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寫在前面:本文原是「為什麼某些以保護勞動人民為目的的主義、理想,最後卻成為壓迫工具和枷鎖的?」問題的答案原文。由於那個問題被加了各種釣魚標籤,被知乎管理員刪除問題後,這篇答案也順帶著被刪除。種種原因剛在郵箱里收到這篇備份,搜索了一下類似問題,認為貼在這裡大概算是相對切題,權當備份。
ps: 想不起之前給誰許諾過把這篇回答重新補上來,可能是 @金明毅 、 @漢唐天 或 @yyy www ,如果有誤請見諒。

=======正文分割線=======

先給答案:一切政治手段本身就是對社會的壓榨與枷鎖,無論其表面如何修辭。

從題主的問題入手,其實可以分析出這樣幾個邏輯起點:

1.人類可以被「人民」這樣籠統的字眼劃分開。
2.「人民」是有待保護的。
3.關於「保護人民」的各種主義可以與「理想」並列。
4.這些主義本來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方向,卻莫名成為了「壓迫工具和枷鎖」。

歸結起來,一個世界觀就成形了——人類社會中的某一部分人可以被界定出來,這一部分人有待保護,保護思想是一種美好的主義,但也有成為壓迫工具與枷鎖的可能性。

這種世界觀非常常見,無論是東北亞皇帝們的罪己詔時代和政治腐敗橫行的對比,還是納粹主義出現時「民主的無知」,都是在講述這個道理。甚至今天的美國也非常盛行,比如「政治正確是一件好事,但是對它的濫用會危害社會,讓墨西哥人/黑人/穆斯林/同性戀支配社會」等等。

然而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世界觀,回到剛才那四條,就可以發現問題,那四句話的一個重要對象被巧妙地隱藏了起來:將「人民」劃分出來的那個主體,要「保護人民」的主體,要貫徹「主義」的主體,以及最後真正壓迫和枷鎖了社會的主體——明顯就是政治組織。整個一套世界觀,都是為「政治組織應該取得對社會的支配權」為假定進行的,通俗點說就是死命要取締社會自由,一定要讓政治組織做主子才心安理得的奴性是這種世界觀的出發點。

認真回想一下,人類群體真的可以按照「勞動人民」這樣的概念界定出一部分嗎?斯大林同志是不是勞動人民的一員?奧巴馬是不是?列寧這樣的「職業革命家」算是勞動人民嗎?米開朗琪羅天天雕塑和造建築,算不算勞動人民?只有一種情況可以界定他們是不是——政治組織引發一本小冊子,或者用於內宣,或者當作教科書,然後依據自己的利益或者情緒給你界定出來。

再回想一下,人類群體真的是一個「有待保護」的群體嗎?是否真的需要某種主義、理想為其發言?很顯然,如果世界上不曾出現任何政治組織社會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自治。無論是中世紀的封建領主的小政權、唐宗漢武的朝廷、匈人的大帳、沙皇的收稅團體,還是蘇聯的布爾什維克黨。古代時外鄉人趕來拐騙婦幼,宗族首領會出面組織鄉民捅死他,政治組織上台後無非是讓衙門出面秋後問斬,而且很大的可能是接受賄賂後讓罪犯跑人;現代社會一堆情侶要結婚,本來兩個人的事情充其量經過社會儀式的認可就可以,卻有過必須要政治組織出面為你頒發一個許可書,還以「組織上不允許」為由不讓結婚的惡劣時期。在古代,據說東北亞的皇帝們會在自己生日臨近時下令,讓距離數百萬公里的鄉民們休息免役——無非是為了讓自己多餘的存在感被「合理」接受,從而建構一些認同感。所謂的有待保護,只不過是為了讓政治組織無孔不入地介入社會生活的幌子。

很多人認為可以和「理想」並列, 並走向的最終的壓迫與枷鎖道路的各種主義,都是以政治本位的視角來闡釋世界的:這樣改造世界會更美好,那樣改造世界人類就會凈化心靈,可以偉大崛起,可以品德高尚,為了實現各種美好的設想,你應該允許政治組織對社會實施管轄。你在佛羅里達買一個房子,卻一定要華盛頓任命的官員為你頒發許可;你所居住的西伯利亞的一個社區要改造,如何改造的指令卻是由遠在天邊的莫斯科下令指點,合理性何在?不合理,但是合法,因為法即統治,法即支配,法即允許政治組織對社會的管轄,允許它對社會各種可能形式的壓迫與枷鎖。

