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修習佛法證果的越來越少,而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


為什麼原題我壓根兒沒看出逗號前後有啥聯繫,

而一群大咖能洋洋洒洒寫那麼多?!

某人啊 ,你還是貼佛經吧,雖然答非所問,畢竟能看。

只要你不貼佛經,但凡自己張嘴,哪次不是噁心一大片咧?!

你個老腌臢!


還行,托知乎上百千萬學假佛教的人之「福」,我就受持真佛教、以一己之力拚他們萬人之勢,結果讓自己證法飛快!超出了自己原來預計的速度,直趨大般涅槃彼岸。。。

所以,對於大乘修行人,此裟婆世界的末法時期也是可以巧妙利用,變廢為寶,借力高飛的!


佛法,就是心法。若對心不了解,就不可能真實了解其他任何一事一物。

以下文字出自公眾號「入山居」——《嗔》中的一部分,也是筆者和知己共同探討法理後的結果,或許對這個提問有所幫助:

我是粒子。我和我的同伴們,本身並沒有感知能力,然而在沒有感知能力的情況下,我們卻在以各種有序的方式運作著,組成了各種東西:肉體、桌椅、房屋、土地、天空、星系、宇宙。有趣的是,無意識的我們,被組成了「人」這種認知功能體,意外地具備了認知和分析自己原貌的能力。即便現代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即便科技和哲學至今還未確定「客觀」的真實存在,人,已經可以同時站在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讓大腦接受兩種互相矛盾的理念,並且正兒八經生活和尋找人生意義了。宏觀的有序和微觀的剎那生滅(電子可以從一個軌道遷躍到另一個軌道而不經過任何空間,即物質可以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完全不妨礙人形成主觀體驗和認定客觀外境,即便借科學的手,依然極少沉思這無中生有的「貪嗔痴慢疑」是如何而來的。明明一切都是不確定啊,為什麼當我們結合到一起時,一切就突然變得確定了呢?難道只是因為我們組成了名叫「神經元」的東西,在上百億個電信號的結合波動下,瞬間就可以讓宏觀世界變得完全可以信賴和依靠了嗎?要知道,我們可是每個剎那都在變化啊,但是卻貌似絲毫不影響這些事物呈現的確定性。而在人的觀念中,所謂我們(粒子)失去了認知能力,僅僅只需要部分的我們損壞就可以了,比如那個叫「大腦」的東西出了點問題(腦振蕩、失憶),或者那個叫「心臟」或「神經」的東西覺得不太舒服(絞痛或無法及時反饋),即便我們的身體還是完整的,人還是會認為由於這些變化,不能夠和其他同伴進行有效的交流而喪失了認知能力。而暗中(事實上)我們還是依然按照人的認知功能在發揮著有序的作用,但人卻堅信我們已經喪失了認知功能,直到某一刻,我們被人莫名其妙地認為又恢復了認知功能(即一個正常的「我」又回來了)。

這裡就存在幾個令我們覺得非常無奈的現象(也是完全相悖的理論):清楚地知道我們的不確定性(一切只是反饋波的顯現而已),但卻絲毫不影響人利用我們去了解我們真實的模樣,對宏觀世界的確定性認識的影響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與此同時,人認為我們只有在被利用時呈現出認知功能,才叫做我們有認知功能,除此之外,好像我們就不能工作,不存在了一樣。而無法估量的、不停在變化的我們,組成的這一切,居然在人的認知體系中,可以在彼此之間,互相形成一個和諧、統一和客觀的世界(即彼此意識造就的一個共識或者共因的眾同分)。其中幾乎沒有多少人敢站出來質疑這種根本說不通的確定性,沒有人去證實其他真相的可能性,甚至,在真相已經完全被發現且證實了的前提下,居然還沒有人願意去嘗試(佛法)。在科學自己揭露出來的真相面前,或許有人暗暗懷疑過,但明顯這搖擺只停留在了表意識的層面,只偶爾在一些人自己也說不清的機緣下作過浮光掠影的思索。於是,反反覆復,在主觀和客觀,確定和不確定的幻境交錯中,人一直苦苦尋找著出路。

