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奧武夫》(Beowulf,2007)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好久之前看了貝奧武夫這部電影,很喜歡這個強壯、野蠻、征服欲極強的英雄。但是一直沒有想明白作者想表達什麼,或者是遙遠的歷史留下來的史詩想表達什麼?英雄不是要拯救人類要除惡的么(可能我受的毒害太深了),為什麼貝奧武夫和Hrothgar卻被女巫所脅迫?
荷馬那個時代,男人都想成為英雄,活著像半神一樣戰鬥,死後名字在風中傳送。而從今往後,沒有人再嚮往這些,他們只想做上帝的小綿羊。人民選擇了基督,畢竟祈禱比殺個牛頭怪容易。
轉載侵權刪
原文鏈接http://m.guokr.com/post/168107/《貝奧武夫》看完了。故事一開始,一個委瑣的老國王大宴群臣,大家歌頌著國王當年屠龍的功績。突然,一個聽覺過於發達的怪物千里迢迢趕來抗議,殺光了王宮裡所有的人,陽痿的國王這時突然雄起,要和怪物決鬥,怪物偏偏不殺國王,想必這國王一定有背景。劫後餘生的老國王自知無力禦敵,於是頭上冒出一個黃色的感嘆號,等待玩家來接地下城任務,任務獎勵是可以當手電筒用的黃金號角。英雄貝奧武夫乘船來應聘,赤膊上陣,兩三下殺掉了怪物,立馬成為了王后的性幻想對象。不料,怪物的媽媽是個女妖,搶先把貝奧武夫給辦了。小貝知道和女妖睡覺相當於一次絕育手術,但還是屈服於金身護體的誘惑和女妖的淫威之下,並回國謊報成績,說他殺了女妖,老國王欣喜萬分。其實他的背景就是怪物的爸爸、女妖的上一任老公。自從絕育後他一直妄想,女妖死了多好啊,我就能和王后睡覺了。可反覆觀察,自己的身體貌似沒什麼變化,於是把正在慶功的貝奧武夫拖到小房間詢問了一番,知道小貝這傢伙果然不是好料,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重蹈了自己當年的覆轍,心生絕望,高高興興地讓出王位和老婆,蹦極自殺了。今後小貝一輩子守著這個秘密,一邊開闢疆土,一邊開導小妾:我不是不想和你上床,我老婆不是人啊!終於有一天,女妖的兒子:小龍人回來報仇了,兒子一邊唱著:我是一條小金龍,小金龍,小金龍!一邊雄糾糾氣昂昂地飛往父親的部落殺人。女妖心裡盤算著:貝奧武夫老了,不中用了,按照《斯堪地納維亞部落繼承法》,該去外面找一個小白臉來殺掉我兒子,然後我再去誘惑小白臉,和他再生兒子,兒子長大再去惹老白臉,老白臉再送給我新的老公……這樣我就能定期和帥哥約會了!不料,老當益壯的貝奧武夫沒有去找比自己強壯的繼承人,而是親手殺了兒子,小龍人變成了奧斯卡小金人,死在父親身邊。後人有詩為證:「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貝奧武夫的親屬部下山丘之王繼承了王位,成為王國第一位世襲制國王。夕陽西下,女妖再一次出現在海灘,和新上任的國王深情對望。故事結束。
現在來整理一下,在這個故事裡,女妖的盈利模式是:老國王殺怪——老國王睡女妖——老國王稱王——兒子來報仇——老國王找貝奧武夫幫忙——貝奧武夫殺怪——貝奧武夫睡女妖……無限循環 王國的盈利模式是: 老國王殺怪——老國王睡女妖——老國王物理攻擊免疫——王國壯大——國王衰老——兒子來報仇——新英雄殺怪——新英雄睡女妖……無限循環 可以看出,女妖和王國的關係十分微妙,一方面,她定期派兒子來殺人,是王國的敵人;另一方面,她有兩樣法寶:絕育手術和生育怪物。絕育手術讓國王不能繁衍人類後代,生育怪物則使國王被迫讓位給更強大的外來英雄。有了這兩件法寶,王位不得不通過禪讓來繼承。也就是說,女妖的存在,客觀上起到了強壯王國的作用。從電影里不難看出,國王是很希望實行世襲制的,是女妖的詛咒勉強維繫著禪讓制。