對人類的社會的認識視角,局限於類似「政府-社會」、「統治統治-被統治階級」等概念,只是發生在20世紀的事,在此之前的社會,以及當前可以預見的人類未來社會,政治都不是一項必須的內容,政治手段、政治理念也並非值得關注的內容。因為政治起初就是用來維護治安的,而不是用於管轄社會的,它是社會僱傭來的保安,是一個治安機構,而不是授權出來的「最高當局」。

在 20 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總體狀況是這樣的:每個地區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種自己的地,建自己的廠,發生了災害就去相鄰的地區躲災避難,唯一討厭的就是需要定期給毫無卵用的某個家族繳稅,因為他們手裡有另一群組織起來的兵匪,如果不繳稅就會洗劫民眾、封鎖道路,乃至屠戮社會。為了將這個毫無卵用的體系正常化,暴力機器用了大量的手段將自己合理化,最重要的就是以「儀式感」的方式確立權威,比如當皇帝要經過主教抹油,或者去泰山燒個香。社會不希望原有的社會被莫名其妙的燒香家族管控,於是也不得不組織起來,成立地方民兵或選出若干個總代表,希望他們統籌當地力量保障地方自由,結果不是敵不過強大的中央軍被鎮壓,就是導致地方權力集中於這群少數派,少數派又被更有錢的皇帝們收買,社會終究被納入「統治」的範圍內,成為政治的奴隸。

20 世紀起,這條奴役之路開始被洗白,原因總結起來有很多,包括生產力的發展使原有的野蠻政治組織被新興的社會力量衝擊,不得不真正開放一部分社會自由。也有傳媒技術的進步使掌握了大量資源的政治組織方便洗腦,讓社會更相信社會的利益與政治組織的利益是一致的——大河流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沒了祖國哪有你,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國破家必亡。把毫無必要的政治組織描述成「父親」、「母親」的形象,建構社會成員對政治組織的依賴心理。

一部分社會力量在這段時期前後覺醒,認定原有的框架確實是對社會的剝削壓榨,社會需要恢復自由。最初的覺醒力量就是歐洲的左翼,但是他們也具有歷史局限性,沒有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政府-社會」框架的內在對立,而是認為這個框架不太完善,只要「民主」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民主的方式就多種多樣,有人提出社會有威望的群體進入政府代表他們發言,有人提出要全民的民主,也有人提出「先進階級」的概念,稱某個階級的專政才能實現社會自由。無論何者,仍把政府視為不可取締的存在,認為這個居於社會之上的機器必須存在,並且良好運行。革命性的進步是兩個群體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二者都認為居於社會之上的機器不應該存在,要完全廢止,恢復社會的自由。

無政府主義在當時的社會缺乏可行性,那是政治組織派遣自己的軍警射殺和平工人的年代,無政府主義所倡導的不鬥爭自由,自然也不可能實現,《悲慘世界》的電影里描繪的現象直到這時也未有太大的改觀。馬克思主義則提供了比較可信的社會進步可能,因為它提出人們應該組織起來反抗統治者,正如 2011 年的埃及民眾聚集在開羅讓穆巴拉克下台一樣,認定社會自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是馬克思在世時這些觀點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理解,19世紀的世界太複雜也太無知,不明白社會自由的概念,只是被「民主」的體制吸引,同時還遭受政治組織之間的攻訐帶給社會的些許麻煩。

20 世紀初前半葉,對政府力量的崇拜和對「民主」集權體制的追捧,導致了民族國家這樣的怪胎興起,政治組織之間的戰鬥終於擴散到社會也不得不為之付出代價,所謂「總體戰」就是典型代表,一戰二戰使無數民眾被迫聽從政治組織的強令前赴戰場,為與自己無關的政治組織死於另一群和自己一樣被脅迫的民民眾的炮火中。當政治組織被懷疑是否值得社會這樣與之共生死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

