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電影才算是電影化的電影?怎樣的是純電影文藝?

什麼樣的電影算是電影化?請舉栗說明,謝謝。(《生命之樹》算嗎?)


具有用其他藝術形式無法取代的表達力,就算「電影化的電影」。

所以我覺得《生命之樹》算「電影化的電影」。


「電影化的電影」是指較少依賴其他藝術形式(文學、戲劇等)、主要運用電影的特有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和呈現的電影。一般來說,電影化的電影對白較少,注重視覺和音響的設計,注重鏡頭的調度,注重剪輯產生的張力。「電影化的電影」做到極致就是去敘事化的「純電影」。


用畫面敘事,最少受到其他藝術形式的干擾。


」電影化的電影「說白了也就是用電影語言來表現出來的電影,通過電影化的技巧來展現電影語言與普通語言的不同之處。電影化的電影就是利用了電影化的敘事風格來推動情節發展,人物性格的塑造,使得電影更富有張力。《生命之樹》算是,猜火車、殺死比爾什麼的都算


電影化這個詞已經是個陳舊的詞了,他已經失去衡量電影的意義。所有的默片都是電影化的電影。隨便拍一段視頻,其他任何表達方式都無法做到,繪畫、攝影、戲劇能做到嗎,能把運動的運動拍攝下來,唯有電影能做到,這是電影所獨有的。所以這個問題,就像這樣問,什麼樣的電影是連續拍攝的影像流?毫無意義。


以前當攝像的,之後當了導演,拍出來的絕對就是電影化的電影。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早已習慣了如下思維:各個鏡頭如何構圖,機位是推是拉,是搖是移還是跟;這個光從劇本來看應該怎麼打更有感情,演員臉前要不要補一塊米菠蘿;如何拼湊裁剪素材;怎麼拍,拍出來的東西後期更好收拾等等一系列。當他接到這個活,首先會有這些想法,之後他會把電影所該具備的各種專業元素融合,加上炫酷的特效,驚險的打戲,激情的床戲…以至於這樣下來工作效率較高,拍出來的比較對大眾胃口。電影化的電影完全就是影視工業成熟水平的體現。

這個導演說:「拍出來沒人看不賺錢我拍個屁。」

而直接是科班出身的,為了當藝術導演學的編導的導演,接到片子往往會以自我考慮,什麼鏡頭是他想要的,調色調成什麼樣才是靈魂深度的體現,所作出的文藝電影即便人物極度扭曲,也會覺得這就是藝術。藝術電影有自己的特點。並且傳達的是某種深意,是畫面與思想的交互。這類片子往往受眾不是很多,但看得懂的會若有所思沉浸其中,看不懂的也就只有一臉懵逼以表敬意。

這個導演說:「你懂個屁。」


用鏡頭敘事就是電影化的電影。


文藝片相對的就是藝術元素更多一些,商業片商業元素多一些,強調的故事的內容上不一樣,形式上也不一樣,投資上也有根本的區別。比如我們的《英雄》一部片子投了將近三個億,這次我們是張藝謀文藝片中最大的投資是六千萬,有的時候不一定是投資高就有高的回收和票房,這個因為一部電影的成功它的因素非常多,非常多,因為現在有很多因素是不確定的,包括一部電影的,以前我們的電影只要拍得好看,就是說觀眾就會去看,因為當時沒有別的可看,也沒有電視,也沒有錄像機,那麼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因為大家的娛樂方式很多了,選擇的也多了,那麼電影相對就顯得對觀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了,所以呢,其實電影現在它的初期的創作,初期的創作已經遠遠不能決定這部影片是不是能夠成功,那麼它是不是能夠成功,跟後面的,影片後面的宣傳合法性以及成功的商業運作市場運作分不開的

文藝片是什麼?文藝片就是請你把自己當傻子,不要開動自己的思維,只要跟著編劇的思路走,千萬不要探究任何人的來龍去脈、任何事的前因後果,只要對導演塑造的藝術情節高喊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在別人面前牛B一把寫天下太平太陽真美的影評的片子。
至今,還沒有準確的定義說什麼叫做文藝片,什麼叫做商業片,不過我想沉重絕不是文藝片天生就應該有的本質,倘若文藝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我想,在比較浮躁的社會裡,還會有更多人喜歡上文藝片的


立意明確的就是電影化電影,反之看得人云里霧裡的就是純電影文藝


為了拍電影而拍電影,為了表達些什麼而拍電影。


推薦閱讀:

如果現在一個青年導演也以塔可夫斯基的手法拍攝電影,會不會成功?
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飛向太空》(又名索拉里斯)中多次出現的畫作The Hunters in the Snow有什麼寓意?
拍攝《第三極》紀錄片是一種什麼體驗?
和周星馳近距離接觸是一種什麼體驗?
生活一地雞毛:胡遷,願你下輩子成為一俗人!

TAG:電影 | 文藝 | 導演 | 編劇 | 影評人 | 文藝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