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第 33 任總統杜魯門?
僅以此題獻給帶給我幫助的Pyle,Murg 和 Hamilton教授以及知呼上朋友。樓上所有答案不能說是全錯,但是我可以說沒有一個回答者是具有專業知識和理性的態度回答這個問題。一個歷史和政治問題最為忌諱的就是:simple judegement。聲明:我僅僅提供所有觀點,但是怎麼樣的評論還得取決於讀者自己的理解。所有重點人物事件我用英文直接表示比較節約時間並且歡迎大家google英文文獻。
我的總體觀點:一個美國夢的代表,一個出色的政客,一個無遠見的政治家,中共的「好夥伴」,陰差陽錯的美國霸權奠基人,一個值得歷史排名前7位的美國總統和一個老好人。首先,我們弄清楚他是如何登上總統的。他是接替突然去世的羅斯福,這年是1945.我們要明白,杜魯門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和挑戰。後來人們總以為日本投降是一個大勢所趨和簡單談判的過程,就像歷史書里提到的在密蘇里號上籤上投降協議就完事。這是錯誤的。日本在45年國內有300萬武裝的男子並且在軍部帶領下準備進行玉碎計劃,剛剛打完iwo jima的美軍士兵已經了解到越靠近日本本土,傷亡越高。日本軍人像瘋子一樣反抗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大家要明白。此時只有中美向日本宣戰了,蘇聯此時和日本保持中立和平關係。羅斯福總統在1941 pearl harbor之後對日本宣戰提出的是「unconditional surrender」。 這個policy直到現在被很多很多學者爭論,為什麼美國會提出這個policy。杜魯門上台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政策永遠不會改變,我相信這表明他是一個強硬總統並且他隨後邀約斯大林和蔣介石發表Potsdam公約。蘇聯只能向關東軍宣戰這樣減少美軍士兵登陸滿洲里的可能性。到這裡,杜魯門每一步棋都是完美的直到Hiroshima和Nagasaki那兩核彈的爆炸。之後我會重點分析8月9號在Nagasaki那核彈。這是杜魯門人生第一個污點。但是我們同樣要明白杜魯門他不是一個人在做決策,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有一個幕後團隊的支持。現在我介紹他總統生涯第一個也是重要的一個謀士 Henry L. Stimson。他是整個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他也是核彈使用支持者。在Hiroshima那顆核彈爆炸後,是他向杜魯門提出堅持使用第二顆。大家讀到這裡會覺得為什麼我要在這裡強調一次又一次第二顆核彈,因為這個人類歷史最大疑團。美國軍方包括marshall在內明確反對繼續使用此不人道的武器但是杜魯門在stimson堅持下投放了第二顆。杜魯門在此時表現的如冷血政客一樣,(個人猜測)他要讓蘇聯知道,讓日本知道,讓美國內部政敵知道任何阻攔他的行為都是無用的被摧毀的,這個時候的他是tyrant模式。蘇聯先前提出的把日本一分為2的行為也放棄了,大家也知道世界後來70年格局因此被改變。 杜魯門是一個好人,至少在對待戰後的日本上他是一個寬容的政治家。他選擇麥克阿瑟將軍作為盟軍駐日本代表,把日本徹底建設成一個現代化民主國家。美國沒有因為二戰在太平洋戰場的失利而報復而是像對待一個不懂事孩子一樣慢慢把他養育長大。寫道這裡很多人會覺得我是一個「美分」,對此我不回答,我只想說任何真實的歷史都是不容否定的。我們怎麼能不說杜魯門是一個出色的政客呢。但是,他在遠東問題上的固執很大程度上幫助了gcd。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歐洲方面,杜魯門很好繼承了羅斯福的政策,在二戰後期儘管英法都是戰勝國但是杜魯門的Marshall計劃極大的削弱老牌帝國主義影響並且鼓勵第三世界國家進行identify。美國的意識形態強調的多極化的globalization,不管我們受到怎麼樣的教育和影響,至少多元化世界的發展是真的離不開美國在戰後對於世界順序重建。特別是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基本被打敗,直到現在元氣都無法恢復過來。杜魯門在歐洲決策是正確並且有效的。
那麼遠東呢?在遠東問題上,我個人覺得他是一個固執的,毫無遠見的,懦弱的政治家。並且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要知道從wilson到羅斯福到杜魯門他們對遠東毫無興趣也沒有仔細研究怎麼去處理遠東形勢。並且這個時候美國國內出現McM arthyism, 美國政壇對於共產主義的極端仇視到達極點,杜魯門為了獲得支持就不經過思考選擇趨炎附勢。這是他人生第二大敗筆。要知道他改變了羅斯福時期對國民黨的態度,從支持到旁觀(後面我會單獨寫),導致1947到1949國民黨獲得援助越來越少。1949年當時在騎牆的太祖渴望獲得美方橄欖枝的時候,杜魯門因為固執和對maccathyism的恐懼沒有給太祖談判機會,這也讓太祖毫不猶豫的選擇他很討厭的暴君stalin懷抱。這次敗筆導致30年的不理解的敵視。4/22更新 part2在這裡,很多朋友都發現中蘇關係是一個有意思但是很複雜的關係存在在中蘇美關係網裡面。在西方學術屆,遠東局勢以triangle system來作為分析基礎。在這個話題裡面,我會稍微涉及一點以下幾個子話題:1 中蘇關係 2 美國遠東政策變化 3中國內政變化 4東北亞局勢 中日韓三國關係。 以上任何一個話題談論起來都可以寫成一部書,但是杜魯門是現在這4個子話題現有局勢的始作俑者,我們在談論他的時候可以順便談論下這幾個小點。讓我們回到1947年,杜魯門第一次勇敢調整了遠東策略,羅斯福是對gmd是大力支持,到了杜魯門上台,他傾向於促使雙方和談並且逐漸減少對於蔣介石支持。1948年,蔣介石大力證明了一句話,不做就不會死。他支持杜魯門的對手杜威參選總統並且暗示自己態度,但是,杜魯門在總統選舉爆冷勝利讓杜魯門決定了蔣介石的滅亡。說到這裡,平心而論,蔣介石的能力是真的不如太祖。1949,一月,司徒雷登先生報告給Marshall關於促使和中共會談,並且預測gmd必將失敗的,並且促使和中共進行友好談判。杜魯門拒絕了,很愚蠢的拒絕了。我在這裡推薦Kissinger先生的書On China,他不但是中國人民好夥伴並且是真正懂中國的人,有了他中美關係才正常化。回到我們的話題,因為杜魯門對於遠東局勢無知的分析導致他對於朝鮮(1953年統稱朝鮮)問題的疏忽並且無端的介入了戰爭。朝鮮戰爭是一個具有爭議性並且十分容易夾帶私貨的話題,我就簡單講一下以免產生爭議。