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政治沒有對錯,只有輸贏」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歷史/政治沒有對錯,只有輸贏

以及前段時間在知乎上很流行的另外一句: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兩句是我比較厭煩的一個說法。

與其說是一個成熟的判斷,更像是青少年對於成人世界的意淫。

對應的,我也從宏觀的歷史和政治,和微觀到個人的角度出發簡單的解釋下自己的看法。

所謂歷史沒有對錯,只有輸贏。這句話屬於典型的「正確的廢話」。以成敗去判斷和解讀事件是沒有問題的。一個事件發生了,總能找到無數的原因和合理的邏輯路徑。

只是兩個人坐而論道,那就像酒足飯飽之後的閑聊,不單對錯,閑談本身都毫無意義。但如果你還想賦予它一點點意義的話,如果還想讓政治和歷史分析包含一點點科學性的話,如果想讓歷史和政治分析,部分的服務於現在和未來,幫助今天的人們迴避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對未來稍微的做出一點點理性的預測和規劃,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單純的勝負論本身毫無意義。

因為我們回望歷史,是一個一個的結果,一個事件前後數十年,我們可以合理化勝利者的每一個決定,把失敗者的每一個選擇看成錯誤。成王敗寇嘛。但這樣做對你我所處的現實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僅僅處於歷史的一個瞬間,無法預知誰會獲得最後的勝利,我們也無從通過之前的歷史經驗判斷當下所做出來的決斷是否合理,直到落幕那一刻,我們要麼全對,要麼全錯。

把我們假設成為42年的無所事事的軸心國公民,在大半年時間裡,我們都可以自由的坐在巴黎或者東京的街頭,討論歷史的偶然和必然,討論勝利本身是如何的證明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合適的。更不用說,輔以國家宣傳機器的威力和精心選擇的新聞報道。

甚至勝負本身都存在著巨大的變動,回望20世紀前半個世紀,最大的贏家是蘇聯和它的同盟。一個活在1950s的人回望過去五十年的歷史,會發現俄羅斯從一個歐洲二流強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號霸權,影響力覆蓋一半以上的陸地。甚至在此後的二十年里,單純以成敗論,蘇聯都是這個世紀最成功的國家。沒有人能想到最後兩個陣營兩邊人民的的生活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也沒有人能想到一夜之間俄國就喪失了過去是數十年間以人命和金錢建立起來的影響力。

設想一下身處49年底的某國,彼時鐵幕尚未落下,邊境依然開放,以成敗論英雄的你該怎麼做選擇?

我說的是柏林。

下面一句話,小孩子才分沒有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人們做事情只遵從道德和良知。

而在另外一個理想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是純粹理性,基於利弊計算自己的行動。

可是真實的世界裡哪有那麼容易,能夠讓你考慮清楚利弊得失。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不單在於對錯的界限是模糊的,還在於利弊本身的不確定。不用拿喬幫主做iPod 和iPhone 說事。就是雷軍,三四年前開始做小米的時候,前路怎麼看都不明朗。市場上看,有蘋果三星htc 高端玩家,有遍布深圳的山寨廠,有聯想華為的跨行業大佬,有tcl這樣深耕十餘年的資深玩家。雷軍本人又是做軟體出身,怎麼看都不太有機會從零做起在這麼激烈的市場中站住腳。手機行業這麼多的從業人員,這麼多的人精,有幾個人認清楚未來幾年智能手機換代潮?

倒是有不少人號稱認清楚了,可惜沒有多少人行動跟得上。

這就是只看利弊的兩個問題,第一你不一定認得清,第二你認清了不一定敢這麼干。

老布希回憶錄里有一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決定要不要打伊拉克,發動地面攻擊的時候,桌子上放著兩疊一樣厚的報告,一份說打了好處大,一份說不打更有利。

兩邊一樣厚。

當時人們對於地面戰的印象和現在可完全不同。那個時候伊拉克妥妥的世界第三,和伊朗打了好多年,真刀真槍的實戰經驗。美國人上次大規模地面戰爭,則是越南叢林的痛苦回憶。開戰後美軍為地面戰準備了數萬裹屍袋。

以老布希當時的位置和情況,他接受到的信息可能已經超出了分析能力,最後反而利弊得失的計算不是很重要了。

與之相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人們以為分析清楚了利弊,可以形勢瞬息萬變,自以為英明的決定不過是基於片面信息的產生的幻覺。

當年下崗大潮的時候,中石油沒有強制下崗,而是採取了買斷工齡的做法。對那些剛入職和將要退休的,一次性給一大筆錢,買員工和企業的一刀兩斷。

這筆錢當時怎麼算都是合適的,我記得當時有老工人算,退休工資要拿到八十歲,才能和買斷的錢一樣多。況且當時下崗大潮,萬一哪天不買斷直接下崗了就虧大了。年輕的更樂意,拿點錢出去干點什麼不好,咋也比在裡邊死熬著強。那時候不要說國企,政府機關都沒人願意去。現在的孩子可能很難理解,一個人拿著國土資源部和康佳兩個offer ,頭都不回的跑康佳去了是個什麼情形。

結果呢,誰也沒想到未來十年工資漲的這麼快,也沒想到物價漲的更快。當時看夠花一輩子的錢,幾年功夫變的毫無意義。

後來這些人,一部分走出了自己的路,成功的跟上了時代的潮流。也有一部分變成了上訪戶,索取那些「公平交易」出去的福利,一部分又被召回到原來的企業,成了二等公民。

短短十餘年不到,回頭再看他們當時做的那些精明的決定,你看到了什麼?


其實你若看完幾千年的歷史,會發現,對錯是相對的,輸贏也是暫時的,只有時間是永恆的。


說這個的,無非兩種人,犯幼稚病的中二少年,三觀晚熟的盲目成年。

歷史不是一團漿糊,是具體到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血肉生靈。齊太史,趙鉏麑,乃至田橫五百士,漢董宣,唐張巡,猶記江陰十萬魂。對於他們,輸贏算個什麼,難道他們不是歷史。望門投止背後有無數舍家相容的無名氏,貝加爾湖畔的寒風中有不倒的凜凜漢節。對於他們,對與錯才是值得用生命守護的東西,這難道不是歷史。

正是這些歷史,不僅給了我們道之所在,隨千萬人,吾往矣的事例,也同樣應該留下了這樣的勇氣,某些人啊,自己沒膽也就罷了,偏偏擺出一副什麼都看透的樣子,還敢妄議輸贏對錯,。在你縮回去的一瞬間,歷史無論輸贏對錯,都已經和你沒有關係了。

沒有做正臣的能力,沒有做忠臣的膽氣,沒有做貳臣的臉皮,確有的是議論歷史輸贏對錯的閑心啊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真的過攻打過長城的案例嗎?
原始人類是如何維持飲食營養均衡的?
現在中國人的營養水平在民國時候要什麼階級才能達到呢?
我有唐詩里的一萬顆星,你有酒嗎?
論法國思想家勒南(二)

TAG:歷史 | 政治 | 判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