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筆下那些最終成為一代大俠的人,比如虛竹、段譽、張無忌、令狐沖,都不是一心想要獲取成功的人?
為什麼金庸筆下,那些最終成為一代大俠的人,比如,虛竹,段譽,張無忌,令狐沖等等,他們隨遇而安逍遙自在,都不是一心想要獲取成功的人,而是因為機緣境遇;相對的,比如,慕容復,鳩摩智,東方不敗等等,他們並不是壞人,他們對於成功可以說是痴迷狂熱,做足功課犧牲了時間精力甚至一切,往往並不能最終得到想要的回報?
我並不著迷武俠小說,我只是好奇和不理解金庸老人為什麼要這樣寫?其中折射出這位文學大師對於人生觀價值觀的領悟是什麼?他要比我對人生對社會對成功看的透徹的多的多。
謝邀
江湖有一點很殘酷,想證明自己是高手,很多時候得跟別人過手。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在一步步往上走的時候,腳下會踩著無數的失敗者。
武術就是這樣,一人單練那叫表演,跟體操沒什麼區別,真正的武術是兩人以上用的,搏殺技,有一人勝就必然有一人敗。要是懷著勝負的觀念,等到登上頂峰,腳下沒準踩了多少人。
其實我倒覺得,真正的強者,不需要通過證明別人比自己弱,來證明自己很強。就像一個真正的美女,不需要把別人弄醜,來證明自己很美一樣。
美人知道這個道理,江湖人不知道,因為武術上的強,的的確確是建立在過手比試之上的,比試之時為勝負催動,下手難免脫出控制,必有一方死傷,也就有了仇家,以後只能過打打殺殺的生活。
一個人倘若一心只在武學上爭強好勝,這江湖路走的也沒什麼意思。獨孤求敗倒是厲害了,人生除了「勝」沒有第二解釋。最終達到的巔峰也的確讓人羨慕。但是這樣的巔峰,真的寂寞呀。
想想百年之後,一代劍魔留給世間的是大成劍術,但留給自己的,也只有凄凄一座劍冢,除了劍,他的人生無話可說,死後只有一隻大雕守墳。這樣的勝,是我們想要的嗎?
就連最後,獨孤求敗也念念不忘,但求一敗,可見他確實也沒其他念想。
在江湖中,武學中的天下第一或許不是終極目的,藉由此獲得的名才是重點。比如像莫小貝一樣當個五嶽盟主。小貝臉皮厚,讓當就當。一般人被推舉為武林盟主的時候都會登高一呼:在下才薄學淺,萬萬不能擔當此重任啊。這時會有個白鬍子老頭竄出來,呵呵一笑:當武林盟主最主要的是德高望重,能讓眾人信服,武學都是末節。然後大家哦~地一聲,把白鬍子老頭推舉為武林盟主。這樣下來,很多人會有個錯誤觀念,認為武林盟主真的只靠德行,武術只是小道。要是這樣想,你就真死了。
太極大俠馬小強厲害吧,也算德高望重,自從被公布了地址,被人堵在門口暴揍一頓,上了江湖月報。武功不行,身居高位就是一塊肉,會被人拿來刷經驗的。
在江湖裡的成功,也只有不斷打人,不斷變強。這樣的路,跟遊戲里打怪升級沒啥區別了。這樣的強,跟獨孤求敗一樣寂寞。
通過比試來證明自己強,會有個缺點,強的人想更強,不夠強的,就找個比自己弱的欺負了。有了勝負,就有了恩仇,江湖血光由此而來。
大俠是擔著匡扶武林的責任的,且不說這責任是自己挑起來還是別人託付給他的。很多人以為,需要匡扶的是正義,但在真正大俠看來,真正需要匡扶的,是人心。
所以,一個大俠必須放下自己的勝負觀念,甚至到了特定時候,他需要犧牲,這在功利人眼中,是出力不討好的。
他們不懂,這樣的大俠是真正的強者,即使他暫時武功不行,被人吊打,他也從來沒改變過。
郭靖在沒練成九陰真經之前,被歐陽鋒追著打,但他依然為了武穆遺書挺身吃刀子。令狐沖打不過田伯光,但還是要救儀琳。要是打不過就跑,說等我能打贏你了再回來,那這個勝的意義何在。
有些人生來就是要做俠的,不是因為他資質好,可以練上乘武功,而是他有大胸懷。
這樣的強,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樣帥啊!