這場戰爭是哪個挑起來的?金日成。美軍為何要在仁川登陸?幫助只剩下釜山的韓國。那這個時候的中國呢?提到這裡,大家首先想到中國和朝鮮和蘇聯是親密戰友是好朋友,但是大家忽略一個事實就是:當時中國在 同時 對抗蘇聯和美國。也許會問,蘇聯此時和中國建交了為何中國是在和他對抗呢?那先從太祖說起,太祖本人有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中國在發展之前是要先解除外部威脅的,不管太祖未來做了多麼不利於祖國發展的事情,他當時對於世界局勢判斷是準確的。首先我們要明白蘇聯在中國參戰前明確表示:我們是不會參戰的。作為一個以欺凌弱小霸佔他人土地為優秀傳統的大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蘇聯從來不做。(以下個人觀點:1945年才和日本宣戰,就打了2周關東軍後在滿洲國欺凌中國人,日本人和「滿洲」人,逼迫中國開放旅順港,搞出東突厥共和國)。這個時候局勢讓大家想起什麼時候呢?1904年遠東局勢。日本和俄羅斯帝國在中國土地上打了仗,這是中國歷史最屈辱的局勢。這時候,個人觀點:中國人必須打這個仗而且要創造出戰略緩衝空間。朝鮮這個畸形國家誕生了,大家想像一下俄羅斯和韓國毫無緩衝地帶靠近中國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對於美國來說,杜魯門這場戰爭打得意義大么?大,但是不必需。我們可以說,杜魯門是在彌補自己的錯誤,彌補在5年前東北亞的失誤。在冷戰序幕開始的情況下,一個新的共產主義國家誕生是已經把自己陷入意識形態鬥爭不能自拔的杜魯門不能容忍的。杜魯門是一個有理想但是個人魅力不足的領袖,在面對「紅色恐怖」威脅下,他選擇了簡單粗暴沒有原則處理方式,沒有意識到中國其實是一個毫無原則(毫無貶義)的「realism「國家。 4/23 part 3感謝大家支持,為了讓大家早餐時間可以看,我在此更新。下面這部分我會有一些偏題,主要談談大家感興趣得關於「realism」的中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具有也是最能堅持意識形態的國家,他的意識形態比蘇聯更高效更符合人類的精神追求(不然冷戰後期蘇聯也不會陷入四面楚歌)。我前面這句話說的有點 美分,但是大家想一想 每一次學生鬧事包括這次台灣和大家熟悉的那一次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特點呢?就是 鬧事是沒有理論支持的。孫中山先生在革命之前,全國上下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起義,但是最長不過半年都失敗了。為什麼?因為做事都要講個理由。比如,你和你朋友不滿你的老闆,你要把他做掉,你得有一個理由,不是說一句:我不喜歡他就可以了。你要說:為了人類自由民主為了全公司的和平,我們要做掉他。孫中山找到了理論依據,這裡就不細說,於是每個人都熱情洋溢的投入到革命里。gcd提出的是什麼理由?均富,自由和民主。美國在對日本宣戰後提出什麼理由?為了人類的自由和平。歷史上的每一個革命的理由都是一樣,但是美國的確是自始自終堅持這個概念的。但是,中國人不一樣,中國從古至今能夠存活至今就是因為中國人明白: 世界上沒有絕對強弱,只要自己獲得好處怎麼樣都可以。 (我絕對沒有貶低自己國人意思)。美國人,杜魯門以及民主黨精英們在二戰後政策最大的失敗就是:用一樣的方法來面對全世界的文化。美國想用自己的思維去構建這個世界,在歐洲,大獲成功,在東南亞,大獲成功,在日本,成功,在韓國 比較成功。在中國,徹底的失敗。在這裡,我簡單談一下個人對於克里米亞問題 中國態度看法。中國是明確表態支持俄羅斯,但是看看美國態度,一點都不憤怒而且還和中國來起互動啊。想想,我都覺得有點膽寒,為什麼呢?我有時候跟著混跡在Think Tank裡面,他們談到最多的話題是什麼?「 Who Lost China?"這件事表明美國人越來越了解中國,表明態度不代表就真的 表明 態度。俄羅斯這個和中國比鄰的國家,一直是以羅馬第三帝國為核心構建自己國家,這個話題比較大有機會再說。他是一個以擴張為目標的國家,中國支持俄羅斯,有一種可能就是希望短時間內不要和俄羅斯有任何問題衝突,因為東南面問題太多,如果北面出現問題那就麻煩了。美國也是慢慢理解中國這種無奈的,給中國壓力反而讓中國越遠,不如緩和下關係這樣咱們可以繼續交往。說到這裡,我要重點提下中越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世界進程,改變了中國政治格局,dxp是曠古奇才。每個人對於這場戰爭都有不同看法,我也很同情和感謝我叔叔輩分的老兵,這裡向你們致以最高的敬意。我講一下我知道的故事。dxp這場戰爭是沒有經過軍委同意的,是一個自己發起的戰爭。那麼咱們來看看這場戰爭的前戲:1979中美建交,1979 2月蘇聯越南簽訂15年和平條款,1979 2月中蘇友好條款過期,在同月中國對越南宣戰。宣戰前,dxp做了什麼?訪問美國。我個人一直猜測,他是否明確要求美國支持並且選擇重新站對。因為沒有文件支持,這隻能作為猜測。那時候越南是個什麼角色?世界第三陸軍,並且佔領了柬埔寨。柬埔寨的紅色高棉組織的背後支持者是誰?祖國和美國,越南入侵柬埔寨和紅色高棉作戰是哪個支持的?蘇聯。看到這裡大家都有點蒙了吧,在1976-1979的中國的國家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
4/23 part 4有些知呼朋友覺得我歪樓啦,好像的確如此,那我就簡單回顧下中越戰爭好啦然後咱們繼續分析杜魯門。我在這裡說幾件事:鄧小平訪問美國,1979 2月開戰,1979 7月美國第一次給中國貸款,同期中美貿易額大增, 同時大家關注一下東西方面軍配置如何,然後哪方面軍損失慘重導致1983年被更換裝備為由最先裁掉。希望大家去查找資料自己慢慢去證實,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討論這個問題。所以我希望大家看待問題時候能夠結合歷史來分析,這樣,一個人物和一個事件就會變豐滿。Part 5
咱們回到主題上,這個時候大家意識到一個主流學界忽略地區域沒? 朝鮮,從1945到1950朝鮮戰爭開始,朝鮮怎麼了?!沒有任何歷史課本提到朝鮮戰爭 前 朝鮮怎麼了。讓我們先了解下1945年前的日本帝國。日本帝國擴張程度在1941年前是達到亞洲帝國歷史前3大的程度,殖民地包括台灣,朝鮮半島和滿洲。(在這裡我明確表示:台灣問題現在很難分析與部分台灣人日本情懷有關就像香港人的英國情懷有關,我不去評價對錯,我把事實寫出來大家去理解。)這裡我列出3個問題:1.為何戰後德國會被一份為二?日本為何沒有?2.為何美軍進入日本後沒有順便接受當時符合國際法的日本海外領土 朝鮮半島?
