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有多少國民黨軍隊起義?


這個有現成的書啊。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的《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起義投誠》系列,其中有一本提供概述、大事記和表冊的綜合冊,書影見下。

根據一般統計,解放戰爭時期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總數為188萬人,未獨立統計起義人數。而且部隊起義之後,人員也多有逃散。

很尷尬的是這書的電子版我沒有前半部分,只有大事記和表冊,所以只好貼出表冊,作為參考。

8兵團投誠時間有誤,應為1948.11.1,不過這與本題無關

師(整編旅)部分太長了,只簡單統計一下:起義的師(整編旅)一共154個,個別的是殘部。

(空軍表單統計到1950年1月)

國民黨部隊的主要起義過程,主要可根據時間段分為三類:

1、1945-1946年間起義的部隊,多是日本投降後被國府倉促拉攏、收編的原汪偽部隊,如高樹勛的新編第8軍、郝鵬舉的新編第6路軍,他們在國共雙方搖擺,受共產黨政策感召,不甘做國府的炮灰,在面臨不利局勢時選擇起義。不過在1947年局面最灰暗的時期,這些部隊不少又出現搖擺,郝鵬舉甚至再次反水。

2、在1948年間起義的部隊,要麼是地下黨員控制的部隊,如淮海戰役初期的第3綏靖區張克俠、何基灃部起義(59軍及77軍一個師),中期的廖運周的110師;要麼是在強大壓力下被迫起義的國軍雜牌部隊,如濟南戰役中的吳化文整編96軍(原汪偽軍),長春戰役中的曾澤生60軍(滇軍)。這些部隊的起義往往對戰局起到了特別重大的作用,如60軍的起義打破了長春死局,3綏區的起義將黃百韜兵團送入死地,打開了整個淮海戰役的局面,110師的起義則徹底粉碎了黃維兵團的突圍企圖。

3、國民黨軍隊主要的起義和投誠發生在1949年4月三大戰役、渡江戰役結束以後。特別是1949年12月,國民黨為保衛其在西南苦心經營的「反攻基地」拼湊的9個兵團先後起義,此時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到了全面崩潰的時刻,樹倒猢猻散就毫不奇怪了。


不少,但是起義後被肅反更多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再次發出鎮反指示,即有名的「雙十指示」,警告各地糾正「寬大無邊」的「右傾」傾向。

「雙十指示」是一個轉折點,鎮反運動從此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一批批的「反革命分子」被送上了斷頭台。包括部分「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將領。

「雙十」指示雖然明確提出了要以政務院頒布的懲治反革命條例為依據,但制定這樣一套標準仍舊頗費周折。

直到中共中央決定了大致的處決人犯比例和毛澤東開始向各地提出了具體的鎮壓數字之後,政務院才於1952年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要求,正式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條例》根據毛澤東要「慎殺」人犯的指示精神,為了使地方上能夠放開手腳,有意使對「反革命罪」的解釋變得相當寬泛,所規定的處刑標準掌握起來更是有相當的自由度。該殺不該殺,則主要取決於是否「首要分子」,或是否「情節嚴重」,二者占其一者,均可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毛澤東這時之所以敢於一反其開始時小心謹慎的態度,採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推動「鎮反」,前提自然也還是建立在其再三強調的「只要我們不殺錯」的基礎上的。

問題是,鎮壓反革命,一旦走上了以鼓動和宣傳群眾為目的,僅僅著眼於打擊特務、間諜和《條例》所列舉的那些已遂或未遂的「現行」分子,就明顯不夠了。

因為,鼓動和宣傳群眾,必須以群眾的直接利益為著眼點。因此,鎮壓反革命作為一種群眾運動被掀動起來,從一開始就不能不著眼於打殺那些直接與普通民眾有著切身利害關係,即是有較大民憤的「惡霸分子」和有血債的「歷史反革命」。

但是,什麼人可以算是「惡霸」、「民憤」大小又以什麼為標準。十分明顯,離開了具體的法律標準,單純靠各級幹部憑藉主觀判斷來具體落實,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難想像,在這種情況下,還在運動開始之際,一些地區很早就出現了殺人由心的情況。

根據一些地方報告,只因為要完成鎮反任務,不少被定性為「惡霸」者,連具體罪行都羅列不出,只因有人指認,便被草率殺掉

由於人越殺越多,後期發出了剎車信號,到1953年11月基本告一段落,但零星的案例仍有延續。

以下是被鎮反的部分「起義「」投誠」,八十年代又獲平反的國軍將領。

1、鄧玉麟,土家族人,1926年北伐戰爭時,曾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北伐之後脫離軍界,寓居上海。抗戰爆發後拒絕日人收買,遷居武漢。武漢淪陷後又遷居長陽,1943年回到家鄉巴東居住。在各地期間曾於多處籌資興辦學校、實業。解放前夕拒絕去台灣,留駐家鄉。1950年底在鎮反運動中被捕,次年春以「組織反革命暴動」的罪名被處決。1982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無罪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2、夏之時,1920年曾出任川西護法軍總司令。四川護法失敗後退出軍政界,隱居成都辦學,1928年赴滬就醫。1938年為躲避日軍,返回合江,研究佛學及文物古玩,不問世事。1950年鎮反運動中被捕,10月6日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罪名被槍決。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宣布給其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3、何海清,1915年底參加護國戰爭,任蔡鍔的護國軍第一軍第二梯團第四支隊長,在納溪等役中卓有戰功。1923年出任滇南鎮守使兼建國第六軍軍長,晉陞陸軍上將。1925年10月脫離軍界,返鄉隱居,興辦學校。抗戰時期,曾在家鄉組織自衛軍,自任大隊長。1950年鎮反運動中被逮捕,於11月8日夜被殘酷處死。1983年10月,人民政府宣布為其平反,確認他為「辛亥革命人員」。