所以最奇妙的,可不是不確定性,也不是某一條言之鑿鑿的萬有理論,而是兼信兩者的心。

這段感想文字不多,當你翻開現今任何一本權威的科普書籍去作比對,都可以發現那些真理背後隱藏著的這些意思。好幾次對朋友說:科學對意識極為有限的了解對認識真相是一種阻礙,甚至是一種還未被廣泛覺知到的錯誤,即用人不確定的意識去觀測由意識本身形成的一個對象或現象(必定也不確定)而得出一些所謂讓這個世界成為世界的客觀理論並制定各方各面的規則讓其有序運作,這難道不是太奇怪了嗎?得到的回復是:你能想到的,科學早就都已經想到了。

這些困擾人的悖論,這些在人類文明起初就被提出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些直到今日在各科領域中久久不得解答的、最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問題,其實覺者早就給出了清晰和圓滿的答案,並且這答案,是每一個人可以通過獨自在極靜的境界中去發現的,在徹底寂靜的境界中去證得的。這種努力並不需要建立在龐大高深的科學、複雜的哲學邏輯、精密的認知神經科學或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心理學上,在且僅在一個地方:心。對「什麼是意識」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人,渴望從最複雜回歸到最簡的人,有能量和定力處理人間瑣事並樂於獨處靜慮的人是極幸運的,因為他已經邁上了正道。身為一個東方人,按理說,機緣是比遙遠地域的人更加具足的,但面對智慧近在咫尺卻一直被擦肩而過的人,只能說果報業力,不可思議。

最後補充一篇相關的《第一因》,也是公眾號里的文章,或許在這裡並無幾人能看懂,如果能看懂,那是一件很愉悅的事。

必定不存在第一因。

如果第一因是以物質或意識形式存在的,那它既是被觀察者,也是觀察者本身,但這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按照緣起法則,不存在任何一個可以完全獨立不依賴任何條件的個體,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來,無論是色還是識。

「由於第一因這個起點才開始產生時分與空間」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宇宙大爆炸」也必定不是自行爆炸的,必須有緣起,萬事萬物都逃不開緣起法則,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最初狀態爆炸的?如果源頭變現出了時空,那源頭也必須是在另一種推而往上的存在狀態中的。任何物質都是在時空條件下才能說變化或不變化,既然源頭是不存在時空狀態的,何來發生大爆炸而變出了時空?所以爆炸的這個存在狀態必定不是一切的源頭,即不是第一因。「宇宙大爆炸」的解說,僅僅是在目前人體意識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中所能得到的終極原因,更何況還遠未解釋究竟。

一切,必須是無始以來都存在的,這裡的無始指的並不是無限的時長,比如說一萬年,一萬億年這種概念,而是在能讓時間這種狀態或概念變現出來的作用本身是無始以來一直存在的,不生不滅的,如如不動的。它不是以任何物質形式或意識形式而存在,而是能讓無論是時分、空間、光、物質、意識、生滅等一切形式都存在的母體本身,也就是:性能。

意識的誕生,或者說在各種生物意識模式中所呈現出來的,才是被我們目前觀察和研究的物質世界,即:眾生共業緣起的世界。而站在物質境界里所觀察出來的現象和結果都是充滿局限和矛盾的,因為人的意識是以剎那生滅的狀態存在,你如何認定用明明在剎那生滅卻仍然牢牢認定這個可被依靠的意識所觀察出來的對象就是不變的真相呢?所以,一切你認為已經認知到的現象——無論是什麼——都不是真實面目的一部分。你所知道的自己和一切,都是意識處理反饋真實後的結果,已經不再是原貌,只是原貌的一種扭曲呈現,而這種扭曲的呈現,必定是和認知時的狀態聯繫在一起的,它們無法分開,一旦分開,就成了未知。