所以說,女妖定期誘惑國王,生下孽種派來打仗,不是她閑著沒事幹,而是有她險惡(或者說良苦)用心的:電影情節顯示,孽種來襲並不想得到王位,孽種的目標主要是國王的部下和配偶,為什麼呢?說明女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剷除世襲的可能性,維繫禪讓制度。 看到這,可能有人說,女妖沒有那麼崇高的使命,她只是饑渴了,一部娛樂片,哪有這種內涵?別忘了《貝奧武夫》的原著是北歐神話,神話的背後的很多信息其實是真實的歷史,我之所以這樣分析,是因為這部電影啟發我聯想到兩個相關的中國神話。 一個是伏羲出生的神話:華胥氏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受感而孕,生下伏羲。另一個是玄鳥生商的神話:簡狄偶行出浴,吞食玄鳥卵而生下商的始祖契。拿這兩個神話和《貝奧武夫》對比,我發現它們都是在講一個關於懷孕的故事:前者是莫名其妙的懷孕,後者是莫名其妙的不懷孕。先來分析莫名其妙懷孕的中國神話。除了伏羲和契,類似的始祖神話還有很多,比如大禹的出生,夏啟的出生,他們都說自己是人他媽生的,但不是人他爸生的,為什麼呢?通說認為,古人尋根問祖,尋到契和伏羲這一輩人,就找不到他們的爸爸了,因為再往上就是母系社會了,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大禹、伏羲級別的領導人竟然找不到爸爸,怕人恥笑,所以編了個故事,說我爸爸不是人。這些神話傳達的信息是:啟的時代是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的分界點。同時根據記載,大禹和啟這對父子結束了禪讓制,開創了世襲制。結論是:母系社會和禪讓制度是同時結束的。這也不難理解,在母系社會,國王連自己的兒子是誰都不知道,怎麼個世襲法? 以前我一直很好奇,父系社會為什麼會取代母系社會?馬克思認為:因為生產力發展了。這樣解釋當然沒錯。如今看了《貝奧武夫》,我想到一種假設:這部神話講述的正是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全過程。以下是我的假設。《貝奧武夫》里的北歐王國,其實是一個母系社會末期的完美模型。起初,因為生產力低下,生育是第一大社會資源。國家權力由壟斷血緣的母系派掌握,這一派別表現在神話里是一個長生不老的,充滿誘惑的女妖。之所以長生不老,象徵著母系派是一股頑固而穩定的政治力量。她們吸收族群中最優秀的男性生兒育女,並通過這個男性和自己的兒女控制著公共資源,類似於議會控制著總統和政府。一旦男性衰老,她們就換一屆總統和政府,所以男性一般不知道她們的兒子的父親是誰,這樣,母系派就自然地壟斷了血緣。
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男性領袖在任期內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團,表現在神話里,則是城堡和財產。擁有了財產,母系派想讓衰老的男性領導人換屆就不像以前這樣容易了。這樣一來,氏族就分為對立的兩派:壟斷血緣的母系派(洞穴)和壟斷物質的父系派(城堡)。新興的父系派明白,自己唯一的弱點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誰,無法通過血緣關係團結起來。為了瓦解母系派的壟斷,他們開始笨拙地、違反自然地發展起屬於自己的血緣:結婚被發明了。一夫多妻制產生了。在電影里,表現為老國王有一個王后,王宮裡的其他婦女則沒有丈夫。說明在父系社會初期,族內群婚作為長期的習慣還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國王的配偶都不能保證對國王的忠誠,在神話里,國王乾脆沒有兒子,我假設這是「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誰」的一種曲筆。 