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發燒友到底享受什麼?
他們享受的是生活我認為一個會生活的人一定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在乎花多少錢,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評測之類的,只是自己喜歡,那這種人就能從他的愛好中得到快樂這就是他們享受的,古玩,運動,音樂,服裝皆在此類
我之前也覺得不了解,直到自己開始真正接觸古典音樂。
要知道,音質是影響音樂享受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想像一下,自己在電腦上聽鋼琴曲時,覺得鋼琴無非就是一種樂器而已,但是當我學音樂的姐姐在真正的鋼琴前為我彈奏時,我被完全折服了,原來這種樂器的音色如此晶瑩透亮,妙不可言,別說彈曲子,就算她隨便撥拉幾個旋律我都覺得如聽天籟。但我姐姐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樂學生,家裡的鋼琴也是琴行買的普通立式鋼琴,那麼再想像一下, 如果坐在我面前的是世界頂級鋼琴大師比如說波利尼,和一台幾十萬的斯坦威三角鋼琴,他用完美的技術在我面前演奏了一首貝多芬的第32鋼琴奏鳴曲,那真的是。。我簡直不敢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音響愛好者們追求的就是這種幸福。享受在發達資本主義秩序中的遊刃有餘感。用樸素的話說,就是「爲了買高級膽機,努力搵錢!」
發燒不一定只是為了享受吧。個人認為無論是不是器材黨,最終都要承認,發燒就是一個戀物的過程。當然器材本身是沒有情感的,但是器材會反映出人的喜惡和性格,甚至放大,所以按這個角度來說,發燒其實包羅萬象,遠比單純的享受要複雜。
他們享受器材之間的微妙差別,正如我們享受樂曲之間的神韻不同。
不確切的說,一個純粹的發燒友不是享受,而是一種偏執的追求,在通過DIY或者升級器材來追求完美的重放演繹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期望得到滿足那種愉悅感官,雖然這過程有時候曲折甚至蛋疼,但是就像毒品,一旦中毒就會無法釋懷;至於發燒友相關的音樂部分,或者說發燒友欣賞音樂的能力和態度,在HIFI這個命題中,其實不是主皆,HIFI(High-Fidelity:高保真)是個技術命題,HIFI為音樂服務;
大二的時候 我們系主任給我們音樂系申請了兩個比較牛逼的東西
一個錄音棚 一個視聽室先裝備好的是視聽室設備是什麼已經記不得了
只知道當時有哈曼卡頓 還有一些挺牛逼的器材 還專門找到了建築學院的老師給設計室內牆面 牆面參差不齊 已獲得最好的聲音效果不過記得最清楚的還是視聽室里超級舒服的沙發裝備好之後 一直都鎖著門
系主任說 平時不開門有一天 我三哥突然給我打電話
「老四快來,視聽室鑰匙在我這 」三哥接到任務 看守視聽室 下午有人來裝投影儀我們倆中午就悄悄進來了第一首歌放的是 歌神的 心如刀割
我們倆坐在第二排中間的沙發上 聲音一出來把我們倆聽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那種感覺就是歌神站在你面前 唱給你聽我們倆在沙發上癱著 沒有語言能表達當時的感覺 只是任由耳朵被強姦 肆意地體驗那種不可言喻的快感 我們不算髮燒友 只是碰巧聽到這種牛逼的音響 但是這個感覺卻忘不掉享受音效 ~ 初燒享受折騰 ~ 中燒享受放毒 ~ 老燒
享受音樂 ~ 退燒
發覺知乎真是個有意思的地方. 好多好玩的問題啊.
關於音響發燒
竊以為, 此種人可分兩大類
- 對音樂(聲音)本身的追求. 我相信這類人一般較理性, 對音樂和聲學知識有一定了解. 耳朵靈敏, 識別力強. 大家都知道由於設計用料種種原因, 每隻耳機/音箱都有自己獨特的發聲能力(就是大家所說的味兒), 再加上功放種類的區別(一般有tube, solid state和混合等)和電力的輸送, 大家聽到的聲音(同一段音樂)會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這種差別有沒有優劣之分? 很顯然沒有, 只是個人口味問題. 只要耳機/音箱在適合人類聽覺的頻率範圍之內對聲音有比較良好, 中肯的還原能力, 那麼它就是好的, 合格的. 所以一般到這一步, 此類人都能選出自己滿意的設備.
