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倫理學下有哪些分支?如元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這些,這些分支怎麼劃分的?希望各位專業人士解答。?


倫理學主要有(1)規範倫理學、(2)後設倫理學、(3)應用倫理學與專業倫理學。以下分成三個部分。首先,回應為什麼沒有"描述倫理學"的存在(針對某個答案)。第二,說明這三類倫理學其下屬的分類及劃分方式。第三,簡單說明名詞問題,因為我使用的辭彙以台灣為主,簡單地說明,根據哪些原因,我不用大陸常用的翻譯。

一、為什麼沒有"描述倫理學"?

  倫理學的建構方式不同於社會學。社會學是以經驗描繪的方式表達,也就是根據事實與社會的實然狀態,建構出一套歸納性較強的理論。但倫理學則傾向從規範與應然狀態出發,也就是通過規範與命令,嘗試建構出一套我們應該去做什麼的行為指導或理論。

  有答案說有存在「描述倫理學」存在,這似乎有問題的。對於哲學家而言,若我們宣稱有所謂描述性倫理學存在,它可能會被哲學家們視為"相對主義從文化相對主義不當地推論出道德相對主義",因為描述性的方法,即社會學方法,其所講求的是根據現象、社會事實等,進行歸納,嘗試提出一個在小部分或一定範圍內,具有相當強度的適用性的理論,但這已然不符倫理學的基本要素──普遍性(Universalizabiliity)。

  雖然有時候,我們發現哲學家會使用描述的方法,來論述某些東西,甚至用來印證自己的理論,但在理論的建構上,哲學家們還是傾向從應然與規範的角度去建構理論,力圖避免相不穩定與相對主義的問題。

二、倫理學的分類與劃分方式

  倫理學可略分為三,(1)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2)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與(3)應用倫理學與專業倫理學(Applied Ethics, Professional Ethics)。

(1)規範倫理學:

  處理人際間的行為準則。相關理論,如有目的論(Teleological Theory)、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y)與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

  區分的標準有三種:
1. 以行為產生的"效益"而論:利己主義(Egoism)、利他主義(Altruism)與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2. 以行為的"目的"判斷該不該做:義務論。
3. 以"品性"影響人的"行為":德行倫理學。

(2)後設倫理學:

  探討道德的本質、語言的使用等面相,並反省之。其分類方式,製圖如下:

簡單地說,第一個區分,在於我們是否承認道德是可以被"認知"的,如果不可以,則是"非認知主義"下的情緒論和規約論。第二個區分,如果道德可以被認知,那麼該用何種方式被認知呢?總共有三種方式,第一,能否用自然的方式(eg我們的自然語言)來定義,第二,能否以客觀事實定意,第三,道德判斷的動機(或說目的、理由)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

(3)應用倫理學與專業倫理:

如字面一般,特別去關心應用的問題,和前兩類倫理學的區別是,它更注意那些過去的哲學家探討的與未被探討的問題,尤其是後者,例如謀殺、墮胎、同性戀、克隆人倫理、企業倫理、媒體倫理、環境倫理、動物權。值得注意的是,其理論資源運用,都是建立在前兩類提到的倫理學主張上,但這些理論更多地被運用在這些過去很少討論的議題。

  專業倫理,雖然是應用倫理學的一支,更它不同的是,它更多地探討關於人在不同的職業下,那些限定的條件下,所持有的特殊倫理條件之探討,例如軍人是否有言論自由、軍人能否根據其道德良知來否定上司、企業員工是否可以泄密。 (這部分感謝@大力水手提醒)

三、名詞解釋

1. Utilitarianism:效益主義

  不翻"功利主義",因為"功利"在中文語境有自私的意涵,但"效益"卻沒有公私之分。倫理學追求是每個人普遍的,但"功利"是少數人的,是那些且不可以被公開及普遍化的個人原則,假如我們將功利作為行事原則,假如每個人都奉行功利,那就違背了中文語境下功利的意思。另一方面,"效益"就單純講求效果結果,不包含其他正面與負面的意思,較適合用來作為效益主義的名稱。

2. Virtue Ethics:德行倫理學

  不翻"美德倫理學"或"德性倫理學",因為用"美德"和"德性"理解"Virtue",是現代的理解。但古希臘人的倫理學考慮人的品性,更強調是知行合一,如亞里斯多德的實踐理智,就是強調德性與行為的統一,在這樣的脈絡下,用"德行"去理解亞里斯多德倫理學會更好。

