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人刺殺秦檜?

史料不清楚,暫且先不問是不是這樣。

岳飛、高宗、或其他人為何不做掉秦檜?


看了下回答已經有知友提到了施全,這裡再補充一下史料。主要《湯陰縣岳飛廟志》不算嚴謹的出處,而且怎麼兩位引材料說施全的都把「湯陰縣」打成「湯陽縣」了?。。。

南宋時期有關殿前司軍官施全刺殺秦檜的史料記載主要有這麼幾條:

--------------------------------------------------------------------------------------------------------------------------------------------

三朝北盟會編卷207:

後紹興二十三年三月內,有殿前司神勇後軍施全,將一鍘刀伏於陰處,等檜回朝,向前刺之,為轎子所隔,不中。施全依法賜死。

三朝北盟會編卷220:

殿前司使臣施全,候檜肩輿於市,刺之不中。自是,列五十兵持長梃自衛。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要錄卷161:

丁亥,太師尚書左僕射秦檜趨朝,有挾刃於道者,遮檜肩輿欲害之,傷行程官數人。一軍校奮而前與之敵,眾奪其刃,遂擒送大理寺驗治,則殿前司後軍使臣施全也。自罷兵後,凡武臣陳乞差除恩賞,檜皆格之,積百千員無一得者。客行朝餓且死者,歲不下數十。至是,全以所給微而累眾,每牧馬及招軍,勞而有費,以此怨忿,遂潛攜刃伺檜出,乞用兵因而鼓眾作過,若不從,則害檜。壬辰,磔全於市。至是,每出則列五十兵持長梃以自衛。此以熊克小歷及林泉野記參修。野記又雲檜以此激軍中,使無鬥志,人人思亂。

朱子語類卷131:

施全刺秦檜,或謂岳侯舊卒,非是。蓋舉世無忠義,這些正義忽然自他身上發出來。秦檜引問之曰:「你莫是心風否?」 曰:「我不是心風。舉天下都要去殺番人,你獨不肯殺番人,我便要殺你!」

後來元修宋史中的高宗本紀和秦檜傳也有施全的記載,不過一對照行文很容易看出來是參照著會編和要錄寫的,只是文字上更精簡:

宋史卷30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二十年春正月丁亥,秦檜入朝,殿前司軍士施全道刺之,不中。壬辰,磔全於市。

宋史卷473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奸臣三 秦檜傳:

二十年正月,檜趨朝,殿司小校施全刺檜不中,磔於市。自是每出,列五十兵持長梃以自衛。

-------------------------------------------------------------------------------------------------------------------------------------------

這裡面要錄和朱子語類的記載最詳細,特別朱子語類,記載的秦檜和施全的對話基本是宋代口語原貌,對比後來經過文字潤色的記載很容易看出來,算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按說答題答到這兒就好了。不過看題主特別問了「岳飛、高宗、或其他人為何不做掉秦檜?」,忽然有點懷疑是不是當時看了我以前寫的一些南宋初歷史相關答案才有此問,又看了看題主主頁的贊同關聯好像真可能是。。所以針對問題描述里的疑問再扯一點兒:

題主可能主要是想問:既然秦檜是金國放到南宋的間諜,而且破壞力巨大對歷史的影響非常關鍵,那為什麼當時的大人物們(而不是施全這樣相對的小人物),比如岳飛這些大臣,或者後來也被秦檜轄制、威脅的宋高宗,沒有去想辦法做掉他?就這麼放任他毀了自己的大業?

答案是一開始(秦檜第二次進入中樞為相的時候)想不到要用這麼非常規的手段,後來明白過來以後已經晚了。

——可能和大部分人對這段歷史的印象不一樣:秦檜開始在關鍵位置上發揮影響力、改變歷史方向的時間,其實很短。打個比方就是這顆雷埋進南宋的時間很長,但是點上火成功炸了,不過是紹興七年(1137年)到十一年(1141年)這區區五年間的事兒。

秦檜被金人放回南宋的時間並不算晚,建炎四年(1130年)就回來了,但是他第一次當宰相時得罪了左相呂頤浩(秦檜時任右相,右相地位略低於左相),很快被老呂想辦法弄下了台,而且下台時高宗因為種種原因對秦檜十分厭惡,以至於公開撂狠話說對此人將「永不復用」。加上秦檜本來就沒什麼特出的優點,年齡、資歷、才幹、事功、人脈,比起趙鼎、張浚、呂頤浩、王庶、沈與求這些人,沒一樣有優勢,還外帶一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和人交惡的從政大短板,所以建炎四年到紹興七年這段時間,他的政治生命基本就和結束差不多了。

