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中越戰爭時越軍的特工很厲害,有部隊吃虧的具體材料嗎?


正本清源,老山前線辛柏林雷達站遇襲戰鬥的真相。

這是越軍特工在十年對華作戰中最經典的戰例。

這也是被好事之徒牽強附會、添油加醋衍生出N本狗血版本的熱點話題。

1984年7月4日晚11時許,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一個排從1134高地西側山埡口潛入我境,爾後以逐點觀察、逐步推進的方式,於5日拂曉進至預定集結地域——白石岩山洞潛伏。

5日,越軍對白石岩地區我軍各個陣地進行了一晝夜的抵近觀察。

6日0點30分左右,越軍除了留一個小組在山洞擔任警戒和接應任務外,其餘人員編成四個小組秘密接近目標區域。分別以一個組襲擊我邊防17團160迫擊炮陣地和122團9連3排陣地,另以兩個組從左右兩翼襲擊辛柏林雷達站。

2時30分,越軍同時開火,10分鐘後結束戰鬥。越軍以亡1人,負傷10人的代價造成我軍亡9人、負傷40人,損壞雷達一部、160迫擊炮一門,報廢汽車兩輛。

越軍完成偷襲後,各襲擊小組沿原出擊路線撤回山洞,對傷亡人員稍作處理之後,於6時前沿原滲透路線撤出境外。

此次戰鬥的幾個特點:

1、越軍此次破襲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行動,不是什麼臨時發現臨時起意,早在6月下旬,白石岩地區的陣地就進入了其滲透分隊的視線。

2、越軍的打法是同時開火,使我不能互相支援。3個陣地打響時間僅相差10秒鐘。

3、越軍以爆破器材實施破襲,未發一槍一彈,這樣可以造成我遭敵炮擊之錯覺。

4、快打快撤,絕不戀戰。10分鐘一到即迅速撤離,為了帶走屍體和傷員,沿途扔下了不少武器和物資。

此次戰鬥,越軍戰前準備周密,戰鬥實施迅速,撤離戰場果斷,堪稱世界特種作戰的經典之作。問題在於協同還不夠密切造成誤傷,以及距離目標過近造成自傷,因為我軍同樣未發一槍一彈,越軍卻有11人的傷亡。

關於辛柏林雷達的兩個問題:

1、該雷達是偵察迫擊炮的器材,對大口徑火炮無用。

2、前線共有3部辛柏林,是3月13日從石家莊機場空運到平遠街機場交付昆明軍區的,隸屬於昆明軍區炮兵儀器偵察營。

PS:科羅廖夫在其新浪博客中有一個相關帖子,說明:

「雷達被襲事件的細節,網路上有好幾個版本。考證了一下,以這篇最接近實際情況。因不知出處,故不知文章作者是誰。至於數據是否準確,也未詳細。現全文照轉,供網友閱文時對照參考。」

那就是我幾年前發布的,今天認領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

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UC瀏覽器,請順便關注UC訂閱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這種事情在中越戰爭期間太多了。說一個戰例吧。

1979年2月25日,162師484團3營奉命向班羅地區前進,配合主力部隊會攻克馬諾。由於全營尚未收攏,時間緊急,營長自己率領9連、7連連部、7連2個班和炮連的2個82迫擊炮排等分隊共215人,先行出發向班羅前進。其餘7連一部等待8連到達後再隨後跟進。

營長率3營本隊向班羅方向前進,13時30分左右,進至班姆南側無名高地附近。這個高地位於高平以西約4公里,西距扣屯約3公里,北面是3號公路和平江。高地為3道縱長起伏的土質山嶺,比高30-50米,山上竹叢、灌木、香蕉林茂密,蒿草高深,山腳是淺近的丘陵小包。高地前有一條小路通向班姆並與公路相連,路邊有300-500米寬的光禿禿的稻田地,土地潮濕,有的地方還有積水。當時部隊的戰鬥準備較差,戰士們邊走邊大聲談話。尖兵排的7連5班發現右前方高地有2個人躍入山坡塹壕,遂向帶領尖兵排的9連副連長報告。9連副連長認為不一定是越軍,既不向營長報告,也不組織搜索,而是讓尖兵排繼續前進。尖兵排剛剛走過去,營部和炮兵分隊進至高地前,突然遭到高地正面和側面打來的猛烈火力。雙方相距30-50米,埋伏的越軍以輕、重機槍和60炮居高臨下猛烈掃射和轟擊,營部和炮兵分隊猝不及防,官兵們當場被打倒了一大片。越軍判斷的很准,放過前邊的武裝尖兵,專打中間防護薄弱的炮兵和指揮機關。營部和炮兵分隊沒有機槍,只有為數不多的衝鋒槍和手槍,火炮短時間又架不起來,在越軍的交叉火力網下一時沒有還手之力。部隊迅速散開隱蔽,但是稻田開闊無遮蔽,只有一道不到3、40公分高的田坎,難以藏住很多人。營部和炮兵分隊100多人被壓在不到200米寬的路邊稻田地里,建制混亂,遭到越軍火力連續追殺。營長當時與電台脫離,一時無法聯繫各連,只能躲在田坎下,束手無策,沒有指揮部隊進行反擊。營部電台的兩名報話員躲在田坎下連續呼叫團指,被越軍發現,密集的彈雨不斷射來。一名報話員中彈犧牲,另一名報話員身上也多處負傷,掙扎著點火燒毀了聯絡文件和電報底稿,又用報話機斷續向團指報告情況,終於體力不支光榮犧牲。

