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開展第三方網站上的廣告投放,相比 Google Adwords / Adsense 廣告有什麼優勢?廣告效果會如何?


今天清理知乎邀請的時候看到了這條特別想回答的問題,從幾個方面做下解讀:

  1. 長期有效的Profile。早期互聯網廣告平台對人群的標記是使用cookie的,但cookie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期,平均3個月就要重新標記一次用戶,這意味著之前對用戶的target都要重新打一次了。Facebook最大的優勢是有賬戶的,可以跟著你一輩子。這也是為什麼Google有各種各樣的周邊業務的原因,Google希望它的賬戶無處不在。但顯然Facebook賬戶的使用場景比Google更廣。

    據一位了解Facebook廣告平台的人說,現在在Facebook上人均廣告累計數據超過了170組(具體數字印象不清),要知道歷史數據對人群定向很有幫助。

  2. 跨平台。手持設備越來越重要這個不用說了,所以跨平台定向是很重要的能力。這個其實是和賬戶一起的。去年好像是有一個Google的前員工出來做了一家公司,發明的專利是可以跨平台最終用戶,好像是用的cookie類似技術,後來被Google幾個億美金又收了回去。但Facebook就不用這麼麻煩了,有個ID就搞定。
  3. 貴數據。要知道百度和google對於人的性別,年齡都是靠演算法猜測出來的,準確率一般在60%上下,百度和google也要想辦法獲得一部分真實數據用於猜測。這些「貴數據」對於社交平台獲得起來就非常便宜了。

廣告平台本質是長期標記一個用戶,提升點擊率或轉化。誰能在這個領域做的夠好,都依託於其數據積累和演算法。最近廣告業務無疑是支撐了Facebook的股價。另外還有一點,在移動上的廣告效果Facebook明顯好於admob。


很多人認為應該是基於真實信息的社交網路的廣告效果好,我認為不一定。

百度、Google的受眾屬性分析雖然不準,不能反應這個用戶的真實狀況,但是因為其樣本採集的渠道廣,更新快,更多是根據受眾的短期行為建立的模型,所以對短期受眾屬性的計算還是效果不錯的。打個比方,某個人在Facebook上填寫了個人資料,平時也喜歡電子設備等玩意;但是,有一天天他交了個女朋友,他開始經常逛化妝品網站給女友挑選商品;或者因為親密,他女朋友用他的電腦和賬號瀏覽和購買東西。這時候按百度、Google採集的數據,可能會判斷此人偏女性一些,興趣是化妝等,推送的廣告也是這方面的,從一個很大的受眾範圍來說,效果應該會不錯的。

而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互聯網廣告公司在向這方面發展,比如國外的 Criteo 是這方面的典型,Google Adwords 也提供了再營銷代碼來增強對訪客數據的利用率(共享庫-&>受眾群體),而國內像 Media-V 的也有類似的功能。

對於互聯網廣告行業,很難說以後就一定是社交網路廣告獨大,或是搜索廣告獨大。目前市場對 DMP 的需求逐漸增大,受眾數據的來源也正在多元化。社交網路也不會僅限於你的 Profile 和興趣標籤,搜索網路等也不會局限於你的關鍵詞和他的廣告觸及到的網路,他們會將觸角伸的更遠,對第一方數據的渴望更加強烈,恨不得在網路的每一個角落都裝上「感測器」,獲取你的任何蛛絲馬跡。

誰手上有數據,誰就是王者。


推薦閱讀:

依據 AISAS 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社會化新媒體是否能對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的任一環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新開的兒童美術機構該不該通過降低價格招生引流?如果不降低價格還有哪些招生辦法呢?
新媒體的營銷模式有什麼,總覺得很混亂?

TAG:新媒體社會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