所以,客觀觀察中,宇宙的存在形式,僅僅是眾生意識中的念念變現,宇宙的源頭,可以說是一股無形無物質、相對穩定的定境狀態。這個境界中的宇宙源頭不可能是以任何物質形式存在的,這個定境,是性能表現出的靜止態。在這種定境狀態中,能量不起伏波動,或者可以理解為一念還未生起,因為念不起,波就不起,意識也就不起。這種定境狀態一旦被破壞平衡,意識就誕生了。二元對立誕生,分別誕生,世界誕生。

由此推論:人必然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觀察到宇宙大爆炸,否則這個理論就是錯的,然而人一旦可以觀察到宇宙大爆炸,就說明爆炸時,人類的感知系統或意識系統已經相應地同時誕生了。不存在大爆炸很長時間以後,才產生了人類的感知系統,爆炸的一瞬間,感知系統就存在了。因為爆炸,就是感知現起的表現形式。對此展開解釋:人類所知道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人類的感知系統為立場去進行的各種描述,色、受、想、行、識都是如此,即便是使用各種測量儀器,也逃不開這個範疇,因為指示燈是否正常工作、刻度的讀數標準,也都是以人類的感知系統下它的狀態為準。所以當我們說「宇宙大爆炸」時,那所指的,只能是人類的感知和被感知到的這個「人類宇宙」——同時產生了。更何況,如果爆炸當時沒有觀察者的話,就也不可能出現人類目前根據自己感知系統觀察到的一切數據。所以,不要認為人類推演中宇宙變化會離開人類感知系統的立場,也就是說:不要誤以為推演中的宇宙變化是一個可以完全不需要任何觀察者和相應感知系統就會自主出現的東西。另外,人類的意識共業中顯現出來的宇宙僅僅是一種世界,其他時空中的宇宙(或者說其他的宇宙同類名詞定義),他們的眾生共業導致的是一個什麼世界,我們就無從知道了,我們只知道一點:無量眾生與無量世界(這裡先提一下,關於無量眾生和無量世界,今後會在各種境界詳細說明)。

同樣,只要認可客觀物質形態存在,那你就永遠不要妄想超過光速、逃離光錐的命運,但是解脫這種束縛的方法是有的。這個方法就是進入足夠深層的定境,恢復到最初的零狀態中,令意識的狀態和性能的各種表現相應。因為只有徹底與性能相印,才能真正了知承性能(或空性,此空非斷滅空、非虛空)而起的一切狀態,這就叫正遍知,無所不知。

所以,在這種無處不在、遍布十方、令「一切成為一切」狀態的性能本身必定就不是一個主宰意識,不是一個神,因為任何文字或者名相定義都已經落入了分別意識狀態,這就叫智不可分,不可被分。有主就有僕,有神就有凡,任何境界都是自作自受自感應,一切唯心造,只是沒有覺知到背後的真相而已。有誰可以宰相?真宰無相。正因為無相,所以認定了一切物有相的意識如果不開啟智慧,就極難從如夢幻泡影的幻境中清醒過來。


一切科學理論的本質是心建立的,卻棄心取境——儀器。

科學的弊病在哪?弊病就是科學只在根識境里求知,只能發現對境唯物非識,於是無知於心創現根識境所知的一切。

眾生各有因緣,菩薩行持更是難思議。有人表面上雖未修定慧,可能一入定就是四禪,一修觀就證果。別以證果多少看世間。

要明白道理多麼正確也只是凡夫的戲論,不少宗教徒都愛戲論——以為只有自宗的才是正法,余者不正。其實,佛法無定法,若用道理來區分外道、內道的對與錯,不如對他人生起慈悲心、寬恕心,對自己生起正定心、正知心,更不如無心於一切法——無分別心。