4、宋鶴庚,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第一旅旅長。1923年隨譚延闓入粵投孫中山,被任命為湖南討賊軍湘軍第一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建國軍北伐軍中央總指揮等職務。1925年孫中山的北伐因南北軍閥的夾擊而失敗,宋鶴庚憤而辭職,脫離軍界。1929年被任命為湖南省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31年發表為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不久辭職回鄉,閑居上海、長沙、湘鄉,以繪畫、學佛、遊山玩水自娛。1949年臨近解放,宋鶴庚拿出自己私藏的槍枝,授意他的侄子組織湘鄉縣花橋警察隊,投奔中共地下武裝姜亞勛部。1950年鎮反開始,時宋鶴庚居住於上海的女兒家,被上海公安機關逮捕,押解回湘鄉。1952年1月,湘鄉縣人民法庭以宋鶴庚反抗革命罪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八十年代,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批認定:宋鶴庚解放前夕做過有益於黨的工作,應按起義投誠人員政策對待,撤銷原判。

5、陳春霖,1944年任第四十四軍一四九師師長,率軍在湖南作戰。抗戰勝利後,任軍政部人事處處長兼三青團組織處處長,1947年任國防部副官處處長。1948年3月被選為國大代表,6月任任國防部副官局局長兼副官學校校長,9月22日授少將軍銜。1949年4月被任命為重建的第四十四軍中將軍長,歸屬於羅廣文第十五兵團序列。12月隨同羅廣文率部參加在川西起義。在鎮反運動中於1951年11月9日被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死刑。1983年9月成都軍事法院宣布給其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6、徐經濟,1897年出生,陝西臨潼人,黃埔一期,1930年年被楊虎城任為省會公安局第三分局局長,1931年任蘭州警察廳督察長。1944年任第五十四師師長。1948年任寶雞守備司今。1949年在漢中任新編第五軍軍長、陝南行署主任兼陝南遊擊自衛軍總司令。1949年12月30日率新五軍在西南向解放軍投誠。1950年被送入西北大學學習。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3年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給予平反,恢復起義投誠人員名譽。

7、尹作干,字子固,1905年生,山東日照人。1941年任第九師參謀長。1944年,曾去印度藍姆伽美國陸軍戰術學校受訓,1945年秋任十八軍十一師參謀長。1948年任第九師師長,1949年8月長沙起義後尹作干逃往香港,11月返回長沙參加陳明仁起義,任兵團高參,入中南軍政大學學習。1952年被中南軍區政治部軍法處逮捕,1954年4月8日由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1987年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給其平反,恢復起義投誠人員名譽。

8、甘清池,第九十九軍副軍長,參加湘贛諸戰役。抗戰勝利後,1949年春任廣東省陽江縣縣長。1949年11月5日率縣保安隊、自衛隊在信宜宣布起義。1950年,被任命為信宜縣電力廠廠長。1951年3月被捕,12月被處決。1982年8月信宜縣人民法院宣布對其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9、葉干武,1901年出生,廣東梅縣人。1947年應李鐵軍聘任為甘肅省河西警備總司令部少將高參、監察官。1949年冬蘭州戰役中向解放軍投誠,後自願返回原鄉梅縣畬江務農。1950年秋在鎮反中被處決。1980年獲平反,恢復起義投誠人員名譽。

10、曾憲成,原籍四川成都,1911年生於湖北鍾祥。1948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初任第三兵團暫編第八軍副軍長。同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都率部起義,後入西南軍區軍政學校學習。1952年自願回鄉定居,同年10月在鎮反中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11、周 址,廣東開平人,1890年生。1940年起任第七戰區司令部參謀處長,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1945年任陸軍總司令部第十二兵站分監。在此期間,在對日軍的多次會戰中出力甚大。抗戰後於1947年7月授陸軍中將,同年秋退役。以後離開軍界在南京經商。1949年一度出任廣東省政府顧問,不久回家鄉開平定居。1953年3月8日在鎮反運動中被判處死刑。1985年1月開平縣法院宣告其無罪,屬於錯殺,給予平反。

12、宋士台,字君博,1893年生,廣東花縣人。抗戰爆發後,任第四戰區第六十六軍一六0師師長,1939年6月授陸軍少將。曾參加南京保衛戰、南潯戰役和崑崙關戰役。1942年任第七戰區惠陽守備區指揮官,1943年調任第七戰區少將高參。1946年退役從商。1953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5年8月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13、陳應龍,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縣人。抗戰爆發後參加凇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 年5月升任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以後又率部參加桂南會戰、鄂西棗宜會戰。1948年攜眷還鄉,創辦文昌縣文西中學,受家鄉父老稱讚。1951年在鎮反中被捕處死。八十年代平反,宣告系無罪錯殺,並立碑於他創辦的文西中學旁邊草坪,以志紀念。

14、孫天放,1944年任江蘇省政府防空處少將處長,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7年7月授陸軍少將。不久因病辭職返鄉定居。1951年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宣布為錯殺,無罪平反。

15、林伯民,原名秉彝,1886年生,廣東梅縣人。1931年出任廣西第五路軍總司令部參軍,授銜陸軍中將。1941年任第四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中將處長。 1945年抗戰勝利後,退役回家鄉梅縣南口居住。告老還鄉後曾多次設法掩護過當時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和游擊隊。1949年7月,國民黨軍胡璉兵團南逃經梅縣時,他也曾設法保護南口鄉民的安全,得免敗兵之騷擾。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6年6月4日梅縣市法院宣布系屬錯殺,予以平反昭雪。