- 逼. 我真的不想用這種歧視性字眼, 但是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 再往上講, 玄之又玄. 有人無法抑制對設備的不懈追求, 從解碼器到功放再到線材再到環境再再到電力輸送(樓上那位兄台黑的漂亮). 我的態度是沒有必要. 這類人的設備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專業錄音室的設備水平, 換句話說, 他們對聲音的追求, 對數模轉換的精度要求, 已經超越了記錄音樂的人. 再換句話說, 您硬要把一張解析度只有800 600的照片轉換成1024 768, 這難道不微微有些蛋疼?所以這類人的追求是設備本身以及更貴的設備所帶來的心理上的幻境, 以為自己聽到了更好的聲音.
關於細節:
人對美的追求那是孜孜不倦, 說點聲音原理希望能有幫助.
首先, 如果真的想追求高還原度, 請現場. 現場的聲音是樂器振動到空氣到人耳, 整個過程沒損失, 除了能量轉化lol.....哦對了 還有種東西叫磁帶, 不過這玩意兒現在除了錄音做效果還有幾個人會用?
所有經過數字化的聲音, 原理都是: 聲波(振動)----錄音設備(基本原理皆為電磁場原理)----模擬/數字轉換(就是傳說中的把一個連續的波微分成細小的"階梯"這樣計算機才能運算處理)----聲音工程工作者們修飾-------做成光碟或進一步降低微分的細小程度轉製為mp3之類格式---------我們買了CD/mp3(發燒友怎麼可能聽mp3這種矮丑搓,好歹也得是個無損ape)---------CD機/電腦(以及某些高端的音效卡自帶CPU)讀取信號(這裡就是發燒友追求的第一步)----------數字再次轉回模擬(積分回去, 發燒友追求的第二步)--------放大信號(前後級 前級電壓後級電流 發燒友們必須扯的點)--------放音設備(不多說大家懂的).所以說從買CD之前的所有步驟, 發燒友們是不可控的(當然有人說了,我可以挑哪個版本錄得好啊,但是這個您也看不見,只是聽起來好/口碑好). 那麼其實很多對於聲音的處理對於發燒友來說是未知的. 進而, 把聲音還原, 這本身就是個主管判斷, 理論上是無法做到的.這再一次說明了2類發燒友們, 真的沒必要太過追求完美. 您如果真的覺得樂在其中那我無話可說, 但客觀來講, 您們追求的只是虛無.
總結
發燒友們享受什麼? 享受"我認為我聽到了最美妙的聲音/我在追尋最美妙聲音的路上"的快感. 大家都有追求美的權利,我並不說1類就是牛逼2類就是裝逼, 只是一些個人見解.
小弟才疏學淺, 如有疏漏請大神指正. 如有關於音響設備的疑問歡迎討論.這個問題問得好,我算退燒階段!一路從無損玩到cd再到黑膠開盤,網上現在賣的80%未必都是全能設備,因為都是經過調音得到了一些獨特的東西或者根據廠家的營銷策略做出來的東西!至於所謂的hifi高保真,那就是真的很難聽了,太還原了真實反而聽的越累!其實只要心情對了,iPhone7 現在的外放都能滿足你!心情不對的時候,我這一整套設備也只是關了開,開了關!聽得越多越發現好音樂太少,也就是說符合自己口味的音樂太少,你不可能把一首曲子聽幾千遍不煩的情況!所以理性消費或者來個大幾十萬一次性投入到頂!