3.杜魯門為何被我稱為偉大的政客?1 對待德國,美國不是unconditional surrender policy(無條件投降),而且蘇聯與德國在東線激烈作戰,蘇聯士兵進入德國境內不可避免,只有和平談判才能確保美國蘇聯不會在德國境內因為瓜分問題交火。2. 美國對日本是 unconditional surrender,推薦任何對於這段歷史感興趣同學好好研究下這個policy。美國在1941年和日本開戰,蘇聯在potdam公約聲明後並且結束歐洲戰場後才和關東軍開戰,交戰2周後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於是佔領滿洲。這個時候蘇聯對朝鮮半島和北海道蠢蠢欲動。這個時候,杜魯門下定決心放出2顆原子彈 這讓斯大林抽了一下午悶煙。於是雙方開始談判,大家這個時候都不想產生軍事衝突,於是雙方和談後決定把朝鮮作為雙方緩衝地帶,但是雙方在朝鮮開始默默扶持自己親信,金日成和李承晚。後來事情大家也知道了。3.杜魯門在遠東政策上不夠成熟很大程度因為他極力避免造成美蘇雙方直接衝突和國內麥卡錫主義發展。但是對於日本他堅決繼承unconditional surrender這是一個勇氣政客的表現。介紹完遠東的故事,讓我們把鏡頭回到歐洲。
戰後歐洲大家最熟悉的是Marshall plan,這個plan介紹很多我就不具體描述。我主要介紹美國的 大殺招-Decolonization。去殖民化政策。這個政策感謝羅斯福,羅斯福和丘吉爾會談中多次表示美國出兵歐洲條件是戰後英國放棄自己海外殖民地,鼓勵殖民地人民進行民族自我認識。丘吉爾在英國陷入危機中被迫答應羅斯福,這也導致1945丘吉爾失去了選舉,人民對他是一半感謝一半恨。歐洲老牌強國在二戰裡面基礎工業農業被徹底性摧毀,戰後被美國逼迫放棄最後的榮耀-殖民地。並且美國堅持在世界推行Bretton wood體系,以黃金為基礎金融體系,這讓被納粹掠奪一空歐洲各國更加無力應對和反擊Marshall plan,歐洲橫行霸道300年後,美國徹底讓他們墮入深淵,直到現在歐洲包括歐盟都在抱大腿。羅斯福的理論被毫無經驗的杜魯門勇敢並且嚴格執行了,這給美國霸權主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1949創建NATO北約組織現在存在世界上。所以可以說第三世界國家獨立的確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儘管美國擁有其自私打算但是小國獲得機會明白自己還是離不開美國推行的decolonization總結:
他是一個美國夢的代表,一個窮苦出生的小孩奮鬥成為副總統,在強勢的羅斯福面前他只是一個掛著名頭的副總統。但是,毫無經驗的他突然獲得機會稱為總統時候,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一步一步堅實推動美國走向世界霸權地位,他是那塊不起眼的奠基石。冷戰不是他能避免的,他只是履行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毫無家族勢力,毫無軍隊經歷前提下,面對黨內國內反共勢力,他沒有能力去糾正他們,他只能去順從。我知道很多中國朋友很反感這個 朝鮮戰爭 罪犯。但是,他只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他有家庭有理想也有自己私慾。他想當總統但是他又想證明自己能力去幫助這個國家,這個平衡點他努力去找,並且他找得很好。如果你要問我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總統: 他的污點是無法抹掉他對於美國霸權的貢獻。美國人民把他選為歷史第7偉大總統,就是因為他站在那個時間節點,面對無數需要他做決定的問題時候,他的每一個決定都讓美國一步步走向霸主地位。雖然他個人不夠霸氣,不能和太祖一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他只是一個人,一個足可以把記錄在 人類群星閃耀時 的偉大人物後記:離開白宮後,他一個月全部收入只有112美金,直到1957年才被國會通過補助每年25000美金,他的生活就像是個普通人,就如60年前那個密蘇里州的小男孩一樣,耕者地背著古羅馬英雄的故事,沒有布希家族肯尼迪家族永不消失的輝煌,留給他的只有那個時代無盡的回憶。
個人私貨時間:討論杜魯門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從3個國際方面來描述這個人物。當然我盡量客觀中肯的提供資料,還請大家自己去判斷。一個歷史上的人物咱們 要把 他當作人來分析。人是有私慾私心的,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在滿足自己私慾同時默默的扛起自己的國家。感謝大家,因為我不想因為過多討論冷戰其它問題而歪樓所以更新後我就圍繞杜魯門分析。寫出Bibilography是一件比較麻煩事情,有需要朋友可以私信我。有機會在其它問題中,我會貼出部分合影照片,分析分析這些和我有一面之緣的中國人民老朋友。
對於中越戰爭中中美會談信息,歡迎大家在自己研究數據分析後討論討論。因為課業閱讀實在太多,有些問題我不能回答。但是,我在我回答的問題裡面,我會毫無保留的貢獻我自己所知道的微薄知識。但是理解和明白還是要靠朋友們自己理解,希望我的回答在你們茶餘飯後的閑談中可以幫助更多人普及基本知識哈哈。再次感謝你們的時間和 姿瓷!最近剛剛看完大衛?邁克羅夫寫的《杜魯門傳》,整整1200頁的鴻篇巨製完整的記錄了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的一生。個人在看完之後認為可以根據這一本書概述出杜魯門的人生軌跡和他擔任總統後的歷史行程,作為一個歷史上在很不太平的時代倉促上位並且不為大多數人看好的總統杜魯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並交上了一份被眾人認可的答卷。可以說杜魯門的一生雖然有不少對手卻沒有私敵,他那堅持不懈敢想敢做並時刻心繫於民的性格讓其在卸任後雖然支持率跌入谷底卻依舊有許多美國民眾依依不捨的和他道別。
作為一個比較典型的老式美國人杜魯門沒有出生在發達優雅的東部沿海而是在美國西進運動後開發的密蘇里州,他的外祖父所羅門 楊作為德裔移民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王國,杜魯門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擁有者1600英畝土地的農場,有著無數雞豚狗彘之畜的莊園里,這也是杜魯門過的最快樂也是最安生的一段生活,當然這也隨著1892年杜魯門8歲時他的外祖父去世而告終。