16、何際元,湖南寧鄉人,1908年出生。 1946年任交警第十三總隊總隊長。1947年交警第十三總隊編入陸軍第一六九師,任副師長,開赴東北作戰,曾參加四平解圍戰鬥。後升任第四十九軍七十九師師長。1949年5月經中共地下黨策動,在湖南寧鄉率部起義,改稱湘中挺進縱隊,自任司令員。後所部編入陳明仁第二十一兵團,改任兵團司令部高參。 1950年9月25日以歷史反革命罪行在長沙被槍決。1983年宣布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7、唐伯寅,湖南湘潭人,1897年出生。1935年升任第十九師五十五旅旅長。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凇滬會戰,所在的師被評為會戰中戰績最優的十個師之一。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在廬山一線擊挫日軍。 1939年8月因功升任第十九師師長並於11月晉陞陸軍少將,以後率第十九師先後參加了第一、二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屢立戰功,曾獲四等雲麾勳章。1944年11月後先後調任江西南豐師管區司令、浙江臨黃師管區司令,1946年退役回湘。1949年3月受中共地下組織策動,參加了中共華中局社會部領導下的江南地下第四軍,任副軍長。4月又參加了程潛、唐生智等人在湖南發起的和平自救運動,並積極策反湘軍舊部。8月隨程潛、陳明仁參加了長沙起義,任第二十一兵團高參。1952年2月21日在鎮反運動中在湘潭被槍決。1983年3月湘潭縣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8、劉晴初,1894年8月生於湖南湘潭。1926年隨賀耀祖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第一旅旅長, 1936年冬考入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1938年冬畢業後,被徵召為第九戰區長官部中將高參,曾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因病回鄉休養,籌辦實業、學校。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組織的外圍工作,以後策動當地游雜武裝起義,並將保存之五萬分之一湖南軍用地圖交與解放軍第十二兵團。1950年5 月在家鄉籌辦簡易手工業工廠。1951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在湘潭被處決。1983年7月湘潭地、縣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9、潘峰名,1899年生,江西樂安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三五旅團長、旅長。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師師長,第五十一軍副軍長、代軍長,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參加徐州會戰、魯南會戰諸役。1946年退役。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參,1949年參加起義。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補發起義證書。

20、方滌瑕,1903年生,江西九江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任中央憲兵司令部西南區憲兵司令等職。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1951年鎮反時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21、王育成,1912年生,甘肅伏羌人1944年任第十七集團軍第十一軍少將參謀長。1947年任第十七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1949年9月23日在寧夏銀川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22、項麗源,1912年生,湖北監利人。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步科畢業,歷任軍職。1946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處長,1949年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參謀處少將處長等。同年底在成都隨部起義。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3、楊健民,1900年生,安徽宿縣人。第九十六軍少將參謀長。1949年11月在四川金堂起義,以後返鄉居住。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4、周伯英,1909年生,湖南東安人。1929年7月畢業於中央軍校第六期步科。湖南省補充第十七旅旅長。1948年春任國防部少將部員。1949年參加湖南起義,後返鄉居住。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5、林芝雲,1901年生,湖南湘潭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六戰區游擊挺進縱隊副司令。1947年7月授銜陸軍少將,1949年8月隨陳明仁部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4年獲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26、糜藕池,1897年生,貴州畢節人。第九十四師中將副師長。1949年任川黔公署獨立第一師師長,率部起義。1951年7月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7、趙俊圖,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9年於中央軍校第七期第一總隊步科畢業。1949年任湖南醴陵師管區少將副司令,8月率部起義。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8、趙鴻厚,1904年生,河南懷慶人。黃埔軍校第三期軍官訓練班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十師師長,鄭州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大隊長。1949年任長沙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副總隊長,後隨程潛等參加湖南起義。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9、唐憲堯,別號再興,1899年生,四川梁山人。第三十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1949年12月在四川渠縣起義。1951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30、曹 森,1906年生,河南唐河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獨立第一旅團長、旅長,第一一六師參謀長、副師長,第—六九師師長。1946年起任整編第二十六師一三九旅旅長,第二十六軍副軍長,滇西師管區司令。1948年9月授銜陸軍少將。1949年底在雲南參加起義,後返鄉居住。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1、梁順德,1909年生,廣東梅縣人。1927年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第一總隊炮科。抗戰爆發後,調炮九團任少校團附,年底任營長,1938年守潼關。1946年任河西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少將參謀長。1947年到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八期學習。1949年冬在川南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0月在東北瀋陽高級炮校任深造班教員。1951年鎮反中被部隊判處死刑。1984年7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地面炮兵學校政治部決定撤銷原判,按起義投誠人員看待。

32、彭永年,1899年生,廣東揭西人。1946年到台灣,任台北遠洋運輸公司經理。1949年2月返回湖南,任省保安司令部少將秘書長,同年5月隨吳奇偉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3、覃守一,1910年生,湖北長陽人,土家族。1949年5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長陽總隊少將司令兼代長陽縣縣長,11月11日率部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4、焦達梯,1903年生,湖南瀏陽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1932年任第八十九師獨立旅副旅長,參加一二八凇滬抗戰。1949年5月與中共華中局社會部取得聯繫,策動舊屬起義,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江南地下第四軍十師師長,並收編土匪千餘人。7月率部在瀏陽迎接解放軍入城,1952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35、謝靈石,1902年生,四川簡陽人。抗戰勝利後任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6、鄧士富,1903年出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十二軍二師六團團長,第五十二軍二十五師副師長等職。1948年任新編第七軍暫六十師、六十一師師長。1948年10月長春和平解放,率部向解放軍投誠。建國後自願回鄉定居,曾任銀場村村長。1952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1983年5月平反,恢復起義投誠人員名譽。

37、列應佳,1903年生,廣東增城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廣東軍事政治學校軍官研究班畢業。參加北代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第三游擊挺進縱隊支隊司令,1948年5月17日投降並接受改編。1952年鎮反時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8、關仲志,1909年生,廣東番禺人。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軍官訓練班畢業。1946年5月於陸軍大學正則班第二十期畢業。1949年任廣東省保安第四師副師長、代理師長。同年10月24日在廣東台山那扶鎮向解放軍投誠。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9、習自強,淞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少將高參,貴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12月在貴州興仁北部投誠。1951年2月18日在重慶被處決,1983年6月解放軍成都軍區予以平反。

40、馬守援,重慶綏靖公署中將高參, 1949年12月26日在成都參加起義。1951年在貴州龍里被處決,1986年予以平反,恢復起義將領身份。

41、王勝泌,國民黨湖北綏靖總司令部巴、建、秭指揮部少將指揮官,暫編第9軍少將副軍長,1949年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參加起義。1952年8月被處決,1983年7月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42、甘 芳,國民黨退役中將,雲南省政府參議,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參加起義。1951年3月9日在鎮反中被處決,1985年7月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43、石毓靈,國民黨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退役後任湖北省黃安縣縣長,11月離任,1949年在湖北迎接解放。1951年12月26日在黃安被判處死刑,1986年6月撤銷原判,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

44、龍 矯,國民黨整編第73師少將副師長,濟南戰役中被俘,1949年1月獲釋,7月任湖南省永綏縣縣長,11月15日在湖南永綏投誠。後任永綏縣支前委員會副主任,1950年12月被錯誤處決,1983年予以平反。

