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梵蒂岡城國,一方面作為聖座所在地的宗教聖地,一方面作為一個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國家?

梵蒂岡/教皇在政治上有影響力嗎 ?如果有,怎樣理解教皇在世俗事務上,對於非教眾的影響力?


謝邀。關於梵蒂岡城國和聖座的區別,@李超 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裡總結和補充一下。

  • 聖座是政治實體。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聖座外交關係;聖座在聯合國中的席位;聖座駐美國辦公室,等等。
  • 梵蒂岡是國名,或被作為地理名詞。這個名詞直到1929年梵蒂岡城國成立時才被世人所熟知。用法:教宗在梵蒂岡舉行彌撒;默克爾訪問梵蒂岡;梵蒂岡由聖座領導,等等。

聖座/教宗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已不如往昔,但仍舊有它的影響力。對於非教眾來說,聖座對於教眾的教導所帶來的影響力超出一些人的想像。下面舉幾個例子:

  • 古巴導彈危機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肯尼迪(天主教徒)和赫魯曉夫中間的斡旋。現在一般都認為教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 聖座的支持是波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紅色政權被顛覆的主要原因(波蘭95%的人口是天主教徒);
  • 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聖座對於墮胎、同性戀、人工胚胎的態度,對道德倫理乃至國家法律的制定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聖座在中國也並非毫無影響力。我家在天津市市中心有一套非常老的房子,在一幢二層公寓里,從上世紀80年代就說要規劃拆遷,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動靜。原因是這幢樓是梵蒂岡所有。在民國時期外國人湧入天津,教士們以聖座的名義買下了一些土地然後蓋樓。雖說經歷了公有化、土改這些歷史事件,政府在處理梵蒂岡土地的問題上一直是慎重又慎重。雖然大陸政府與聖座沒有外交關係,但國內天主教徒數量眾多,話題又極度敏感,在兩國外交關係未定前,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古舊樓房、別墅和教堂怕是都「動不得」。


「梵蒂岡」一詞經常代指「聖座」,但嚴格意義上與「梵蒂岡城國」意義並不相同。

自中世紀以來,聖座就被視為一個主權實體。聖座也被國際法的其他主體視為主權實體,由教宗(教皇)領導,可以以主權國家的身份簽訂國際性條約或加入國際組織但在國際外交上,正確的說法是:各國大使不是被梵蒂岡城國而是被「聖座」所接受;聖座向各國和國際組織派出的使節,是代表聖座而非所謂梵蒂岡城國。

聖座中樞組織羅馬教廷包括國務院(一般事務組,掌內政;外交事務組,掌外交;以及九個聖部)、十一個宗座委員會、各事務機關(宗座財務局、教廷財產管理局、教廷經濟事務局、教廷內務管理處、教宗禮儀處及分別掌理特定事務之委員會)。此外,教宗為治理梵蒂岡城邦,另設有「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教宗(教皇)把管理梵蒂岡的日常事務的責任授權給「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

聖座作為一個主權實體,對外的基本政策,是宗教的、人道的,而非政治的,也無關經貿、軍事 。教廷主張與世界各國廣建邦交,藉以提高本身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以達到保障各國境內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權。是故,其外交基本方針是不與任何邦交國斷絕關係。

所以,教宗(教皇)的影響力對於非教眾來說,他只不過相當於一個普通小國的國家元首。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梵蒂岡、聖座、教宗


宗教上是教宗,政治上是教皇。


聖座和梵蒂岡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中華民國」和「台灣」的關係:一個是政權的名稱、一個是政權所統治地區的名稱。中世紀的聖座統治著大半個北義大利,那時還叫「教皇國」。現在的梵蒂岡城國僅僅是教皇國被義大利蠶食之後所殘存的一片土地,只不過人家也承認自己現存的領土範圍了,沒再向義大利要原來的領土;義大利也同意聖座在梵蒂岡城內自行建國。但「聖座」一直還是那個聖座,政權從未改變,行使外交權力的是「聖座」而不是「梵蒂岡城國」(梵蒂岡駐外使節均稱「聖座大使」、「聖座公使」),並不意味著教皇國丟了、聖座就不要了。

而梵蒂岡城國是一個政教合一國家,聖座既是一個君主制政權、同時又是天主教的最高領導機構。如同古時候皇帝任命宰相、今天的總統任命總理一樣,聖座之下也有自己的行政機關,但在政治和宗教層面分成了兩套機構:一套是負責梵蒂岡城國日常事務的「梵蒂岡城國委員會」,是梵蒂岡城國事實上的政府,直屬教宗/聖座管理,採用類似瑞士的委員會制,集立法與行政為一體,教宗還會任命一名樞機主教擔任委員會主席,這個主席同時也是梵蒂岡城國的政府首腦,相當於別國的「總理」、「首相」;另一套則是負責全球天主教事務的「羅馬教廷」,是天主教會的最高行政機構,也可以認為是最高級別的天主教會——實際上整個教宗/聖座之下的所有機關,除了「城國委員會」以外,大都是對應宗教事務的。所以委員會之外的那些機構,都可以算作是「羅馬教廷」的一部分。畢竟梵蒂岡就那麼點小,而天主教遍布了全球100多個國家。

至於梵蒂岡的外交,同樣也是政治和宗教雙重屬性。其駐外使節既是梵蒂岡(實際上是聖座)駐外國的政權代表,又是羅馬教廷駐外國天主教教會的宗教代表。


梵蒂岡的前身是教皇國,歷史上教皇國的世俗統治範圍也很大,在拿破崙時代,整個義大利中部都是教皇國的,只不過在義大利王國興起後被壓縮到了首都羅馬,再後來乾脆到了七個山頭之一的梵蒂岡罷了。

so,梵蒂岡是一個衰落的世俗君主專政帝國,只不過可以理解為皇帝是選舉出來的。


推薦閱讀:

並無太大實權的教皇訪問美國為何能得到超規格隆重接待,並佔據美國媒體頭條?
刺客信條沈志亮—被遺忘的愛國愛澳主旋律
如何評價老一代人的對於黨和國家的執念?
資本與政治:關於中國政商關係最透徹的分析

TAG:政治 | 天主教 | 宗教 | 梵蒂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