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RT
哦,梵蒂岡,一個意為「先知之城」的地方。
讓我為你說上一段它的歷史,你會發現時間長河確實是波瀾壯闊而又操蛋無比的。一、梵蒂岡的基礎
4世紀剛剛開始,西羅馬帝國卻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羅馬城裡聲威顯赫的主教大人眼瞅著帝國衰敗,於是萌發了單幹的心思,開始大肆掠奪土地,從一開始的教堂區向外蔓延,逐步覆蓋了羅馬城的經濟及生活區。如果你問為什麼沒有人管,那個時候羅馬城一年到頭被人帶著部隊蹂躪一番,連年爆發瘟疫疾病......就算是想管也沒有能力對親愛的主教大人進行限制。當然,這是一個逐步蠶食的過程,一直到6世紀,主教大人才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並宣稱為教皇(當然,主教大人不止一個,這是好幾代的功勞,就算丫有上帝的賜福,也不可能長生不老)權柄日益加強的同時,他們建造了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
既然已經從主教大人變成了教皇,那麼身為奇幻小說中的反派大BOSS,沒有點兒陰謀詭計怎麼能行?751年的時候,法國加洛林王朝的締造者矮子丕平(查理曼大帝的爹,別問我查理曼大帝是誰,這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和教皇大人達成了意見上的統一。時任宮相的他想要得到法蘭西的王冠,而與此同時教皇希望矮子丕平能夠解決掉鄉巴佬倫巴第人(日耳曼的一支)的威脅。二人一拍即合,教皇給了矮子丕平想要的王位,而丕平為酬謝教皇協助自己奪取王位,於754和756年兩度出兵義大利,打敗了倫巴德人。
就這還不算,矮子丕平確實很上道,丫在 756年將羅馬城及其四周區域送給了教皇,歷史上把這個叫做丕平贈土。從這以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義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
二、梵蒂岡的形成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很久很久,久到教皇閣下都以為萬事太平亘古不變了。然而19世紀中葉的時候,義大利開始走向了統一之路,1861年義大利王國建立。義大利王國雖然統一了,但是它依然很心煩,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尤其教皇國還掌控著巨大的財富,巨大的權柄,享有全世界的宗教話語權。洪興只能有一個龍頭,兩個話事人是什麼意思?實際上羅馬教皇領地也覺得日子不好過。近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思想與運動的興起,使羅馬天主教會遭遇空前危機。艾瑪,人都是猴子變的,上帝哪兒抽的肋骨?天上都是星星,哪兒來的蘋果樹和天堂?為了應對信仰危機,加強教皇權威,庇護九世在1869年12月舉行了第 1次梵蒂岡宗教公會,這次會議參加的人數很多,有 700餘名主教及高級宗教人士到場,簡直是一次宗教界的廬山會......咳咳咳,跑題了跑題了。
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大會成員堅持天主教的傳統教條,堅持了兩個凡是原則,強調了教皇永無謬誤的信條,主張教皇永遠是我們的紅太陽,他威能的高於宗教代表大會,享有普遍而最高的宗教司法權。就在這群老小子們開會開的喜氣洋洋的時候,義大利王國出手了。
他們於1870年9月佔領了羅馬,宗教700人代表大會於10月休會。同年義大利收復了教皇佔據的其他地區,完成國家的統一,消滅了教皇國,教皇的世俗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梵蒂岡宮內。但是,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義大利也退讓了一步。1871年義大利政府頒布法令宣布,教皇人身不可侵犯,享有外交特權,允許對外自由來往,並給予年金。但是教皇覺得憋屈啊!好么,老子正在開會呢,你丫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跑來把我們這群人都挑翻了,懂不懂尊老愛幼,還能不能維持和諧社會啦?教皇大人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並且宣布自己處於囚禁狀態,不出城不辦事,吃喝拉撒全在梵蒂岡那個小宮殿里。由此至1929年,史稱「梵蒂岡囚禁」時期。三、梵蒂岡的確立
