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

汽車、電信、水、電、能源,類似這樣讓用戶高度依賴,自覺付費的存在。


我同意 @keso 洪大夫的看法,不存在什麼「殺手級應用」,移動互聯網應該是惠及大眾的,在充分互聯的環境下,每種應用都有其使用群體,更有可能的是某些指針性開發框架通過介面來互聯數據的格局。不過就一些客戶的所關注和正在努力的方向,我覺得移動支付會是接下來幾年慢慢開始大量實施部署的技術趨勢。

另外可以關注一下 Augmented Reality,Fast Company 最近有著文

http://www.fastcompany.com/1738956/augmented-reality-possibly-the-ipad-2s-secret-killer-app

其實全球來說在 AR 的研究開發肯定是歐美領先,但是在應用領域卻都處於差不多的水平上,主要是受線下資源整合的限制,並且 AR 的實施和部署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屏障,還不具備大規模應用的成熟條件,相信在今後幾年中隨著環境條件的日趨成熟會有較大進展。

國內目前有能力製作開發 AR 應用的團隊不在少數,但由於強烈的買方市場,所以基本上都沒有什麼作品出現,目前唯一已經在 iTunes App Store 上線的應用是渣打銀行的生活類應用 Breeze Living,可以用來找周邊商的優惠折扣,也算一種嘗試吧

http://www.breezeliving.com


微信 qq 陌陌 微博


1,優秀的互聯網應用大多是要不是提高了效率 (如im,email,搜索),要不就是增加了樂趣(如遊戲,視頻,音樂).

2,目前的apps更多是在做樂趣的部分,但樂趣很容易被複制,如遊戲.

3,殺手級應用更多的會出現在提高效率的應用上.移動互聯網應該也會如此.只是還需要增加移動的特性如lbs.

4.我的答案是,擁有移動特性的通訊工具,搜索,和支付.


殺不了,你出一個,人家抄一個,如果是極高技術壁壘抄不了的,八成你還沒做出來自己先累死了,當然還有兩成或許更少的機會,你是下一個intel、microsoft、google或者apple,但是這個幾率太小太小了


答案只有一個:優質內容的創造平台,比如知乎。

我理解的殺手級應用,就是你離開它一天,就覺得少了個器官,得找回來才舒服。

沒了淘寶,我就去京東,沒了京東,我就去1號店,沒了1號店,我會去亞馬遜,總有替代者。

沒了IE,我用chrome,沒了chrome,我用Firefox,沒了Firefox,我用360,總有替代者。

但是,

沒了【維基解密】,我會遺失很多真相,找不到替代者,

沒了【一個】,我找不到其他有獨立精神的APP,

沒了【知乎】,我找不到其他優質問答平台,別和我說【百度知道】……

內容先為王,渠道後為王。


忘了誰說過「人類所有的痛苦都是機會」

所以

好的應用應該是解決了「人類痛苦的事」

非常棒的應用是解決了「人類比較痛苦的事」

殺手級的應用是解決了「人類最痛苦的事」


3G = Girl + Game + Gamble


我覺得移動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必須具備移動的特點。當然基礎的IM,Email,語音,通話之類的應用算是殺手級的,但是對創業者和後來者來說沒機會,小蝦米可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站住腳的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當然並不一定是殺手級的。

1、結合LBS — 無疑是最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做的東西,比如基於LBS的二手物品交換,基於本小區或者方圓幾公里的範圍內的一些生活服務。比如一些生活服務站點與LBS結合起來的模式就挺不錯,查找停車位,查找餐廳,查找機票之類的。

2、二維碼,條形碼 — 這種東西我覺得如果說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進攻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領域,不妨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目前有雛形的比如Iphone上的一款應用「我查查」。

3、工具類應用 — 這些工具定位一定是解決人們某個時候在某一方面的特定需求的,比較有移動的特點。比如路上想插個天氣預報,租房子;路上選了好幾家,還是不太滿意,想繼續找找;開車想找個加油站,停車位;或者交換名片的應用等,這些都是在某些時候可能會偶然用到的,而且不容易被卸載的,工具類應用的特點就是有需要才去用,所以也不指望著天天被使用。

4、平台類型的應用 — 如蘋果的APPstore,Android 市場,豌豆夾,甚至導航站應用,都可以算是平台類的應用。

手機其實必備的應用並不多啊,除了瀏覽器,輸入法,其他的工具類應用的被卸載的幾率相對還小一些,像那些手機遊戲或者看上去很有前景的手機SNS社區,交友等,個人覺得倒是很容易被複制,也容易被卸載,我們在一些平台類的應用裡面粗略統計下每種類型的應用的誕生速度就知道了。


贊成keso的回答。補充一下:

對於手機時代來說,目前所知最重要的殺手應用只有2個:電話、簡訊。

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說,應用百花齊放。但是仍然會包括這2個核心功能。無非承載的從電信網跨越到了IP。電話變成了skype、Viber;簡訊變成了kik、這信那信、這聊那聊。

語音和消息,在移動終端上的傳遞,無論什麼時代,都是殺手應用。殺手應用還有一個含義,必須是普適性的(適應任何終端、跨越運營商和網路)。否則仍然是小眾應用。


既然被稱之為「殺手」,那麼它殺的誰?

比如iPad出了後,就有很多打著「iPad殺手」旗號的產品,所以很多人都理解,他們「殺」的是iPad...

