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系統介紹 Branch?
更新:Branch 已經開放註冊,使用 Twitter 賬號登錄即可。
我創建了兩個 Group,歡迎來玩:
- 豆瓣用戶討論組 - http://branch.com/g/douban
- Zhihu 用戶討論組 - http://branch.com/g/zhihu
- 中文用戶圈 - http://branch.com/g/china
0. http://Branch.com 是 Evan Williams、Biz Stone 等人的新公司 OBVIOUS 開發的新產品,當前還在 Beta 測試期。有 8 位員工。它的賬號完全基於 Twitter,Branch 甚至沒有自己的 Profile,一切設計皆圍繞內容進行。
1. Branch 的使命是通過互聯網還原線下真實對話的場景。典型的會話場景是,你有一個想法/點子,或者看到了一篇新聞資訊引發了你的思考,所以創建一個 Branch,然後邀請跟你有近似知識背景和地位(如同事/好友)的人參與其中討論,碰撞火花。官方列舉了更多 Branch 的典型用例:Branch
2. 對於單個 Branch ——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由參與其中,需要任何一個參與者邀請你,或者你申請 Join 其中。也就是說當前 Branch 很依賴已有人際關係,所以索性完全把關係這事託管給 Twitter。如果話題發起者認為討論足夠充分,可以關閉一個 Branch 的討論。
3. Branch 給發起者和參與者更多賦權,是為了控制討論門檻保證質量。這跟 BBS 和 Quora 人人都可在別人的貼子/問題里發言的機制不一樣。
4. 同時,為了能讓更多受眾獲取信息,Branch 有了 Watch 機制,功能上等同於 Follow,Watch 後可以在「My Drawer」里收到後續討論更新。Watch 和 Join 間的微妙曖昧,我認為是 Branch 想在「圈子」和「沙龍」兩個方面都要兼顧。當前的感受是,Branch 有較強的媒體屬性和精英意識,使得它更像沙龍,少像圈子,這是它與 BBS 的最大不同。
5. Branch 需要在 Join 和 Watch 之間找到平衡。Join 重參與儀式感,是「圈子」的基本動作,不利於控制內容質量(尤其是早期);Watch 重獲取和消費,是「媒體」的基本動作,不利於 Branch 向更大規模進化。@史飛 認為越往後,Watch 與 Join 兩個機制的衝突越大。
6. 和 Quora 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Quora 鼓勵每個用戶回答一個問題時,系統地回答關於這個問題的所有,目標是要「終結」一個問題,答案之間通過排序去競爭成為最優解。而 Branch 認為信息是錯綜複雜、相互關聯、無限發散的(就像名字 Branch 一樣,有很多「分支」),參與者可以不斷基於之前的信息進行討論。Quora 的長遠目標是結構化知識,Branch 一定程度上是反結構化的。
7. Branch 第一版就加了從 Twitter「Take it to Branch」的瀏覽器插件,以及站內無處不在的 Branch this,意在鼓勵信息二次組織及發散。這讓每條 Branch 之間的連接性大大增強,所有信息表面無限發散,但背後都有其「歸宿」,所有信息都可能成為一個結點。更多的連接性是爆發網路效應的基礎。
8. Branch 最近推出了 Group。Group 之於 Branch,就像「郵件組」之於 Email,或者 QQ 群之於臨時會話組,針對已經彼此熟悉、有碰撞火花可能性的一群人。Group 提供了一個更穩定的圈子,一個快捷方式。當然通過 Watch 一個 Group,可以收到這個Group里的所有後續 Branch 更新。
9. 如果是中國人來做 Branch,多半會想既然是討論問題,到何不用 QQ 群進行?美國人沒有中國人這麼依賴 IM,非同步溝通更受歡迎;QQ 群是完全封閉的,Branch 的內容可被公開消費和二次組織,內容更有生命力。
10. 有時候創新就是從其它所有產品那裡各借鑒一點,最關鍵的是偷過來的零碎可以完美地重組在一起而不生硬,Redesign 之後的東西跟誰都有點像,又不全像。Branch 跟 BBS、Quora、QQ 群、Email、Twitter 都有相關和差異。很多人六、七年前第一次看到 Twitter 就是這個感覺,「雖不明但覺厲」。回顧 Evan Williams 曾經創建的 Blogger 和 Twitter 如何厲害,就會對 Branch(和 Medium)保持關注。Branch
由twitter創始人創建的公司推出的網站,定位於面向高端人群的公共討論平台。靈感來源於一名創始人大學時創建的一個網站,他們在網站上發布一些主題文章來激發同學參與討論的熱情。11年9月啟動,總共融資了200萬美元 定位半封閉的主題討論組網站半封閉指加入討論組需要邀請或申請,但討論的內容是任何人都可以「watch」的。解決了用戶的什麼需求?與認識的人對某一個主題進行討論並沉澱下來的需求。給誰用?
想詢問別人意見的人,想就某一主題與別人分享意見並且不想要多餘的聲音的人。使用場景根據已有的問題,總體上說討論的素材有兩種:一種是互聯網上所有素材,另一種是自己的想法。 細分討論內容有六種:1.發布自己的想法2.
