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生活區長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嗯。

在太重生活18年現在在廣東讀書的人看到這個問題有點兒淚目。。。好想家。。。

家裡住西二巷,就是剛剛拆遷建起高層的地方。幼兒園在南區上的,小學在太重一校(現在已經改名歸屬社會了。)初高中去市裡上的學。

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人都是太重職工,我也算個地地道道的土著了吧(笑)。考到廣東以後媽媽還是很堅定要我回重機~

小時候小夥伴很多,一下學整個小區里全是各種熊孩子,我在那些夏天和小夥伴們學會了騎自行車,滑旱冰。。還學會了怎麼穿裙子翻牆(噓~),大人都是一個單位的,每天下了課就是在外面各種玩。小時候還被媽媽偷偷帶進廠里,還問媽媽的同事機床是不是雞睡的床。。。(當時年少。。。)

奶奶爺爺會坐在樓下,和鄰居們說話,他們說話我們玩~

每個星期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大人們會說一些八卦,東家長西家短的。長大了之後,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就只能從家長的嘴裡知道一些消息,(我現在才知道和我一起玩的小男孩被保送去了浙大~)

感覺想個大家庭吧。爸爸媽媽總在南區買菜,阿姨叔叔都認識我了。。。

夾肉餅真是從小吃到大,6歲吃了第一個餅子,現在每次回家還會去迎西的菜場里買幾個吃,貫穿了我整個的發胖生涯,還有雞蛋灌餅。。。買夾肉餅的叔叔還會多給我幾塊肉~還可以賒賬。。

出去了之後才發現這樣的社區,成長關係其實很難得。估計現在的孩子也感受不到了吧。

在遠方思念你,我的成長過的地方。


父母都不是重機的,但是在重機買的房,不是地道的那裡的人,但是也在那度過了小學的後三年,初中周末也要回去住的

怎麼說呢,雖然不是重機的但是和樓下鄰居都很好,鄰里關係很好,當時也認識了好多小夥伴

拋開鄰里關係,來談談硬體

一 重機宿舍雖然不大但是五臟俱全

學校方面有兩個幼兒園兩個小學(太重一校的路過)還有一個初中還有太重技校(很不錯的技校喲)

生活方面有銀行有便利店和美特好有醫院(很漂亮呢)有服裝店有菜市場(還有六味齋太原人都知道啊超便利)有飯店(重機賓館啊芙蓉酒樓啊兩大巨頭)

休閑娛樂方面有體育場(可以在裡面鍛煉啊夏天還會放電影啊社區組織的消夏晚會啊~)體育館還有玉門河公園(超漂亮啊啊啊啊啊!建設的超好啊啊啊啊啊!)社區裡面也有健身器材的~

反正真的就是各種好~囊括一切的感覺

二 交通很便利,馬路很寬,然後家門口就有兩趟公車的起始站(小學三年都是坐公車…認識了好多好多小夥伴蠻開森)然後小區里有很多車位啊不用天天操心找車位~

三 是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就是一種舒服的感覺吧)

樓下很安靜可以很舒服的睡覺學習生活

累了可以去體育場公園散心

放心廣場舞的聲音不會讓你聽到

位置比較偏所以人也不會多

每年元宵節還會整個廠區里鬧紅火放花燈放煙花大家圍著篝火轉氣氛特別特別好~我覺得元宵節最熱鬧的就是重機了~

最後 我們不是重機人,可是回到重機,就是家的感覺(?′?`?)

答主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把第一次…獻給這個問題

兩年多沒回去過了

大概 是想那個地方了吧(??ω??)??


我的祖父母輩大概53年作為後備幹部從北京過來,帶兒攜女,在當時的荒郊野嶺落地生根,從此和重機結下了一輩子的羈絆,到我已是第三代。

隔壁天津的,對門上海的,周圍的鄰居來自天南地北,祖國東西,當年都為了建設這裡走在了一起。有時仔細想想那時的社會環境,彼時的淳樸人心,有點悲愴,也有點溫暖。

附近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了,就連老師都是教完了我父輩,再繼續教我。出門熟人都特別多,一路上打招呼。

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們回了老家後,常常帶點當地的特產分給各家各戶,我記得第一次吃龍鬚酥是對門上海的奶奶帶回來的,差不多30年了,那口甜甜的裹挾著鄰里親情的味道依然記憶猶新。

重機是個小的世外桃源,從幼兒園到大學到工作,自給自足,一輩子生活在這個熟人圈子裡的人,很多。上學雖然分班級,但其實每一屆都是一個大班,畢竟同屆的同學都認識了十多年。如果上班後,繼續留在重機廠,那幾乎又一代的時光就這樣印在重機的四季。

因為外地人多,部分人從小上學只說普通話,比如我,太原話至今我是一句都不會講的,小時候的北京口音上學後也都變成了所謂的重機普通話。

重機人如果去市區,言必稱「進城」,上初中時和同學們討論起這個事兒,覺得很好笑。可能跟幾十年前重機的閉塞和自成一體的社會系統有很大關係。

同學的組成,絕大部分來自重機,剩下的稱謂"外單位",每年是要多交贊助費的。我記得當年同屆學生里學習最好的一位女同學,就是外單位的,跟我還坐了好多年同桌,可謂才貌雙全,可惜自己啟蒙晚,想談戀愛時,已過了早戀的年紀。青蔥歲月,總是讓人懷念,當年那些真摯的友情和記憶,恐怕三天三夜也細數不完。