但到紹興七年,由於當時的兩位宰相張浚趙鼎失和,秦檜被張浚當作奧援重新引進了中樞,隨後秦檜利用張浚和趙鼎爭執之機,先坑了張浚並且很可能暗中使勁促成了淮西兵變,接著又利用大部分大臣都接受不了的和議,排擠掉了本來也主守不主戰的趙鼎。

這段的經過在以前一個答案里寫到過:岳飛當時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即能收回故土、實現自己的抱負,也避免殺身之禍? 這裡不再贅述,只想再強調一點:就是秦檜達成這些成就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且除了他自己有動機、能折騰會折騰之外,還有其他很多偶然因素加成。比如張浚和趙鼎的一時昏頭和私心自用;比如當時被認為很可能是下一任宰相候選人的言官領袖薛徵言,在和秦檜當著高宗面爭執和議不可行的時候,居然感染了風寒然後沒幾天就掛掉了。。當然,張浚趙鼎陸續失勢後,高宗死灰復燃的議和執念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總之紹興七年到紹興八年,南宋的政局變化十分迅速而且充滿了偶然性。這樣的變化,別說遠在前沿戰區的韓世忠、岳飛、吳玠等人沒法及時反應,就是在中央部委任職的官員們恐怕也反應不過來。再一個搞刺殺在那時也是太出格的手段。——北宋的政治鬥爭總體上還是比較守規矩的,大部分時候流放編管、「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相當於現在的雙開吧)就算到頂了,不興搞肉體消滅。打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方,那時候在政爭中搞刺殺,就和要在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核武器一樣,不能說用就用,得好好掂量掂量,搞不好就把自己折進去了還外帶給對方加同情分。

另外第一次宋金和議也和第二次宋金和議不同,基礎是非常不穩固的。南宋這邊不提,金國方面也是完顏昌力排眾議才促成,但紹興八年年底才訂立的和約,到紹興九年剛開始落實條款時就出現了要被撕毀的跡象——主戰的兀朮開始利用金熙宗收回權力的需求,下手清除主和的完顏昌一黨。當時南宋的前沿戰區主帥大都在金國有諜報渠道,金國又無意對外遮掩,所以很容易知道這些消息。因此這也可能是他們不願意把重點放在「清君側」上的一個原因。畢竟藉助外敵的躁動、通過外戰戰果來打動天心、完成中興復國大業,比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搞內鬥搞暗殺大臣合算多了也靠譜多了。至少當時的大臣們是會這麼想的。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人都沒有前後眼,所以才不會想到要用非常手段、要破規矩。要是能預見到秦檜後來不但會破壞功在垂成的北伐、鼎力協助高宗達成實際是有條件投降的「和約」,還會打破宋代政爭的慣例大開殺戒,連趙鼎這樣的前宰相、純文臣都不放過,那恐怕還是會有N多人想辦法搞定點清除的。

順便開個玩笑:要真能預見未來的話,第一個起暗殺秦檜念頭的一定是韓世忠。實際上在本位面的歷史中,韓世忠就出過類似的點子:

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和議達成以後,一直堅決主張抗戰收復失地的韓世忠極為不滿,恰巧宋金使節往來都要經過淮東,正在他的防區,所以韓世忠暗中安排了軍兵,打算讓他們裝扮成「紅頭巾」也就是土匪,來劫殺金國議和使節張通古,從而達到破壞和談的目的。

實話說這個主意比直接刺殺秦檜高明多了也損多了。不過可惜的是老韓向來是鬼主意多但能力跟不大上腦洞,總之辦事兒不大利索。比如這次這件這麼要命的事情,居然能走漏了消息被高宗和秦檜知道了,最終沒搞成,只是平白落了秦檜的忌恨。後來他紹興十一年當樞密使的時候,又找三衙(宋時的御林軍)主帥之一的解潛折騰給皇帝直接上書反對和議,所以秦檜想開殺戒的時候上來第一個就找上了他。

最後高宗的情況單拎出來說一下:高宗在第二次紹興和議(1141年)後有充分的殺掉秦檜的動機,原因見: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個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這時候也沒能力辦到了。紹興後期秦檜曾經調動過御前軍隊,這說明高宗當時連兵權都握不穩了;同時地方官員給秦檜的貢品質量也超過了給趙構的,官員選任方面更是秦檜一手遮天,甚至連高宗的心腹、被其譽為「朕之司命」的御醫王繼先都暗中投靠了長腳。這種情況下再想搞刺殺,沒準先死的會是趙構自己。

當然貴為天子,按說死士總該有一兩個。問題趙構本身從來不是有氣性的人,向來欺軟怕硬得過且過,所以肯定不會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外加他比秦檜有極大的年齡優勢(趙構比秦檜小十七歲),有希望熬死何必直接剛正面。包括趙構後來之所以把秦檜的宅院改成「德壽宮」搬進去住,未嘗沒有點兒炫耀「我到底熬過了你」的心理在~


誰說沒有?

