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去世往往比科學家去世更受世人矚目,哪怕後者貢獻大於前者,為什麼?
01-25
最近經常看到這一類的問題。我們換一個角度想這個問題,假設你是一個科學家,你更想要富足但是默默的做工作,還是想要成為輿論的焦點?
成為輿論熱點對於明星來說是安身立命之本,對於科學家則不是。實際上如果科學家曝光度太高只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麻煩,讓一切都顯露於聚光燈之下。
而明星要的就是熱度他們也靠此為生,所以自然求仁得仁。很簡單,吃飯的依靠來源不同。
曾經和挺多不做科研並且對科研沒什麼了解的朋友(中學同學啥的)交流過,挺心寒的是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完全不認可科學家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尤其是基礎學科)。有些人表示挺尊重科學家但是完全不知道科學家的存在對於人類社會有什麼用。很多人的印象里科學家只是一群縮在象牙塔里的書獃子,他們所謂的成果除了印在雜誌上課本上讓人看以外"完全沒有任何用處",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拿來娛樂(這裡針對做基礎學科的科學家)。所以很多人是並不認為科學家對社會的貢獻大的,最多只是對於他們能坐冷板凳默默奉獻表示尊敬而已,就像個別答案里把科學家描述成"由社會白白養著"那樣。(原諒我從幾個個例擅自推廣到"很多人",不過知乎這種地方都會出現那麼幾個例子推廣到廣大群眾中也就不難想像了)當我反問那些中學同學"如果沒有電磁學力學等一系列的基礎科學的成就我們能進入電氣時代能發射衛星能造出手機電腦你能在家上網看xx衛視?"有人無言以對有人輕蔑地一笑有人拿出手機問我"你來告訴我我這部手機是哪個科學家造的?"想起那句"科技早已接管了人們的生活,但科學卻從未深入人心"。可能說的有點誇張了並且貌似和題目沒什麼關係。嗯就這樣吧。以上
了解遙感的人比較少,做這個領域的人也不多,能因為李小文院士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遙感就很不錯了。是我們整個專業領域的大師,在這個領域,他就是明星!
因為需求不一樣,大多數人都有消費娛樂品的需求,自然會去關注產出相應娛樂品的生產者,如歌手。而科學只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另外,明星的定義就是出名被大多數人關注的人,題目本身陷入了自我論證,不適合。你應該問,為什麼歌手往往比科學家更受矚目?另外,一扯到這個問題,總有問說科學家高尚,明星庸俗,說一幫庸民不懂得科學的偉大。 TM的我一天上班累成狗,沒錢沒車沒房,下班想自我放鬆看下電影停下音樂就要被你說成庸俗。我想說,作為單獨的個人,我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考慮科學的偉大之處,我只知道我喜歡看電影,喜歡聽音樂,這就足夠了,我相信大多數人的需求都是這樣,是一般的平民造就了明星,而不是因為他是明星,所以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小時候我也認為這是很不公平的。科學家用他們的研究造福於人類,方便我們的衣食住行。理應得到更多。待年歲稍長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我們不僅僅需要最基本的吃喝拉撒。我們也需要一些精神需求,情感需求,情緒需求。而這些明星正是在為我們普通人提供這種服務。他們也很重要(限普通大眾)。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似乎更應該關注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問題。個人愚見。
也許這個問題他來回答更合適呢,畢竟兩種身份兼具的人並不多,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特點…不出名不等於不受重視,更不等於貢獻少吧…
Because usually stars without fame and peoples attention will be nothing.While for these scientist, fame means nothing.They purchase diffierent things.
和平年代自然文娛產業昌盛啊!
