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和外國媒體在數據新聞報道的區別主要是什麼?
能不能通過實際例子看出兩者的區別?
謝邀。我只是一個學生,眼界,學識多有局限,這個問題還真難以總結。
我覺得要看區別,關鍵是從生產方式出發,也就是從生產流程、內部組織、內外壓力、理念等方面考察。實際上,「國外」並不能一概統之,不同國家和地區「風格」差異是存在的。比如,一篇論文中談到,美國紐約時報無論設計師還是程序員都把自己當作記者在工作,而德國、瑞士等國的數據新聞製作要靠分工合作彌補專業差異。(Wibke Weber Hannes Rall. Data Visualization in Online Journal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J].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2012 )
還有,據我所知,數據新聞學風格至少可以分為西班牙派和美派。西班牙派以風格寫實、精準的繪製infographic見長,你看有報紙上畫了一整版解剖清晰、須毫畢現的信息圖表,那多半就是了,多見於阿根廷、西班牙等西語媒體,英美大媒體做數據新聞的也有很多是說西語的人。美派重視互動,風格較清,數據整理規整,只呈現數據便像藝術品一般。比如,紐約時報2011年用維基解密數據做的Guantanamo Files,作者為了以合適的視覺呈現方式讓讀者讀出故事,前後改了15版,並且在報紙和網站上用了兩種不同的呈現方式(網站有互動,並隨時更新囚犯最新狀況)。最後的產品,讀上去清爽,一切清清楚楚,閱讀毫無壓力。除此之外,英國衛報為首、德國明鏡為首,都是有差異可以看出來的。再說中國媒體。 首先,我覺得中國媒體在數據新聞報道方面鮮有成熟的案例,也就是說,沒有形成「風格」。實際上,還是那個觀點,「原始數據」是國內媒體做數據新聞的最大障礙。接觸過的一些數據新聞實踐人,他們都會說,找到可用且精彩的數據實在是太難了。這對國內媒體數據新聞報道的影響大致有這樣幾個:1,在尋找數據上記者耗費了太多精力,以至於沒有餘力完善和做其他的改進。2,一個足夠勁爆有新聞點的數據在國內已經足以成就合格的數據新聞報道,至於形式改進並無提升。
其次,中國數據新聞的內部組織與國外有很大差異。這其實很好懂:雖有很好的信息圖表製作底子,但傳統媒體有相當大的慣性和路徑依賴,做數據新聞總不專業;商業網站追求短平快,見效為宜,也不會去做相對厚重的選題。手頭缺少資料,最近實習也很忙,寫到這裡,隨時找到案例再來補充。不請自來。
學生一枚,在澳洲學習數據新聞,目前還沒有在國內生產出完整的數據新聞,所以就不從數據新聞的生產層面來談,僅僅講一些自己在閱讀國內外數據新聞的區別。我個人覺得最大的不同:呈現方式的不同。
國內的數據新聞大多以靜態圖+文字的方式呈現,數據可視化的互動性較弱。國外,很多我非常喜歡的數據新聞,比如: Gay rights in the US, state by state . 都是通過強大的互動性可視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新聞。這樣的數據新聞,非常需要讀者的參與,才能完成完整的新聞閱讀。很多時候,讀者通過移動滑鼠,篩選條件,補充信息來達到與數據新聞製作者的互動。
我覺得這個區別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數據新聞發布平台的不同:國內,大多數人獲取新聞的來源是移動端而並非pc端。根據《中國網路媒體的未來2014》,在14年,就有七成人用移動終端看新聞。隨著這幾年,各類新聞app的完善,我相信這個數據應該會更大。
移動端獲取新聞帶來的兩個後果是:1、移動端的屏幕大小、技術等都不利於互動性較強的數據新聞的呈現;2、碎片化的閱讀,讓很多讀者,不願意花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參與度較高的閱讀互動。
這就導致了很多國內數據新聞的媒體,採取的都是長圖的方式進行可視化的呈現。
如果有空可以進這個問題,看看第一個回答中列舉的部分網站。
目前數據新聞做的比較好的國內媒體有哪些? - 東湖大數據的回答 - 知乎
當然,我覺得呈現方式沒有孰優孰劣,無非都是環境的產物,但國內的數據新聞以後會往什麼方向發展,以我的知識和眼界,也看不出,只能拭目以待,靜觀其變。
如果有新的感受,會繼續更新,希望有幫助。謝謝邀請,但是我沒法很靠譜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在國內的類似團隊實戰過。
可能會存在的區別有:
1 數據來源的廣度和可靠度差異;2 團隊成員的差異;3 做一個項目願意投入的時間差異媒體環境不同,所以可比性並不高,且國內在數據新聞方面剛剛起頭不久吧。推薦閱讀:
※Vista看天下和壹讀哪個更值得讀?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政類的刊物值得推薦?
※CCTV 證券資訊頻道是個什麼樣的頻道?與中央一套、中央二套等是個什麼關係?
※怎麼看待「新聞眾籌」這種概念?
※如何成為一名好記者?
※和川普同志一起建設美國特色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