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去世往往比科學家去世更受世人矚目,哪怕後者貢獻大於前者,為什麼?
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逝世 ,我想到了這麼一個問題:明星比科學家更受世人關注,哪怕他的貢獻遠大於明星,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科學家現在掉價了;還是現在很多的科學家、專家自身形象受損嚴重,已經不被人尊重了;亦或是因為科學很枯燥,遠沒有美女帥哥帶來的快樂直接?
最後,祝李院士一路走好!
因為明星靠世人的關注謀生,而科學家不是。
---------------1月17日更新---------------
驚聞歌手姚貝娜逝世,在此表達哀思。其實這篇答案的本意並不是要在明星和科學家之間分個高下,答主也無意評判「價值」的多寡。僅僅是想說明星本來就有著廣泛的知名度,而多數科學家不然。人會對自己認識或了解的人逝世表達哀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恰巧你也是一個科學達人,你敬仰的科學家去世,相信你也會像緬懷明星一般緬懷科學家的。僅此而已。
凡事都上綱上線是很危險的。說實話在看到這個問題前我也不知道李小文院士,但我知道周杰倫。這不是因為我不尊重他的研究,也不是因為我痴迷周杰倫,而是因為我做的領域和他的領域完全無關,而我總能聽到身邊人談論周杰倫。而科學要想了解,是有門檻的,如果沒有專門的學習、了解,有限的時間精力之下很難互相看懂不同領域的東西。而且科學領域裡其實像李院士這樣值得人尊敬的前輩挺多的,我們大都只能了解到和自己相關的領域的人,而對其他領域的很陌生。
不要過分責備大眾,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他們都有自己熟知的、要操心的事情,都在自己的行業里為社會做著貢獻。
明星也是一種職業,他們並不必然比其他職業低級。明星們的演唱、舞蹈,讓你在緊張工作的空當獲得一點放鬆,讓一些人因為榜樣的力量而生活的更積極,他們還會運用自己的公眾身份搞慈善募捐、號召大家關注一些需要關注的人。他們有名,所以運用名氣來做好事更有效,這就是出名的人的存在對於社會的積極意義。
科學家也是一種職業,並不必然比其他職業神聖,科學家也不是神仙。做科研的人多數只是希望能相對自由的做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如果能順便把一些對人們而言很有價值的問題的解決推進一點點那就更好了。科學不是只由那幾個出名的科學家推進的,而是由很多人的不斷試錯和失敗積累起來的,成功的出了好結果、讓你看見的,只是鳳毛麟角。但是大多數科學家還是在做他們的科研,過他們的小日子,滿足於一點點探索的過程,他們並不希求名垂千古,只是覺得這樣的生活有意思而已。事實上,與名垂千古這種大功名相比,這種意圖才是純粹的科學家應有的,你不覺得么?
尊重他們,但不要神化他們,更不要打攪他們。
最後,看到科學網那麼多人的悼文,我想李老師度過這樣的一生,該是幸福的吧。祝他走好。科學家有科學就夠了,而且他們要的是真正的氣,是古人追求的青史留名。話說現在那些明星,幾百年,幾千年以後誰還會記得?可是牛頓之後三百年的我們,誰不知道牛頓?科學家的事,要放在一個宏偉的尺度上去看,放到一個短暫的時期上去看是對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的侮辱。
引用豆瓣專欄《一直走直到遇見你》中的一段話:每一個有氣節,有報負的中國文人,骨子裡都是想出名的。不但要明名顯天下,最好能夠名垂青史。可是他們的名不是我們的名,不是點擊不是收藏,不是百度收索和微博轉發量,是「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這是德民,先樹德,後樹名。這是功名,先立功,後有名。
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這才是對李院士最好的致敬。
娛樂明星的工作是引起人類的注意,而科學家的工作是引起上帝的注意。
謝邀。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名字當做品牌來看。比如你在一堆名字當中看見你家人名字的時候,這個名字就絕對不只是簡單的符號了。而是一個立體的,有性格的圖象。
只要是品牌,就會有相應的延展。可以跨很多個領域。絕大多數的時候,被人接觸的多的領域曝光率自然更高。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肯德基這個牌子,但是百勝餐飲集團就沒那麼知名了。但這並不能說明百勝不好,因為事實上肯德基只是百勝的一個下屬品牌而已。
明星和科學家也是類似的情況。作為一個娛樂品牌,高曝光,保證了他的高知名度。比如絕大多數人一聽見張傑這個名字,想到的就是謝娜的老公,閏土。而不是上海交大的校長張傑院士。
這樣的情況其實只能證明一點,就是娛樂領域離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更近,而科研領域更遠。與此同時,高曝光的領域競爭往往會更加激烈。比如中國好聲音這個品牌非常知名,可是第一季裡面的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被人遺忘了。科學網目前有個專欄紀念李先生
科學網—深切緬懷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我發幾個截圖
1、李先生的最後一篇博文
2、回憶李先生的往事1:先說認受世人矚目的問題
打個比方吧,你現在有1000000枚一分錢的硬幣,而我只有1000張100元大鈔,請問誰有錢,肯定是我有錢。