這個問題下的架吵完了,終於可以來寫點什麼。
------------------------------------------------------------------------------------------------------------------------
哈里·S·杜魯門是我心中少有的幾個偉大總統之一,同樣的,他在民調中也保持了「第六偉大」的高位。(排在前邊的是建國諸傑,里根及羅斯福等)。在這個群魔亂舞的時代,我分外的想念那些去做「糊塗」事情的,不在我們身邊的人。
我迄今一直是一名教友派的信徒,我將很高興地與全世界的人一道,放下武器,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除非整個世界都有同樣的意願,否則事情就到此為止;而我將拿起火槍,並且感謝上帝,是他把槍給了我。
-------托馬斯·佩因杜魯門來自一個密蘇里州半開墾地區的浸信會農民家庭,家裡租種了很多土地但不是很富裕。他的母親瑪莎是「像大多數男人一樣攜帶獵槍」並且「像釘子一樣堅硬」。一定程度上講,他的校園教育是粗鄙的,來自小城的公立學校。然而他受到了極其嚴格的家庭教育。這與學校一起給了她宗教與道德的培養。這使他終身保持著美國建國以來的信念:個人與國家的行為都要由清晰的原則來指引,這是這些原則在對與錯之間做出了區分,這些原則賴以建立的基礎,是猶太-基督傳統的《舊約》和《新約》。而美國作為山上之城擁有無法推卸的道德責任。這是維多利亞時代價值觀的產物,杜魯門循著這樣的價值觀與美國古老而優良的傳統成長起來。
接著又是一段乏味的美國夢的故事,1900年16歲生日起,杜魯門種地,做商販,探礦。他的財務狀況顯示了他作為一個蹩腳商人是多麼的令人蛋疼。他這樣一直下去,可能成為一個不好不壞的商人,或者厭倦商業回鄉種地。但是命運總會是喜怒無常的——也許就在一瞬間,人生就會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戰爆發,美國傳統老派的愛國精神使他應徵入伍,以少校軍銜退役,並加入了共濟會,退伍軍人協會,古道協會等組織並積极參与社區活動。1922年擔任傑克遜縣法院的法官。後來經歷了彭德加斯特事件後又陷入貧窮,但依然積極從事政務,獲得競選成功,1943年登上《時代》封面,最終1944年入主白宮。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杜魯門曾經主導堪薩斯城的公路修築計劃,在無止境的勒索,任命中與一群貪腐分子一起工作,最終完成了公路系統,造福一方。並且經受住了司法部1938年嚴苛的調查,獲得了極高的政治聲望,他給妻子寫信說:「看來除了我,大家都掙錢了,但是我很高興我依然能夠踏踏實實的睡覺,即使因為我,你跟女兒確實過上了該死的苦日子。」
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這個美國夢不是去佔領一個私人公園來大麻抗議性遊戲;也不是教師紛紛沖著grant跑,教出來成群結隊狗屁不通的大學生,而是養著28口人,一周工作60小時的職員;是靠獎學金進入衛斯理公學而沒抱怨富人如何如何操了他的勤奮的學生;是勤奮,自立,驕傲的單親媽媽;是上夜校,入籍,按時納稅,送孩子上私校的穆斯林;是從不領取失業救濟與食品券,堅信未來靠自己的工人;是窮人出身,沒有貸款欠債抱怨福利,有自尊自愛的加油站夥計;是努力工作,努力行善,堅信解決貧困的正道在讓窮人自己照顧自己,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傻逼的富家子弟。
……杜魯門的經歷使他做好了一切準備,作為一位行政官,他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決定;作為一名指揮官,他在國防方面的理解遠勝前任。1945年夏天,太平洋戰爭的尾聲,日本的當權者已經喪失了勝利的信念,但是他們的榮譽(如果有的話)使其下決心抵抗到底。這個最終作戰計劃包含10000架自殺式飛機,55個步兵師,25個旅,225萬軍人,400萬文職人員,2800萬民兵——使用長毛,弓箭與土槍。這一策略意味著盟軍需要付出額外100萬將士的傷亡。而日本的損失將是2000萬人。歷史的弔詭正在此,繼續展示火力成了最合理,理性,人道的辦法。接著就是使用原子彈終結了戰爭。杜魯門到死都相信投擲原子彈的舉動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無論他們來自同盟國還是日本。而大多數研究者也同意他的看法。
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一經歷史的折射,總會顯得那麼充滿神奇的魔力。讓我們以為本來他們就是應該這樣發生的。我說了,我還要重新說一次,好多你以為你熟悉的事情,可能並不像你熟悉的樣子。在贏得二戰的同盟中,主要成員之間的關係已瀕臨破產——西線與5月7日在法國蘭斯舉行受降儀式,東線則選擇了次日的柏林『;莫斯科軍警驅散了對美軍表示友好的遊行;而丘吉爾爵士甚至將自己的回憶錄命名為《Triumph and Tragedy》。相對的,羅斯福是一位偉大的總統,傑出的政治家與優秀的公關大師。在表層上他是一個威爾遜主義者。對美國的政治他敏銳而幹練,但在全球戰略上,他缺乏如丘吉爾爵士那樣的透徹與洞察力。如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公共知識分子一樣,他傾向於通過表面價值判斷蘇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民民主政權」,而美國外事人員大多是粉紅色知識分子,來自產生戴維斯,謝偉思和阿爾傑?希斯的同一個精神苗圃,他們給了羅斯福許多糟糕的建議。對這些外事人員,羅斯福半信半疑,但他始終堅信扭腰時報,這份報紙在莫斯科的采寫者最喜歡說的話是「我把賭注壓在斯大林身上。」