什麼叫「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什麼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麼叫「兒孫大破敵」,什麼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和這些比,什麼大長腿九頭身,都被秒成渣好嘛!
以上不是開玩笑,是認真的。
一直認為,男人的帥,是一種態度一種姿態,要說看臉,真有點淺薄了。那些不執著於成功而最終成為大俠的男主角們帥在哪?帥在他們自己內心有自己的準則,有自己的堅持,他們抓住了最重要的東西,並為此可以不顧其他所有外在的評價而終不後悔!正因為他們執著於自己的內心,因此不會為外物所動,不會趨炎附勢,不會賣友求榮。因為他們願意為自己的堅持而付出代價,所以他們才活得簡單,瀟洒,坦坦蕩蕩!他們的成功,是因為堅持了自己,而非要求自己去符合、達到成功的標準。
相反,成功的標準其實很難把握吧。如果從世俗看,守襄陽的郭大俠顯然沒有蒙古的「金刀駙馬」成功啊。就算不提是否有被認可的官方地位,至少從結果看蒙古最終統一了中國而襄陽沒守住啊。虛竹破了戒,顯然是個失敗的少林弟子。張無忌優柔寡斷,顯非統領之才。令狐沖執掌恆山派,精神上卻一直是華山弟子,居然在五嶽大會上唯偽君子師傅馬首是瞻,師太的託付終於還是沒有完成。
成功,其實是一種外在的評價。不同的人對成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如果被外界的評價牽著鼻子走,就難以堅持一種價值觀,難免朝秦暮楚,性格反反覆復。太過執著於成功,難免成為偽君子、權力狂和瘋子。「汲汲」是一種很小的格局,一種很不入流的姿態,因為執著於外在的評價,因而容易迷失自己,也難以取得最終的成功。
而俠,其實是一種道德要求。大到「為國為民」,小到「為民除害」、「嫉惡如仇」、「遵守江湖道義」,其實更要求的是一種穩定的堅持。俠要求你回到自己的本心,堅持維護人性的美好。其實,俠的要求比成功要簡單——只要你願意堅持自己的內心的道義要求而不被外界誘惑。這些人的價值觀其實很簡單,因為簡單,所以他們坦蕩,瀟洒,也容易滿足,因為他們明白什麼是小什麼是大,他們堅持了道義的要求,即使會因此付出代價。所以,大俠都很捨得啊!令狐沖被人冤枉成什麼樣都沒供出風清揚來,郭靖從蒙古叛逃不僅放棄了金刀駙馬的地位更搭上了親媽的性命。
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但是就是因為難,所以才更帥啊!1.成功與成為大俠並不能等價。
2.金庸的主角多半並不成功。3.金庸所寫的,並不是他想這樣寫,而是現實在武俠環境的折射。解釋如下:
每個人眼中的成功,標準都不同,大概因為看武俠,就認為成為武功蓋世的大俠,就算是武俠屆的成功人士了吧。
其實是未必的。
所謂俠以武犯禁,大俠往往有自己捍衛的,獨立於社會法制外的原則。中國古代文章中歌頌的俠,實則多半不是什麼善類,像大鐵錐,周處,水滸中的梁山好漢,都可以稱之為俠。但他們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在和平年代是被希冀穩定安康的百姓所痛恨排斥的,所以周處明明去幫百姓做好事百姓卻仍然為他的死感到歡欣。
金庸筆下的俠,得到了他的加工,往往在道德方面更加趨於完美。然而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成功。
從世俗眼光的標準看,洪七公,蕭峰是骯髒的乞丐,郭靖則是無收入啃岳家的無恥笨蛋,最後還要連累老婆去死。楊過是殘疾人,張無忌則放著皇帝不做要去做無業游民。
當然,我們看武俠小說是不可以用世俗角度帶入的,那麼我們用什麼標尺來界定成功?
