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能歸入審美中嗎?為什麼?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里說:「美是無一切利害關係的愉快的對象。」
以此為奠基,現代美學的基礎觀念是:美是無功利,或曰超功利的。美食家品嘗美食,評酒師品評酒類,這都建立在功利的基礎上,與生理快感息息相關,這似乎違反審美的法則。如喬治·桑塔耶那就認為生理快感與審美產生的快感是不同的。那麼,這些行為究竟能不能算審美呢?
謝邀。
答案:能。飲食肯定能歸入審美,而且是極重要的一環。
康德先生的說法自然是一種。但如果考量深一點,萬物審美,莫不來自感官(繪畫之於眼目,音樂之於耳朵,工業設計之於觸覺),而飲食又是最日常的感官體驗。僅此一點,足證飲食的審美了。
咱們也別凈說康德先生的,直接引中國人的想法好了。大才子大風流人物李漁《閑情偶寄》: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風,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園,不使羊來踏破,是猶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與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於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吾輯《飲饌》一卷,後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
從飲食談到自然之道了,這就是審美吧?
袁枚說得更好:孟子雖賤飲食之人,而又言饑渴未能得飲食之正。可見凡事須求一是處,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曰:「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古人進耆(音讀其)離肺,皆有法焉,未嘗苟且。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聖人於一藝之微其善取於人也如是。
能體會味道,善於烹調,雖然是「微藝」,但也是審美,聖人不會小看的。
日本人以前江戶飲食,有五白,蘿蔔魚米豆腐水,懂得品味這個,方為食家。
張岱和閔老子是喝茶品味,硬生生喝成朋友的。納博科夫說他小時候,父親硬逼他學會品味魚子醬和葡萄酒,「人要懂得什麼是美的東西」。任何好吃的飲食,無論貴賤,都多少經過設計:食材的選用,烹調的手法。一杯好葡萄酒和一碗好麻辣燙,都是凝聚了智慧和技藝的。1900年巴黎世博會就一直強調,努力於技藝,作用於感官,這就是審美——至於古典審美,在這方面稍微狹隘些,這個話題太大,不提。
至於安土桃山時代日本茶器,18世紀末英國人發明骨瓷,都為茶而生,其器本身都是藝術珍品。以至於茶會上賞玩茶器,也是審美的一部分。這個就推演得更遠了,到此打住。末了補句小吐槽。
一來康德先生沒特意針對飲食說事,所以拿他的話來推演,有些欺負他老人家。二來哪怕他談及飲食,恐怕還是不足為典範。因為18世紀之前的歐洲飲食實在不那麼美妙。荷蘭身為歐洲最富庶地區,過年就是吃各種肉和鹽燉的「多味肉糜」;土豆、辣椒這些新大陸產物還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之前,德國人就是喝喝啤酒吃吃蔬菜塞進動物腸胃做成的香腸,加大量的芥末(法國人很受不了這個),加大量的穀類粥和煮菜(絕對不如現在的酸菜香腸好吃)。同時期曹雪芹已經寫出酸筍雞皮湯糟鵝掌茄鯗這類東西了,自己吃鰣魚吃南酒燒鴨那個歡啊,張岱們早一百年前已經吃螃蟹吃鴨汁煮白菜喝蘭雪茶都吃噁心了。
大體上,中國人,跟大工業時代之前的歐洲人拼飲食,真是雞同鴨講,沒什麼共同語言的。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有四個基本規定,分別是從形式邏輯的質、量、關係、模態四個角度闡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既是審美的無利害性,這是康德美學的標籤。
其實關於審美的無功利,英國的經驗派哲學家夏夫茲博里提出於康德之前,但並未系統解釋闡述。康德定義審美就是主體不關心對象的內容、質料而關注對象的形式,審美是對對象形式的靜觀。康德將單純的感官滿足稱為
「快適感」(das Wohlgefallen am Angenehmen 這個詞是中文裡面沒有的),既為滿足感官需要,從對象得到的快感。而康德又將人的感官分為主觀感覺(人的主體感覺)和客觀感覺(由於客觀存在而引起的感覺),康德認為只有主體快感才是審美快感。那麼比如一塊極為精緻的蛋糕,在你餓的時候,想吃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忽視它的質料只關注形式,所有這個過程不是審美。只有你完全沒有想吃的慾念,靜觀它外形的巧奪天工,這是審美。
因此,認為飲食能歸於審美在康德那兒是找不到依據的。因為答案里好多人似乎不怎麼了解判斷力批判,所有在這裡贅述一下。但這畢竟是古典美學的理論體系,現代諸多美學流派都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自然主義美學的桑塔耶納認為「美是客觀化的快感」,將功利看作造成美感的一種因素,甚至價格也可以造成美感……在他的理論體系里飲食自然就算是審美了。康德對美的定義今天肯定是過時了。不是說他的定義不好,而是在今天太容易找出反例,繼而被反智者利用。比如說好事者可以糾結於「什麼是愉快?愉快的定義是什麼?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等等等等」。
有人以審美爲職業並不代表這種行爲就不是審美了。音樂有樂評人,電影有影評人。現在還有 app 評人。而且這些審美行爲也都和生理快感息息相關——這一點極爲重要,但今天基本被忽視。不說別的,聽音樂寒毛倒豎,就是最直接的生理快感。
和音樂相比,飲食與生理快感的聯繫更加直接,它是最樸素的庶民審美。是不是審美可以討論,但是可以確定是品味。
必須能啊。色香味的搭配,再加上器具,燈光,食物美學,食物美學啊!!!!