  因此,在規範倫理學的範疇下,"Virtue Ethics"翻作"德行倫理學"較為適合。至於當代某些道德哲學家,看待他們的"Virtue Ethics",該翻"德性倫理學"還是"德行倫理學",還請根據不同哲學家的理論側重點選擇適當的翻譯。

3. Metaethics:後設倫理學

  中文世界的翻譯,我認為都可以使用,但我更人更偏好使用"後設倫理學"。所謂的"meta-"就是要有東西給你"meta-",這裡其實有一點動詞的意味,若就"後設"來看,後設就是"後續假設",在中文的使用上,同樣帶有一點動詞的感覺,符合後設倫理學的主旨──"探討"與"反思"那些道德概念與道德行為的基礎。

  假如,我們回到"元"的脈絡,在中文語境下,"元"的意思,根據《漢語大字典》有以下幾個意思(以下省去部分解釋,單純取與此問題相關的意思):

(2) 長;為首的。
(3) 是;第一。
(4)哲學概念,指天地萬物的本原。
(5)本;原來。
(8) 基本的。如:元素。

然後根據"元"的詞性,"元"的詞性,有三種,分別為名詞(e.g. 殿元、紀元、公元、歐元、二元一次方程式的"二元")、形容詞(e.g. 元旦、元老、元件)或量詞(e.g. 貨幣的一元)。

  若以"元"來翻"meta-",會有兩個問題。第一,"meta-"的動詞意味被取消了,於文意上有所不足。第二,假如我們同意"元倫理學"的翻譯,那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因為"元"是用來指涉那些基本的、主要的,也就是我們說最基本的基礎,但請問哪一門倫理學、哪一門學科,不是在探究這些道德判斷、道德的基礎,哪個分支研究的東西,他不是說他自己是最基本的、最基礎的,為什麼就你能說自己是"元倫理學" ,我就不能說我是"元倫理學"。

我們注意到,"元倫理學"的翻譯,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在文意上,"元"不能對應"meta-"的動詞意味,在中文語境下,"元"不但不能凸顯後設倫理學中後設的層次,反而還會與其他基礎研究相衝。因此,筆者不使用"元倫理學"。

20160317-初稿

20160801-二稿


倫理學:描述倫理學 規範倫理學 元倫理學

描述倫理學就是指比如歷史學家 人類學家或者哲學家通過風土人情的實地考察或者查閱資料進行的描述類語言的總結和概括。

規範倫理學指的是通過對倫理學進行規範的定義和規則,使倫理學變成一門學科。探究人類道德的本質。比如功利主義提出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就是提出這麼一種規範。還有快樂主義的快樂哲學等等。規範倫理學還包括一種應用倫理學,這種應用倫理學和很多學科都有關聯。比如人類學 心理學 社會學 醫學 計算機 生命科學等等。

元倫理學旨在通過語言的分析和對道德的剖析說明道德的本質。這個在目前的倫理學之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地位。

同樣,應用倫理學也佔有越來越多的地位。很多人也會把它當成一個新的倫理學的部分。和規範倫理學分開講。

由於規範倫理學在當今社會已經被研究的夠深刻,康德的道德哲學,邊沁密爾的功利主義還有各種學派,除非繼續有人提出來更加完善的學說體系,個人認為並不會有太大發展。


倫理學分為描述倫理學、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幾類,把德性論歸入規範倫理學範疇。但因為規範倫理學中的後果論與非後果論關注的是「行為」,而德性論關注的是「行為者」,所以有的學者建議將德性論(也稱德性倫理學)從中拿出專門做一塊。生命倫理學屬於應用倫理學


最標準的回答是: 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生命倫理學屬於最後者。


主要有三: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美徳倫理學。

太晚了,以後再詳細補充。


推薦閱讀:

如何循序漸進的閱讀古籍與西方哲學經典?
神聖的自然法獨立於凡人活動與人類對神聖性的普世傳播矛盾嗎?
亞里士多德對於自然所下的定義應當如何理解?
如何系統地了解和學習黑格爾的哲學理論?
柏拉图的Form和通常意义的Property是否有区别?

TAG:哲學 | 倫理 | 西方哲學 | 元倫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