就自己的某種情況詢問認識的人意見 比如:我需要給項目集資的點子。3.
就某一具體事件或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
比如:2013年的國際汽車聯賽和展望。4.
完全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討論
比如:好看的電影、對設計的心得。5.
由開放式問題引出的討論
比如:在創新時最令人享受的部分是什麼?
6.
和朋友分享一些美好的回憶。
發起討論發起討論需要創建一個討論組 一個討論組稱為一個branch 除了設定一個「topic」外還可以用任意方式命名自己的主題。討論素材/主題的收集直接添加/用bookmarket採集下來後添加因為自己是討論的發起人,所以在拋出自己的觀點前需要展現儘可能完善的信息。
所以創建時可以添加許多富媒體,包括視頻、tweet、圖片和新聞鏈接。2.
添加討論成員
我只想看我想看的人的觀點,而不想討論組因為任何人都能加入而變得無法控制。所以,我會選擇邀請我認識的人加入討論,可以通過郵件、twitter、group發送邀請。邀請即一個超鏈接。
想要討論熱鬧起來:多邀請幾個人;當你添加一個人進討論組時,他可能會邀請他認識的某個人進行討論。在我的group里的人可直接參与討論。3.討論過程中,對某個人的某句話產生了新的想法可以以這句話為素材,新建一個完全獨立的討論組。4.
討論組之間相互獨立Branch是一個討論組Group是一份希望與之討論的人的列表5.
不想錯過討論組的更新 我創建的、參與的branch有更新時都通過Email通知我。Drawer:Drawer里的branch有更新時會有紅點提示。
Branch是一個討論組
Group是一份希望與之討論的人的列表 一個Group可以討論多個Branch圍觀中的需求
1.想關注這個討論可以圍觀,但想發言必須先申請加入討論組2.
想知道圍觀討論組的更新郵件通知Drawer:點擊watch會把branch加入Drawer。分享的需求1.
分享某段討論到社交網站
2.
分享一整個branch到社交網站
Branch在自己的網站進行展示:把branch嵌入到自己的網站中
三個月前寫的供小範圍討論的關於branch介紹:
一個公共討論平台,形式有點像BBS,用戶在branch裡面發起一個話題之後,大家圍繞著話題進行討論。
網站專註滿足的需求是「討論」。產品現在的slogan叫A new way to talk to each other。在網站首頁的介紹視頻中,也是強調這一點,同時套用現實中茶話會之類的例子描述這件事情。
可以將它看成是一個強化了評論功能的blog。傳統blog重主內容,輕評論。branch將評論的地位拉升到了與主內容同等的地位,讓評論變得有意義(我們大多時候在blog里看到的評論類型都是低質或無意義的)。
另外一個類似的產品是Quora。在評論質量的追求上,兩者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但區別是:Quora著重的是解決問題,話題的起點也是問題,由問題產生的答案相對獨立,答案與答案之間沒有「對話」。branch是在做討論(或者觀點交流),在主題下的內容生產或者編輯,是以會話形式進行的,另外,在主題類型也會更廣,大於「問題」這個範疇,一系列觀點或者一篇心得。
已知或者預測的功能特性:(類比現實中的茶話會) 1.一個話題可以私密或者公開。 2.話題的創建者可以控制誰來參與3.會話會以時間流的形式發表(至少應該是最主要的形式)
4.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多次發言 5.話題組織者當然可以邀請參與者他們三個在隔壁的玻璃房裡聊天,把我們五個留在外面了。不過他們吵什麼我們都能聽的見、也看的到。
過會我們五個也去玻璃房開小會,不叫他們三個。
我們可是要聊公事,不像他們是在吹牛。
以上可以用來給別人介紹Branch。國內羅敬倫的團隊照 Branch 的原型扒了一份「國貨」出來,叫論吧(論吧-社會化討論平台),有那麼點意思。
在 Twitter 上面發表看法,有時候一些人會給你評論,然後你再回復他們的評論,如此反覆。
(1) 可惜 Twitter 的限制,每一次發表都限定在 140 位元組,無法自由表達;
(2) 可惜 Twitter 對會話並不友好,組織形式太拘束,幾乎不可回顧閱讀。
那,在又不想寫 blog 文章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服務來更好又輕鬆地完成討論功能呢?Storify 並部沒有解決第一個問題,同時第二個問題又處理得不夠優雅,而郵件組又顯得大費周章明顯跳出。所以 Branch 便應運而生,最先是為了給 John Gruber 和 MG Siegler 這些人討論 iOS vs. Android 的。那,Branch 是什麼?
Branch 是一個以 Twitter ID 為用戶識別,類似郵件討論組的單層結構 forums.WOW,像是畫出了一個我一直想要用的東西。
推薦閱讀:
※從小身邊就有一個好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網路營銷,水軍是必須的么?如果沒有了水軍會怎樣?
※離智能音箱又近一步,Facebook 收購了第六家 AI 公司
※真正的興趣社交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40歲之後,你還會上知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