於是,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勢力範圍,蘇聯領土向西狂飆突進數百英里,紅軍扶持了東歐那些聽命於蘇聯的政權,赤化了半個歐洲。羅斯福與他的粉紅幕僚們相信,反共分子是最偏執的危險分子,認為丘吉爾是不可救藥的老牌帝國主義者,沒有能力理解蘇聯。他談到斯大林時說:「如果我能把他要的東西都給他,而且不求回報——理當如此。他就不會擅自吞併任何地區,而且還會與我合作,共建一個民主而和平的世界。」在他的堅持下,蘇聯脫穎而出,在亞洲吞併了外蒙古,庫頁島南部與千島群島。並獲得了在遠東的其他領土和特權;在歐洲成功使蘇聯打造了眾多共產國家組成的龐大衛星帝國。早在德黑蘭會議,布魯克爵士就評論說斯大林把羅斯福裝進了口袋。而雅爾塔會議期間,丘吉爾犧牲了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將希臘拯救出來,阻止了斯大林染指地中海,而羅斯福拒絕了派出監督組監督東歐選舉的要求,滿足於斯大林的口頭保證——「所有民主的政黨都會參與競選。」最後,斯大林愉快地得到了羅斯福的承諾:「所有的美國軍隊都會在兩年內撤出歐洲。」我們很難想像如果羅斯福活到了第四個任期並在戰後繼續主導美國政策的話,歐洲究竟會發生什麼,但是有證據表明,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間內,他對斯大林極度失望,認識到俄國辜負了他的信任,在1945年春天,他說「斯大林沒有履行他在雅爾塔會議上的任何一個承諾。」 繼任者杜魯門對蘇聯不抱有幻想,他把納粹與蘇聯看作是兩個可怕的產物,二者在道德上沒有區別。他寫信告訴妻子說:「斯大林像希特勒與黑幫頭子一樣不可信任。」但同時,他又反覆強調了自己的現實主義觀點:「只要俄國人能讓德國的192個師繼續忙活,那是不可輕視的努力,我會非常樂意繼續幫助俄他們。」一直到他入住白宮,他的觀點沒有任何變化——蘇聯本質上是一個強盜國家。他要求蘇聯履行在雅爾塔會議的承諾,習慣了美國粉紅外交官吹捧的莫洛托夫詫異於杜魯門居然敢這樣說話,杜魯門答曰:「執行你們的承諾,就不會有人這麼說了。」
要逆轉羅斯福的政策需要時間與決心,1945年上半年,國務院仍然禁止發表對蘇聯的具體批評,哪怕是直接講述事實的新聞。 在波茨坦,美國大使,列寧勳章獲得者,斯大林喜愛的戴維斯勸告杜魯門:「對斯大林友好點,我感覺他的感情受到了傷害。」在回憶錄中杜魯門說彼時他覺得斯大林是一個可以與之共事的騙子,就像在堪薩斯的貪腐分子一樣。此時丘吉爾被工黨艾德禮政府取代,財政黑洞困擾著英國。上帝讓法老的心愚鈍,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也許歐洲的歷史就已經結束。然而雄心勃勃的斯大林推遲了從伊朗撤出軍隊的進程,向土耳其索取領土與軍事基地,要求參與對北非的管理。同時加強了對東歐的控制。甚至莫洛托夫都感到這些要求的過分。美國外交官與情報來源都做出了同樣的報告,這些報告來自保加利亞,來自匈牙利,來自南斯拉夫與羅馬。此時美國甚至不知道蘇聯到底要做什麼。直到命運召喚了蒙選之人。1946年2月22日,喬治·凱南從莫斯科匆匆發來一封8000字長電報,告訴驚慌失措的國務委員會與民眾,
蘇聯一意孤行的原因並非西方做了什麼,而是源於蘇聯的內部需要,蘇聯領導人需要將外界視為敵人,這是統治的基礎,沒有這個借口,他們不知道如何去統治國家,不敢對人民施暴,不懂的如何說服人民做出犧牲。指望西方讓步來換取蘇聯讓步是天真的想法,在遭遇一連串挫折之前,蘇聯的政策不會改變。然而而戰爭並非唯一手段,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長期,耐心,堅定的政策來遏制蘇聯擴張。
凱南的長電報實質上成為了美國對蘇戰略的基石,也喚醒了美國民眾,使其意識到共產主義陰謀的危險。兩周之後,丘吉爾爵士來到了密蘇里州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81%的美國人贊同爵士與總統的想法——建立一個永久的軍事同盟。這是現代史上的一個歷史性時刻。儘管丘吉爾為此損失了75美元——因為撲克。杜魯門以馬歇爾將軍更換了伯恩斯,表示「我不認為我們要繼續妥協下去,我已經厭倦了縱容俄國人。」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在兩院特別會議上,發表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通告——「有人試圖通過武裝與強權來征服自由國家,美國必須協助自由的人們以他們自己選擇的去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有足夠的財力,意志與英雄。這些英雄從歷史與經驗中得到教訓,為了人類的利益,美國必須扮演起自己的角色。這些英雄是軍人,政治家與平民——艾森豪威爾,馬歇爾,麥克阿瑟,迪安·艾奇遜,喬治·凱南,約翰·麥克洛伊,查爾斯·伯倫,羅伯特·洛維特,以及許許多多的議員。無論是才幹與經驗,判斷或者清晰。他們是建國諸傑以來最偉大的一群美國精英。我要誠實的記錄下他們,為了認真看到這裡的各位。雖然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可是我覺得他是不應該被遺忘的,特別是在今天。
斯大林並不在意杜魯門的變化,他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去修改一本哲學教科書——刪除掉褒揚西方的所有語句。在此期間按杜魯門的要求,馬歇爾制定了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 歐洲的首要威脅不是蘇聯紅軍,而是貧困,飢餓與絕望。它們可能會把斯大林的傀儡送上台。
- 美國的經濟援助將恢復歐洲的信心,扭轉紅色的趨勢。
- 歐洲復興計劃將使東歐國家與蘇聯之間關係緊張。因為蘇聯不會允許東歐國家參與。
斯大林對此的反應是發動捷克政變,封鎖柏林。前者促使國會迅速批准了歐洲復興方案,後者又在盟軍的柏林空投下顯得無力而笨拙。接著是西德的建立與北約的簽訂。北大西洋公約體現了「集體安全」的基本原則。正是因為缺乏這樣的體系,才不得不打一場二戰。她不僅是原則上的,更是實踐與事實上的,因此在戰後的所有機構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被證明是最持久,也是最有效率的機構;北約沒有食人族酋長的席位,因此維護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至今。與此同時,國務院與國防部起草了著名的的NSC 68,這份文件認為,美國作為最強大的自由國家,有道德,政治上的義務去用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手段去維護自由制度。同時確立了美國對世界秩序的承諾義務。它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聯盟,100萬海外駐軍以及675個海外基地。美國全方位的承擔了自己的帝國責任——搏擊強梁、卵翼貧弱、臨豪傑以厲、待降虜以寬。自此以後,羅馬和平呼之欲出。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杜魯門任內開始的「遏制」戰略,這種戰略是相對於「還擊」戰略而言,即「對蘇聯擴張耐心而堅定,警覺的遏制」。這種戰略不但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同時成功地將共產主義阻擋在烏拉爾山以東。但是在遠東地區,腐敗的國民黨政府與共產黨的農民政權在滿洲進行著決定全中國命運的戰事,國務院內的205個親共分子影響了馬歇爾對國會的報告,聲稱中共與蘇聯並無聯繫.