最最起碼,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實現自我價值吧
陳家洛想恢復漢人河山,他沒完成,還賠上了自己的老婆。
袁承志想給父親報仇,驅除滿人,他沒完成,皇太極崇禎他都沒殺成,跑去旅遊了。
郭靖看起來很成功,他鎮守襄陽一生,可歌可泣,但他其實的夢想應該是守住,而不是殉城。
胡斐想要報仇,結果不但沒報仇還成了渣男。
胡一刀只想和老婆把孩子養大,結果死於小人之手。
段譽熱愛生命和美女,不喜歡暴力和武功,最後他學了一身武藝,卻保護不了自己的父母和大哥。
虛竹一心歸於佛門,最終他成了道家的宗門領袖。
令狐沖結局牽手白富美,可他只想做一個江湖屌絲陪著師妹天天玩三流劍法。
這些主角,很少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他們擁有的,恰恰是凡人夢寐以求的。
金庸是這些求不得關係的創作者,這些是不是他刻意為之的呢?
是,也不是。
我們的需求,隨著自己的強大和前進不斷變化,然而能夠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不忘初心的,實則萬中無一。
絕大部分,只能在坐擁他人蜜糖的同時鄙之如砒霜。
能夠在順境中冷靜淡泊,逆境中鎮定勇敢的,才能問鼎最崇高的理想,踏上成功的彼岸。
劉備幾十歲了一事無成,騎馬磨大腿還會哭,這樣的人物不是女朋友說分手就跑去自殺的孬種可以比擬的。
金庸筆下的主角多半生而絕非凡品,他們擁有常人無法匹配的道德,毅力或智慧,但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只有寥寥數人,這是小說,也是人生,更是詩。
然而他們的成功
或是拋卻一切雙宿雙飛,安貧樂道。
或是造成宿命,殉道自盡。
你羨慕么?一心想成功的有些成了慕容復,有些成了朱元璋。前者多後者少很正常
題主理解有誤。人之所以會成為大俠不是因為他想成為大俠客,而是因為他有一顆俠的心。
不論主角配角,都是這樣的,哪怕你武功低微,但行俠仗義的舉措做出來了你就是大俠。虛竹,段譽,張無忌,令狐沖在生活中都是失敗者。
虛竹的願望是當個好和尚段譽的願望是能跟王姑娘在一起
張無忌要殺成昆令狐沖想跟小師妹永遠在華山練劍儘管他們為了自己的目標非常努力,但最後除段譽外均告失敗。俠,對於他們的目標來說是不沾邊的。他們能稱為大俠只因為他們有俠心,虛竹救童姥,段譽救鍾靈,張無忌救小昭,令狐沖救向問天,儘管素不相識,但在他人危難之際拔刀相助對於他們四個來說似乎是一種本能,這是他們俠客的一面,不需要刻意追求,尤其是在自己的目標和俠義精神衝突的時候,他們的選擇往往是俠:張無忌最終還是救出了逼死他父母的六大門派令狐沖在少林寺最終還是贏了同意他重歸華山的岳不群反過來看,慕容復,東方不敗。
慕容復要復國。東方不敗要當教主。在蕭峰面臨圍攻的時候,慕容復放棄了俠義之心選擇加入圍攻陣營
在童柏熊受冤枉的時候,東方不敗無視了老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他們的選擇也不能算錯,但他們背離了俠義之道。所以真正的大俠是要有一顆俠義之心的,這跟努力不努力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所謂的成功如上面所說,對於大俠和不是大俠的人來說,都是一樣難以觸及的。在一個佛學愛好者的眼裡,金老先生他的文章中處處暗藏著禪意。
喬峰,段譽,虛竹,慕容復以至於這裡面的每個人,各自有各自的機緣,各自也有各自的執念。
所以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很有意味,你有想過它為什麼叫《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佛經中聽經常佛講法的一些五花八門的修行人,雖然有神通很厲害,但都沒有做到覺悟。這部小說里的所有人,都是有點本事的修行人(天龍八部),它其實就在影射這些人在修行過程中的機緣和執念。
最後在掃地僧的幫助下,蕭父和慕容爹放下執念,不昧因果,於是整部小說圓滿結局。
哦,不對,是以慕容復瘋了的反例中結的尾。
不管正面還是反面,看清了意思就行。
啰啰嗦嗦的我其實只想提句禪詩:
雲在青天水在瓶。因為LZ意義上的成功和大俠的精神完全是違背的啊。什麼叫大俠?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可你本身就是富貴和威武,哪還好意思腆著臉說這話?