不了解他人愛好的人,總覺得只要不是一二十塊就能買到的東西都是燒錢。
而自己感興趣的,花幾萬都是正常價格。
摺疊吧我算是個退燒了的老燒友了,20年前才瘋,近十來年都飄在外地,也沒法玩。
最近實在是受不了沒好音質音樂的日子,遂攢了一套桌面,聽著挺滿意,老婆是第一次聽hifi音響,很快她就不能接受普通耳機和音響了,甚至錄音差的都不愛聽了。
這是前情。
上周我是歌手第四季開播,第一期網上普遍對趙傳評價一般,可我和老婆最喜歡的就是他,各位有機會用好音響重看一遍第一期,趙傳真是唱到人心裡去了,有一種能把人唱哭的力量……
前天又買個投影,試機的時候老婆又把第一期趙傳的愛要怎麼說出口搜出來,這回放毫無感覺,平淡之極,因為用的投影儀……老婆只好又去開音響,再放一遍洗耳朵,嗯,還是那個配方那個味道沒有錯。
題主不妨試試,當然你得先攢一套……那必須是優越感啊,轉個老帖大家體會一下。
不知道最近發什麼神經,突然對HIFI有興趣了,每天晚上都到各大音響耳機論壇閑逛,
別說還真的知道不少:玩音箱的瞧不起玩耳機的,玩耳機的鄙視電腦PCFI一族,每一族
還細分為音源,解碼器、功放等細分類,業有專攻,玩線材也不少,一根好一點的音頻 線要6999元,supra skytop ii,還是美金。最叫絕的是放置音響的設備的檯面也很有說 道,一個好點檯面上萬元,更有甚者買檯面不帶腳釘,一套貴點的腳釘也幾千元,asics casual shoes。即便都用最好的,還沒有完事, 電源也很重要,必須還要上幾萬或十 萬的電源凈化設備,不是說:玩音響最後就是玩電源! 玩音響最後就是玩電源!是嗎?!我覺得那太小兒科 了,在此不得不大聲疾呼:玩音響最後其實就是玩電網!到這一步才算有點境界!本人 在這方面有一點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 1)竊以為用火電的力度大點
聲音偏暖 用水電的聲底偏冷 但解析力很高 水電中 以葛州壩的電音色最好 火電中以北侖電廠的電音質最好 因為燒的無煙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 晚上8點到10點的時候音色就感覺有點偏冷晚上11點之後聲音明顯偏暖
後來才發現高峰電用的是外省的水電 低谷電以本地火電為主 鐵證如山! 3)風力發的電層次感很差 聽感朦朧 聽菜可婦司機的A大調B小調 音場明顯收縮 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4)風力發電的單機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 電是三相和兩相和音色關係不大 關鍵是平衡感 三相電播放大編製的交響樂陣腳明顯比兩相的要穩!核電適合播放《終結者》之類的大片伴音 但遺憾水、火、風、核電都並在了國家電網上了 所以放什麼聲音都是混論一片 5)有位燒友為此從上海搬家到廣州 聲音好很多 因為南方電網以大亞灣核電和兩廣水電為主 音響既有力度 又比較清澈 最近準備投資建設獨立不併網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 高山雪原的天水 將使音響脫胎換骨 但可研報告遭到印度的反對 6)太陽能發電 有何不同?聲音偏向溫暖,不冷,但是有點薄有個自翔為國內最資深的耳機發燒友 7)不久前,我一位朋友,國內最資深的耳機發燒友,一日試聽鐵三角AT-HA25D耳放配 AD2000耳機(隱形廣告),聽著聽著突然摘下耳機說「今天沒法聽了,一定是水電站的 水位又漲了」, 令在場其他燒友目瞪口呆!第二天果然報道山洪爆發,小豐滿水電站 水庫水位暴漲,buy clae shoes,達到1953年來最高水位!要知道遼寧電網只有1%的電 力來自小豐滿! 看不懂,不怪你!那是因為沒有玩過HIFI音響!