手無寸鐵的母系派當然不會幹瞪眼,她們一方面誘惑父系派的叛徒領袖如貝奧武夫之流,與父系派爭奪血緣(在母系社會,這一招總是輕易得手),另一方面派出嫡系部隊(巨人、金龍)去顛覆父系派的城堡,殺死國的大小老婆,也是爭奪血緣的一種方式。其實,母系派(女妖)的換屆規則是有利於族群的壯大的,它能讓族群領袖永遠由最強壯的個體擔任,不行就下。父系派雖然憑藉很多財產霸佔王位,但沒有合適的換屆規則,又不知道誰是繼承人,所以領袖往往年老體弱,不敵年輕力壯的母系派兒子。這時父系派不得不選擇禪讓制,把權力交給沒有親屬關係的、身強力壯的親信。可以看出,最初的禪讓制是對世襲制的一種模擬和預備,也是婚姻制度沒有完全建立時不得已的選擇。這裡順便提一句,《貝奧武夫》的作者無疑是擁護父系派的,他把母系派描繪成女妖,怪物、巨人、龍等可怕的形象,而把父系派都描寫成英雄。 當然,這兩個派別也不是完全對立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點從每個禪讓的國王都和女妖有一腿並且不肯承認就可以看出。甚至我推測,兩個派別也達成過協議,其規則如下: 1.母系派領袖是族裡最有魅力或者最能生育的女性,其兒子視為默認的國王。 2.如果有人能打敗她的兒子,則證明兒子不是她和最強壯的人生的,打敗他的人成為國王。 很可惜,打敗她兒子的男人又一次成為叛徒被誘惑,生下孽種,孽種來襲,老英雄又要去招聘新英雄,新英雄打敗孽種又被誘惑。就這樣循環往複,神話便形成了,其實反映的是母系社會末期複雜的社會鬥爭。這種鬥爭的輪迴被形象地刻在電影里的那頂王冠上。那個特寫鏡頭充分說明了前幾任國王除了殺上一任國王的兒子,沒幹其它事。 直到有一天,不服老的貝奧武夫出現了。他沒有招聘新英雄,而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他死後,王位落入了他兄弟的手中,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貝奧武夫其實是個很普通的英雄,他沒有避免被女妖誘惑,他的故事之所以被永遠傳頌,是因為他親手結束了禪讓制度,開創了世襲制度。當然,他沒有兒子,再說在父系社會早期,父親把事業繼承給兒子還是不太放心,所以繼承人是他的兄弟,這一設定也是非常合理的。 還有一個細節也能證明我的假設。老國王統治時期,王國十分蕭條,就是個小山村。貝奧武夫稱王后有一個他進城的鏡頭,那時的城堡已經非常雄偉了。他還信了基督教,有了自己的軍隊。這也是一個暗示:他之所以殺死了前幾任國王都殺不死的金龍,不僅僅依靠自己的身體力量,更重要的是經濟實力。可能母系社會晚期,打架已經不比發育了,貝奧武夫的勝利也是大勢所趨。 電影以山丘之王與女妖對視結尾,留下意味深長的懸念。在北歐神話原著里,山丘沒有受到女妖的誘惑,和小妾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問他:你大哥貝奧武夫的兒子是誰?他一五一十地複述了一遍電影的內容,而沒有說:他兒子和夏啟一樣,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很懶很聰明,北歐人很傻很天真。(本文是08年舊文,作為技術貼,希望能來對地方)
原文題目《走向世襲——《貝奧武夫》死理性派影評》看了很多評論覺得這個最符合,可惜寫的那個時候支持的人太少。唉,本來打了一大段,卻發現怎麼回答都不對,這個電影還是有一定深度的,而那種歐洲古傳說的風格也展現的很完美,估計是表現一種人無完人的思想吧,比起我們的雷鋒、邱少雲等等英雄,這個傳說有血有肉多了,沒有絕對的英雄,也沒有絕對的強者。
參見了一下百科:貝奧武夫_百度百科
