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男想自學一些金融財經,可以推薦一些書籍嗎?

本人目前大學專業是通信工程,才是個大一的,想要趁著年輕多學點,想要學點金融財經方面的知識,所以在這裡求助一下了


  有很多大師寫的財經書籍一直被奉為經典,成為很多金融從業者必看的書籍,如果是金融從業者快來看看一下推薦的15本財經書籍你都看過了沒: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藉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複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

  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

  《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理查德-費里:《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

  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製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儘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髮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佔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4、喬治-索羅斯:《金融鍊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鍊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採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

  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醜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伙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伙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伙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

  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捲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併購諮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繫。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

  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百科手冊」,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的秘密。

  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鬆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

  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複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樸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

  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12、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

  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3、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儘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伯恩斯坦並沒有給出什麼精確的資產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強調分散配置資產、及時進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頻繁交易的重要性。他並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資者們通過理性的判斷得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結論,這在學者中是相當難得的。

 1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資產配置,也在於對各種資產門類的本質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史文森並不排斥積極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過高的管理費用和過於危險的風險敞口。他還對捐贈基金的支出政策進行了點評。

  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5、斯蒂芬-戴維斯:《銀行併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銀行併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併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併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諮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併購故事。毫無疑問,大部分失敗了,但成功者的獎賞很豐厚。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描述了併購的具體流程和主要問題。在這個併購橫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靜的思考是少見的。作為一種複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併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併購,所以了解銀行併購無疑就了解了併購問題的核心。


可以看看張虎成的虎成論金,節目不長,可以讓人對金融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去看看經濟系金融系的課表 看看他們上的什麼課 看的什麼書。一般比較基礎的是西方經濟學 還有證券投資等等~


如果你在美國亞馬遜搜索「美聯儲」的相關關鍵詞,第一個結果就是這本《美聯儲傳:一部現代金融史》(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 A Second

Look at the Federal Reserve)。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上有1457條評論,目前排在「銀行業」的第1名、貨幣政策類的第2名、經濟政策類的第5名;在所有經濟圖書中位列第31位,排在《魔鬼經濟學》和《從0到1》之前、《21世紀資本論》《助推》之後。

這本《美聯儲傳》的初版是在1994年出的,到今天已經出到了第5版、第40個印次。出版23年以來,始終位居同類書暢銷榜的前列。這本大部頭的著作不僅長銷至今,而且贏得了讀者的好評。亞馬遜1450多條評價的平均評分是4.8星(滿分5星),Goodreads上3000人的平均評分是4.27(滿分5分)。在Goodreads上,評分在4.2以上且評論人數超過1000人的圖書共有782本,本書正是其中之一。與豆瓣的圖書TOP榜單類似,在這份四星以上榜單中,大多是大名鼎鼎的經典文學名著和超級暢銷書,其中的財經書少之又少,能夠入圍的也都是國內讀者如雷貫耳的經典著作。

2015年,《華爾街日報》曾在其網站上進行了一次評選,由讀者投票選出自己最推薦的金融圖書。根據投票結果,最終選擇出了25本著作,在《思考致富》《國富論》《聰明的投資者》《經濟學原理》等經典名著中,本書也位列其中。

矽谷有一個風險投資家雲集的網路讀書俱樂部,每位精英風投都會推薦一些自己認為最應該讀的金融圖書,在這份推薦書單中,除了《從0到1》《創業維艱》《黑天鵝》《聯盟》《反脆弱》《人類簡史》這些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圖書外,《美聯儲傳》也位列其中。

無論是讀者的推薦,還是權威媒體的評選,或者是風投的認可,在推薦本書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本書是理解貨幣政策和貨幣系統的最佳通俗讀物。

關於美聯儲和美元體系,市面上有許多相關著作,互聯網上也有許多文章,有很多陰謀論的臆測,也有很多艱深晦澀的分析。在這些龐雜到過載的信息之中,為什麼這本書能成為其中最暢銷的著作?為什麼美國的華爾街精英與普通讀者都認為這本書是其中最好的一本?