社會的分散力量終究敵不過日益強大的政治組織,就連美國這個自由之地,也在羅斯福時期經歷了官僚機構的大幅度膨脹,此後遭遇政治組織對社會的全面侵襲。而馬克思主義也遭遇了令人遺憾的曲解——社會民眾的統一行動,被列寧主義的先鋒黨理論曲解,要一部分「職業革命家」代行社會利益的爭取,無非是把既往的政治組織模式套上「馬克思主義」的外衣,建立了 20 世紀的共產主義體制,隨後被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俄羅斯復辟寡頭政治團體發揚光大,造就了俄羅斯至今的不幸。更糟糕的是,列寧主義在俄羅斯掛羊頭賣狗肉的極權政體,一方面打草驚蛇,刺激西歐的政治組織強化對馬克思主義團體的鎮壓清洗,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提供了「馬克思主義」的黑材料,西歐社會也被「紅色恐怖」所恐懼,原本在西歐蓬勃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就此沒落,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在德國的羅莎·盧森堡去世後再也不存在於世,只有列寧主義及其子子孫孫仍然存在,掛著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自由」旗號,繼續推行對社會的高壓管控。可以說在整個 20 世紀前半葉,世界各地的社會自由運動都遭到了列寧機會主義引發的重大打擊,共產國際、東北亞民族主義者、歐洲獨裁穩定論者和華盛頓當局使社會的自主性趨於危機。

60 年代,西方世界引來了一次強勁的社會自由浪潮——原因非常多,其中一個原因可以理解為社會已經不相信共產主義威脅的謊言了,畢竟十多年了也沒見蘇聯有什麼動靜,真有動靜大概是核戰爭大家都要死,所以要無所畏懼享受自由。這場自由運動在美國以無政府主義的形式爆發,也就是民眾革命的真正精髓,但是沒有徹底要求廢止政府,一方面是政治組織太強大無法廢止,另一方面如果廢止了北美的政治組織,蘇聯的政治組織如果打過來怎麼辦?兩權相害取其輕,美國社會滿足於已經重新獲取的社會自由,隨後這些自由理念也在歐洲大陸得到曲折的普及,並在蘇東巨變後囊括了東歐。值得一提的是,在西亞也發生了幾項進步:伊朗原有的極權政府被推翻,建立了相對而言最好但也缺陷甚多的新政權;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區也恢複比較寬鬆的社會自由;海灣國家由於石油的發現,社會自由也得到強大的物質支持;土耳其在90年代開始真正的民主化改造,1993 年出現第一名女性總理,1998 年初次由後現代主義理念的繁榮黨執政,此後一直進步過來。直到 2000 年,全世界都處於社會自由理念的不斷普及中,科索沃戰爭是這時期社會自由抗爭的最傑出成果,提出「人權高於主權」的理念,初次真正在世界範圍內發出了否定政治組織至高性的聲音,這也是被政治組織屠戮的近百萬盧安達民眾,換來的一次遲到的微弱迴響。

2001 年的「911」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改變了美國,而美國在這時是社會自由的典範。在經歷這番性質極為惡劣的襲擊後,美國的政治組織以反恐的名義擴大政府許可權,試圖再度介入社會自由。其他原本就在被社會自由的訴求困擾的專制國家,也藉此機會重拾管控社會的步伐,以「非傳統安全」為名強化對社會的干預力度,同樣是「保護人民」的政治主義與理想,帶來的是俄羅斯為代表的專制集團巍然不倒,以及右翼腦殘洗地出來的國家主義重現於世。

政治組織支配社會的最新動態,是當前「伊斯蘭國」的出現,同樣是打著「保護人民」的幌子搞國家建構的一套,組建軍隊、任命省長、收稅與生產,都是政治組織擅長做的那一套。與其說ISIS繼承的是基地組織,不如說它更多繼承了美國共和黨、蘇聯布爾什維克,將政治作為社會的本位,以政治組織的意志佔據社會並宣稱自己代表人民利益,非常熟悉西方的那一套,做的事情並不森破。不光在中東,在許多更熟悉的地方,你們也能看到這些事在發生。

社會很多元,文明很複雜,人的價值遠甚於在制度映射中的異化形態。不要相信任何政治化的主張,因為它們的修辭種種,都是為了成為壓迫工具和枷鎖的韜光養晦。我認真地說,政治很無聊也很沒有意義,不要在試圖了解它這件事上浪費情趣,真正的自由主義是認識到自己的個人價值,認識到社會文明的價值,而不是被狹小的政治蒙蔽了雙眼。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Individualism is the moral stance, political philosophy, ideology, or social outlook that emphasizes the moral worth of the individual. Individualists promote the exercise of one"s goals and desires and so value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and advocate that interests of the individual should achieve precedence over the state or a social group, while opposing external interference upon one"s own interests by society or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government.Individualism makes the individual its focus and so starts "with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that the human individual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the struggle for liberation."

