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驛站的一天是怎樣的?

古代驛站的一天是怎樣的?

老闆是誰?

官方衙門承認嗎?

都有些什麼東西?

工具?

食物?

會很靠近老闆的家么?

驛站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在古代?

上工程光學課突然想到的問題~


孔子說過: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意思是,品德的流行,比驛站傳遞王命的速度還要快。置,就是春秋時傳遞文書的驛站。置是一種寬泛的說法,傳遞文書用車叫傳,用馬叫驛,步行叫郵,統稱為置。「傳車」,「驛馬」,就是從這裡來的。

李商隱有一篇《籌筆驛》,籌筆驛是諸葛亮北伐的駐紮之地。「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就是說劉禪是坐著郵車投降曹魏的。這兩句後來被陳毅化用在《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里,「仲連智免蹈東海,武穆冤成走傳車。」

據《韓非子》記載,當時五十里一置。到了秦漢,驛站一般相隔三十里。驛站里有傳舍,可供過夜。這是最早的官方招待所。兩驛之間,十里設一亭,五里設一郵,劉邦出道之前,就在亭里上班。漢朝從民間舉薦賢才,由衛尉之下的「公車司馬令」負責接待,稱「公車上書」。清末康梁的公車上書,就是從這裡得名。

漢朝公文傳遞速度很快。西漢時,公文從金城到長安,來回只用七天。金城在今天的甘肅永靖西北,到西安720公里,可見每天要走400里以上。當然,那是最快的一種,叫「奔命書」。今天說的「奔命」的「命」,不是「性命」,而是「命令」。秦漢時的地方預備兵,叫「材官」,一旦上頭有命令,就要立刻奔赴,因此叫「奔命」,曹子建所謂「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是也。

唐朝有驛站1643所。這時驛站的功能是兼傳遞文書和招待官員為一的。也有私人旅店,叫「逆旅」。在之前的南朝,私人旅館叫「邸店」,既是店鋪,又是貨棧,還是小旅舍。梁武帝的弟弟就在京城開了十多家邸店。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就是說天地不過是萬物的旅舍。這也可見,李白出行住的是私人旅店,不是官家招待所。因為住驛站需要驛券,在京城由門下省發放,在外由諸軍州發放。不同級別的官員,享受不同的待遇,驛站提供的食宿不得超過三日。如果五品以上的官員因私出差,可以住驛站,但得自行解決伙食。

唐朝有驛有傳,驛是日行六驛,180里左右,傳是日行四驛,120里左右。最快的是赦書,因為牽涉人命,日行十驛。杜牧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通過驛站傳送荔枝。不過驛遞荔枝的事漢朝已有之,當時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杜甫寫詩說,「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支。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借漢朝來諷唐朝,是唐代詩人最喜歡乾的事。唐朝的邊疆,還有用駱駝驛遞的,叫「明駝使」。《楊太真外傳》中說是楊貴妃發明的。明駝速度很快,傳說日行千里,《木蘭詩》「願馳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是也。

隋唐時期,還有「郵筒」,不是今天的郵筒,倒類似今天的漂流瓶,是將信裝在竹筒里,漂流而下。唐朝的「飛錢」,類似郵政儲蓄,在地方駐京辦事處存上錢,可以到地方官府憑票據取出。唐朝寄私信是熟人捎帶。張籍寫詩說,「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而官方郵遞是不能這樣滯留的。私郵一般通過「驛驢」,驛驢是酒肆里備的,並不屬於驛站。到了宋朝,歐陽修給人寫了篇《相州錦堂記》,有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寄出後覺得不妥,又改了稿子派人騎快馬追上,原來只是改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宋初是樞密院管驛遞,元豐年間,改由兵部之下的駕部管理。駕部,顧名思義,類似20世紀的交通部和郵電部。宋朝以前,平民負責驛遞的差使。宋太祖建隆二年下令,用軍卒代替百姓為役夫。宋朝的驛券叫「走馬頭子」,是樞密院發放的。五代以來,都是憑傳牒領驛馬,宋初個叫李飛的,用假傳牒一路吃喝詐騙,震驚了宋太宗,於是太平興國三年,改用銀牌。端拱二年,發現銀牌還是麻煩,又改回用牒。

宋朝招待所和郵局的職能已經分離了,招待所叫驛館,郵局叫遞鋪。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指的就是驛館。詞里還有一句「驛寄梅花」,當然並非真要快遞梅花,而是用南朝的典故:陸凱和范曄是朋友,從江南給范曄寄了枝梅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宋朝的遞鋪專門負責傳遞文書,十八里到二十五里之間設一座,有步遞、馬遞、急腳遞、金字牌急腳遞。岳飛被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就是「金字牌急腳遞」,上書「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這種文書不能在遞鋪停留,快到遞鋪時搖鈴,鋪里人聽見鈴聲候在鋪口,像跑接力賽,一路鳴鈴,過如飛電,行人望之避路,晝夜不停,日行五百里。此類文書一般是軍機要務或者赦書。