重機的四季是分明的,可能跟樹多有關,極容易分辨。不知為何,每當陷入記憶的沉思時,總能嗅出某個特定時間特定片段的氣味,可能是晨光初照,可能是雨後新泥,可能是課後拍洋片激起的塵土,可能是課堂上打鬧的喧囂,明明都過去了幾十年,但每次不經意間嗅到一絲的味道,記憶的碎片就會偷偷溜出來,爬到嘴邊,變成一抹笑容。

以前院子里的大樹下,石台上,到處都是下象棋的大爺大叔,有時下棋的人還好好的,看棋的人已經吵成一團,實在可笑。我也曾經一度沉迷於象棋,初一暑假父親教我下象棋,2個月後僥倖拿了個南社區的學生組冠軍,後來更是成天約戰,從早到晚看門口大人下棋,一年後再次取得南區學生組冠軍,印象里那天還有雨後彩虹,記憶頗深。

重機有不少蘇聯建的房子,近幾年四棟下坡那邊的筒子樓已經都拆了,老七型還留下了幾棟,如今都被定為太原市歷史文化建築了。我是從小生活在這樣的樓里的,青苔,蚯蚓,灰磚,紅瓦,蘇聯式的花紋,毛主席的標語,他們陪我從幼童走到了為人父母,也陪著周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年富力強走到了生命盡頭。

重機,我生於斯長於斯,我愛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即便每一寸泥土裡,翻開後都埋著自己的記憶,青春和理想,很難說是我融入了這裡,還是重機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

對於一個記憶力日益衰退,漸入中年的男人,已經捨不得這裡的一切了,這裡不僅是家,更是自己的全部。


哈哈,這個問題應該邀請我爸來答,一個從重機小學到中學再到重機學院,畢業後進重機廠干到退休的老重機人。

我家也是三代重機人,我爺爺當年入伍,被分配到重機廠。重機見證了我們家祖孫三代的生活,也見證了我整個童年。在老一輩眼中,這是個可以生活一輩子的地方,就像我爸的人生一樣,但在我小時候,重機廠的效益已經不太好了,我爸很多同事出去幹了,但是我爸還是堅持了,這也跟他的性格有關,一個安於現狀的人。我小學也在二校上的,初中考出去的時候我奶奶說,幹嘛出去,就在重機上多好。但出去讀書是我爸媽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當然主要是我的堅持,我堅信我的人生不應該局限在一個小範圍,而應該有更廣闊的天地。。。

從我很小的時候,都是一個人上學,反正周圍都是熟人,上學路上可以不停地遇到同學,也沒有哪個小朋友有家長送,大家不斷匯合,等到了學校,都是三五成群。學校的老師會跟我說,你爸當年如何如何,你叔叔當年如何如何,我弟弟的老師會跟他講,你姐姐當年如何如何,你怎麼會這樣?(對不起,弟弟,姐姐我太優秀了,給了你太多壓力,哈哈)。我記得當時教導主任是我爸同學,他們家還和我們家一起去北京旅遊,對我挺照顧的。當時我爸工作特別忙,成天出差,鄰居都幫了我家不少忙,我媽工作遠,沒辦法給我做飯,我小學一直在鄰居姥姥家吃飯,吃了六年(仍然很感謝這個姥姥,對我很好)。放了學,我們就去外面野,我一個女孩兒會爬牆,會去農民地偷玉米,有一次還爬了垃圾山。。。

好久沒回去了,自從我奶奶爺爺也從重機的老房子搬走以後,我就再沒回去重機了,這幾年我爸媽也住到成都來,太原也回的少了。今年我爸回去準備把重機的老房子賣了,這可能是我和重機唯一的羈絆了吧。他回來跟我媽說,你知道嗎?買咱們家房子的人還認識你姑娘呢,說當年學習可好了!我鼻子酸酸,當年爸媽給我開家長會很是風光,應該也是對我抱有很大期望的吧,可惜過了這麼多年,我也只是個普通的醫生,沒有成為科學家,也沒有成為企業家,甚至連博士都沒讀,他們應該也有點失望吧 。這也印證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吧。

希望小學的小夥伴們一切都好,有機會能


作為一名重機的土著來說,在這裡生活不好也不壞。


沒生活過,但我爺爺是50年來建廠的第一批員工。第一任黨委書記是我奶奶的表哥。我爹貌似就是在老八家出生的。至今幾位表姑還生活在太重宿舍區。


和你一樣的生活 還記得以前就在旁邊的幼兒園和小學上學 奶奶家樓下還是一堆賣麵包照相館什麼的 現在也早就被拆了 馬路對面也蓋了那麼高的樓 每天只有幾個小時能見到陽光 小時候天天和院子里的男孩們瘋玩 現在人都換了好幾波


推薦閱讀:

去太原玩,有哪些經典的旅遊線路?
太原是宜居城市嗎?
如何看待太原封殺滴滴快車?
大炮前推兩華里!中國炮兵在忻口前線如何同日軍鬥法

TAG:生活經歷 | 國有企業 | 太原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