郭靖張無忌段譽令狐沖,雖然並沒有什麼權力慾望,但都極具正義感,路見不平明知強弱懸殊也敢挺身而出。這樣的人才是我們意義上的俠客。他們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的對立面是邪惡,也是那一堵冰冷高聳的牆。
東方不敗任我行左冷禪慕容復們有極強的權力慾望,他們對正義邪惡不感興趣,只對秩序感興趣。他們的對立面並不是善惡,是無序的雜草和老是挑釁牆的那些個臭雞蛋。這是一個武俠價值觀的問題,因為能被稱為俠的人都不是為自己而活的。
大俠作為一個褒揚性的評價,是給予那些挺身而出,為他人或群體利益而抗爭的人,要做這樣的事情,首先要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放在靠後的位置上,然後才能不計得失生死的去為他人而奮戰。如果這個人一心想著成功,那也就意味著他是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的,自然不可能為了別人捨身犯險。這個典型對比就是慕容復和蕭峰。少林寺一戰蕭峰只帶了十八個部下,但是聽到星宿派侮辱丐幫武功,依然挺身而出;慕容復一心想要擊敗蕭峰,既為自己揚名,也能為將來複國聚攏人脈,可就算這樣,和游坦之合戰蕭峰時依然偷奸耍滑,讓武功不如他的游坦之承擔主要壓力,最後倆人一起狼狽落敗。
令狐沖也是如此,他武功低微的時候,就能為了救儀琳與田伯光捨命相拼,若是為自己著想,早就溜之大吉了;郭靖棄蒙古的金刀駙馬而不顧,守襄陽數十年,雖然是中原武林領袖,但論個人榮華恐怕未必比得上留在蒙古;相比他們,其實段譽和虛竹都稱不上俠,充其量武功高而已。張無忌能不能算也在兩可之間,至少我覺得他的本心是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想法的。
實際上作為俠命運往往都是可悲的。因為俠永遠都要奮戰,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最後是與時代斗。郭靖,陳近南都是如此,他們兩個最後也都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被時代大潮徹底撕碎。蕭峰自盡,令狐沖最後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拒絕任我行的,只是任我行死得更早才讓他活了下來。
所以,一個人能否被稱為俠,不是看他的武功高低,也不是看他有沒有什麼成就,只看他在關鍵時刻有沒有挺身而出,為他人而戰。當選擇來臨的時候沒有逃避,而是勇敢的站出來,那麼他就是俠。不管他們最終是否獲得了勝利。首先我覺得題主對角色的認識有點點偏差。虛竹、段譽、令狐沖都是典型的得非所願。雖然他們是書中的主角,但是主角光環≠成功。個人覺得他們都挺悲催的,所謂名震江湖這些都是虛空的東西,他們真正內心渴望的東西都沒有得到。
而東方不敗和鳩摩智,私以為他們還不錯啊,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東方不敗的武功是《笑傲江湖》全書最高的,一根繡花針秒殺所有主角,在金庸寫過的眾多武俠人物當中(真正出場的,不算達摩老祖、三寶太監這種擁有知識產權的神人)可能只有越女阿青和掃地僧能匹敵了。但是東方不敗居然死了……居然是為了保護楊蓮亭而死……她tm居然是為情而死……
我們可能覺得東方不敗是不男不女的死變態,但是要知道,她對自己的身份認知很執著,很肯定,自我價值得以充分實現,而且更可貴的是對楊蓮亭有真情。雖然楊蓮亭無恥小人根本配不上我東方教主,但是這也是東方不敗可愛可憐之處啊。至少她不是一個狂魔,是一個人——相比之下,任我行倒更像神經病。
至於鳩摩智……請大家不要被電視劇迷惑了好嗎,我擦每次看電視劇里鳩摩智是醬嬸兒的,勞資內心的草泥馬就呼嘯而過
完全是在醜化鳩摩智好嗎!吐蕃第一國師誒,又不是四大惡人,導演和道具老師走點心好嗎……