編劇竟然是尼爾蓋曼,以前高中時候看過幾本他的小說,比較有魔幻色彩。再貼一個豆瓣的影評,我覺得這個最靠譜:真正存在著的英雄 (貝奧武夫 影評)
Btw,好喜歡配樂的Main title ,真激動人心。榮耀,名譽,力量,這是一部以鐵與血鑄成的英雄史詩,
虛榮,貪婪,妥協,這是一個平凡之人戰勝自身的歷程,承擔,贖罪,償還,這是一曲獻給終將逝去之人的讚歌,
流傳,歌頌,永恆,這是無法磨滅的名字與故事的傳說,那是個信仰英雄與眾神崇拜的時代,豪放剛健的熱血男兒,都夢想著成為英雄,成為至高無上的王者,財寶,美女,權力,享有世間最輝煌的一切,像天神下凡一般揮舞著手中的利刃,馳騁在無垠的大地之上,凡是雙腳踏過之處都會留下其勇武事迹,摧枯拉朽般橫掃所有膽敢擋在身前的敵人與障礙,讓自己的名字與故事,永遠地被游吟詩人們傳頌下去。
然而英雄的時代已經不再了,基督已經將他殺死,留給了人們一片虛無,恐懼和恥辱,只剩下哭泣的殉道士,人們不再崇拜英雄,合起雙手開始祈禱。
因為在上帝面前沒有英雄,英雄終究只是普通人,英雄終將逝去,他們輸給了上帝,更輸給了自己。
貝奧武夫,耶阿特人(The Geats)的王子,最勇敢偉大的英雄,所有驍勇戰士的領袖,魔族的毀滅者與殺戮者,在奧克尼屠遍巨人部落,在洶湧的波濤中擊碎海怪的頭骨,赤身裸體地與怪物格倫德爾搏鬥並折斷他的一條手臂,是戰無不勝的強者,是無所畏懼的天之驕子。
但同時也是一位虛榮,懦弱,貪婪的凡人,他會被美色所誘惑,被無盡的財富與無上的權力奪去心智,會在惡魔的細細耳語之下放棄了名譽與榮耀,沉醉於虛偽的成功與苟且的永生。
正如他對弗里西亞的斐恩所說的,「知道為什麼你殺不死我嗎?因為在很久以前,在我年輕時,我就已經死了。」
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渴望殺死自己成為英雄,渴望被永遠傳頌的弗里西亞的無名之輩,他看到是那個曾經視榮耀與名譽為一切,不惜為此獻出生命的年輕的自己。
但是成為英雄,成為王者並不是理想中的場景,每個日出與敵人作戰,每個日落清點黃金與戰利品,每個夜晚與美女纏綿盡歡。
多少的人在走上理想之路上選擇了妥協,選擇了墮落,多少人成為了懦夫,那空虛的權力財富,那早已失去光芒的王冠,那腐朽不堪的王座,是謊言和欺騙,誓言的背棄和信念的淪喪,和魔鬼的交易出賣的是自己的靈魂,擁有一切的代價正是失去一切。
真正的名譽是用鮮血與生命的光輝澆築而成,
真正的榮耀是無愧且無悔的足跡所譜寫而成。
但是已經太晚了,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許根本就不曾有過英雄,「給他一塊金幣,送他回去,他有一個故事可以向人們講述。」但是,英雄的故事會永遠流傳下去。
一個男人想要彌補曾經犯下的罪過,一個英雄想要尋回曾經懷揣的崇高理想,一個國王想要為自己的人民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也許他曾經懦弱,曾經彷徨,曾經迷失,現在他要親手為這罪惡的因果循環畫上一個句號,為這個時代的落幕獻上最輝煌的終曲。
作為一個英雄,他打敗的不是怪物與惡龍,而是自身的貪婪、虛榮、怯懦與弱小,他戰勝的是曾經向邪惡與慾望妥協的自己。
殺死了自己與女妖生下的火龍,力竭倒下的貝奧武夫說著,
「你可曾聽說過她,格倫德爾之母,我的孩子的母親,我的……」「不,陛下,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殺死了格倫德爾的母親,人們會將此事永遠傳頌。」那載著貝奧武夫屍體的木船慢慢消失在大火里,就像英雄的信仰,悄然走下這個時代的舞台,重新得到黃金號角的國王與繼續誘惑著下一位英雄的女妖,故事的結果早已無關緊要,因為流逝的時間終會把一切帶走,因為英雄的時代已經落幕。
但英雄的光輝卻永遠閃耀在歷史長河之中,英雄的故事會永遠被歌頌流傳。
他是碎骨之巨錘,斷腸之鐮鉤,撕心之刀鋒,裂肺之劍刃!