最終美國對自己二戰時的盟友實施了嚴格的武器禁運,丟掉了中國。到了1950年春天,斯大林有限同意金日成越過三八線,於是6月25日凌晨朝鮮戰爭爆發,消息傳到白宮,杜魯門的第一反應是「迪安,我們要阻止那群狗崽子。」隨著麥克阿瑟的全面反擊,斯大林要求中國參戰,中國的介入使得麥克阿瑟要求實施全面的軍事行動,包括最拿手的戰略轟炸與封鎖。但遭到杜魯門拒絕。在這件事上,杜魯門時刻牢記干涉朝鮮的目的,封鎖與戰略轟炸乃至原子彈會使蘇聯直接捲入戰爭,而美國的目的並不是發動全面戰爭而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另一方面,到1951年春天,中國軍隊的進攻已經被阻止,李奇微將軍則率領聯合國軍穩步反攻。這更讓擴大戰爭規模顯得沒有必要。1952年秋,中朝都想結束戰爭,但斯大林要他們繼續打下去,直到赫魯曉夫上台,同意簽訂停戰協議。那已經是1953年7月了。在戰爭中美國表明了遏制政策的決心與在更大火力使用上的審慎,然而在國內,杜魯門遭遇了空前的危機,在解職麥克阿瑟一事上,杜魯門遭遇了民意整整一年的質疑與反對。為此杜魯門非常苦惱。但最終,杜魯門的行為重申了選舉而生的民事權力,有權凌駕于軍事英雄之上的原則。
朝鮮半島的戰爭前30年,英國為了贏得二戰,在中東地區提出了包括《貝爾福宣言》在內的諸多允諾,然而英國人卻授權巴勒斯坦最大的地主穆罕默德·阿明·阿·海珊作為耶路撒冷教法說明官,他在種族偏見中長大,此前他因煽動反猶太襲擊而被判苦役,有一張他和黨戈姆萊的合影,下邊是這個納粹頭目的字「偉大了穆夫提閣下」。穆夫提組織了對巴勒斯坦溫和派系統的毀滅與暗殺,最終在30年代末,再也聽不見公開的溫和派觀點了。最終,穆夫提及極端思想控制下的阿拉伯國家迫使美國,土耳其,拉美等國限制去往中東的猶太移民,即將對中東失去控制的宗主國大英帝國,此時唯一的親猶太高層只有丘吉爾,但他依然無力回天,但是卻在英軍中設置了一個獨立的猶太旅,該旅的大多數成員最終成為新生的以色列國防軍的核心力量。在美國,羅斯福從雅爾塔會議回來後,在與沙特國王的會面中標明他已經成為一個反猶太復國主義者。而杜魯門部分出於感情(他認為對不起猶太難民」,另一方面是出於計算(他需要猶太社團的選票),他不相信國務院和那些官僚的阿拉伯主義。最終他推動了聯合國的分治計劃,承認了以色列國。事實上如果萬一年提出分治計劃,那杜魯門就可能被過於強大的反猶勢力壓倒,(1948年,無論國務院還是五角大樓,都反對以色列的建立。)而終生反猶的斯大林出於一些原因,正經歷一段短暫的親猶階段,並幫助了以色列成立。美國1947年支持以色列的行為,是冷戰前最後一次理想主義作為。而後來的事情證明了這一政策的正確,以色列不但經歷了四次生存之戰並倖存下來,而且設法保持了它的憲法秩序與民主實踐,成為中東地區唯一運轉正常的自由國家。
在以色列之外,杜魯門還援助了眾多地區的民眾,他希望美國的援助能夠「恢復米索不達米亞流域伊甸園班的豐饒」;能夠讓非洲的贊比西河流域像田納西河流域一樣繁榮;組織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並成為主要捐助人;杜魯門來自中西部地區,清教徒的美德與美國社區農民的傳統在他身上得以發揚,「審慎的救助」是「天經地義的」。1947年一年內,美國運往國外的物資高達兩千多萬噸,估價達到二十億美元,此外還提供了90億美元的援助款項,以及花在歐洲復興計划上的130億美元。但是杜魯門認為這並未讓「美國的良心」感到滿意,連任成功後,杜魯門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內讓人意識到「窮國」和「富國」的差距,並要為此做點什麼。同時,伴隨著經濟繁榮,共產主義在自由世界也停止了擴張。到七十年代,美國對外的援助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花在了歐洲以外的地區,無論從哪種角度,什麼樣的尺度來看,這都是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其中的大部分都起到了幫助作用,不幸的是,在這份獨一無二的慷慨背後,反美主義的幽靈也愈發膨脹,反美主義一直和人類卑劣的本能相吻合,如今,在21世紀初,它正在成為強大的「最壞東西的吸鐵石」,向所有找不到歸屬的理論,所有從教條主義星繫上隕落的小黑星星,所有散落的碎片,所有失去方向、尋找新的磁石的鐵屑敞開;反美主義已經成為集權主義超級理論崩潰以來正失去的那塊吸鐵石,而今天,在歐洲,在阿拉伯世界,在亞洲的所有地區,在拉丁美洲,反美主義這塊吸鐵石正在重新吸引沙文主義、霸權主義、對純粹的渴望、種族優越感、種族主義、反猶主義,當然還有原教旨主義。 而巴黎為中心的知識時尚工廠及時的為媚俗的知識分子們提供彈藥,讓人不得不感慨法國真是人類的寶藏。法國的思想、法國的信仰、法國的社會運動,都是人類良心的磁石,貼在道德指南針尾端,永遠指著相反方向。不管法國曾經去向何方--納粹、共產主義、存在主義、傑瑞劉易斯電影、薩科齊總統的私生活--我們都可以頭腦清晰地選擇另外一條路。但是,歷史上的善行,哪一個又得到了回報呢?無論是杜魯門,還是美國,都會牢記猶太-基督教傳統的訓誡——美德就是美德的回報。
杜魯門的家庭生活也令人嚮往,他說他在1890年,6月的小杜魯門就愛上了5歲的貝絲,最終於1919年結婚,直到1972年杜魯門溘然長逝,他們的婚姻持續了53年;他唯一的女兒有著自己的音樂事業,面對對女兒侮辱性的批判,已經擔任總統的杜魯門對那位作者寫信表達自己的憤怒,稱其為「懶成幾瓣的貨色」與「狗屁不通的文章」,他的憤怒引來了極高的關注度,這也是杜魯門的眾多類似事件之一,每一個做父親的都會理解杜魯門的舉止,這件事反而提高了杜魯門的聲譽。人們認識到他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他本質上有來自華盛頓-辛辛那提時代淳樸農場主的氣質,虔誠於上帝,忠誠於家庭,一個真誠的憲政主義者與南方民主黨人的衣缽傳人。
理解杜魯門,首先要理解美國。從1776年那個美麗的夏天開始,國父們的聖殿以降,無論是「廢奴者」林肯,還是「審判者」布希;「勇往無前」的西奧多還是「力挽狂瀾」的里根,「爐邊」羅斯福或者「律法」威爾遜等等。哪怕是「人權小子」卡特與「醫保達人」奧巴馬,都帶領著這個國家憑藉信仰與意志,勇氣與堅持來戰勝苦難,從杳無人跡的茫茫荒野,發展成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經歷如此多的苦難,失敗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憑藉與生俱來的淳樸正派與民主政治的技巧,來進行自己偉大的共和主義實驗,並向邪惡發起進攻,直到它被徹底征服或是部分糾正。我們有理由對此充滿希望。