純屬調侃啊,玩音響的同學可別砍我。。
就是音樂。
其實我本身只是跟著老爸在蹭HiFi,自己並沒有什麼投入,更說不出HiFi哪裡好。直到我有機會聽了幾次大師級的現場演奏,感受到那些曾經讓我昏昏欲睡的樂曲給我帶來的完全不同的美妙感覺,我才開始真正地投入時間金錢去燒HiFi。
每每有朋友問我HiFi到底什麼鬼我都會用照片來類比,如果說128kps的mp3是微信里壓縮過的圖片,HiFi就是向540p、720p、1080p、2k、4k回溯的過程,就是想讓本來一生都可能不會有機會重現的體現最大限度地重塑的努力。
所以對我來說HiFi享受的就是還原真實的過程,就是還原出來的音樂本身。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樂在其中,並且能有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交流分享,享受什麼?當然是其中的樂趣啊。這和迷動漫,迷攝影,迷自行車都是一樣的。至於音響發燒友的電子工程水平,電聲學水平,以及音樂素養,那是另一個不相干的問題了。
折騰攀比逼格打發時間
- 音樂本身
- 通過改善器材,來提高1的體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奇怪的發燒友, 汽油,鴿子,蘭花,手套,可樂瓶.風扇.......等等
綜合來看,為著什麼東西發燒並不重要,那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非要說 從中得到了什麼享受,那是因為這種發燒類的美感 是以你付出最寶貴的生命時間為代價的,他必須是美的。不容質疑。
絕大部分事物的美就是人 給予自我生命流逝的 強加物當你親自感受過高端耳機再用低端的手機原配耳機時,你就會明白原來一首普通的歌曲也可以如此美妙。
這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我玩過一陣子耳塞,跟真正燒友沒法比,做的比較出格的的事就是買了只七彩虹c4的同時,又買了jvc的一隻旗艦耳塞。理由是:這倆玩意兒都是木質殼子,搭配起來很好看。對於音質方面,我看法比較保守,同一套不太差的設備我能聽出320k和無損的差別,但是更多是音源的差別導致的,事實上現在手機附贈的耳機就能聽出這種差別。我也聽過k701和刺蝟套裝,聽感上並沒比我自己的台式電腦直推hd598高明到哪裡去。燒友愛說的素質,我個人是不大苟同的,科技發展到這個時代,儀器的精密度是完全超過人耳敏感度的。其實大多數燒友都是把設備當工藝品來把玩的。越貴的設備,自然設計越精妙做工越好,越讓人愛不釋手。說俗了就是裝逼。我喜歡享受生活,就是喜歡生活里有一種淡淡的逼格。
幫有關部門對比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還有核電哪個更給勁兒
細節。
有一次晚上在琴行聽師傅的耳機,從日本帶回來的索尼,播放的是下雨聲,然後當時我扭頭往外看,以為真的下雨了。
我雖然不是發燒友但仍心嚮往之。當年還沒結婚,在一家發燒音箱行中毒,同一碟子在當時惠威m1和膽機推動下,聲音透著酥酥的感覺,真有種耳朵流油的感覺,最後醞釀了好幾年終於把當年的器材搬回。和老闆交流時發現,實際上玩單反和聽玩hifi類似,這個圈子的人有一定特點,為人中性,熱情,喜愛geek,交流起來隔閡不多。資本有限無法追求器材,但最喜愛的事情就是放毒,也就是讓普通大眾聽到美妙的音樂,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才是真實美好的,而不是在迪廳聽光光光,汽車聽蹦蹦蹦,影院聽嗷嗷嗷。
愛音樂,僅此而已,相信我,聽錄製的帶來的感覺比現場還要令人震動,感覺錄製的才是樂手真正用心演奏的
其實發燒是一個被迫的過程。
很多燒友都是完美主義者。比如聽同一個音樂,本來欣賞得好好的,突然高音破了,低音糊了,電流音嗞嗞響,心裡肯定特別煩躁,沒有對比還好,萬一正好聽到個耳機,消除了這些不和諧的缺點,怎麼能忍得住不買?就算忍住了,這以後同樣的音樂也沒法聽了,一聽就心煩,渾身不舒服。但是又很喜歡這首曲子怎麼辦?買唄,升級硬體唄。
然後就一路買上去,耳塞耳機音響線材。。。。為了尋找夢想中最完美的她,從此走上發燒不歸路。