鳩摩智第一次出場在天龍寺,完全是寶相莊嚴好嗎。鳩摩智雖然貪戀中原武學,但好歹是吐蕃高僧,佛學修為很深,儀軌很莊嚴的好不好,電視劇里完全是潑皮無賴的趕腳。天龍寺眾僧雖然知道他是來搶武功秘籍的,但是還是被他的佛學修為和莊嚴寶相森森震驚了!當然最震驚的還是鳩摩智的武功,倫家閉關九年練的「火焰刀」,連榮枯大師也敗下陣來。所以說鳩摩智是武功和知識水平雙高的人才,他的問題也是「執著」——親們天龍八部全書都在掰扯眾生的執著和妄想,金庸先生在這部書里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佛學的理解,我覺得他寫下每一個角色,都有悲憫在,所以不要簡單用善惡來看角色
還有鳩摩智開悟那段也很精彩。在泥井裡,武功全失啊,想想他原來多高的武功啊,大理一整個天龍寺都不是它的對手,但是練了一輩子的武功沒了,鳩摩智居然……開悟了……果然有基礎就是不一樣啊。而且雖然失去了武功,但也破除了執著,不也是happy ending嗎。而且書里交代了,鳩摩智回到吐蕃之後致力于振興宗教,非常有成就……不僅走上了正途,而且走得很好哦。
再來看看咱們的主角。
虛竹的夢想是做一個好和尚,但是沒做成,被逼著連破三戒(殺生、飲酒、淫邪),學佛的人應該知道,破戒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當然了從修行人到角度來講,虛竹食肉、飲酒因為是在完全被迫的情況下(好像是被點了穴硬塞進去的是不是……)而且虛竹自身對此非常痛苦,這不算破戒,及時懺悔的話,心裡的戒還沒有破。學武功,錯手殺人,當時一是對於自己的武功程度不清楚,再一個是出於保護天山童姥的慈悲心,戒雖破,但也可以懺悔。但是淫邪這一條……不管怎麼樣都說不過去了。作為出家人,淫邪非常有礙修行,這還是其次,關鍵是虛竹與夢姑纏綿之後,他的心戒破了。徹徹底底的破掉了。這個與他的初衷是完全悖逆的,到後來還當了神馬靈鷲宮的主人。在金庸筆下,虛竹並非貪愛女色,而是貪愛情感,因為有特定對象,不是泛濫的。(我覺得還是女色,畢竟他和夢姑這種黑燈瞎火的,說是情感也太內什麼了吧,我覺得情感要比這個複雜多了)
好吧,反正就是稀里糊塗地走上了一條根本沒想過的道路。而且還發現了自己這麼悲慘的身世。
我個人理解哈,我覺得虛竹之所以不能夠繼續做和尚還不完全是因為被童姥逼著破戒,而是因為身世。這個身世,導致他去懺悔和重新持戒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才只好走上了我們這些凡夫看來「酷炫」的人生。實則是得非所願。
段譽的夢想是學佛,佛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段郎卻廣種情根(貪愛),機緣巧合地學了一身武功(算是嗔的助力吧),苦戀王姑娘不是段譽的優點啊親們,這是他花了整本書才認清的心魔(痴)——得非所願+1
(據史料記載,後來段譽也出家了,算是稍有慰藉吧)
——我超級喜歡金庸先生的修訂版,王姑娘回到姑蘇和阿碧一起照顧瘋癲的慕容復。這才是人心人性,心魔、我執豈是能輕易破除的
——前面有人說段譽的夢想是追到王姑娘,你站住別走!金庸全書都在諷刺段譽的這種痴愚和迷夢,真正貫穿段譽精神始終的是佛學——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段譽在小說中幾乎所有的內心os都是佛祖的教導呢~萌萌噠我段郎~
我讀《天龍八部》的時候,我真覺得段譽就是菩薩,難忍能忍,不舍眾生。
令狐沖的夢想是和小師妹「你挑水來我澆園」,承歡師父師母膝下,和師兄弟們愉快地玩耍。結果被逐出師門、廢掉武功、流落江湖……和邪門外道混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得非所願、願非所得……雖然他有了很多新小夥伴(桃谷六仙、藍鳳凰之類的),還有了新的愛人,但是這不足以彌補令狐衝心里的空白(他見到小師妹有難,那個上趕著……問題不是小師妹本身,小師妹代表了令狐沖的一種生活理想,胸口的硃砂痣吧)。