45、田西原,國民黨鄂西北游擊司令,與中共黨取得聯繫,暗中進行策反工作,1049年4月所部被解放軍改編,任解放軍江南地下第3軍軍長。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錯誤處決,1986年8月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46、劉子仁,國民黨第127軍309師少將師長,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參加起義。1951年3月7日在河南開封被處決,1960年12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47、劉展緒,國民黨第72軍少將副軍長兼新編34師師長,1949年12月在四川參加起義。1951年被處決,1984年予以平反。

48、朵含章,國民黨第82軍少將高參,1949年9月在青海門源投誠。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3年予以平反。

49、汪援華,國民黨湖南省保安第5旅少將旅長,暫編第1軍少將副軍長兼暫編5師師長,1949年10月22日在湖南永順率部投誠。1950年12月16日在湖南沅陵被處決,1983年6月予以平反。

50、李 強,國民黨暫編第15軍中將副軍長兼鎮平師管區司令,1946年退役回鄉,1949年在江西遂川迎接解放,並帶頭支援解放軍進軍大西南。後任遂川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常委,1952年4月14日在遂川被處決。後予以平反,恢復投誠將領名譽。

黃質勝(1882--1951)中將。字佚文,廣西靈山人。廣東講武堂畢業。1926年1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10師28團上校團長,1927年10月任第11軍24師少將師長,1928年辭職,1932年任第19路軍中將參議,1933年4月兼任第19路軍淞滬抗戰殘廢軍人教養院院長,1934年8月任第1集團軍軍墾第3區主任,1938年末任靈山縣抗日自衛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11月任廣東南路第3游擊區司令,1946年退役,1948年1月任廣東省第8清剿區副司令兼靈山縣縣長,1950年6月在靈山被捕,1951年11月12日在靈山被處決。

黃祖塤(1900--1951)中將。號泊笙,浙江浦江人,生於1900年10月16日。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曾任第1師獨立旅3團上校團長,1936年9月任第2軍9師少將副師長,抗戰爆發後任第17軍21師副師長,參加忻口會戰,1938年11月任第27軍46師師長,1939年參加冬季攻勢作戰,1941年參加晉南會戰,1942年1月任第27軍副軍長,1943年4月改任第76軍副軍長,抗戰勝利後曾任整編第23師中將師長,1949年4月任第27軍軍長,6月任第91軍軍長,9月兼任河西警備總司令,1950年初在雲南麗江被俘。1951年9月在重慶被處決。

黃鎮中(1898--1950)中將。號辟疆,字登雲,江西寧都人。1929年曾加入紅軍,1930年冬叛變,1935年1月任江西省保安第30團團長,1937年11月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1游擊支隊副司令,1938年4月任第3戰區獨立第33旅旅長,1941年秋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參議,旋赴中央訓練團受訓,後辭職回鄉閑居,1945年任江西省寧、瑞、石、廣、雩五縣聯防指揮官兼寧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次年秋辭職,1948年11月任江西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9年春兼江西豫章山綏靖區中將司令官,9月23日在江西翠微山被俘。1950年1月26日在江西寧都被處決。

蕭步鵬(1906--1951)少將。字萬里,湖南郴縣人。黃埔軍校第5期步科畢業。1940年任中央軍校第17期步兵第2學生總隊大隊長,後任中央軍校第19期學生總隊副總隊長,中央軍校少將教官,1949年冬兼任中央軍校游擊幹部訓練班班附,12月任川西北反共救國軍副總指揮兼參謀長和第3路司令,12月底在成都投誠。 1951年在湖南郴縣被處決。

 

蕭樹經(1903--1950)少將。字綸甫,貴州都勻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1933年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5大隊大隊長,1935年任貴州省會公安局局長,1940年任軍政部補訓處少將處長,1947年任貴州省第2區(獨山)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8年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50年7月在貴州都勻被處決。

曹森(1906--1952)少將。別號潤軒,河南唐河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獨立第一旅團長、旅長,第一一六師參謀長、副師長,第—六九師師長。1946年起任整編第二十六師一三九旅旅長,第二十六軍副軍長,滇西師管區司令。1948年9月授銜陸軍少將。1949年底在雲南參加起義,後返鄉居住。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曹勖(1901--1951)中將。原名維彬,字勉青,湖北京山人。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1933年10月任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上校營長,1934年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4大隊大隊長,1935年任第25路軍軍官教導團少將教育長兼第82師副師長,參加圍剿中央蘇區,1938年任第98軍193師副師長,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任第6戰區鄂中游擊第7縱隊司令,11月任鄂中游擊指揮官兼第5戰區游擊第6縱隊司令,1942年2月兼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1947年春任湖北省軍管區兵役督導專員,同年夏任湖北省京山縣縣長,11月復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11月辭職,1949年9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10月任第3兵團副司令官,不久離職到重慶,12月任西南第1路游擊總指揮部中將高參,12月26日在成都通電起義。後任解放軍第2高級步兵學校教員。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處決,1981年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曹玉珩(1906--1952)少將。原名玉朗,又名森,別號潤軒,河南唐河人。黃埔軍校第4期步科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53軍116師副師長,1942年3月任第98軍169師師長,1944年參加桂柳會戰,1946年任整編第26師169旅旅長,1947年任整編第26師副師長,1948年任豫西師管區司令,同年6月在豫東戰役中於河南開封投誠。後返鄉居住,1952年死於鎮反。八十年代予以平反。

戚南譜(1898--1951)少將。又名朝陽,字甫亮,安徽全椒人。中央軍校特別研究班畢業。1919年投入保定陸軍第2師學兵連當兵,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方面軍補充旅1團團附,1928年春任第1集團軍第4軍團95師補充1團上校團長,參加二次北伐, 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侍從室中校組員,1941年5月任軍統局上海工警運動組組長,後任蘇皖邊區江北行動總隊總隊長,1944年任第49軍預備5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第28軍192師副師長,1947年任國防部少將部員,1949年4月在安徽徽州被俘,獲釋後組織中國反共陸軍警備司令部任司令,11月21日在南京被俘獲,1951年3月在合肥被處決。