或者可以這樣理解,明星服務的是當下,科學家服務的是未來。而我們是活在當下的。未來,太遙遠~或者可以這樣理解,明星服務的是一個個個體,科學家服務的是一個個組織。個體與一首歌、一部電影的邂逅,是一種私密的情感關係,一一對應,唯個體所有。個體與材料、燃料等的接觸,是一種公共的物質關係。所以,科學家就交給組織去緬懷吧~
明星是商品
科學家是職業
沒有可比性。
「哪怕後者貢獻大於前者」,呵呵呵.....大部分明星都是低級的戲子,小部分演員還可以。
科學家的貢獻在現在以及未來
想像一下,讓你身上掛兩片樹葉,手上拿著一個棒子,天天攆著野獸跑,贏了能有一口吃的,輸了命就沒了,攆不到就一連餓幾天。
在那種狀況下你還有心情聽歌,看哪個明星長得漂亮,XXX又出軌了了嗎?如圖↓所示
我敢說,100年後,科學家知道李小文的人絕對比唱歌界知道姚貝娜的人多
娛樂圈本身就是流量的入口,對不起科學家不是,領域不同本身就沒什麼可比性。
因為科學家基本都是年紀大了壽終正寢,而討論的去世的明星好多都是年輕時因生病去世或自殺,大家都覺得可惜
不可能強求我們這些普通人去關注導彈衛星,這不現實,除了大躍進時期,也沒人能做到。普通老百姓就是一群屌絲,也只能去關注低門檻的明星八卦,這很合理。我們要做的就是交稅,政府要做的就是把稅收分配到合適的地方,比如用來保障科學家的福利待遇和研究經費,政府(合理分配稅收)和民眾(交稅)的這兩個行為都該是強制義務性的。至於明星,那應該是市場化行為,人家有本事讓老百姓自願掏錢,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誰也管不著。
簡單的說,就是科學家比明星的影響力差,實際上明星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小,明星的一個行為可能就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從莫種意義上,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著社會的發展,作用不可小視,每個人既生在社會,也自然有著自己的價值。就好像世界不能沒有清潔工這個職業一樣,並不是科學家貢獻一定有多大,一個有影響力的明星甚至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的標杆,也給社會大眾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個人認為明星就是明星,也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從另一個角度現在是和平年代,大家自然喜歡娛樂圈的各樣明星,而到了戰爭年代,人們或許又要對政治軍事上的「明星」議論紛紛。科學界的「明星」也一直在受人關注,知識老百姓還沒有那麼好的科學素養,這幾年有沒有鬧科學危機。還記得當年因為黑洞的理論,霍金不也是有一陣子紅遍全球嗎。
不得不感慨一句,最受益於科技發展的人就是明星了,如果沒有電視,互聯網等發明,再好明星也難以發出耀眼的光芒。只希望民眾能多點關心給科學,下次看電影時欣賞明星的同時也不妨讚歎下科學技術的神奇。
因為明星生活在人前啊。。。
其實,明星的貢獻並不比科學家小
因為腦殘粉多,
各自有各自的角色沒有可比性。
明星可以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完成工作而科學家不能,這也註定了明星提升知名度比科學家容易得多,而你又不會為了一個你壓根不認識的人的辭世感到悲哀。就是這個邏輯了
明星和科學家社會功能不一樣,一個明星成功的標誌在於他被眾人矚目,一個科學家要是也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大抵是做不好學術的。從國家安全層面說,明星的高知名度高曝光率帶給他們自己收益,科學家曝光度太高,萬一被隔壁國家插間諜挖牆角怎麼辦?一言不合把人殺了怎麼辦?損失慘重代價無法衡量。這樣不如在他們生前就保存低曝光,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吧。但這樣一來,大眾對他們的認識就少了,更別提死後只有一紙訃告,沒有大操大辦的了。明星要高調,科學家要低調,嗯。
推薦閱讀:
※霍金是否被民間過譽?
※他以「真愛」之名虐猴無數,卻為一代嬰兒奪回了母愛
※中世紀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科學家?
※有哪些知名科學家相信永動機能夠被發明,並付出努力嘗試發明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