我們的第六意識時時設下陷阱——道理,要放下道理的妄想,就必須先靜心下來,所以修定是明白佛法的基本功,用六識而不分別取捨——無心,是佛法的核心。


簡單來說科學技術是點偏了技能樹。

如果人類幸福越來越接近天人,那麼這樣不利於生出離心,乃至修行證果。


能知證果 自己必證果人 當無此問

若不是證果人 著相之言不足論


這有啥好奇怪的?科學,至今還沒有把「如!實!實證」的這個精神丟棄,當然會越來越有說服力了!!!而當下的佛法呢?雖說仍然在強調實證,但是基本已經把「如實」二字丟到爪哇國去了…………


因為修學佛法是為從煩惱痛苦得到究竟解脫,同時讓其他眾生從,解脫煩惱痛苦。不是為了證什麼果位,否則便是邪知邪見,繼續行顛倒法。

至於科技越來越發達,關佛法什麼事?宗教也不是科學技術,南轅北轍啊。


最近讀了一部經,叫做最妙勝定經,在宋朝的時候被認定為偽經,然後被封殺,最近才有學者從垃圾堆裡面撿回來,才有機會看到。這部經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勸人努力修定,如何修定的。

按照此書的說法,普通人應該幾個月內證果,這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時間。

當初智者大師就是受這部經啟發努力修定,才成為一代大師的。

如果有機會接觸佛教群體,看看大家對修定的看法,結果會驚人的一致反對修定。

這些事情的背後如果沒有陰謀,我是不信的


為什麼現在修習佛法證果的越來越少,而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

首先你要明白何為佛法,何為科學?

我們查一下佛法與科學的通用定義。

佛法

佛法,是讓人們認識思想、擺脫思想束縛、進行自由創造的教學觀照體系。 【佛法】佛所說之教法,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

成實論卷一舉出六種『佛法』之同義語,稱為佛法六名,即:

(一)善說,如實而說。

(二)現報,使人於現世得果報。

(三)無時,不待星宿吉凶而隨時得修道。

(四)能將,以正行教化眾生至菩提。

(五)來嘗,應當自身證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為佛教導眾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間之法;對此,世間國王統治人民所定之國法,則稱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關佛法與王法之關係,因時因地而異,有以王法而護持佛法、推動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膩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毀佛法者,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緣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種種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稱佛法。

故知,廣義而言,『佛法』一詞,包含極廣,上記之外,舉凡諸法本性、一切世間之微妙善語,乃至於其他真實與正確之事理等,皆屬佛法。然狹義而言,則一般所說之佛法多指佛所說之教法。

科學

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1-4]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5-6]

在現代用法中,「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於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它是在19世紀也使科學家一詞是由博物學家區分自然知識和知識創造。[7]

然而,「科學」還繼續使用在廣義上表示可靠,可教的知識的一個話題,反映在現代術語如圖書館學和計算機科學。這也反映在學術研究的某些領域,如「社會科學」或「政治學」的名稱。

對比佛法與科學的通用定義,可知佛法與科學是一致的,他們都是關於宇宙秩序的探求方法,讓人們認識思想、擺脫思想束縛、進行自由創造的思想方法與工具,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思想的綜合。

佛法是東方社會的傳統。科學是西方社會的傳統。21世紀,佛法與科學已經高度一致了。

爵士貓:佛法真如說很矛盾 真的?遍布宇宙真實之本體一切萬有之根源 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佛法與存在zhuanlan.zhihu.com圖標

佛法真如說很矛盾 真的?遍布宇宙真實之本體一切萬有之根源 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佛法與存在

爵士貓1 小時前

真如,佛教術語,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無我,無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實非虛,非真非妄,非有非無,非是非非,非生非滅,非增非減,非垢非凈,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圓,等等不可盡說。

何以故?一切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以盡說,只因有我,我心強名便有一切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盡說, 無我時,實虛,真妄,有無,是非,生滅,增減等等不可盡說一切真如。

淺釋真如

真如即非真如,假名為真如。既然名真如,真如即不是真如,而是「真如」的名相,真如無名相,無名無相便是真如,何以無名相?名由心立,相由心生,無心則覺一切真如。

一切大乘經皆教人,無心,無我,無為,無住等等,不是教人分辯是非,有無,明白道理,不是讓人求道成佛,只是真常應化說法,說法之時眾生洽洽無我無心,便洽洽明了,洽洽合道,合道便見真如非真如,一切佛法非佛法,一切經實無所說。無所知,無所見,無所住等等無我法,一切真如。