為了填補小羅任內的錯誤,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放棄蔣介石並不完全是他的責任,誰讓刮民黨那麼垃圾。
整體來說,任內成立聯合國、以色列建國、成立北約、柏林空運,是個亮點遠多於黑點的好總統。
二戰後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英國,美國大鵬展翅恨天低,只有極大的改變世界資源版圖,才能容納美國的雄心壯志。 美國要做的是把英鎊結算的英聯邦經濟圈瓦解,把其他歐洲國家的殖民地體系瓦解,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才能讓美國建立起基於美元的世界霸權。 冷戰把蘇聯樹立為敵人,只是這個戰略的一環。 自杜魯門始,經過幾代總統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今天統治世界的美國。
不專業的回答,部分的說一下。我認為,從杜魯門開始,才是美國確立霸權的開始。羅斯福時期在二戰,雖然在最後美國在歐洲戰場和遠東戰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原本的歐洲列強在事實上衰弱,但在心態上徹底二流化還是在杜魯門時期。杜魯門的關鍵詞是冷戰。具體來說,馬歇爾計劃實際上進一步使得美國成為了歐洲法理上的債主,同時也打破了依舊有門羅主義影響下的美國外交思維。
強烈反對幾個看低杜魯門的答案。杜魯門在死後獲得較高的聲望,甚至被評選進入美國總統前十名之列,不是毫無道理的;可以說,杜魯門雖然沒有前任羅斯福那樣的光輝,但確實稱得上美國歷史上卓越的總統。我肯定杜魯門的角度是:他作為總統,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沒有犯過大錯誤。二戰末冷戰初,美國面臨的內外局勢複雜而艱困,杜魯門因羅斯福去世而繼任總統,對於領導內政外交毫無準備,感到「月亮、星星和所有的星球都砸到我身上」。但是,杜魯門具有卓越的判斷力和執行力,讓他在國家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做出了基本正確的決策,包括:
1、順利結束世界大戰,特別是決定用原子彈打擊日本,從而儘可能降低了己方和敵方的傷亡;
2、延續羅斯福的政策,積极參与國際事務,主持建立聯合國,沒有讓美國像一戰後一樣回到孤立主義的老路上;3,、在意識到美蘇對抗不可避免後,將遏制蘇聯擴張作為美國國策(杜魯門主義),並以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恢復經濟;4、不顧國務院反對,承認以色列國,回應國內外猶太人訴求,並為美國中東政策找到穩定支點;5、組織柏林空運,全力支持西方盟國對抗蘇聯;6、以行政命令廢除美國軍隊內的種族隔離,在戰後國內民權改革上邁出第一步;7、延續羅斯福新政,並進一步提出」良政(Fair Deal)「,致力於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系統,為保護勞工權益否決《塔夫脫—哈特萊法》——雖然這些國內政策由於國會被共和黨控制大多沒有實現,但為日後民主黨的國內政策提出了綱領;8、聽取國務院和軍方的意見,不參與中國內戰(美國政府內部的判斷完全正確:要想阻擋解放軍,除非美國直接出兵;認為杜魯門沒有阻擋解放軍渡江是犯大錯的人簡直不能更蠢……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傷亡15萬人已經引起國內強烈不滿,請問1949年初面對四百萬解放軍要傷亡多少人?如何說服美國人為了幫助蔣政權就要在二戰結束五年內再付出幾十萬人傷亡的代價?),並在新中國建立後嘗試與其建立正常關係(說杜魯門把新中國推到蘇聯一邊的人比上一批人還蠢,因為連時間先後都沒搞清楚……司徒雷登決定留在南京和TG接觸是1949年4月,毛6月就宣布新中國要」一邊倒「,8月《中美關係白皮書》還在進一步試探TG,第二年2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讓」一邊倒「成為現實,6月美國出兵東亞才讓兩國關係徹底惡化);9、主持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軍事聯盟的形式把西方陣營聯合起來;10、參與朝鮮戰爭,在遠東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勢力範圍(美國參與他國內戰頂多到這個規模);11、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這是他最受爭議和批評的決策,讓他的支持率一度掉到20%以下,但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既避免因為麥克阿瑟的激進戰略觸發新的世界大戰,又維護了總統的統帥權威和文人領軍的原則。
誠然,杜魯門有他的局限,他不如羅斯福偉大,在國際問題上不是一個戰略家,在國內政策上也不能完全貫徹自己的主張;但是,如上所述,在總統任內遇到的所有重大問題上,他都沒有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對一個身處複雜形勢的領導人物來說已經非常不易了。正是杜魯門的判斷力和執行力,讓美國得以應對各種挑戰,在他1953年卸任時比他1945年就職時更加強大和鞏固。在我看來,杜魯門最讓人敬佩的地方,是雖然出身卑微(中西部農民家庭,沒接受過高等教育,與羅斯福的東海岸精英出身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以地方小政客的身份起家,靠意外當上總統,但能通過學習和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水平,在前所未見的環境中,領導國家經受各種全新的挑戰,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幾乎沒有受到出身、背景等先天條件的局限(比如作為一個南方人卻能率先提出結束種族隔離的問題);反觀許多同時代的政治人物,如一度權勢極大、死後被評為參議院史上前五的共和党參議員羅伯特·塔夫脫(Robert Taft),對內反對新政,對外主張孤立主義,讓人感覺好像還活在上一個時代,完全不願意麵對新形勢、解決新問題。一戰時,三十幾歲的杜魯門曾經虛報視力,為的是能上戰場為國效力。這個故事像寓言一樣預示了杜魯門的政治生涯。美國的偉大之處是能持續培養出認同這個國家的理想和價值、願意貢獻自己的才智讓它變得更好的人——這一點在出身密蘇里小鎮的杜魯門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相比同時代的丘吉爾、戴高樂、斯大林和毛,很差勁。