如果文中所說的殺手是指「殺過去的手機」,那麼下面的幾個情況算是答案了。

手機最重要的幾個功能:

1、鍵盤,觸屏手機的出現則打破了這個局面,算得上殺手級。

2、簡訊,kik則「重構」了簡訊的概念,算得上殺手級。

3、電話,skype、Viber、facetime的出現則打破了固有手機撥打電話的方式,算得上殺手級。

4、輸入法(無論英文還是中文),而Swype、搜狗輸入法的出現,打破了固有的輸入規則,算得上殺手級。

5、屏幕顯示,現在有的手機已經可以顯示3D,那麼如果這個事情一旦變成「標配」,那麼這個情況也算是殺手級應用了。

如果文中所說的殺手是指「殺其他的手機」,那麼這個事情就沒有定論了,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現在各個平台流行軟體的同類化也越來越嚴重(比如憤怒的小鳥幾乎在各個平台都有...)所以這個觀點也即將不會成立。


我覺得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是,移動,是 15 秒連續使用守則 之下的應用。

移動意味著普通用戶平均不會盯著一個屏幕超過15秒(姑且叫做 15 秒連續使用守則)。否則他不如去看電腦(有大屏、有鍵盤、有滑鼠)。

在 「看」 的方面,現有的 APP 幾乎全軍覆沒,完全不符合 15秒守則,因為它們不過是做了一個手機版的網站(比如像 Pocket 的稍後閱讀軟體,再好的閱讀體驗也是忘了 「 用戶平均不會盯著一個屏幕超過15秒」),因為它們是建立在用戶會看 (屏幕上的內容) 超過15秒的情況下。例外是 todo-list 和其他效率類工具,打勾就行了。

在其他方面,我認為是感測器。

感測器誒 .... 不管是蘋果的 APP 還是安卓的 APP ,真用上感測器的有幾個?

為什麼像 Pocket 的稍後閱讀軟體還會在某個排行榜里排名第一呢?因為即使它有上百萬的用戶安裝,它也是小眾的。

沒有感測器也能有上百萬用戶,這恰恰從側面證明了,真正的移動互聯網的大眾應用還不存在(只是這些沒感測器的 APP 在排第一),而當前宣傳移動互聯網如何如何的其實很聒噪而無實質。

—— 因為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沒有到來。

那麼現在,符合 15秒守則 的應用有哪些?

電話簿、通話、簡訊(包括網路簡訊、微信、閱後即焚)、便箋(包括 todo-list)、特定信息查看(包括天氣查看、路況查看、記步器、錄音機、廣播、地圖),其他似乎沒有了。

-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 不能指望 這些原來做網站的人、做 UGC 論壇的人去新新開創的(因為他們唯一願意做的就是把電腦上能幹的事搬到手機上干,這是不符合15秒守則的;並且,他們不肯承認一個事實:有一些信息是幾乎毫無價值、kill time 的)。

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我更看好的是那些硬體小廠商。

我預言,在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硬體(比如跑步機)都會搭載一個內置的聯網功能,將用戶數據(默認是匿名發送)發送到一個伺服器做分析。由此,有2條大數據的路線,一是個人的大數據(包括你使用過所有硬體的使用數據,鑒於隱私協議,這個大數據默認是關閉的,不過你可自行開啟這個大數據並只讓它彙報給你自己),二是硬體廠商的大數據(對於某一個硬體的大量用戶的匿名使用數據)。這是我能想到的一個真正的、符合 15 秒守則 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情景。

按照這個趨勢,也就是每個硬體小廠商都需要一個軟體開發工程師,開發感測器和相關軟體,讓感測器做信息收集和上傳至網路的工作。(這不一定是 iOS 和安卓開發工程師來做)

按照這個趨勢,大前端開發 將包括網站前端工程師、 iOS 和安卓開發工程師(編程語言是網頁前端、Obj-C、Java)。大後端開發 將包括產品開發工程師,負責開發產品具體功能(行為驅動開發,編程語言任意,RESTful API),其中收集信息並上傳至網路的功能是必備的。

按照這個趨勢,硬體的模塊化會快速發展。

-

最後重申,把電腦上能幹的事搬到手機上干,真的不能算是移動互聯網,像手機音樂、手機視頻、(手機電視也是)、手機社區(聊天、交友)、手機遊戲、論壇的手機版,it just kills time ;像手機支付,完全看不出在銀行卡存在的情況下有何意義。

-

另外,移動互聯網需要個人 ID 。目前這個起到 ID 作用的東西,是由手機號實現的,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Push


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的是證明個人的存在和意義,幫助個人更加完整的記錄和回顧他的人生。何時何地,與何人在一起,做了何事,有何疑問,有何想法,表達了什麼觀點,獲得什麼幫助,引發的下一個事件是什麼。現在的殺手級的應用很多都是這條鏈中的一個片段,去找到另一個片段或整合多個片段。


我不知道什麼是殺手級的應用,依PC上的經驗。但我知道PC上的資訊式閱讀不是,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例如各種新聞客戶端、新聞聚合客戶端等等。


移動支付+基於LBS的電子商務+社交應用


我先拋磚引玉,把目前能看出端倪的寫一下,希望大家也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移動互聯網殺手級應用

1.LBS(基於LBS的交友、優惠、生活信息)

2.微博(把看到的、想到的隨時隨地記錄下來)

3.基於手機通訊錄的KIK類聊天軟體

4.手機遊戲(大型RPG遊戲估計沒戲,像憤怒的小鳥以及水果忍者這樣的益智類遊戲還差不多)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