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家和皈依?
可能因為家人信仰的影響,從小就嚮往佛堂,喜歡聽僧人唱經,喜歡檀香的味道。
後來家裡出了很多事,就愛跑到本地寺廟,匍匐在佛祖腳邊,尋求片刻的寧靜。我是女孩,沒有要小孩的打算,想問一下等以後沒有牽掛了,對親人的義務都盡完了之後,可以出家學習佛法嗎?應該怎麼做,在哪裡學習呢?
還在糾結出家好不好、要不要、可以不可以的……
都趁早洗洗睡……
你不適合出家,你應該出嫁。
爾時世尊。復更重告五比丘言。
汝等比丘。若知諸色是無我者。是色則不作惱壞相。當不受苦。應如是見。應如是知。
如是有色。以色無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惱。色能生苦。雖生苦惱。亦不可得色之定性。
色既不定。亦不可願色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
其色既然。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汝等比丘。當知於識亦無有我。識若有我。此識應當不作於惱。不作於苦。
以識體無 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
以識無我。是故識能作惱作苦。以識本無。即不可願識如是有 如是不有。
復告比丘。
於汝意云何。識為當常為當無常。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此識無常。
佛復問言。
識既無常 為苦為樂。
諸比丘言。
世尊。此識是苦。
佛復告言。
識既是苦 無常破壞。非是正法。非是常住。
若能如是見於識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彼是於我。或我是彼。或我見我是於我耶。
諸比丘言。
不也 世尊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所有諸色。或過去色。現在未來。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上若下。若近若遠。一切不可作如是念。彼是於我。我是於彼。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須如是。
所有一切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上下。遠近諸識。不作是念。我是於彼。彼是於我。或我是我。如是如是。如實正見。當如是知。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若有多聞聲聞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見者。當厭離色受想行識。
既厭離已。一切不樂。既心不樂。而得解脫。
既得解脫。當生是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如是知。
題主您好
有這樣的決心放下萬緣真了不起!讚歎您!
出家是真☉大丈夫事,今天的我已經頹廢得無力了
您是有心皈依和出家,無門可入吧?
皈依比出家容易,找到一個寺,找它課堂法師求皈依即可。自然會指引您規矩
出家則要先考驗幾年(我看到的是),作為居士住在寺里,得到認可了才能出家,不是今天發意明天就落髮了所以,您要先找一個與您有緣的寺,親近出家人,了解那些指導您的師父
打個比方,勉強類似讀博。您得了解報考專業和導師以及方向,不能亂報、亂學,人家也不會收您佛教常識從現在學,親近寺、出家人的意思就是學習常識、觀察這些人是否投緣、依法清凈、值得皈依
大概說,整體方向是這樣的。我也曾焦慮過,去年剛皈依,自己所見所聞是這樣,謹供參考哈!能發心出家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值得讚歎。出家受戒修行,比在世俗社會修行會快的多。
不過女人只能出家一次,還俗後就不能再出家了。在出家前最好多了解一些佛教的道理,堅定自己出家的信心,有了正確的發心後再去出家比較好。
出家後,因為要受持出家戒,自己行為受出家戒律的約束,而且沒有複雜的世俗生活,自己的業障和煩惱的增加都比在世俗社會少很多少,而且因為戒體的存在,修佛的功德會很大。這是出家的主要好處。有的人不明白這點,以為出家就是去寺院過與世隔絕的安靜的寺院生活,如果以這種目的出家,結果估計會令人失望的,因為在寺院也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周圍沒有開悟的出家眾也會有貪嗔痴等人性的弱點。
如果發心出家,最好選擇傳統宗派的寺院,寺院有延續的法脈,而不是某個創新的說不清法脈的寺院,這個寺院應該有嚴格的和規範的早晚課制度和禪修制度。有的尼姑寺有佛學院,可以多了解一下,比如五台山的普壽寺等,網上能查到很多尼眾佛學院的。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出家和皈依,但是我知道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在世,不留遺憾。 總不能18歲想做的事等到40歲再後悔。 換用紫霞的話"如果找不到我心愛的人,即使讓我做玉皇大帝我也不會開心啊。"
關鍵是你要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用全部的時間修行,還是僅僅是逃避。
如果你還沒想清楚也沒有關係,佛法不出家也能學。現在就能開始學。你甚至可以先去參加寺院的禪修、共修活動,體驗一下寺院生活,對你的信心和智慧也有很大的幫助。
有一些誤區這裡說明一下:
首先,皈依不等同於出家,皈依之後只是在家佛弟子,相當於正式在學校登記上學。皈依之後除了不跪拜外道的神祇之外基本沒有別的限制。
皈依是初學佛最重要的事之一。
為什麼呢?皈依的皈是「回頭」的意思,依是「依從」,代表我們從凡夫俗子的有限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中回頭,從我們的愚蠢和迷惘中回頭,願意去聽一聽、去依從覺悟者、有智者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三皈依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裡的佛、僧不是指某一位佛、某一位法師,而是指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賢聖僧。
你可能會問那不喝酒不吃肉是什麼?