法相辭典

瑜伽七十二卷五頁云:何等為真如?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非一切言談安足處事。

二解 顯揚六卷一頁云:真如者:謂法無我所顯,聖智所行,一切言說所不依處。

三解 成唯識論二卷四頁云: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

四解 成唯識論九卷二頁云: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卽是湛然不虛妄義。

五解 佛地經論七卷二頁云:由離一切虛妄顛倒,假名真如。

六解 辯中邊論上卷七頁云:卽此中說所知空性、由無變義,說為真如。真性常如,無轉易故。

七解 五蘊論七頁云:云何真如?謂諸法法性法無我性。

八解 雜集論二卷九頁云:何故真如說名真如?由彼自性,無變異故。謂一切時無我實性,無改轉故;說無變異。

梵語bhu^ta-tathata^ 或tathata^。即指遍佈於宇宙中真實之本體;為一切萬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實、法界、法性、實際、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凈身、一心、不思議界。早期漢譯佛典中譯作本無。真,真實不虛妄之意;如,不變其性之意。即大乘佛教所說之『萬有之本體』。然詳細論究之,則各宗各家所引真如一詞之含意各異,總約之,可有如下數種。

依據阿含經典載,緣起之理法乃永遠不變之真理,故稱為真如。

又據異部宗輪論中化地部所舉之九無為中,有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道支真如、緣起真如等,其中之善、不善、無記等三性與八聖道、生死緣起之理法等,均為真實而永遠不變者,故稱之為真如。

大乘佛教之主張,一切存在之本性為人、法二無我,乃超越所有之差別相,故稱真如,例如如來法身之自性即是。

據佛地經論卷七,真如乃一切現象(諸法)之實性,其相雖有各種差別,其體則是一味,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非言語、思考之所及。從其遠離所有錯誤、虛偽之觀點言之,假名為真如。若以其為一切善之所依,名法界;以其遠離減損之謗,名實有;以其遠離增益之謗,名空無;以其為真實,名實際;以其為無分別智之所悟,故假名稱勝義。

有關真如之異名,大般若經卷三六○共舉出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與不思議界等十二名。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則舉出真如、空性、無相、實際、勝義與法界等六名。

法華玄義卷八下舉出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槃、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與微妙寂滅等十四名。此外,又作一如、一如法界、一法界、真如實相、真如一實、真實際、真勝義諦等稱。以其相之絕對平等,亦稱一相。

解深密經卷三有七真如之說,即:

(1)流轉真如(緣起之理法),

(2)實相真如(諸法之實性),

(3)了別真如(萬法唯識之理法),

(4)至(7)配合於苦集滅道等四諦,依序為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凈真如、正行真如。上記七真如中,除實相真如以外之六種亦稱六真如,系以各個理法之自體永遠不變,故稱之為真如;然或謂非由其理法自體而名真如,乃是由實相真如所顯現之各種相狀而立者。

法相宗之說,據成唯識論卷九載,真如乃遠離虛妄分別之法,為人、法二無我之性,相當於三性中之圓成實性。此宗主張一切現象皆從阿賴耶識所生,故真如本身為一超越現象之絕對寂然之體,其自體不會成為現象之法,故說『真如凝然,不作諸法』。

據成唯識論卷十載,菩薩須至初地始悟真如之理,依次以其所悟內容之深淺次第,立有十真如之別。其名稱如下:

(1)遍行真如,即普遍萬有的二空之理。

(2)最勝真如,身完全受持具足戒所悟之真如,以其具足無量功德,故稱最勝。

(3)勝流真如,從真如流出之教,較其他教為勝之意,其教之根本即是真如。

(4)無攝受真如,即不成為執著的對象之意。

(5)類無別真如,謂生死與涅槃不二,即迷悟一如之意。

(6)無染凈真如,即真如超越染凈之意。

(7)法無別真如,謂真如已離生滅之相,故不論自何法而論之,其體為一。

(8)不增減真如,謂斷煩惱之污垢既不減,修清凈之法亦無所增,即離增減執著之意。一旦悟此真如,即能自在變現各種形狀與國土,故亦稱相土自在所依真如。

(9)智自在所依真如,於四無礙智得自在之意。

(10)業自在等所依真如,即得一切神通、總持、禪定等身口意的作用自在之意。

以上十者為順次從初地至十地行十波羅蜜、斷十重障,而至菩提。此外,人無我之真如(人空真如)與法無我之真如(法空真如),合稱為二空真如;其中二乘人只悟人空真如,菩薩則能悟二空真如。

地論宗主張,第八阿賴耶識(攝論宗作第九阿摩羅識)之自體為自性清凈心,此一自性清凈心即是真如。其識因受無明之熏習,故顯現出染凈諸現象。

大乘起信論之主張,真如為眾生心之本體,其為杜絕言詮、思惟者,稱作離言真如;然若勉強以言語表現之,則稱作依言真如,以上二者合稱為二真如。就依言真如而言,其體遠離迷心而空,故為如實空(空真如);且其自體具足無限清凈之無漏清凈功德,故為如實不空(不空真如)。同時,眾生心(即真如)具有絕對不動之心真如門,與緣於無明而起動生滅,形成染凈現象之心生滅門;故稱不動之真如為不變真如,隨緣而現之染凈等現象為隨緣真如,以上二者亦合稱為二真如。一般對萬有生起之法,若依真如之不變或隨緣而說明者,即稱真如緣起(如來藏緣起)。以下列舉之二真如均為同類語,即清凈真如與染凈真如、或非安立真如與安立真如(安立,意即使萬有之生起各得其所)。

華嚴宗依據性起說而主張『本體即現象』,即真如本為萬法,萬法本為真如之意。同時真如分為一乘真如與三乘真如;前者復分為別教真如、同教真如,後者復分為頓教真如、漸教真如,此均由對真如理解之不同所致者。

天台宗依據性具說,主張真如本身本來具足染凈善惡諸法。

又諸佛之自性(真如),稱為無垢真如,或出纏真如;眾生之體性真如因被煩惱所污垢,故稱有垢真如,或在纏真如。二者合稱,即為兩垢如如。

依據釋摩訶衍論卷三載,真如乃悟始覺、本覺二智之理者,故立性真如與虛空之理二義。清凈虛空之理有十義,即:無障礙義、周遍義、平等義、廣大義、無相義、清凈義、不動義、有空義、空空義、無得義等。[6

佛學次第統編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二真如:

  1. 安立真如 體非偽妄曰真,性無改異曰如,即一實相之體也。謂真如之體,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2. 非安立真如 謂真如之法,從本已來,性自清凈,離一切相,寂滅無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變隨緣二真如』又起信論疏雲二真如:

  1. 不變真如 謂真如之體,從本已來,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體恆清凈,無一異相,故名不變真如。
  2. 隨緣真如 謂真如之性,本無生滅,然因無明熏動,起一切相,如水因風,妄波忽動,若風止息,動相元無,故名隨緣真如。[2]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大般若經》第三六Ο卷中,列出了十二名稱,如法性、法界、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等,都是真如的異名。他如涅槃、無為、空性、勝義、一如、如如等,也是真如的異名。真如成了大乘佛教的標誌,為萬有的本體,並以此立為『一實相印』,與小乘佛教『三法印』相對稱。雖然如此,但各宗各家對真如的含意,在解釋上各不相同。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解釋真如曰:『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曰真;常住而不變不改,故曰如。』