盛逢堯(1897--1951)少將。字克私,江西武寧人。雲南講武堂韶關分校第2期畢業。1933年9月任第5師30團團長,1935年任獨立第36旅旅長,1938年任新編23師少將師長,1944年回鄉賦閑,1948年任第16綏靖區少將高參,旋任第17縱隊司令,1949年在湖南元江兵敗被俘,1951年10月在江西武寧被處決。

崔世昌(1900--1953)中將。又名禹言,號宇光,河北高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炮科、陸軍大學第15期畢業。1939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1942年任第14集團軍中將參謀長,1944年7月任第5戰區副參謀長,1946年1月任河北省第6區(涿縣)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8年任東北剿匪總部辦公廳主任,旋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年任甘肅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後任第7兵團副參謀長,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德陽參加起義。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縣被處決。1986年5月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鄂友三(1910--1051)少將。綏遠薩拉齊人。中央軍校第9期騎兵科畢業。1939年任綏遠省民眾抗日自衛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在綏遠參加抗戰,1940年秋任第8戰區騎兵第5縱隊司令兼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部別動隊隊長,1945年兼任綏遠省第1區(歸綏)行政督察專員,1948年任華北地區剿匪總部騎兵第12旅少將旅長,1949年9月在綏遠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騎兵第4師師長,1951年11月被捕,不久被處決。

溫懷光(?--1953)少將,國民黨第10兵團副司令官兼19軍軍長,1953年在太原被處決。203

曾憲成(1911—1952)少將。原籍四川成都,1911年生於湖北鍾祥。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炮科學習,1930年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第九師任排、連長。1931年後回到鍾祥,先後任鍾祥縣大隊中隊長、保安團營長、團長、鍾祥縣縣長、湖北省參議會參議等職。抗戰爆發後於1938年任京、鍾、應三縣軍政指揮官,1939年升任第五戰區第三挺進縱隊司令。抗戰勝利後,補為國防部少將附員。1946年任湖北省保安第一旅旅長,1948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初任第三兵團暫編第八軍副軍長。同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都率部起義氣,後入西南軍區軍政學校學習。1952年自願回鄉定居,同年10月在鎮反中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曾繼遠(?--1950)少將。號煜藜,四川華陽人。陸軍大學第10期畢業。曾任陸軍大學少將教官,1949年任四川省第12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在四川安縣率部投誠,1950年被錯誤處決,1958年予以平反。205

彭勱(1910--1952)少將。號近仁,湖南長沙人。中央軍校第7期步科、陸軍大學第15期畢業。1942年初任第11集團軍總部參謀處長,不久任預備2師參謀長,參加滇西抗戰,1944年任第6軍預備2師副師長,參加滇緬抗戰,1947年任整編第42師227旅少將旅長,1948年8月任第14集團軍參謀長,1949年8月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參謀長,12月19日在四川峨眉被俘。1952年4月,鎮反時被誤殺。1992年5月予以平反。

彭曠高(1902--1951)中將。又名光霽、運鴻,湖北天門人。北京陸軍通信軍官學校、陸軍大學特別班第2期畢業。1927年2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交通處第13通信所所長,後任無線電通信總隊總隊附,1933年任交通兵團團附兼通信營長,參加圍剿中央蘇區,1937年9月任第15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旋任第54軍參謀長,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秋任陸軍通信兵學校教育處長,1939年任西南遊擊訓練班教務處長,1940年10月任湖北省第1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併兼任湘鄂贛挺進軍鄂南指揮官,1942年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1943年春任第29集團軍參謀長,參加常德會戰,1944年5月任湖北省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併兼任鄂湘川黔邊區第1清剿區指揮官,1945年8月任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調任湖北省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併兼任湖北省第3、5、6區聯防指揮官,1948年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中將主任,194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0月任第3兵團副司令官,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高參。1951年9月26日在湖北天門以反革命罪被處決,1982年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彭永年(1899--1951)少將。廣東揭西人。1946年到台灣,任台北遠洋運輸公司經理。1949年2月返回湖南,任省保安司令部少將秘書長,同年5月隨吳奇偉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彭林生(1897--1951)少將。別號雲山,湖南祁東人,生於1897年11月4日。粵軍講武堂、中央軍校高教班第3期畢業。曾任第8路軍教導旅旅長,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任第64軍187師師長,同年因作戰失利,調任第4戰區傷兵管理處處長,1940年任第4戰區挺進第7縱隊司令,1941年任第7戰區廣陽守備區指揮官,1944年任第62軍少將高參,同年任祁東抗日自衛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抗戰勝利後退役回鄉,1949年6月與中共取得聯繫,任解放軍湖南遊擊第1縱隊副司令員兼1支隊司令員。後任解放軍零陵軍分區高參。1951年8月23日被錯誤處決,1985年予以平反。

覃守一(1910--1952)少將。1910年生,湖北長陽人,土家族。1949年5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長陽總隊少將司令兼代長陽縣縣長,11月11日率部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焦達梯(1903--1952)少將。別字島松,湖南瀏陽人。1920年加入國民黨,1921年至1923年入人民沙平民大學。 1924年考入黃埔六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後任軍校第四期入伍生團排長,第六軍十七師連長、營附、營長,第六軍十八師獨立團團長等職,慘加兩次東征與北伐戰爭。1927年任南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校侍從副官。1928年改任南京政府警衛第三團團長。1929年任浙江兩淮鹽務緝私局局長。1931年忙任浙江保安第二團團長。1932年任第八十九師獨立旅副旅長,慘加一二八淞滬抗戰。1933年慘加福建事變,任福建政府高慘,失敗後一度被捕入獄,獲釋後未受重用。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四川巴中團管區司令。1939年冬調任軍政部兵役署上校署員。1941年調任湖南耒陽師管區上校附員。1942年調任第九戰區長官部少將高慘兼長沙防空司令部慘謀長。1944年返鄉組織抗日民眾武裝,任瀏陽縣自衛總隊隊副總隊長。1947年任軍政部南嶽第二十七軍官總隊第五大隊大隊長,後任中央訓練團講師。1948年調任長沙綏靖公署少將高慘。1949年5月與中共華中局社會部取得聯繫,策動舊屬起義,慘加湖南解放和平活動,並被程潛任為湖南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及瀏陽縣長。組織「江南地下軍」,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江南地下第四軍十師師長,並收編土匪千餘人。7月率部在瀏陽迎接解放軍入城。1949年12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政大學第十二總隊三大隊學習。1952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抉。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謝靈石(1902--0952)少將。別號雲根,四川簡陽人。抗戰勝利後任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起義,後返鄉定居。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謝世欽(1912--1950)少將。苗族,貴州雷山人。貴州崇武學校畢業。1940年任第94軍55師164團團長,1943年參加鄂西會戰、常德會戰,1944年任第94軍121師363團團長,1945年4月參加湘西會戰,抗戰勝利後任第94軍121師參謀長,1948年任國防部副官局上校科長,1949年6月任貴陽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後調任聯勤總部第42補給分區51補給支部支部長,10月任貴州省保安第10團團長,1950年3月任黔東南綏靖區少將司令,10月10日在貴州雷公山被俘,10月17日在貴州雷山被處決。