由奢入儉難啊,好音樂就是個奢侈品。窮人表示壓力山大T_T
1、音質(有時候是很微小的差異)
2、一種某一領域頂級、專業和高大上的快感。那我自己來講:
初中時候用2塊錢的耳機,2元店買的高中時候用40塊的耳機,學校旁邊的音像店買的。大學了用了300多的耳機,亞馬遜上買的。工作了用了600多的耳機,亞馬遜上買的。就是一種「這個也不錯,但我想試試更貴的那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心態。並且大家請相信 一分價錢一分貨 這個道理。- -現在上千元的還買不起。。。眼耳鼻捨身各種感官,都有人喜歡用極致去滿足它們。和攝影發燒友發燒攝影鏡頭等等狂熱嗜好一樣。音響玩得好,發出的天籟之聲確實迷人。但是,也有玩過頭的,往往把正常的音樂渲染成個人認可的音色了,和現場原聲差異很大了。
戀物戀聲
那麼請問買珠寶首飾,手錶這些裝飾品享受的是什麼?不就虛榮心么?珠寶首飾除了拿來裝飾外還能幹啥?說通俗點就是能裝逼,為什麼沒人質疑買這些是有問題的。因為符合主流的消費觀和價值觀、而音響,耳機,帶出去沒人認識,不能方便的滿足虛榮心,不能裝逼了。在你的認識里,只要是不能裝逼的東西就是不值得購買的。當然,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某天,忽然聽出zune原裝耳機和px200的區別。就只用px200了。
feel
這個說不明白,你自己去實體店裡體驗一下就明白了。
發燒是一種生活情志,當然和生活階段是密不可分的,溫飽沒有保障的前提下是很難發燒的,另外也是要個人真的喜歡才行,不是所有發燒友都能夠聽得懂音樂,也不乏一些偽燒盲目的攀比肆意的更換器材來滿足所謂的聽感,好的音樂不一定來自於天價音響,只要心中有音樂的情愫普通的器材一樣可以演繹出你想要的經典旋律,細節,唇齒音,背景音樂的分離度。
對精細感覺的追求。
有時真的會聽到哭。
發燒友玩音響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生活中喜歡音樂的人太多了,他們用不同的播放工具,有耳機,音箱,當你聽了好的音響,同一首歌,給人的感受完全兩碼事,當自己的系統不斷的升級和搭配,又會有一種更高級的感受,其實玩音響是一個過程,而我們正是享受每一次調試系統而提升細微的喜悅。
對事物的喜歡,往往是數不清道不明的,正如喜歡音樂的人,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非要花大錢裝很多設備,去聽所謂的好音樂,為什麼普通的音響播放的音樂就不行呢?這個疑問很好理解,音樂發燒友,喜歡音樂,是從音樂中可以得到一種享受和釋放,幫助調節心情,之所以要一直升級音響設備,正如大家打遊戲的,總想達到更高的級別,聽音樂也是如此,去感受更好的高頻、中頻、低頻,通透清晰的聲音。
我只想說,小米手機拍出馬克兔的效果,你火候就到了。
忽然好像明白了一些,那麼多的人追求HiFi,是對於古典樂的鐘情,高低質的線材用在流行上是1分與1.01分的區別,而體現在交響中就是100分與10w分的區別,一個序章一星期放兩遍,能聽十年,換線材每次都還能有新鮮感;對於聽電子聽流行的我,有個ipc就足夠,一首歌單曲循環,一晚上足以毀掉。。土豪們的遊戲玩不起也傷不起,但是我尊重也理解這種腐敗的品質,不倫是玩車還是玩表,玩影音還是玩鏡頭,這都是對自身的負責,說得土一些,就和我們小時候玩玻璃珠子,要區分珠子的顏色大小一樣,追求純粹的東西,不記代價。
未上高山何以知山之高
玩的越多,越沒感覺,現在拿ipad配耳機聽的時候最多,功放、音箱、解碼器,一個月也用不上兩回。聽音樂放鬆欣賞即可,老全神貫注的聽細節,累不累啊。玩就是個玩,別玩的太累了,音響玩到最後,一般人也都退燒了,沒退燒的一半是有錢更有閑,另一半是轉型販子了。人的耳朵真沒那麼靈敏,說起耐玩度,音響遠遠比不上單反。
聲色犬馬,古來有之,幾種消遣愛好罷了。現代,有了音響系統,本意是對現場的模擬,也降低了對音樂欣賞的門檻。但人耳太靈,音響系統離現場尚遠。於是在音樂之上又衍生出了音響美學,失真反被飾以各種風格。燒友,追求的就是音樂和/或音響之美。(其他財富外顯或專註器材者實未享受到真正的音樂的樂趣)