所以說,金庸想要表達的不是說一個人越不在成功這件事上心,就越容易成功,越努力反而越沒有好結果——這個維度也太低了吧。重要的是怎樣自我定位,怎樣看待和對待人和事。
張無忌、令狐沖這些逍遙自在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是沒有掌控、沒有規劃的,雖然因為運氣還不錯,沒有走上最悲催的道路(沒有主角光環的話這些人早就死八百遍了)。他們身上最可貴的東西是他們的好心腸,他們的好心腸是他們能有好運氣的原因,我認為這是金庸先生對於良善的一種讚歎。
而那些所謂的「壞人」,他們有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去努力,這種態度本身也沒什麼錯,他們和主角的區別是沒有好心腸,不行天道,為了自己的目標犧牲別人。
目標是好的——恢復大燕、號令天下之類的,本身沒什麼錯,朱元璋、張無忌也是干這個的,但問題是:手段錯了。手段一錯,主次就顛倒了——人成了工具,事成了目的。
如果一個人把別人都當成工具,把自己的目標作為目的,工具為目標服務,那麼這種價值取向,就會導致眾叛親離(比如包不同)。大家都是人,人與人之間需要互利才能共存。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作法很蠢——這個有人教過我們嗎?
而我們的大俠,他們的價值導向是「人是目的,事是工具」,做任何事情,從人出發。
比如段譽習武,第一次學武功(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是為了救鍾靈、第二次學武功(一陽指)是為了保護鎮南王府、第三次學武功(六脈神劍)是為了保護天龍寺。武功學得好,這是機緣,但是出發點不同才是主角和反派的區別。段譽和虛竹學武功的出發點都差不多,加上好的因緣,就學到了很好的武功。但是像鳩摩智、慕容復、慕容博,包括蕭遠山,他們的出發點就不好,因為貪婪、嗔恨、痴愚而習武,很難遇到好的因緣,反而容易把自己帶進魔道里(慕容復)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我們看到的大俠們,只是「現」了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人是「隱」的,比如莫大(我已經多次表達過我對莫大先生的喜愛了哈哈哈),真名士自風流,甚至劉正風曲洋,雖然結局略慘,但是也活出了真滋味。
作惡的人,自己的內心也是充滿折磨的(比如李莫愁、慕容復),金庸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寫這些人是有悲憫、有體諒的,他們雖然作惡,他們自己也苦,他們苦就苦在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麼苦,憑什麼這麼苦,所以用一種錯誤的方式來疏導自己的苦。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嗎。
好吧先寫這麼多吧。已經夠啰嗦的了
----------------------------------------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說的不是要人們來錦上添花。。。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說的是為官之道。環境污濁的時候不要去同流合污,要隱。有了能作為的環境就要積極作為。原文是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要和「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結合著用呢~
------------------------------------------
王語嫣父母被慕容復殺,她去照顧慕容復符合人性?