宋景德元年,下詔禁止川峽路州、軍、監、縣、鎮等吏卒乘馬遞報公事,因為馬匹往來過於頻繁,令人驚疑。這樣,就有一部分馬遞需要用急腳遞來代替。皇帝覺得急腳遞太辛苦,下詔「河北兩路急腳鋪軍士,除遞送鎮定總管司及雄州文書外,他處文書不得承受」。當時急腳遞役夫很苦,河北沿邊安撫司奏「河北諸州軍馬遞鋪兵士有父母骨肉散在諸鋪者,乞配在一處」,朝廷允許了。又過兩年,下令「諸州遞鋪兵士有子孫同在軍籍者,許同營居」。

宋朝前,私人書信不能通過官府郵遞。宋太宗時下令,官員近親之間的書信,可以隨同官府文書一起郵遞,但只能用步遞。不過,先例一開,後來就漸漸變成也用急腳遞了。南宋時,金國的驛館相當豪華,范成大住過,在那兒吃到了梨、栗子,還有酒。非常興奮,記了下來。

元朝急腳遞代替了宋朝的步遞,馬遞也消失了。鋪兵走遞時,要懸鈴、持槍、挾雨衣,夜裡舉著火炬,路上的車馬聞鈴都要避至路旁。每個鋪兵跑十里。元世祖時,制定了《站赤條例》,管理驛站。站赤,即驛站的蒙古音譯。站赤對百姓的盤剝很嚴重。

明初,朱元璋下令,非軍國大事,不能擅用驛馬及郵遞設施。有意思的是,他的兩個女婿都因此犯事了。駙馬郭鎮從遼東回京,帶了三缸榛子,用驛遞傳送,朱元璋命他補了運費,並張榜明令禁止。而另一個駙馬歐陽倫,用驛遞走私茶葉,朱元璋直接把他殺了。正德年間,太監常到驛站勒索驛銀,海瑞等人極其不滿。張居正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無論是兒子回老家考科舉,還是自己回老家給父親祝壽,都沒有動用郵驛,完全自費出行。明朝在京的同鄉會中,有每年回鄉的人,專門負責給大家捎帶私信。久之,形成了民信局。明末的李自成,也是銀川的一個驛卒。

清朝的驛遞系統由驛、站、塘、台、所、鋪六種組織構成,統稱郵驛。驛遞速度達到一天600里,全國2000驛站,驛夫70000多人,遞鋪14000個,鋪兵4萬名。咸豐年間,馮桂芬建議效仿西方,設立郵政局。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國驛站撤銷。


古代的驛站也是分為私驛和官驛的。。。

所以你前幾個問題沒標準答案。。不過開驛站肯定要到官府備案,所以應該算是官方承認的吧。。

驛站提供的服務包括:

對人的:飲食、休息、貨物保管。

對牲口的:飲食,梳洗,裝備修復(釘掌),休息。

一般來說,驛站就是老闆的家。


以隋唐為例。

老闆是誰?

——驛站是朝廷設立的,最高權力掌握在尚書省兵部手中。往下,驛站有專知官,還有其餘不同機構的官員互相監督。具體到驛站的直接管理者,叫做「驛長」。

官方衙門承認嗎?

——驛站就是官方設立的,「驛」就是官方概念,負責傳遞文書敕令,接待相關官員。

都有些什麼東西?

——大概念……首先有一座驛館,唐代的驛館規模通常很大,設有驛樓、馬廄、庫房、廳堂、寢房等……環境好點的大點的還有花園水池。驛館內設有驛馬,還有船隻。

工具?

——馬、船。

食物?

——那個時代吃什麼,就提供什麼。隋唐的話,饆饠、餺飥、湯餅、粥飯……

會很靠近老闆的家么?

——唐初驛館的驛長通常由富戶擔任,攜家帶口住在驛站里。後來改為官方委派。

驛站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在古代?

——是一個非常重點的存在。類似於中轉站、官員賓館、交通換乘站、信息交流點等等等等。


最近在看《我們穿越吧》這個節目,有一集是穿越到唐朝了,裡面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驛站里的情況,可以看看。


唐朝驛站的頭目怎麼稱呼?驛夫長?驛站校尉?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決定了他的財富水平!
為什麼知識難以變現

TAG:歷史 | 知識 | 武俠 | 動漫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