第一,音響發燒友喜歡音樂本身,或對生成美好音響的器充滿好奇心;第二,他們曾被音樂感動過,可能在音響店,或在其它場合;第三,懷舊,想用音樂喚起美好回憶;第四,他們動手能力強,相信通過器材、線材搭配或動手diy可獲得自己喜歡的聲音,心中為此充滿成就感。這是我,二十幾年音響歷程的小結。
同理 習慣了看1080P你絕忍受不了480甚至720的電影
音源,器材,文筆。缺一不可
享受的是音樂家和演奏家都沒有作為的部分,,,音重現的魔術。
其實就是心理安慰,把錢扔出去聽個響,自己還特別樂。
其實幹什麼,不就圖個樂嘛;買車買房,都是追求一種滿足感,發燒亦如是。不管怎麼樣,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用來享受活著的過程,挺好。
就是有錢,就是任性
記得聽一夜無眠這張碟片時候,剛開始演奏者手指輕輕放在品格上,深吸氣用口水潤潤嘴唇……然後the sound of silence緩緩響起
音響擴聲講究很多參數上的配合,而且大多都得考慮系統上的吻合。如最大分貝,如擴音的角度等。外觀來看就要考慮工藝上的美觀和方便操作了。
意趣、心境、格局
不需要太高級系統,就是組合音響,換個電容聲音都變了。玩來玩去,還是覺得1541,pass這些大電流的元件或者電路好玩,暖厚,不喜歡被冷薄硬的聲音強姦耳朵。
乙類電路,集成功放,MP3我認為都是劣幣驅逐良幣,過度逐利的結果。音響現在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再後退一步,就沒有音質了,但是整個市場是萎縮的,利潤的縮小逼迫廠家降低質量,有點自我毀滅的意思。或許今後我們只能扔掉新機器,買那些80,90年代的老機器聽了,因為實在是新不如舊,越做越差。
對於那些以黑為鬥爭綱領的,我想說:「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老豆是玩了音響20多年的發燒友,器材多得數不清了,聽得他說得最多的是這台機聲音靚,那張cd聲音靚,很少提及機器的型號參數(偶爾同他那些燒友會吹下)。
一切愛好折騰,都為了圖個樂呵。:)
這個東西複雜的說起來還是人體愉悅感的生理基礎吧。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能讓你產生愉悅感,那就是一種享受。
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愛好。
所以享受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這件事是否讓你產生愉悅感。
任何領域沒燒起來的人只是因為他沒有接觸到好東西,在玩具面前徘徊。
不客氣的說,音響發燒友有偏執傾向,況且稍顯愚昧。努力追求所謂的高保真,且不說還原現場是不可能的,而且明顯不懂錄音製作的過程。差不多所有發行版本的音樂都是根據錄音師理解和喜好進行了修飾的,甚至很多流行音樂根本沒有錄音環節,而純粹靠電腦製作,你跟我說說跟什麼「保真」?錄音棚常用的耳機也不過是SONY和AKG等幾個型號,價格大約100美元,而很多發燒友要用十倍價錢以上的終端設備播放,還談什麼高保真,我告訴你這就是自慰,高興就好。所謂保真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真」本來是音樂創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聲音只是載體,不是目的,如果你能理解音樂的寓意即使設備低檔也無傷大雅,設備高端到一定程度後就開始本末倒置,相同的大腦運算資源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聲音上而不是音樂上,這裡不排斥高端設備的優勢,但是凡事有度,比爾蓋茨買什麼都是合理的,而音響發燒友往往是省吃儉用購買一些超出實際承受能力的設備,這就不可取了。
享受更清晰,更美好的音樂。
這就跟,單反跟手機拍照質量的差距是一樣的。喜歡細節
最後還不是去聽砸玻璃╮(╯▽╰)╭
留個坑,有時間認真回答一下。
推薦閱讀:
※耳放前面應該放什麼?
※同是光纖輸出數字信號,集成音效卡與獨立音效卡到底音質有無差別?
※買音響要注意些什麼參數? 有什麼便宜的音響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