你明白我想說什麼了嗎?好吧,我現在告訴你。錢學森可能沒有張國榮出名,但是你要知道,錢老活著的時候,常委都要去給他拜年,他死了,常委要去送花圈,新聞要報道,這是一種國家層面的認可。這種認可的力量遠遠大於明星們的粉絲們的認可的力量大。所以題主明白么?明星去世確實是受到世人矚目,但是他們大部分得不到官方的認可,你看看趙大叔,抱錯大腿了現在還不知道以後怎麼辦呢?其實在國內其實藝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有一些明星地位會變高,其實他們已經脫離明星的階層了,比如趙大叔其實也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了,不算是一個純粹的明星了。純粹的當明星基本不可能進入一個比較高的階層。他們只能靠粉絲來賺錢而已,永遠是比較低端的。得不到高層的認可,永遠也不能算是受人矚目。
2:再說一說現實問題
你別看那些明星粉絲很多,你看看有多少明星活的都很憋屈,在富商們看來他們其實很沒地位。很多明星他們確實也只能在粉絲面前營造一種比較好的形象,其實過得好不好受自己知道。你看看關大美人都被賽高爾夫球了。所以明星雖然看似光鮮,其實真的沒有太多的權力。你不要看科學家們都一個個的不出名,說出一個大科學家來除非圈裡人要麼外人都不知道,其實我能告訴你科學家的權力很大嗎?就說中國的院士吧,這就不要說了,他說讓誰當教授誰就當教授,他決定這個項目可不可行,他們決定上億元的科研資金的分配,他們有一個圈子,在圈子裡面他們其實權利極大。所以他們看似不光鮮,其實實際的權力很大。中國有個長者告訴我們要悶聲發大財的,你看那些個很高調的,尤其是那個叫陳游標的,別看號稱首富,肯定沒有大背景。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且那些院士還有著名科學家在所在的圈子裡面真的是無人不知。他們在圈子裡面也是明星
3:其實題主已經是一種偏見了
題主既然認為科學家應該比明星更應受到尊重,其實吧。我能告訴你大家都是這麼想的么?其實進一步想一想,認為科學家一定應該比明星對人類的貢獻大,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很難說。但是這已經是一種偏見了。比如很多音樂人,他們創作的音樂給人們帶來了很好地休閑娛樂,提升人的幸福感,這一定就不如科學家的貢獻大嗎?不一定,每行每業都在做著自己的貢獻。科學家其實也算是一種職業,只不過被人神聖化了。
以上貼個圖是真名士自風流!
因為學者做學問,需要內心的寧靜,而遠非世俗的喧囂。內心保持寧靜和寡慾,才能專註於問題本身,避免分散注意力。所以學者會選擇遠離世俗的象牙塔作為自己求索的陣地。眾人的關注對於學者而言,是無益處的噪音而已。選擇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遠離世俗的喧囂,是水到渠成的事,並非遺憾。
那些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歷史會記住他的名字。
首先對李小文先生的離去表示哀悼。李先生今天能被很多人知道,甚至在知乎上有這個問題,並在很短時間添加了這些回答,我個人覺得很大因素恰恰是因為這是一個這樣的年代。各位捫心自問有多少人知道李先生是因為他學術上的成就,又有多少人是因為在中科院作報告時候的那身打扮?至少我是這樣。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年代,我可能對這樣一位學者一無所知。這個年代有很多讓我討厭的地方,但是資訊來源的寬泛和迅速傳播不在其列。當然,我更希望對這些學者的關注再深入一點,而不止定格於「布鞋」。雖然真心致力於學的人未必在乎這樣的名。李先生一路走好!
衡量一個科學家的標準不是「受不受世人矚目」。「受不受世人矚目」是衡量一個明星的標準。我也可以這麼問題主:「科學家往往比明星更容易青史留名,哪怕後者比前者更受世人矚目,為什麼?」
明星是娛樂產業包裝出的消費品,你知道很多明星,就意味著你在消費娛樂產品。這個世界上比可口可樂還出名的科學家絕對不超過5個,能因此說明這個社會給科學家的關注還不如易拉罐嗎?
科學家並不是消費品,只是一群專心的做自己工作的人,這點和明星倒是一樣的,只不過科學家的工作產出是論文,而明星的工作產出是娛樂產品,他們自身也成了娛樂產品的一部分。哪怕所有的明星都使用假名,以完全虛構的身份展現在粉絲面前,粉絲依舊會手舞足蹈,這就說明娛樂明星們究竟是誰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重要,火的也並不是這個人本身,而是他她所扮演的人物。
可口可樂、鉑金包、周杰倫、賓士S600L,這些都是消費品。
好吧, 就沒有一個不裝逼的人嗎?
我認為這很正常啊, 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少數人關注的。 本人本科遙感專業, 表示對於遙感這個專業了解的人都不多, 更何況本專業的院士。即使是我們老師講給我們李小文院士的研究貢獻,我們聽著也是雲里霧裡的, 更何況其他專業沒有專業基礎的同學?
所以麻煩題主先給我們給我們講下自己對李小文院士的了解比自己對喜歡的明星的了解多多少? 如果沒有多,那麻煩題主來自己來答下這個問題。1. 沒有直接面對消費者
2. 沒有直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科研職業化,導致科研人士的數量大幅度提升。現在「當科學家」是一門職業,這個職業雖然在中國傳統的士農工商中有較高的地位,然而相比能天天製造事件的明星,難以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 基礎理論的完善和科研職業化導致現在的單一科研人士研究的領域都極為狹窄且艱深,艱深到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地步。「納米材料」到普通人那兒已經和「神奇材料」沒區別了,雖然在研究它們的人眼裡並不是神奇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