Liberalism, existentialism and anarchism are examples of movements that take the human individual as a central unit of analysis. Individualism thus involves "the right of the individual to freedom and self-realization". It has also been used as a term denoting "The quality of being an individual; individuality" related to possessing "A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a quirk." Individualism is thus also associated with artistic and bohemian interests and lifestyles where there is a tendency towards self-cre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as opposed to tradition or popular mass opinions and behaviors as so also with humanist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and ethics.

自由主義(Liberalism):

Liberalism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y or worldview founded on ideas of liberty and equality.

Liberals espouse a wide array of views depending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inciples, but generally they support ideas such as free and fair elections, civil rights, freedom of the press, freedom of religion, free trade, and private property.

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

Libertarianism (Latin: liber, free) is a classificat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ies that uphold liberty as their principal objective. Libertarians seek to maximize autonomy and freedom of choice, emphasizing political freedom, voluntary association and the primacy of individual judgment.While libertarians share a skepticism of authority, they diverge on the scope of their opposition to exist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Various schools of libertarian thought offer a range of views regarding the legitimate functions of state and private power, often calling to restrict or even to wholly dissolve pervasive social institutions. Rather than embodying a singular, rigid systematic theory or ideology, libertarianism has been applied as an umbrella term to a wide range of sometimes discordant political ideas through modern history.

以上引自英文維基百科。

個人理解:

個人主義:個人權益高於集體權益,強調獨立自主,反對外部組織或機構對實現個人權益的阻撓

自由主義:強調個人自由,選舉自由,表達自由,宗教自由,貿易自由和私有財產

自由意志主義:極強調最大化自我管理權和自由選擇權,政治自由,對權力機構保持懷疑和警惕,認為只要自己沒有侵犯他人的自由,個人應該享有絕對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財產從事任何活動。任何人類的互動行為都應該出於雙方的自願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詐欺手段侵犯他人權利和財產的舉動都是違反了這種準則。因此除了對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擊外,自由意志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繁體字部分引自中文維基)

個人主義更強調個人權益,自由是其實現和維護方式;自由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更強調自由本身的重要性,自由是其目的。

政治哲學不是本人專業所在,如有錯誤煩請各位指正。

以上


按照dnd九宮格的分法,純粹意義上的自由主義者是混亂中立,純粹意義上的個人主義者是中立邪惡。

混亂中立是反秩序的,但在道德上並沒有什麼特別傾向,他憑衝動行事,並不一定以物質為導向,「痛快」對他而言比「名利」重要。

中立邪惡對秩序或混亂沒有特別偏好,哪個好用就加入哪個,但前提是對他有好處。他們完全以「能獲得好處」為驅動力,舍此之外並無其他。

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李逵和董平的區別。

他們之間可以合作。中立邪惡不會對混亂中立的「反秩序」傾向有太多微詞,只要不是幹得太過火。而混亂中立也不會對中立邪惡的極端自利有什麼不滿,只要兩者還在合作期。但一旦面臨「劫法場」之類的選擇時,這兩種人就可以輕易區分開。

這兩種人的行為都不太符合一般意義上的道德,因為所有民族的道德都強調自律、合作、犧牲,而非我行我素和自私自利。當然,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純粹意義上的自由主義者和個人主義者,他們都或多或少地選擇遵守些什麼東西,即便那是被迫的。


記得嚴復先生在翻譯穆勒的《論自由》時,將書名定位《群己權界論》,這個書名就把自由一下點透了。

我覺得這就是自由和個人主義的區別,個人主義是對自己單個權利的維護,而自由是自己與群體間一個界限內表現自己的意志


推薦閱讀:

洛克在《政府論》中所論述的「自然狀態」在歷史上究竟存在嗎?
如何看待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衝突與界限?
自由重要還是平等重要?
中國人為什麼不待見自由主義者?

TAG:哲學 | 經濟學 | 政治學 | 政治經濟學 | 自由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