總之 當然可以了
更新—————————————儘管,沒有人贊同這個答案,但我依然會寫完她———————————
這裡是第一次回答。張公子的答案很好,但我覺得他審錯題了。
飲食審美的思想,由來已久,不始於康德所說的美的範疇,也不止於喬治.桑塔耶那之生理與審美的意味。
那。飲食能歸入審美嗎?不,必然是先有飲食,再有飲食的文化,顯然,對飲食的審美是屬於文化之列的。事實上,對飲食「美」的追求就是審美的過程,就是追求感官愉快的過程。
那麼,結論是這個問題不成立,是個典型的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流氓問題。若改成「飲食能審美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故此。
——————————————————————————————————————————————————————這裡是第二次回答。 吐槽一下:也許有人會說我咬文嚼字,但我記得,認真,就贏了,這話。不明白,「飲食歸入審美」這話,誰能幫我解釋一下嗎?我還不太笨,我理解,鐵歸入金屬類,tiger歸於貓科動物。好吧!請高人指點。
下面回答為什麼。
首先,審美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沒有明確定義的概念,儘管,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以上提到的兩位,還有許多別人,都對其進行過思考,那些關於「美」概念的書,他們擺放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書店裡不起眼的地方,布滿塵埃,也沒有人願意拿起一看。
在我手邊這本書中有一篇林紓寫的《湖之魚》,相信很多人看過,文章不長,如下:
林子啜茗於湖濱之肆,叢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魚百數來會其下。
戲嚼豆脯唾之,群魚爭喋。然隨喋隨逝,繼而存者,三四魚焉。再唾之,墜綴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謂魚之逝者皆飽也。尋丈之外,水紋攢動,爭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釣者將下鉤,必先投食以引之。魚圖食而并吞鉤。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將有鉤矣。然則名利之藪,獨無鉤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時而去之,其能脫鉤而逝者幾何也?從喝茶吃豆乾,看魚聚魚散,看到:名利之藪,獨無釣乎?這樣的人生智慧,不是審美嗎?我覺著是。
—————————————————————————
補充:關於問題描述中說「美是無功利的,或曰超功利的」我非常的不認同,(儘管我非常的尊重康德)另外,說這是現代美學的基礎觀念,我真想知道是那本教材上寫的。各位大拿引經據典從應用層面來說明這個食物審美問題。我這裡補充一下我個人認為審美的定義,從邏輯上證實何為審美。我覺得「美」是人對外界事物情感化的積極感受,無外乎就是口鼻眼耳甚至皮膚從那個感應器輸入的外部信號而已。所以說不光美食能不能歸入審美,而是說萬物皆審美。
這個城市的春夏秋冬天晴雨雪純粹是隨機播放模式。已經是盛夏光年的六月了,車窗外的世界卻雨水沸騰,寒氣逼人。如注的雨水噼里啪啦打在光溜溜的車窗上,又不得不掉下去,爭先恐後的樣子勾起了人的心事。想到這兒,他自忖自己是一個略有詩意的人。心裡泛起略微快樂和滿意的感覺,轉頭拿出了手機,看到微信上姑娘發來一條信息。
對的,是信息,而非語音。也不知與姑娘如何形成的默契,微信上幾百條簡訊記錄,沒有語音,鮮有表情,也沒有錯別字。 姑娘:「明天有空嗎?」 他心裡微有點開心,這姑娘不冷不熱的,但主動搭理自己的次數還真是屈指可數,真想得瑟給姑娘看。「已經在車上了!和老闆一塊兒。」