他是黑暗中的利齒,深夜中的魔爪!
他的名字是無窮的力量!是無盡的慾火!是無上的權力!
他的名字是,貝奧武夫!
Out of the mist of history
He"ll come again Sailing on ships across the sea To a wounded Nation Signs of a savoirLike fire on the water
It"s what we prayed for One of our own Just wait Though wide he may roam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 He goes where no one has gone But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Deep in the heart of darkness sparks
A dream of lies Surrounded by hopelessness He finds the will to fight There"s no surrender Always remember It doesn"t end here We"re not alone Just wait Though wide he may roamAlways
A hero comes home He goes where no one has gone But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And he will come back on the crimson tide
Dead or alive And even though we know the bridge has burned He will return He will return Just wait Though wide he may roam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 He knows of places unknown But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 Someday they"ll carve in stone "The hero comes home" He goes and comes back alone But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 Just wait Though wide he may roam Always A hero comes home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打敗了泛神體系。傳統的英雄會在朝代的佚代中走向末路。
其實這是一部在探討英雄主義的影片。世間存在很多強大的力量。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的出現或是靠著自身的能力,或是靠著智慧的頭腦,或是偶爾的狡詐達成了非凡的成就,從而掌控了那些凡人遙不可及的力量但掌控只是暫時的,影片里的安吉麗娜所象徵的黑暗力量無比強大,同時也充滿了邪惡的誘惑。貝奧武夫與之妥協,隨後得以加冕取得了更大的輝煌。與之俱來的卻是光環下內心的彷徨和對自己靈魂的拷問。輝煌的代價是與魔鬼達成協議,給未來埋下禍根。從此貝奧武夫的一生即是一種有了污點的英雄主義的人生。影片所探討的核心內容,我認為就是英雄的人生道路選擇:要做偉大純潔完美站著死的英雄,還是做跪著活得久一點的,有一些污點的所謂的英雄。