1922年B.A.A.墨索里尼同志奪取了義大利政權。他上台之後,尋思,艾瑪,我這位置如果要坐的穩,得和大佬搞好關係啊。他左思右想,苦思冥想,嗯,教皇是個不錯的人選。於是他與教皇展開了平等對話,秉持著睦鄰友好的原則,兩個人達成了共識。1929年 2月11日,教皇代表、樞機主教P.加斯帕里與墨索里尼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確認了梵蒂岡城國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教皇在其領土上有世俗統治權,有權同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與自由來往。而義大利給予教皇一筆賠償費,並宣布天主教為國教。此後,梵蒂岡與世界100多國家地區互換了外交使節,逐步設立和完善了報紙、電台、郵局、火車站、貨幣、科學院、神學院、博物館、檔案館、公民身份護照等系統,並保留有一支瑞士人衛兵隊,除原有的樞機主教團(一般為100餘人),還設有以國務卿為首的國務院、教會公共事務理事會、 3個法庭、12個聖部與秘書處,處理行政、司法、財政、宗教各項事務,建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2年10月召開了第 2次梵蒂岡宗教代表大會。有100 多個國家與地區的2000多名高級宗教人士參加,並邀請了其他宗教的代表列席。在這次大會上,人們撥亂反正,總結了以前進行宗教事業建設的錯誤,認識到兩個凡是的錯誤,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讓宗教重新走上改革開放的光明道路。這次公會通過了16個文件,開始強調教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在精神方面。
教會被定義為「上帝的人民」。教會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信仰,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信仰的前進方向。他們開始接觸經濟社會與教育投入,並且對於基督新教、東正教和其他宗教開始採取和解態度,不再像以前那樣死磕。
至此,梵蒂岡城正式走上了世界舞台,在教皇的帶領下,走上了具有梵蒂岡主義特色的宗教改革開放之路。回首這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來,梵蒂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在義大利擁有了46萬公頃地產。在全世界設有60餘所大學。對全世界天主教會2000多個高級宗教職位有確認任命權,下轄天主教信徒8億多人。
千年風雨,興衰起伏,而如今,它又換上了一個新的領導人,新一任的教皇閣下。在總結以往歷史評價的同時,他又將帶領梵蒂岡去往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小莆鏈接:梵蒂岡: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 董小莆的文章 - 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梵蒂岡的誕生
這麼小的國家,為什麼會存在,又為什麼會位於一座城市之中呢?多奇怪啊!想要解開謎團,還要從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說起。
台伯河畔的古羅馬人,充滿智慧、英勇好戰。羅馬帝國時期,他們曾經把疆土擴展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地跨亞非歐三洲。基督教就起源於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誕生後曾經一度受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後來才逐漸得到認可,最後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在各地都有主教來管理這一教區的事務,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首都,人們把這裡的主教稱為教皇,教皇的權利也在其他地區的主教之上。
公元8世紀中期,教皇支持法蘭克王國的丕平獲得王位,丕平非常感激。幾年之後,倫巴第人侵佔羅馬,教皇的駐地受到威脅,法蘭克王丕平率軍跨過阿爾卑斯山,趕走倫巴第人,並把奪得的羅馬城及周圍地區贈送給教皇。從此,義大利半島中部,出現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教皇國。教皇國產生後,它的領土也有過變化,因為教皇既是宗教領袖又是世俗君主,隨著教皇權利的增大,教皇國的領土曾有過比較大的擴張。但到19世紀後半葉,義大利統一運動興起後,教皇國領土就僅限於羅馬城了。1870年義大利王國佔領羅馬,教皇被迫退居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因為當時的教皇庇護九世以及他的後繼者們都認為他們是基督的後代,不應該受任何國家的約束,所以拒絕接受義大利統治,就這樣教皇國和義大利王國在當時對峙了約半個世紀。最後在1929年通過談判,在雙方都有所妥協的基礎上,教皇和義大利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條約規定教廷承認義大利國家及其首都羅馬的地位,義大利承認教皇的權威和教廷對梵蒂岡的主權,教皇擁有世俗統治權、外交權、與外國自由來往權,同時對拉特蘭宮和十幾座教會建築有治外法權和免稅權,條約於1929年6月7日生效。從此,教皇統治下的梵蒂岡城國正式成立了。
推薦閱讀:
※中國為什麼不跟梵蒂岡建交?
※為何教宗Francis支持川普?
※為什麼天主教會在中世紀有那麼大的權力,連國王都必須受羅馬教皇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