過了不一會兒姑娘發來幾個字:「本來還想請你吃飯來著,你這麼忙,那就算了吧。」 「怎麼能算了,你好意思算了嗎?」 隔了一會兒,姑娘撇開剛剛的話題: 「你之前送我的粽子很好吃。好喜歡鮮花粽子。」 沒想到狗嘴裡還能吐出象牙來。他想從鼻孔里哼出輕蔑的笑,嘴角還是意料之中的上揚。 「是嗎?你這毒舌婦終於說了句人話,好感動。」 「誰毒舌了?你以為我誇你呢,我誇的是鮮花粽子。」 姑娘又補上一句說:「你帶給我的香瓜也甜很脆。」 還沒來及回,姑娘又補上一句:「嘴巴挑剔的人對食物的審美都很好么?」 那必須啊,他扶了扶鏡框,坐直了身子,淡定地打下幾個字:「把么和問號去掉。」對食物的審美,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他想,自己身為處女座中的佼佼者,對食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挑剔,寧願餓著虧待自己的肚子,也從不委屈自己的味蕾去品嘗不喜歡的食物。自己和老爸都是挑嘴的人,不過也因此練就了自家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老媽如今出神入化入木三分鶴立雞群的廚藝。每次提起這個梗,自己不無自豪,雖然自己是連廚房開火的地方都不知道在哪兒,不過有挑剔的味覺,又何嘗不是財富呢?世間人什麼都吃,卻是麻木了舌頭。
臨窗而坐,小店立於鬧市之中,窗外是形色匆匆的行人,店裡也有各式各樣交談著的人,但所幸店裝潢得別緻,桌子上放著一個小巧的天青色煙雨的瓷瓶,花瓶里一朵活色生香的非洲菊,整個環境也就有那麼別有洞天的安靜感。
「來,喝一杯。」姑娘藕斷般手腕翻飛,端起小巧秀氣的杯子,輕抿淺酌一小口,嘴角噙著笑意望著自己說:「這梅子酒何如?」 「你這廝喝過多少酒,還敢評頭論足的?」他揶揄著回一句,夾了塊外焦里嫩的魚肉放進嘴裡。憑心而言這家烤魚不錯的,在這吃貨之都,仍能夜夜笙歌晚晚爆滿,盛名之下,還是有些乾貨的。但這梅子酒勁道不足,醇厚不夠,說不上是好的梅子酒。 不知何時天空中又細雨紛飛了。姑娘大概喜歡雨,一邊不停地吃,一邊還望著窗外發獃。沒有像以往那樣一見面就彼此拼了命地互相貶低,氣氛倒比以往來得好。 姑娘安靜地吃魚,安靜地用手撐著臉看窗外,有幾縷細碎的頭髮沒有別好,從耳朵上滑落下來,落到年輕的臉頰上。也許她原本就是如此安靜吧,他想。吃完飯沿著熟悉的大街回去。
空中細雨斜斜地飄著,飄到臉上,卻像是最輕柔的羽毛溫柔地撫摸。 姑娘又一次提到了粽子:「你送給我的鮮花粽子是我吃過的最特別的粽子。吃的時候有著不濃不淡的花香,吃著美味的食物,想像著面前有一大片盛宴般的花海………」姑娘拿起手在面前畫了一個圈,一臉的陶醉,好像她真的就在一大片花海之中一樣。 他看著姑娘認真的表情,覺得很不可思議,很難想像自己這麼隨手的禮物,居然讓她如此歡喜,仔細一琢磨問:「你喜歡花?」姑娘微微咬著嘴唇,點頭又搖頭:「我喜歡花,可更喜歡的應該是一種叫做情懷的東西。」說到這兒,看了他一眼:「情懷這個東西,你大概是不懂的。」
「哼,怎麼可能!我可是當代的文人,唐詩宋詞那我還不是張口就來。」 「你就算是把《詩經》給我背下來了,沒有情懷還是沒有。」姑娘挑釁地說。 「那你倒說說什麼怎麼個情懷法。」男子漢大丈夫,退一步海闊天空啊。 「我覺得對所有的飲食,站近了說,就是食慾和好奇心的滿足,可是站遠了看,卻都是蘊涵了一種情懷。也就是從食物本身抽離,這種抽離可以是空間,也可以是時間,總之站遠了看,就是一種情懷。」 他覺得似乎有點聽不懂了,但是「裝」為叱吒江湖的第一步啊,抓住姑娘話里的漏洞: 「你這不說的就是記憶嗎?神叨叨的。」 姑娘沉思了一下,搖頭說:「情懷本身產生了記憶,不是記憶產生了情懷。你知道情懷這個東西直接影響你對食物是否美妙的記憶。換句話說,除去食物本身的食材做法配料火候等種種因素外,你在什麼時候吃的,吃的時候周遭的環境自己的心情,還有最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吃的,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吃這頓飯,這些等等加起來,直接就是影響了你的情懷,影響你是否產生情懷,產生的又是哪種情懷。