不喝酒是居士五戒之一,包括殺、盜、邪淫(和社會承認的配偶之外的對象行淫)、妄語(說自己成佛證果,或是沒有見到什麼成就但說自己見到了)、酒,一般三皈依的時候一起授戒,你也可以先不受,或者受一部分(比如要做生意,可以先不受酒戒,受其他四戒)
除了喝酒之外,犯五戒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五戒對你的幫助卻非常大。
五戒里沒有不吃肉這一條。是中國佛教從梁武帝開始才僅對出家僧人有的這個要求。不過吃素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有些修法會要求吃素。但是整體上來說吃不吃的影響不大。
這個末法時代,在能堅持住本心的情況下,通過自我奮鬥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是修行最大的助力之一,一切都在商業化,想靠誰都不可能(如果自身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想遇到善知識,幾率太低了,不如斷了這念想,置之死地而後生),只能靠自己!心皈依佛,身行於社會。通過二十年的紅塵生活的打磨,通過持戒,禪定,讀經,禮拜懺悔,絕對足夠足夠,學習佛法了,之後如果因緣具足的話,可以考慮出家。
現在想的是怎麼做好自己,過好日子,多思無益!
佛在你那裡 找個毛啊
執著個光頭 你去理髮
執著個佛相 買塊木頭自己做執著西遊記 自己做夢去執著正是佛心用 說是覺來度眾生讚歎隨喜了,出家是很了不起的事,成就了別忘了提攜在下。出家的女孩更好看,現在看女孩越來越喜歡乾淨的輕盈的,那些因生活淫亂心底不善的粗陋惡臭真是沒以前那麼迷戀了。出家人是最清凈的了,因為凈戒
首先我想你可能需要明白出家和皈依,這兩者的概念。
- 出家肯定是需要先皈依的,受皈依的這個儀式。一般來講,正式的寺院女眾出家會有一個2年的觀察期,這個觀察期是帶發的。為什麼呢,為了防止有些女孩子懷孕以後,還沒有顯懷,跑到寺廟出家。之後肚子大了,生了孩子,會讓不知道的世人對這個廟裡起誹謗。
- 皈依不一定要出家。比如在家居士,這樣的很多了。
- 你的問題,我看了一下,你關鍵的問題不在於是出家還是皈依,你關鍵的問題是因為家裡出了很多事,你需要找到內心的安寧。
- 從小喜歡跑寺廟,喜歡聽唱經,喜歡點香的味道,這些很好。但喜歡這些,不等於一定能完全接受出家的生活。前者有點像,你天天吃山珍海味,偶爾,或是一周吃一次青菜,你覺得很好。但是如果天天年年頓頓給你吃青菜,沒有對比,你就不一定能接受這樣的日子。所以這個是你自己要思維清楚的。
- 學習佛法,不一定要等家裡義務都盡完了,或是一輩子不結婚才可以。佛法從來沒有規定說是你必須無牽無掛,一個人才能學。這個是對佛法的不理解,造成的。
- 想要內心的寧靜,跟出不出家沒關係。出家,只是換一身行頭,換一個地方住而已。如果你內心裡沒有想明白,沒有找到內心困難的正因,你換幾身行頭,換多少地方住也沒用。你的煩惱固然是家裡出事帶來的,但是,更多也是你自己的內心對這些問題沒有想明白,這些事情,正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沒有辦法解決,是因為我沒有能力,還是我想不出來,還是什麼。沒有辦法解決,除了出家,我是不是還有別的路走,是走投無路了,必須出家。還是有別的路也可以讓我過上安寧的生活,只是我不願意去思維,不願意去接受。
- 如果真的想要學習佛法,建議可以先看看《了凡四訓》。袁了凡這個人早就算出來,命里無子,40歲就要死,家裡情況也很差。但是,他一步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佛法並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走投無路的人去的地方。你要知道,古代帝王都以有出家師為國師而尊嚴,這是為什麼,真正的修行人是非常聰慧的,豈是走投無路才出家的呢。這個道理,你要清楚。
學佛不在出家啊
心出家是真出家啊
發菩提心是心出家啊
就這麼簡單
先看教理類的書籍,了解什麼是十二因緣,六道輪迴這些概念,看你接受不接受,很明確的告訴你,佛法是冷冰冰的。然後找個大點的女眾道場,生活一段時間,看你能不能堅持3個月。再然後問你自己,不能做頭髮做美甲不能買包包買衣服不能在美麗了,能不能接受,先試試再說。
反正我的話前面幾條都沒問題,但是不美麗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出家不是逃避,該學習學習,該工作工作,該報父母恩報恩,要學會堅強面對,出家照樣有出家的煩惱,自心不堅強,不能修自心,到哪裡都一樣。
居士大哥 你的回答我們都看不懂啊!真的!別這麼高深,我們這些小弟真的沒有這麼牛牛啊!
這種問題怎麼上知乎問?除了出家人和你自己,誰來說的都不靠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