1、羅斯福安排的戰後世界是這樣的:瓦解殖民體系,削弱英法的力量。英、法、俄、中四個世界島國家定位為美國統治世界的盟友。同時從地緣上看,中俄、英法、英法俄是相互制衡的,這樣美國作為仲裁者,能夠得到最大利益。也就是一個美國版的「大陸政策」2、羅斯福給杜魯門留下了豐厚的遺產。1946年到1950年的中共,本質上就是一個社民黨。1946年的斯大林,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兩極之一。1946年的英法,還在苟延殘喘。杜魯門只要稍有一點智慧,就能將美國的輝煌延續幾十年。3、杜魯門的美國,囿於意識形態,斷絕了中共中立的可能(直到尼克松時代才完成這個目標),迫使中共「一邊倒」。開啟冷戰鐵幕,使蘇聯成為對手。為了抵擋蘇聯,又必須向英法輸血,使歐洲重新崛起。到了60年代,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優勢都已經大大削弱。直到尼克松訪華,美國才重新回到羅斯福設想的軌道上,但此時的美國已不是1946年的美國了。4、他本可以做棋手,卻親自下場做了棋子。我覺得真掉價。以上
caterpillar的回答彷彿一股《環球時報》的清風撲面而來的。什麼陰謀論、稱霸理論都用上了……確實無法理解知乎上會有那麼多對他的憤恨,難道因為朝鮮戰爭所以覺得他應該是全民公敵?突然有一種知乎變鐵血的感覺。-----------------------------------------------------杜魯門任期確實發生太多事情,不是幾百字能評價的。杜魯門時代,從結束二戰到站後重建世界持續,可以說是美國全方面霸主地位的開端(之前只是體現在軍事力量上)。對抗蘇聯、馬歇爾計劃,「奠定了西歐很多國家人民兩三代人的幸福」(一英國學者語,原話出自《美國人的歷史》),美國總統也因此有了「自由世界的領導人」的稱號。
杜魯門一流政治家,二流的外交家,三流的思想家,四流的軍事家。
杜魯門上台後,基本上繼承了雅爾塔體系。從原則上來說,雅爾塔體系違背了美國精神,但為了世界和平,特別是為了美國少打仗,美國大多數政治精英希望維持這個體系。杜魯門在繼承雅爾塔體系的同時,又為未來戰爭做好了準備。
第一,杜魯門在輿論上和行動上開始逐漸對抗蘇聯。蘇聯的體系大多數人美國政治精英都不喜歡,蘇聯還喜歡搞擴張,美國防範蘇聯沒有錯。為此,美國出台了馬歇爾計劃,推動歐洲經濟復興。在文化上,美國政府開始排擠打擊各種左翼政黨,還進行忠誠度調查,把各種親蘇的政治團體和人物徹底從文化輿論上打垮。
第二,美國全面裁軍的同時保持核武器等技術領先優勢,力圖威懾蘇聯,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全力參戰,積極準備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三,對於中國政策,美國奉行的是調解但不干預的政策,客觀上有利於共產黨鬧革命,主要原因是國民黨本身內部派系林立、腐化嚴重,美國的援助過多投入很可能是個無底洞。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意識到中國投靠蘇聯已經是美國的敵人,自然挽救蔣介石。
杜魯門沒有想羅斯福一般的世界眼光,宥於意識形態差異,只看到短期利益,而與中蘇等徹底決裂,並迫使大多第三世界國家站隊,沒有利用好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力量,在自身強大實力下,實行過於強硬鮮明的單邊政策,致使蘇聯有機會結成「反美同盟」,因而使美國實力漸漸削弱,霸權過早衰落
沒有縱橫捭闔的經驗,面對國內的保守派太天真,面對國外的社會主義騎牆派(尤其是中國和南斯拉夫)處理方式太簡單粗暴,有時還很幼稚。被老蔣夫婦騙完後被麥卡錫騙。
不過涵養和耐心比起那個赫胖子不知高哪裡去啦!
杜魯門一生感覺黑點不多,我認為唯一的黑點就是:關閉了和中共交流的大門,以及親自組織了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如果當時美軍在38線就停手了,杜魯門怎麼樣民眾滿意度也不會那麼低,也會去參加來年的總統競選,而不是直接棄權)
這條只針對@Perry Song 的回答。麥卡錫,奧威爾和哈耶克以前的西方左傾知識分子,《動物莊園》中的溫珀律師的原型們會不會也說,資本主義是邪惡的,這是一切討論的基礎?「反蘇主義」是一切邪惡的吸鐵石?試問這種腔調和哈耶克《走向奴役之路》中揭露的那種共產主義的迷信者有何區別?忠字舞和古拉格必敗於美國的自由體制,但你當真以為你和你的思想有益於這種自由體制,並且被這種自由體制歡迎?被你評論掉逼格真是榮幸,上次見到這三個字還是對冷哲的評論呢。就「滿是媚態」這一點,你比你鄙視的民科民哲差遠了。另外,不把我的全部回復刪掉,反而留下然後不讓我繼續評論然後繼續一言堂,還真是友善呢。
以下觀點是純粹學術討論,從美國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從現在美國的處境來看,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最垃圾、最沒戰略眼光的總統。杜魯門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視中國,徹底放棄蔣介石,任由蔣介石丟掉整個大陸。無論如何,杜魯門為了美國的利益,都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住解放軍渡過長江,讓國民黨和共產黨分治中國。事實上這對於當時唯一掌握原子彈的美國,出兵加恐嚇就很有可能達到目的,畢竟斯大林也未必樂見中國統一。如果杜魯門這樣做了,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即使有,蔣介石就是美國最好的戰爭炮灰,美國也不會丟掉失去的一代。而一個分裂的中國,是無法對美國形成威脅的。可以說,從杜魯門之後直到奧巴馬,都在為杜魯門拋棄掉蔣介石擦屁股,而且這屁股未來幾十年都未必能擦乾淨。西沃德在一片罵聲中堅持買下阿拉斯加,美國受益至今。而杜魯門丟掉中國,美國為他擦了一個世紀的屁股都不夠。當然,對於天朝來說,杜魯門這樣的總統才是好總統,哈哈哈。
在看過斯通的《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中關於杜魯門的部分之後再回頭來看這個問題下的高贊答案們,使我產生了這樣的感慨:知乎上的二道販子們是不太可能給你什麼新知的,書還是得自己去讀,不明白的還是得自己去搞明白。吃別人拉出來的觀點,是沒有營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