而情懷,最後成了遠遠的一個記憶。人一生要吃多少食物啊,而深刻地印在腦海里的關於飲食的情景,深究起來,必然有特別的地方,而特別的地方,多半是含有某種情懷,情懷大概是種聯繫,將外界,和你的內心連在了一起。」 他暗暗驚訝於姑娘如此清晰又完整的表達,然而嘴上還是不得不說:「果然神神叨叨的!」 姑娘瞪了他一眼,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說:「就像我其實可能不大記得2014年6月8日當天晚上吃了什麼,但是我會記得在一個細雨飄飛的夏天,就著梅子酒,吃了焦嫩的烤魚,吃完之後還在行道樹形成的拱形天幕下發表了一大堆高談闊論。假如遠遠地看,這也許有些傻,但是自己去體會,就像參天的樹一樣,充滿了某種情懷。」 他其實多少有些懂了,卻難過於姑娘沒有在聯繫里提到自己。路過水果攤,姑娘伸長了脖子張望,轉過身來說:「等一等。」在水果攤上扯下塑料袋,蹲下身子嫻熟地在一大堆自己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桃子里選起來。好多桃子都被姑娘蔥般的柔夷摸了個遍,最後五六個被選中買了下來。
姑娘把桃子伸到他面前,他有點意外,桃子這種水果這麼沒特色,他一般是不喜歡吃的。姑娘是個平民,買水果還從不買貴的。這桃子,自己又不喜歡吃,是接還是不接呢? 姑娘看出他的猶豫:「你這人怎麼一丁點兒情懷也無?真是孺子不可教!」 他趕緊接了過來,大丈夫能屈能伸啊。姑娘邊走邊說:「我挑水果一般不會看走眼的。其實水果就跟好車和美女一樣,長得好價錢高當然一下子就能區分出檔次。但價錢可能只是市場上的價值,有的價值,市場也是盲目的。就像是很多美女,美則美矣,但不一定你就喜歡並且適合你。」 「那價錢不是最簡單的區分方式嗎?」 姑娘白了他一眼,說:「其實每一個水果都有自己的特性。它在哪兒成長,環境怎麼樣,長得是否努力,成長得快不快樂,最終都成了它現在的模樣。選水果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水果是怎麼長成這副模樣的,處於水果生的哪一個階段……再搭配自己的口感,就是最好的了。任何一種食物可能都是這樣,這便是我的審美。」 他抖了個機靈,為了不落後於姑娘說:「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嘛,獲得生命的大和諧!」 「大和諧……?」姑娘有些疑惑,而他當然不能認真地解釋這個梗。回去之後認真地削了桃子,滿懷期待地咬了一口。「呸!」他一口也沒吃下去。後來和姑娘反映時,姑娘說:「那天忘記帶隱形眼鏡了。你再多吃幾口,還是很有情懷的O(∩_∩)O。」
桃子和美味不沾邊,可這一點兒都不妨礙他想娶那位姑娘的心。一切和感官有關,又不屬於滿足基本需求的講究,都算審美。
審美本就不局限於目觀耳聆,我覺得用胃來當裁判挺好的
「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肥花落白雪霏」「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不美嗎?飲食這麼令人愉悅的東西怎麼會不美呢
飲食不能算審美,但能找到跟你審美相似的人。比如大排檔非要和法餐一起,審美調性不同,兩人都委屈。
羊大為美
能給人精神力量以改造世界的力量就是審美
- 飲食是一個廣泛的稱呼與概念,不但包含了吃喝,還包含了烹飪。既然包含了烹飪,那就能歸入審美中。教科書定義烹飪是科學是藝術是文化。搜索顯示:烹飪指的是膳食的藝術。既然是藝術,那還有什麼疑義。我理解題主意思應該是品嘗美食能歸入審美中嗎?
如果一個人連美食都無法欣賞,那麼他撐死也就是個沒有審美的貨了,別期待了。
推薦閱讀:
※人們為何如此注重和推崇「正宗」的食物 ?
※你知道哪些糯米類美食?
※有哪些東西直接在水裡煮一下或者燉一下湯就特別好喝?
※美食家梁文韜,一份對圍村菜的守護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