原因不止一個,但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首先,這本書寫得很好看。它講了很多故事,包括美聯儲的歷史、貨幣的歷史、現代金融的歷史,並以這些故事為基礎,把美聯儲錯綜複雜的金融術語、貨幣政策解釋得深入淺出。也正因如此,雖然這是一本600多頁的大部頭,讀者卻都說讀起來一點也不累,反而非常引人入勝,故事感十足。這本書把美聯儲嵌入金融史之中,又把金融與世界歷史聯繫起來,將貨幣與世界大戰、美國獨立、政壇紙牌屋的故事相結合,在看著總統八卦的同時,就理解了貨幣政策背後的秘密。

其次,這本書是一本很有預見性的著作。前面說了,它的第一版出版於1994年,當時正是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經濟一片繁榮,但作者已經從中看出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弊端,並在本書的此後幾版中大膽預言,美國很快會遭遇一場金融危機。到了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時,美國讀者發現,其中的預言竟然全部成真了,而且極為精準。當然,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如今再事後諸葛亮地去分析已經沒有多少意義,所以在2010年的最新第5版中,作者梳理了次貸危機的推演,並與本書最終提出了新的預測。這些預測可謂相當刺激,而其中最驚悚的,莫過於作者預言,如果美聯儲的機制不糾正的話,美國經濟還會面臨更大的危險,甚至有崩潰的危險。

再次,這本書乾貨滿滿,視角獨特。關於美聯儲,許多著作都會梳理其歷史,分析其政策,但《美聯儲傳》另闢蹊徑。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本書中真正講述美聯儲歷史的內容不到一半,另外一半都是從側面分析。這是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僅憑經濟學已經無法解釋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們還需要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識,才能看清世界運行的全貌。這本書之所以用一半的篇幅講述美聯儲之外的「無關」內容,就是為了讓讀者能從更宏大的視角去理解美聯儲。當讀者將歷史上錯綜複雜的種種細節瀏覽一遍之後,便能夠融會貫通,雖然你不是經濟學家,卻能夠很清晰地看懂經濟政策背後的「魔法」。

《美聯儲傳》的第一版在美國出版時,印量不高,導致許多讀者沒能買到這本書,進而產生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據一點陣圖書管理員說,當時這本書的借閱預約名單上有37個人,顯然,沒買到書的讀者都去圖書館等著了。好在,這本書讓讀者們手不釋卷、一氣讀完,等待的時間不算長。

如今,這本在美國暢銷多年的通俗金融著作,終於登陸中國,對於所有對金融、財經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這都是一本應該一讀再讀的經典。


走心回答!!!

本人本科的時候學的是中文,從來都是一顆文藝心,每天看書讀詩、看影寫本,夢想成為一個偉大的編劇。

但是!

臨畢業的時候我竟然突然開始喜歡財經方面的東西(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各種找書,看過《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等低級財經書,(真心覺得沒多大用啊,尤其是窮爸富爸,說的容易;小狗錢錢就是教你有正確的理財觀),反正是看了不少,效果不大。

後來開始炒股,炒股真的是太好玩了,從2015年地球頂的時候進場,到現在沒賠本,反倒賺了好幾萬,嘿嘿。(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哦)

我覺得我能賺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比較有風險意識,剛開始不懂的時候,放的錢特別少,然後每天看盤,看各種炒股的書,學習大牛(李迅雷、任澤平)們都怎麼作分析的,等看清楚了再開始操作。

炒股2年來,看了很多書,現在挑幾本出來分享給小夥伴們。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財經小野馬」,

回復「我要讀書」,

就能看到一個鏈接,是我非常非常推薦的10本經典財經書籍,無論是炒股還是做其他的投資,都建議大家看一看,書多看點會少走很多彎路哦,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在公眾號里找,我會儘力解答的。

以後我還會上傳更多經典財經書籍,跟大家分享~~~

祝小夥伴們也能在財經、投資領域小有成就,歡迎找我聊啊!!!


推薦閱讀:

求金融大神簡答「特里芬難題」?
求通俗的解釋CDS(信用違約互換)?
如何系統學習金融知識?
有哪些各位親自讀過的,循序漸進且全面的值得推薦的金融書籍(教科書也可)?

TAG:書籍 | 金融 | 金融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