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去其他地方經常會被人說講普通話有「台灣腔」,這是普遍現象嗎,為什麼?


首先,這種誤認的現象肯定是是普遍的。至於原因嘛,先從身邊的例子講吧。大一剛開學,寢室里有個山西的哥們,一見面沒多久他就指出"少年你台灣腔很重嘛"。一頭霧水的我為此糾結了很久,小爺我前後鼻音平翹舌音都分,自認為普通話二甲肯定有,怎麼就變成台灣腔了呢?

後來想明白了,很可能是吳語用詞習慣和吳語普通話發音的雙重影響。

先說用詞習慣。吳語區的孩子受吳語影響大,雖然在交流時說的是普通話,但是,神奇的浙普(姑且先叫它浙普吧,用浙江普通話泛指江浙普通話)用的是吳語的語法、吳語的句式、吳語的慣用語,說白了就是吳語的普通話版。因此,吳語區小朋友一開口就是「呀 啦 啊 哦」各種語氣助詞後綴。「好了伐」「好的呀」「真的假的呀」「你尋死啊」「開心伐啦」「可愛的哦"「真噠(的啊)」北方官話區小朋友一聽,"少年,這不是台灣腔是什麼,嗲成這樣。"吳語區小朋友哭了,「不然你說普通話要哪能講?」

再說發音。對於吳語區內部人事而言,區分浙普和台灣腔簡直再容易不過了。浙普沒有台灣腔獨特而神奇的音調,而台灣腔也不會有浙普里各種吳方言特徵的留存。最重要的是,浙普不會像台灣腔那般強調(或者說拖長)句末最後一個字的發音。但是對於北方官話區的小朋友而言,浙普和台灣腔都有共同的特徵,前後鼻音平翹舌音不分,就算分了,這區分度也沒北方官話那麼明顯。所以北方孩子能輕易辨別出浙普台灣腔的共同特徵,卻難以注意到這兩者的不同之處,自然容易將兩者混淆了。

好了,以上純屬非專業意見,默默飄走。

—————— 一年後分割線 ——————

默默考出了普通話一乙,並默默帶壞了山西室友的普通話發音


是,其實我告訴你上海人也會被說,我覺得江浙這一代很容易被說,別人經常猜我是台灣人,記得以前有個江浙一帶的模特上康熙然後豆瓣一群罵她港台腔的,其實人家正宗江浙普通話。

大陸一些人多把南方口音直接認定做港台腔的。


我覺得有以下的幾種可能:

一、普通話主要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而南方方言的特點是多而雜,所謂十里不同音,常常是山的兩邊的人都互相聽不懂。也可能因此導致了大部分非吳語區的人聽到吳語時,只能感受到是一種奇怪的南方方言,而杭州人說普通話時,可能亦帶有南方口音,但在說普通話的聽者聽來,無法準確地分辨各種南方口音之間的差別,因此理解為台灣腔,這是一種可能;

二、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時,有相當一部分是江浙地區的人,原因很簡單,從國民黨的幾個派系來看,高層一般多出自江浙地區,尤其是浙江的寧波、湖州等地。國民黨高層中浙江人所佔比例大,而當時遷台的又多是和國民黨上層聯繫密切的人士,其中的浙江人較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再由此影響到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台灣腔」也未可知。聽一聽蔣介石、蔣經國在台灣的很多演講就可以明白了,那根本不是什麼台灣腔,那是正宗的寧波腔。另外,浙江本來就離台灣很近,兩地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遠比北方說普通話的地區要更頻繁,語言相互影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推薦閱讀:

開一家民宿需要做哪些前期準備?如何評估風險?
浙江和山東相比,是不是感覺前者藏富於民?
浙江對中西部省份的歧視為什麼那麼嚴重?

TAG:語言 | 台灣 | 吳語 | 普通話 | 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