王語嫣父母是自殺,額好吧,雖然當時那個情景是慕容複製造的。。。
我說的符合人性是因為王語嫣從小就迷戀表哥,她所有的生活內容、起心動念、喜怒哀樂都是因為表哥,這樣一個對她影響深刻的人,她一生愛戀的人,即使犯下滔天大錯,她也是作為一個愛人來看他,可以輕易原諒,她的位置和我們這種看官不一樣的。
愛
是一種很奇特的東西,我自己也是這樣覺得,它居然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夠完全包容,你說逆天不逆天……但它就這樣。我也沒轍。
王語嫣被推進井裡,她的第一反應都是表
哥這樣做是為了娶西夏公主,那他就不娶我了對嗎嚶嚶嚶~而不是「卧槽這王八蛋居然敢把老娘推下來,信不信老娘出去neng死你」。前者是愛人,後者不是。王
語嫣對錶哥只有愛和眷戀,受到傷害她是傷心,不是恨——沒錯我也看不下去了,但你真的愛一個人的時候,你都恨自己tm太沒出息了……但最終也
是……╮(╯_╰)╭
跟我一起讀書、觀影、思考,歡迎關注「歐陽霈官的功課」
http://weixin.qq.com/r/Mi7B2Z7EpcPardq693sg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真的所有大俠都是得非所願嗎?郭靖,楊過,胡斐等等些可都是求仁得仁一開始就想當大俠的。其中郭靖大概是大俠的標準定義。 仔細看,這些人和樓主提的人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我說的這些全是金庸早期人物,樓主說的基本都是後期。換言之,金庸早期作品很多就是簡單的屌絲開掛泡妞封俠史,後期,則更多的開始涉及的人生的無奈與命運的無常。 也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 虛竹大概更願意做少林寺的小和尚,令狐沖應該更希望能和小師妹終老華山,蕭峰寧可做丐幫沒袋弟子,張無忌?其實從來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換言之,其實他們和那些反面人物是一樣的,求仁不得仁,求義不得義,互相羨慕,互相尷尬。 這種前後期作品的變化,其實也就是金庸從武俠小說宗師向成熟文學家的改變。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題主問題就問錯了,虛竹、段譽、張無忌、令狐沖都不是大俠
金庸關於大俠的下了很明顯的定義,就是郭靖教育楊過的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15部作品中只出現過兩個公認的大俠,一個是守衛襄陽城在蒙古長大的漢人郭靖,一個是長在宋朝的契丹人蕭峰。郭靖半生抵禦蒙古,以身殉國,蕭峰雁門關以死換來宋遼兩國和平。而且他倆身上有個共通點,即本身具有兩個民族的屬性並致力於民族之間的矛盾調和。神鵰里有一段很有意思,大意是別人稱楊過為神鵰大俠,楊過說擔不起,把大字去掉。因為楊過明白自己無非是在宋朝內懲惡揚善,扮個鬼嚇一下貪官殺幾個庸吏,處理力所能及的江湖事,和郭伯伯守邊護國抵禦外族比起來,同稱大俠甚是惶恐。
