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裡面宋丹丹扮演的和平是哪裡的口音?
01-25
感覺和標準北京方言有一定區別啊。
北京各區的方言會有所不同,從《我愛我家》57、58分集中的內容分析,和萍從小就讀於反修路小學,反修路原名揚威路,是蘇聯大使館所在地,後來中蘇交惡,改為反修路,意為「反對蘇聯修正主義」。基於這一信息幾乎可以確定,和萍居住在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附近,那裡在當時大都居住著老北京。
另,和萍作為京韻大鼓藝人,多少會受到天津話以及河北滄州、河間一代口音的影響。我聽到有一種說法是:
老北京人都是崇文宣武的,那裡滿人較多,是從大清國一直留到現在的常住民,京味兒濃厚,俗稱衚衕串子;
東城和西城的北京人則多是民國建立後,從其他省份遷進去的,所以那些人口頭語中有很多是東北、河北甚至是天津和河南的口風,京味兒不如串子濃;
海淀的北京人則多是共和國建立後,隨大軍進入北京城的那撥人的子弟,說的話與其說是北京話,倒不如說的是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可是這撥人最多。後來普及普通話,也是普及的這種的口音,所以久而久之,很多外地人就認為這種話是北京話了。
和平在劇中是正紅旗滿州,按理兒是正兒八經的衚衕串子,有一集《親家母來俺家》中和平的母親那句口風兒可以說明這一點:「問蒼生,誰主沉浮?我(mu 閉嘴音 發三聲)們(men 開口音 輕聲)我們我們!!「
補充郭磊的答案:
和萍在劇中的設定是旗人,而且是和珅後代,正紅旗鈕鈷祿氏。因為和珅抄家後並未累及後人,所以和萍娘家一直留在北京生活的可能性較大。
按照清朝北京城的格局,二環以內,前三門大街以北,稱為內城,僅允許滿人居住。二環以內,前三門大街以南稱為外城,允許漢人居住經商,所以很多旅館茶樓酒肆妓院都選擇在前門外的外城開店。而即便是朝中大臣,漢臣除三品以上可住內城以外,連紀曉嵐這樣的名士也只能住在外城。而二環外稱為城外,禁止滿人移居。內城由於相對封閉,於是就形成了所謂的老北京話,與城外口音的區別較大。而且因為滿人居多,所以老北京話里大多數從字面上猜不出意思的詞,都是滿語。所以按照之前的邏輯,和萍一家說的應該是老北京話,或者叫土話。這點我認為還是靠得住的:我姥姥家與和萍一家的設定基本相同,也是久居東城的滿人。印象里姥姥說的話,和和萍女士的口音很是相似,但確確實實不是現在我們隨處可以聽到的「標準北京方言」。至於宋丹丹是從誰那裡學來的,其一是宋丹丹籍貫北京,耳濡目染,其二是英達,正紅旗赫舍里氏。
和平口音問題主要集中在她會在遇到如果詞的第一二個字是去聲(第四聲)的,把第一個字發成第二聲。比如dui面、柔陷(肉餡)、zai外邊兒。如果沒記錯,這應該與河北口音有關。西河大鼓是河北民間藝術,和平可能學過。
以劇中角色的身份判斷其口音,恐怕不太準確。我覺得宋丹丹完全沒有必要一定要按照劇中和平的出生地,來找口音的感覺。無非就是宋丹丹小時候所說的北京話,加入更多的市井氣罷了。在其自傳《幸福深處》里宋丹丹提到過住她家對門的一大家子人,她經常去那家玩兒,口音上也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後來對和平的塑造。
推薦閱讀:
※爽身粉還可以用來做什麼?
※古人是怎樣防蚊的?
※汽車設計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昆蟲能看到人類嗎?能的話,在蟲子的眼睛裡,人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