《法集經》謂:『善男子,言真如,真如者,名為空,彼空不生不滅。』

《成唯識論》卷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其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妙法蓮華經、第一方便品》曰:『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華嚴經探玄記》卷八曰:『不壞曰真,無異曰如,前則非四相所遷,後則體無差別,此曰始教。又、不變曰真,順緣曰如,由前義故,與有為法非一;由後義故,與有為法非異。二義同為一法,名曰真如。』是以,空宗以諸法空相為真如,有宗以圓成實性為真如;而天台宗依據性具說,主張真如本身本來具足染凈善惡諸法。華嚴宗依據性起說,主張『本體即現象』,即真如本為萬法,萬法本為真如。後二者,都是受了《大乘起信論》的影響。本來,印度佛教所稱的真如,基本上是客體性的、靜態的理體,永恆不變的真理。

如《般若心經》經文:『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但在中國,自《大乘起信論》出世後,標示一心開二門:『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又謂:『真如凈法,實無於染,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這樣,真如就不僅是客體性的、靜態的理體,亦是主體性的,動態的事用。成為『不生不滅,離言說相離名字相,而能生萬法之體』,真如能夠生起萬法,這就和外道的自性、神梵沒有什麼差別了。

如果我們自佛陀的基本理論『緣起』,來探討真如的涵義,則所謂緣起、是一切法待緣而起,彼此關涉對待而起。《雜阿含·二九八經》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是說,任何一法的生起存在,必有其互相關涉對待的因素與條件。既是互相關涉對待而生起,其本身無實體,無獨立的自性,可想而知。無實體、自性即是空——空性,這是諸法的本質,是本來如此的,不增不減的、不生不滅的絕待理體,這就是真如。例如諸行無常,此無常諸行自性本空之理即是真如。諸法無我,此我法自性本空之理亦是真如,推之萬法皆是此意。因此,真如者,乃萬法本然之理,與萬法不一不異,而為萬法之實性也。所謂此理與萬法不一不異者,以此自性本空之理即寓於萬法生滅之中,離生滅法則無此真如,故曰不異;然生滅法是無常,而此無常之理為常,故曰不一。諸法自性本空之理,即諸法之實理;其空性空相,亦即諸法之實性實相,故而真如為諸法之實性無顛倒性。[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術語)梵音部多多他多Bhumacron;tatathatamacron;(此梵語出於金剛經之梵本,譯曰真如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云真,常住而不變不改,故云如。唯識論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雲自性清凈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也。唯識述記二本曰:『真以簡妄,如以別倒。初簡所執,後簡依他。或真以簡有漏非虛妄故,如以簡無漏非有為故。真是實義,如是常義,故名真如。』探玄記八曰:『不壞曰真,無異曰如。前則非四相所遷,後則體無差別,此約始教。又不變曰真,順緣稱如。由前義故,與有為法非一。由後義故,與有為法非異。二義同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觀曰:『此心即自性清凈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論注下曰:『真如是諸法正體。』教行信證證卷曰:『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則彌陀如來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雜阿含經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凈眾生,離憂悲,得真如法。


只要有信心,你也可以證果。只要有八正道,世間將不缺少阿羅漢。


所謂「科學」,只是圍繞物質和物質現象打轉,並且並無究竟的正確。回顧一下科學發展史,理論總是不斷的被推翻更新。

而佛法2500年來從未被更新過。佛法是心法,非外色所能相比的。

譬如科技再發達,若人不會調心,一樣會有煩惱。

物質,精神,心靈,是三種不同的領域。它們相互雖有關聯但不太合適直接比較。

例如七十年代的黑色電視機,人們看得津津有味。如今的液晶高清大屏電視機家家都有,但沒有以前看黑白電視的樂趣了。科技發達了,而快樂在某種程度上講卻少了。

證果。出世法非世間智,不宜用世間的常識去揣測渡量。從佛法中受益的師兄有很多。只是在這利慾薰心的時代多數人不肯信而已,就沒有必要到處宣揚了。當然若有緣又因宏法的需要,也有透露一二的時候。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里大魔王這個角色只有十地菩薩才能擔任?
華嚴境界:智慧的最高層
如何消除對慾望的畏懼感,去除心理上的劣勢?

TAG:佛法 | 佛法實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