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國時期學生的習作與今天的學生作文相比,不論是情感還是文筆都超出一大截?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文化的停止乃至倒退?我們該如何應對?

原問題的表述是:那個我想問一下 作為一個15的妹子 暑假有幸買到了一些書講的是民國一些學生的習作 我想問一問為什麼區別如此之大 不管是情感真實性還是文筆的優越性 是什麼造成這種文化的停滯甚至是倒推 我們該如何處理?


親,這叫倖存者謬誤.

民國時期能流傳到現在的作品,那一定是高富帥哥哥和白富美姐姐們在那些名師指導下的習作.你拿來和天朝的屌絲們比,應該情何以堪啊?你能來到聚全國精英的地方讀大學,一定有人文章比古人要強的.


創作需要從生活中找到靈感。你看歷史上,詩人、作家嶄露頭角、比較容易出佳作的年代,大部分都是在戰亂年代,這個時候憂國憂民的文人騷客比較多,也比較容易找到創作靈感,抒發一腔感慨,寫出鏗鏘之句。

這個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文人騷客所沒有的感受,他們反倒是寫出靡靡之音的比較多。


不明白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慨,難道僅僅是為了讓之友們來嘲諷中國的教育體制么?

再說了你說當今的學生的習作有失真實,並且情感有造作的嫌疑,我想這只是個別現象,並不代表當今中國的整體水平。

然後再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民國時期社會處在劇烈變革時期,當然那時的人們也深受傳統思想的熏陶,西風東漸也不得不提,綜合以上因素,也就不難理解啦。也許有點太複雜,可以這樣概括,那時的學生心靈還是比較純潔的。

其次再說現在----矯揉造作、嘩眾取寵等丑的現象

層出不窮,深深影響了學生的精神狀態,從而反映到習作上來。

如何解決?既然社會大環境一時難以改變,就得靠教師家長引導,自身也要有一定的自律精神。


民國的中學生比現在博士比例還低,而且到能寫作的時候早已背誦了大量國學經典。你回去把古文觀止背一遍,文筆一定有所提高。


不知道這四年半以來,你有沒有自己悟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1、確如樓上某匿名所說,能流傳到現在的,一定是有道理的,您現在去找春秋戰國時期的幼兒言論留存至今的,多半只有甘羅了。。。(唔,我突然想起來還有兩小兒辯日)

2、民國時期的孩子幼年接收的教育幾乎都是詩書經綸方面的,他們學得比現在更專心

3、我印象中即便到了民國,能接受教育的孩子在所有人中佔比依然是不高的,上學堂的人家庭大約還是要更書香氣一些

4、社會氛圍,當時的教育氛圍比現在更純粹,我覺得這個毫無疑問


1.五四運動始,中華之傳統文化如遇刀切。民國時期大師雲集,小時所受卻為傳統文化教育,四書五經熟讀。至建國以後,再無大師出現。

2.文化大革命後,這些傳統優秀文化基本上已經脫離了人們生活,人人追求享受。這種氛圍下讀書之用無外乎類似於以後有個好工作的利已主義。

3.現在學生追求全面發展,光數理化就壓不過來,更不說整天背英語。哪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修己?


推薦閱讀:

絕對的高招公平終將損害所有人的權益 | 來論
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四成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的北大新生之一
質疑:「挺楊派」說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我們的創造力都被誰毀掉了?
香港浸會大學在香港大學裡的地位?

TAG:教育 | 教育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