據《湯陽縣岳飛廟志》記載:施全,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原為殿司小軍官,對秦檜主和誤國,謀害岳飛極為仇恨,岳飛被害後的第九年即紹興二十年(1150年)正月,施全挾刃藏於眾安橋下,待秦檜乘轎赴朝路過時,直前行刺,未中被捕,秦檜親審。全正氣凜然,破口大罵:「舉天下皆欲殺虜人,汝獨不肯,故我欲殺汝也」。秦檜大怒,將施全處以極刑。

施全激於義憤而行刺秦檜,岳飛廟志記載比較翔實。後人在河南省湯陰縣岳廟山門對面,建立施全祠。明萬曆年間,彰德府推官張應登又鑄施全銅像立於中央。銅像高六尺,頭戴兜鍪,身穿鎧甲,手執利劍,怒目握拳,直指祠前秦檜等奸黨跪像。

施全刺殺失敗之後,秦檜日夜警惕,加派大量保鏢。


歷史是個。。小姑娘

秦是怎樣的壞,但被臉譜化以後,可能與真實有些出入

換個講法,想起來有人問過陳賡將軍,為什麼救委員長,陳賡回答:如果當時讓他死了,這個壞蛋不是變成烈士了嗎?


因為刺殺流行於近代。古代刺殺都是最後的手段才用。對於高宗來說,岳飛才是威脅最大的。秦檜之類的人,北宋末年一大把,就是殺了還有李揮況且,朝中什麼人都有皇帝才能安穩著坐。


有啊 八大豪俠


誰說沒有?不然餜子打哪來的?


秦檜是高宗的代理人,他死了誰來背高宗的黑鍋?不然現在說起殺岳飛和議和的罪魁不就成趙構了么。

ps:《湯陽縣岳飛廟志》記載:施全,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原為殿司小軍官,對秦檜主和誤國,謀害岳飛極為仇恨,岳飛被害後的第九年即紹興二十年(1150年)正月,施全挾刃藏於眾安橋下,待秦檜乘轎赴朝路過時,直前行刺,未中被捕,秦檜親審。全正氣凜然,破口大罵:「舉天下皆欲殺虜人,汝獨不肯,故我欲殺汝也」。秦檜大怒,將施全處以極刑。


宋代已形成了強大的文官體系,這是一支以全國的士大夫再加上相當部分鄉紳為基礎,以全體文官為骨幹的,巨大的政治勢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是說著玩得,要是沒這一條,天下是治不下去的,天子是有可能要改姓的。。。

在此情況下,「相」作為整個文官集團的首腦,必須是得到整個士大夫集團認可,且能夠代言他們利益的人,如果士大夫階層認為「相」已經不能代言整個群體中大部分勢力的利益,那麼整個士大夫集團會一起想辦法把這個「相」搞下去,換一個大夥信得過的人上來——最簡單的方式是言官們群起攻之,上書彈劾,管你是參政樞府,左相右相,先得上表請辭。。。

同樣,作為擁有具體行政權力的「相」,還必須是「皇權」在整個官僚集團之中的代言人——或者起碼是「皇權」能夠接受的人,不然皇帝作為董事長,愣是要換總經理,總經理也沒地方說理去。。。

這兩方面一綜合,從資歷、學問、到政治主張,能力、背後的勢力……方方面面都能夠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的人,在同一時期,絕對不會太多。然後這幾個候選人掰掰腕子,達成一種利益平衡,樞府參政們就排好座次上崗了——如果平衡沒達成,就會形成瘋狂且無休無止的黨爭,北宋新舊兩黨掐了好幾代,最終把半個天下都掐丟了。。。這個時候,哪個傻瓜不顧政治遊戲規則,玩古惑仔那一套「刺」掉最大的那一個(相),好不容易形成的政治平衡瞬間打破,而且是完全破裂,於是天下大亂。。。

這其實是一個馬上死(刺相)還是等死過程中盼望奇蹟出現(不刺)的問題。。。


因為他不是壞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邦昌?
你一定愛看的極簡北宋史(二):杯酒釋兵權
橫掃北宋的精銳鐵騎-鐵鷂子
《獨釣》---釣魚城之戰的故事--前言

TAG: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