戰鬥打響後,走在前邊的尖兵排不在越軍火力集中射擊地段,傷亡較小。但帶隊的9連副連長臨陣怯戰,沒有組織兵力主動向敵人出擊,甚至也不組織火力還擊,而是自己躲進了甘蔗地窖里,後來又借口向團部報告而擅自離隊,少數戰士也跟隨離去。率領後衛9連2排和機槍連的幹部聽到槍聲,也不敢組織兵力火力從側翼反擊和壓制敵人,坐視營部和炮兵分隊挨打。

在營長未進行指揮的情況下,炮連官兵們進行了頑強地反擊。炮連連長李開華不顧彈雨如注,匍匐前進至一名犧牲的戰士身邊,從他手中抱起1門82迫擊炮炮身,來不及安裝底座和瞄準具,就將炮身插在了稻田中,以熟練的動作迅速架炮瞄準填彈,向越軍陣地打出了第1發炮彈。在連長激勵下,炮1班由班長梁東橋帶領全班進行簡便射擊,連續向越軍陣地打了10發炮彈,炸毀了越軍數挺機槍。在越軍的密集彈雨下,1班長、一炮手、二炮手、炮連指導員劉文華、2排長楊慶紅,9連連長、7連指導員相繼犧牲……。李開華連長看著戰友一個個倒下去,怒不可遏,親自操炮連發4彈。越軍火力向他集中過來,當迫擊炮底火供不上來時,李開華連長又端起衝鋒槍向越軍掃射,直至身中數彈犧牲,遺體仍保持著射擊的姿勢。在炮連奮戰的同時,7連60炮班拼力架起炮來,向越軍陣地連射3彈,因炮身陷進泥里,無法再繼續發射。而對越軍陣地最有威脅的團82無坐力炮連2個班,卻因缺乏警惕,在拐上小路之前將炮架和炮彈讓汽車拉走,只帶了兩個炮身,結果一彈未發,臨陣成了廢物。越軍雖然佔據了戰場優勢,但顯然兵力不多,未敢主動出擊,就這樣,雙方一直相持到了天黑。

營長沒有收攏部隊和傷員有組織撤離,而是帶領幾名戰士自行撤出了戰場。9連指導員、3營機槍連連長、團82無坐力炮連連長也沒有組織部隊轉移,僅各自帶了少數人撤走。伏擊圈周圍倖存的戰士們在沒有幹部組織指揮的情況下,自行結合,利用夜暗紛紛撤離戰場。傍晚19時左右,高地上的越軍也脫離了戰場。

直到了26日,484團才派1營3連到現場收集了傷員、烈士和遺棄的武器裝備。3營分散脫離戰場的官兵也於27日收攏完畢。班姆南側遇襲一戰,484團3營共犧牲官兵48人,負傷53人。其中頑強奮戰的炮連42名官兵,傷亡了30人,5名幹部中3人犧牲,2人負傷。當時戰場情況非常慘烈,3營犧牲和負傷的官兵渾身泥水,橫七豎八地倒在水稻田中。有的戰士被子彈打得渾身是洞,有的戰士被打飛了頭蓋骨,有一個犧牲的戰士手掌上還寫了4個字:我要入黨!多好的戰士呀!戰後,3營擅離職守的幹部都被施以了相應的處分。

戰後查明,遇襲高地附近有越軍的一個特工骨幹訓練基地,用來訓練特工和連隊的戰鬥骨幹。在班姆南側無名高地上,修建有機槍、迫擊炮工事和A字型掩體,高地前沿有2-3道斷續塹壕,高地上蒿草茂密,越軍工事都隱蔽得很好。山後谷地中有越軍的營房。估計當時阻擊3營的越軍有1個加強排,攜帶火器較多。在越軍撤走後的陣地上,遺棄了8具屍體和衝鋒槍15支、機槍3挺、60迫擊炮2門、背囊30餘個、81型電台1部、手榴彈和炮彈一批,顯然越軍撤得很倉促。

484團3營遇襲事件又一次說明,在越南這樣的山嶽叢林地帶進行作戰,指揮員必須掌握住部隊,加強戰前偵察和搜索,隨時準備投入戰鬥。關鍵時刻要勇敢沉著,擔負起指揮責任,堅決指揮部隊向敵人進行反擊。經驗,都是在血的教訓中打出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女文工團員的最後下落


說當年部隊剛過去就被身後的孩子拿槍打死了


聽我老豆講的故事, 大概是在84~85年期間. 當時部隊都分散駐紮在村裡面. 越方特工偽裝成收破爛的進村打探駐軍信息. 用糖果收買當地小孩以調查駐軍狀況. 小孩拿糖果回家後其家長覺得可疑, 遂上報軍方, 當天我軍全部化妝成百姓展開搜捕. 在黑燈瞎火中有隊友忘記接頭暗號被自己人擊斃, 後被評為烈士. 不知道這算不算我軍吃虧的例子.


炸毀一具反炮兵雷達


推薦閱讀:

千呼萬喚始出來,國產三環鎖槍擊測試
《我愛我家》裡面宋丹丹扮演的和平是哪裡的口音?
爽身粉還可以用來做什麼?
古人是怎樣防蚊的?
汽車設計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TAG:歷史 | 軍事 | 冷知識 | 中越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