 

謝東山(1884--1951)少將。原名子興,廣西橫縣人。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2旅3團團附,1928年任團長,1929年任第57師170旅上校旅長,1932年任第19路軍總部上校副官處長,1934年第19路軍在福建反蔣失敗後,在廣州經商,1939年任第26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議,1948年1月任廣西橫縣戡亂建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0年在廣西組織叛亂,1951年5月4日在廣西橫縣被處決。

謝崇階(1904--1951)中將。號升安,四川雷波人。四川大學法政學院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3期步科肄業。1929年赴日本留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棄學回國,任第28軍7師參謀,1932年第28軍7師軍事教導隊隊長,後任教育科長,1934年任第28軍3師參謀處長,1935年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中隊長,抗戰爆發後任自願兵團補充2團中校團附,1938年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戰術教官,1939年任自貢市警察局局長,1942年任四川省軍管區司令部徵募處少將處長,1945年任榮威師管區司令,後任四川省軍管區參謀長,1949年12月初任川西師管區中將司令,12月底在四川樂山起義。後任四川省雷波縣各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雷波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樂山被處決。1984年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蔣在珍(1896--1952)中將。字丕緒,貴州桐梓人。貴州陸軍講武堂第2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6期畢業。1932年任第25軍3師師長,1935年4月任新編第8師師長,在貴州參加圍堵紅軍,抗戰爆發後率部在河南對日作戰,1939年9月任第93軍中將副軍長,後辭職回鄉,1949年11月任黔北綏靖區副司令,11月24日在貴州遵義參加起義。

後任貴州遵義剿匪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因組織叛亂被處決。

蔣作均(1903--1951)少將。字予勤,湖北應城人。黃埔軍校第3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1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同年10月任鄂北綏靖公署警衛大隊大隊長,1930年3月任第48師特務團上校團長,11月任湖北省應城縣縣長,1935年10月任湘鄂川邊區剿匪總部新編第3旅旅長,1936年任第94師60旅旅長,旋任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1937年任第48師副師長,1938年任陝西省軍官訓練班主任,1942年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1組少將組長,1946年7月退役,11月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3月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考察委員會委員,1951年4月在重慶被俘獲,8月15日在應城被處決。

韓子佩(1907--1950)少將。陝西府穀人。黃埔軍校第4期經理科畢業。曾任第84師機槍連連長,榆林保安團團長,西安警備司令部參謀,1947年任陝西省第8區(大荔)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1949年兼任陝西省保安第6旅旅長,同年6月18日在陝西華山投降。後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因在關押期間表現不規,1950年1月17日被判處死刑。

韓進祿(1906--1951)少將。回族,青海化隆人。1935年任青海省大通縣民團團長,1937年任第82軍100師騎兵團團長,1938年任第82軍100師騎兵3旅旅長,1940年任青海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1945年任西寧市警察局局長,1946年任西寧市市長,1947年任第82軍少將高參,同年任青海省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同德縣縣長,1949年8月任新編騎兵第6軍3旅旅長,11月任新編第82軍3旅旅長,組織叛亂,1950年被迫投誠,1951年10月在西寧被處決。

韓步洲(?--1954)中將。字亞東,山西繁峙人。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畢業。曾任騎兵第1軍參謀處長,1940年任第2戰區獨立第3旅少將旅長,1942年4月任第43軍暫編46師師長,1943年4月任第2戰區游擊第2縱隊司令,1944年6月任第43軍副軍長,抗戰勝利後任山西省防軍第5軍軍長,1946年1月任第33軍暫編38師師長,1948年8月任第33軍中將軍長,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1954年在北京被處決。

粟廷勛(1891--1950)中將。別號樹民,廣西靈川人。廣西陸軍速成學校畢業。長期在桂軍任職,曾任第4集團軍第15軍44師132團團長,1934年在廣西圍剿紅軍,1936年任第48軍173師517旅旅長,1939年任第84軍173師副師長,1940年5月任第84軍173師師長,1942年4月該師改隸第7軍,1943年8月任第84軍中將副軍長兼邕龍師管區司令,1948年任廣西省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9年4月任第10兵團參謀長,同年12月在廣西龍州被俘,1950年被處決。

魯堅(1910--1951)少將。湖北枝江人。1942年任湖北省訓練委員會秘書處3科科長,1949年任湖北省第6區(宜昌)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年秋兼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五、長、峰指揮所少將指揮官,12月4日在湖北恩施投誠。後任湖北省恩施人民行署參事兼貿易公司經理,1951年8月被處決,1981年7月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喻英奇(1907~1950年)中將。湖南省保靖縣人,12歲到廣州讀書,後考入廣東省警官學校和西江講武堂,畢業後充任警察局巡官。不久又轉入粵軍余漢謀部充當排長,在東征陳炯明的戰役中,因作戰驍勇被提升為上尉連長,後升少校營長。余漢謀對喻極為賞識。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喻英奇到鳳凰投奔陳渠珍部,任軍官大隊少校中隊長,不久調任新三十四師教導團第三營少校營長,接著又調任龍山保安團中校副團長。民國二十四年,陳渠珍下台,部隊改編,喻英奇又返廣州任余漢謀部上校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喻英奇作為六十六軍一六○師揪五六團團長,北上抗日,參加了淞滬保衛戰兩個月,因作戰英勇,升任六十六軍一六○師四七八旅少將旅長,接著又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並於12月5日首先與日寇在南京外圍湯山交火,打響了南京保衛戰的第一槍。南京保衛戰後,蔣中正在武漢召見喻英奇,詢問作戰負傷經過,並頒一萬銀元慰恤,喻英奇後將這筆錢在保靖創辦了「英奇小學」,並請余佑任題寫校名。之後喻英奇調任獨立旅少將旅長,又在江西南尋線和廣東寶安一線抗擊日寇。1940年,喻英奇赴重慶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五期學習,結業後再進入中印緬戰術學校受訓。後調任粵北師管區少將副司令,不久調任廣東海陸豐守備區少將司令、三二一師中將師長。1949年11月30日,喻英奇在廉江戰役中被俘,1950年汕頭槍決。