蕭峰在杏子林出事之前,作為丐幫幫主經常抗擊遼國士兵。97版開頭一段就是蕭峰痛擊大遼軍隊,那首經典的降龍十八掌配音才顯得慷慨激揚。而後作為南院大王違抗遼國皇帝的命令南下,被囚禁在鐵籠之中,再到雁門關外以死換兩國和平。這都是虛竹段譽兩個拜把兄弟做不到的氣魄。虛竹統領個靈鷲宮就很勉強了,根據天龍八部所在的時間段,射鵰三部曲都沒有靈鷲宮的戲份,可見統領水平不咋地,搞不好還比不過師傅無崖子。
段譽是一國之君,從書里看到是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但這也是他職責所在,再加上他本性對武力和權力並無興緻,能把皇帝做成這樣,只是盡心盡責。張無忌從來都不是個做大事的人,統領明教期間壓根就沒幹正事,不是帶妹出海找乾爹,就是跟老婆闖少林,最後朱元璋不服他,就是因為他沒在抗元上出過力。令狐沖調戲尼姑,一棒子狐朋狗友,在恆山派這種清修之地喝酒狂歡,是非觀念並不分明,也不是什麼大俠做派。然而慕容復想做皇帝,鳩摩智想天下無敵,東方不敗只要他的蓮弟。都沒想成為大俠。
題主想問的可能是:為什麼反派處心積慮卻沒有獲得成功,而主角遊山玩水談戀愛反而落得美名。
很簡單,獲得美名比獲得成功,要簡單的多的多。
你做個和尚,比如智光,治癒了瘴毒落得美名。但是做到少林掌門,那事就多了,不是率隊打遼國,就是組隊討伐魔教。比武最後一個得壓陣,輸了丟人,偶爾還要擔心被人捅出拋棄妻子的糗事。做個普普通的王爺也容易,比如段正淳或者福康安,泡泡美女遊山玩水沒多大壓力。要是做皇帝那就不一樣了,藩僧來了第一個捉你(鎮南王),叛黨來了也要捉你(乾隆),結拜兄弟天下第一也一言不合就抓人(耶律洪基)。因為成功的定義具有唯一性,武林盟主只有一個,競爭的人卻茫茫多如牛毛。所以失敗才是競爭中的常態,左冷禪處心積慮搞五嶽劍派最後為岳不群做了嫁衣,他失敗是因為岳不群比他準備得更充分。慕容復競爭西夏駙馬失敗了,因為誰也算不到虛竹子和西夏公主早有夫妻之實。
失敗者的原因總是各異,成功者的道路大致相同——踏著失敗者的屍體。
但不是人人都想要傳統意義的成功,不是人人都追求財富權利力量的極致。金庸本身在作品裡,也不斷設定淡薄名利的方外之人。
一輩子都在操心的人成為了大俠,成為了傳說。捲入歷史洪流的其他人,潮起潮落得到些許美名後歸於平淡的生活。我很喜歡武林外傳這部電視劇,人在江湖有驚鴻一瞥,也有材米油鹽。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在青春的年月也有蕩氣迴腸的故事,看多了亂世浮生,最後安於內心的平靜。一心想成為大俠的人,是對不上大俠這個稱號的。
寫作手法,通過反差增加戲劇性。求而不得,不求而得正式天龍八部的主線之一。
因為人生八苦,求不得最苦。
願青燈古佛,手把青秧,偏偏嬌妻美眷,無限榮光;願華山落雪,沖靈永記,偏偏青冢無主,盈盈紅袖;願詩酒琴棋,獨慕仙姿,偏偏無敵天下,佳麗三千。然而並不是這樣。
第一你直接選擇失明。絕大多數大俠都是刻苦向上的。
第二,虛竹段譽張無忌並沒有成為大俠。
第三,那些被冠以大俠的主角,如楊過、蕭峰、郭靖,哪個不是努力過人?半吊子大俠令狐沖,又何嘗不在武功上刻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