變資本多,可變資本創造剩餘價值的量就越多,被剝削的也就越厲害。當然,這是對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言的。


推薦閱讀:

中國未來十年的通脹水平會低於過去十年嗎?
弗里德曼、凱恩斯、列寧的書算政治經濟學範圍嗎?
按照西方的社會經濟學觀點,左派和右派是如何區分的?
如果把知乎看做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正在實行的是怎樣的政治制度?

TAG: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