蒙自仁(1884--1950)少將。壯族,字向卿,廣西來賓人。長期在桂軍任職,1930年任第國民革命軍第7軍警備2團團長,參加圍剿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抗戰期間曾任豫南遊擊第3縱隊少將司令,1944年任廣西來、遷、武、象四縣民團副司令兼來賓縣縣長,1949年任柳州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兼來、象、武、遷四縣聯防指揮官,同年12月在廣西被俘,釋放後又任反共救國軍粵桂邊區縱隊第3旅旅長兼柳、來、象剿匪總指揮,1950年2月7日被俘,6月20日在南寧被處決。

路可貞(1904--1951)少將。號吉亭,山東長清人。黃埔軍校第4期經理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2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92軍21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任騎兵第2軍暫編30師師長,1943年10月任暫編第15軍副軍長,1946年9月任整編第3師副師長,1947年12月26日在河南西平被俘。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褚懷裡(1897--1951)少將。字燮亞,河南南召人。北京法政大學、中央訓練團黨政高級班第10期畢業。1930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2軍2師政治部主任,後歷任河南省安新縣、內黃縣、汲縣、臨穎縣、魯山縣縣長,1944年2月任河南省第6區(南陽)行政度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任暫編第1軍1師少將師長,1948年10月任第13綏靖區16縱隊司令,1949年春任湘鄂川邊區綏靖公署少將高參,8月任第19兵團少將高參兼河南省軍政幹部訓練班副主任,12月26日在四川巴中參加起義。1951年3月在河南南陽被處決,1980年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身份。

 

廖澤(1890--1952)中將。字海濤,四川江津人。長期在川軍任職,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5師師長,1930年任第21軍模範師第3旅旅長,1933年任模範師副師長兼旅長,1935年兼任四川南岸剿匪軍第3路指揮,1936年任四川善後督辦公署少將高參,1937年10月任四川省第15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0年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9年11月任重慶衛戍總部反共保民軍第2軍軍長,1951年在重慶被捕,1952年被處決。

廖士翹(1892--1951)中將。字卓如,江西修水人。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工兵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4期工兵科畢業。1925年任黃埔軍校少校戰術教官,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工兵團團長、東路軍工兵指揮官,參加北伐,1929年任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連連長,1931年12月任陸軍步兵學校少將教育長,1934年7月任江西省政府保安處處長,併兼任贛閩邊區清剿指揮官,參加圍剿紅軍,1938年兼任鄱陽湖警備司令部司令,參加武漢會戰, 1945年5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中將副司令,1947年退役回鄉,創辦翹材中學,1949年5月帶領學生迎接解放軍,並向解放軍軍管會登記移交所存武器。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廖開孝(1898--1950)少將。四川重慶人。1925年任川軍第9混成旅騎兵團團長,1932年任第21軍4師11旅少將旅長,參加圍剿湘鄂西邊區紅軍,1949年11月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反共保民軍第1師師長,11月27日在重慶參加起義。後因組織暴亂被處決。1950年3月因組織叛暴亂在重慶被逮捕槍決。

廖卓如(1894~1951)少將。別號士翹,江西修水人。清河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工兵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四期工兵科中國班畢業。歷任建國贛軍講武學校教官、軍士教導隊少校隊長,黃埔軍校少校戰術教官。1926年隨軍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工兵團上校團長,北伐東路軍總指揮部工兵指揮官。1932年春任南京中央陸軍步兵學校教育長。1936年10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大學少將戰術教官,中央步兵學校第二分校教育長,江西省保安處中將處長,江西省保安副司令。1947年7月授陸軍中將,同年底退役返鄉。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廖劍父(1908--1951)少將。湖南華容人。1946年任整編第38師少將政工處長,1948年任第13綏靖區司令部政工處長,1949年春任第15軍副軍長,11月在貴州遵義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譚化民(1905--1951)少將。字文德,號成佑,湖南茶陵人。中央軍校第7期騎兵科畢業。1947年11月任整編第32師少將副師長,1948年3月在山東周村被俘,12月獲釋回青島,1949年2月任第9編練司令部收訓總隊教官,11月25日在湖南郴州向解放軍軍管會登記。1951年在湖南茶陵於鎮反中被處決。

譚呈祥(1906--1951)少將。回族,青海化隆人。1936年任第100師300旅599團團長,在西北參加追堵長征紅軍,1937年秋任第82軍特務團團長,1943年任第82軍100師副師長,1946年任整編第82師100旅少將旅長,1948年9月任第82軍100師師長,1949年9月8日在青海西寧投誠,11月參與組織叛亂,1950年被迫再次投誠,1951年5月25日在西寧被處決。

蔡洪範(1901--1951)少將。字敬賢,河南虞城人。中央軍校高教班第4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2期畢業。1917年投入馮玉祥第16混成旅當兵,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18師36旅104團團長,後任旅長,1933年參加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在山東賦閑,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參議,1938年回家鄉組織抗日武裝併兼河南省虞城縣縣長,8月任河南省第2區保安司令部第3總隊司令兼河南省永城縣縣長,1939年夏投靠日偽,任偽忠義救國軍第3師副師長,1940年10月反正,任新編第7軍暫編26師少將師長,1943年8月任新編第7軍副軍長,1945年6月任國防部部員,1948年9月任第4綏靖區第5旅旅長兼虞城縣縣長,1949年6月在河南靈寶起義。後任西安市人民政府第2工作組工作人員。1951年在虞城被處決,1983年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裴元俊(1914--1951)少將。號侯生,四川成都人。中央軍校第9期炮科、陸軍大學第16期畢業。1942年任第47軍125師373團團長,後任國防部第2廳1處處長,1949年2月任第47軍125師少將師長,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參加起義。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後予以平反。

潘琦(1910--1951)少將。號行琦,字雲軒,江西廣昌人。中央軍校第7期步科、中央軍校高教班第5期畢業。1947年任整編第10師10旅少將副旅長,1948年12月任第14軍10師代師長,12月15日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49年8月獲釋後回鄉,1950年參與組織反動武裝,1951年被處決。237

潘壯飛(1898--1950)少將。又名少武,湖南黔陽人。貴州陸軍講武堂第2期、中央軍校高教班畢業。早年在湘軍任職,1927年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第36軍7團團長,1929年4月第4集團軍第53師2團團長,12月任第53師157旅旅長,1933年任南昌行營少將訓練委員,1934年秋任軍事委員會特派貴州剿匪督察專員,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重慶參謀團少將高參,1936年1月任駐黔綏靖公署副官處長,不久任湘鄂贛邊區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37年8月任第3戰區江防軍總司令部少將高參,併兼任江浙抗日第2防線副司令,11月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兼特種部隊指揮官,參加南京保衛戰,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點驗委員會少將委員,1939年任滇黔綏靖副主任公署副官處長,1946年任中訓團第7軍官總隊第5大隊大隊長,1948年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5月任長沙綏靖公署清剿第3縱隊副司令兼芝江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0月14日在湖南新晃投誠。1950年被處決,1980年予以平反,恢復投誠人員名譽。

潘國屏(1899--1950)少將。又名峰名,江西樂安人。黃埔軍校第3期、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畢業。1933年12月任交通兵2團汽車大隊大隊長,1936年10月任陸軍交輜學校主任教官, 1939年任魯蘇戰區政治部1處少將處長,後任第51軍113師少將副師長,1943年秋在魯南被日軍俘獲,1944年秋逃脫,12月任第5戰區政治部副主任,1945年12月退役,1949年2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將高參,7月任江西省永豐縣縣長,10月23日在江西樂安投誠。1950年被處決,1981年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潘峰名(1899--1950)別字目屏,1899年生,江西樂安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三五旅團長、旅長。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師師長,第五十一軍副軍長、代軍長,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參加徐州會戰、魯南會戰諸役。1946年退役。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參,1949年參加起義。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補發起義證書。

樊明淵(?--1949)少將。字潛之,山西定襄人。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畢業。抗戰爆發後任第61軍新編獨立第4旅參謀長,參加忻口會戰,後任晉綏憲兵司令部司令,1943年3月任山西省憲兵司令部司令,1946年6月任憲兵司令部第25團少將團長,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同年被處決。

 

顏仁毅(1892--1952)中將。又名正剛,號伯剛,字毅之,湖南衡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步科畢業。早年在粵軍任職,1925年任衡陽警察局軍事教官,1926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4師團長,參加北伐,1928年1月任第4集團軍第36軍1師師長,1929年1月任第4集團軍第53師157旅旅長,1930年4月任第4集團軍第8軍軍長,參加反蔣,1932年6月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1934年任第7軍24師副師長兼70團團長,在桂北堵截紅軍,1937年10月任第21集團軍中將高參,1938年11月任皖北行署主任兼第5戰區游擊第12縱隊司令,1941年調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參,旋辭職回鄉閑居,1949年5月任衡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6月任衡郴警備司令部司令,8月任新編第7軍軍長,10月離職赴桂林,12月7日在廣西小董被俘。1950年2月遣返回原籍,1952年3月被判處死刑。

糜藕池(1897--1951)中將。別字濟民,貴州畢節人。第九十四師中將副師長。1949年任川黔公署獨立第一師師長,率部起義。1951年7月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看到有答主提到解放後的肅反對這些起義人士的打壓,隨便說兩句自己的看法。

要我看,那群人好多投誠是不得已,渾水摸魚,心裡有小算盤的多了去了,國軍軍紀本身就不咋地,很難想像解放後能安心過「新生活」,先打壓一批,以儆效尤,再日後平反有利於當時的統治安穩,這點不是過家家非善即惡的樸素善惡觀,很多決定你要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去理解,剛解放那會,反動勢力暗流涌動,被打壓地主階層和一些舊國軍力量、大財主都明面附和共和、人民、共產,暗地痛罵不已甚至使絆子,大的局面來看幾次肅反的初發點很容易理解。

一點題外話:我奶今年八十有四,老人記性已經不太好,但經常念叨解放那會的動蕩不安的歲月往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解放戰爭最後那年,時不時的村裡這邊過軍隊,由於他們分不清部隊是解放軍還是中央軍(國軍),有消息一來全村人包括牲口、家畜都會躲到附近一條溝的窯洞里藏起來,有次她外出去娘家回來的時候家裡人已經跑光了,她知道可能又要過部隊於是趕緊往溝方向跑,經過一片快要收割的麥田時遇到了部隊,嚇得她躲在麥田裡不敢出聲,直到聽見部隊的人在大聲喊:「老鄉不要跑,我們都是一家人。(腦補四川口音,反正她是這麼給我學的)」她才不害怕了,因為她知道是解放軍的隊伍。奶奶講,中央軍很壞(她的原話),過來村裡沒來得及牽走的牲口、餵養的雞都會被吃掉。而解放軍卻很和善,他們說自己是毛主席的部隊,不為難群眾。後來沒多久就土改分土地了,當然,後來那幾十年苦難日子她也記得,不過總歸是不用整天擔驚受怕的又窮還苦的日子了。


林遵 劉文輝 郭汝瑰 曾澤生 吳奇偉 王家烈 傅作義 何基灃 劉斐

印象最深的傅作義,難道傅作義想起義做所謂的投誠?傅作義為了保北京古城完整 ,不得不投誠,要不還會有完整的北京城嗎?


推薦閱讀:

軍長竟然成大將,解放軍中獨一無二的第3軍

TAG:中國國民黨 | 建國 | 中華民國國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