就像一篇文字不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中心思想一樣,一部電影也不一定要統一表達一個內容。一千個哈姆雷特中你當下看到了哪個就是哪個。相對於糾結表達內容,我更喜歡回味觀看時電影帶來的各種感受,不論是配樂,人物,某個畫面還是情節,被打動的那一刻都值得回味,說不定在人生的某一刻突然跳出來,再次打動你。騷瑞,貌似跑題了。
暴政(怪獸)壓迫人民,英雄為人民而戰推翻暴政,英雄產生了新的暴政
貝奧武夫是英國神話,是英國的維京後裔的神話,否則無法解釋英國神話故事發生地點卻是丹麥。
這個神話的大概就是女妖肆虐國王,老國王hrothgar去打仗,但打不贏,就瞞著國內跟女妖達成協議,兩者生下了孩子格蘭德。格蘭德是個畸形兒,能聽到幾十里外的聲音,導致自己無法容忍噪音,所以展開對人類的報復。而女妖其實教育過格蘭德可以吃雞羊,但不能吃人,這是協議的一部分。格蘭德就幻化成巨人來殘殺百姓,國王懸賞。
貝奧武夫作為一隊冒險者就來碰運氣。貝奧武夫本身的名聲此時就是靠吹的,跟別人比賽游泳卻失敗了,還找理由是途中跟海怪打鬥才耽誤了。可見這是個愛說大話,想要保持自己名聲的人。他在大殿扯斷了格蘭德的手臂,成為英雄,後遭遇女妖報復,同伴屍體被掛滿大殿,去復仇時發現根本沒機會打敗女妖,差距太大,所以達成協議,女妖收回金杯,給予他金錢和榮譽(格蘭德的腦袋),得到一個孩子,只要金杯不出現,王境就是安全的。老國王如釋重負,授予貝奧武夫王冠和跟女妖的協議,後欣然自殺。他的屍體被女妖帶走。貝奧武夫的事迹傳遍世界(西歐北歐中歐),前來打敗貝奧武夫的人絡繹不絕,被強大的丹麥軍輕鬆料理。顯然貝奧武夫也繼承了老國王燒殺搶掠的傳統,小老婆應該就是他搶奪來的(最終穿戴戰服去打女妖前,他解除了小老婆的奴隸身份,給了她自由身份)。火龍再現,燒殺了安浮斯的城堡。安浮斯本來是老國王指定的儲君,率先接受基督教義,按照基督教義殺死跟老母通姦的幾個兄弟。這裡需要說一下,當地的文化是征服文化,整天組織軍隊干別人,搶金幣。至於性則相當開放,大廳里就有人幹起來,之後老國王宣布貝奧武夫繼承自己的國王和王后,也暗示當地似乎父親死後兒子娶母親不是啥問題(跟匈奴風俗一樣),所以在當地母子通姦未必是不道德的。但安浮斯作為基督徒顯然受不了,就滅了老母和兄弟。。。並積極傳道。安浮斯本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對侍童非常苛刻,對貝奧武夫作為外來者受歡迎非常不滿,當眾質疑羞辱貝奧武夫,後來國王宣布貝奧武夫為國王,他立刻從貝奧武夫手裡奪回王冠,說還不是時候(老國王還沒死,你還沒資格拿王冠呢)。後來很明顯,貝奧武夫登基,安浮斯被排擠出國王城堡,去外面建了個木頭城堡做領主,並積極傳教,穿上了傳教士衣服。接著城堡被燒了,老婆孩子也燒死了,他失去了勢力,才認輸服軟,把祖傳寶劍給貝奧武夫。
貝奧武夫見到金杯再現,安浮斯被燒後傳了一句話,金杯再現協議失效。王后問他你幹嘛不找個年輕的勇士來打火龍(接著被女妖誘惑,達成協議,貝奧武夫退休)呢,貝奧武夫不願這個循環繼續,決定獨自去料理火龍,並最終殺身成仁。臨走前,他賜予了小老婆自由身,傳令維格拉夫為下任國王,後事準備停當。在他的火葬儀式上,女妖登上火船,帶走了他的屍身,依如老國王一般。
維格拉夫登基並主持貝奧武夫火船海葬儀式,他親眼看到貝奧武夫被女妖帶走,隨後受到女妖的誘惑,女妖搔首踟躕,等著維格拉夫的反應,故事在維格拉夫猶豫不決的表情中結束,留下循環是否會進行下去的懸念。
這個神話傳說其實就是基督徒對英雄故事的解構,強大優雅的英雄不見了,留下了自大,易受誘惑的英雄,英雄時代不再,今後的人類成了罪惡的後代,整天愧疚,在那之前的英雄,從來沒有如此的多面和立體,都是高大上的勇者。
可以看到,整個神話故事裡,貝奧武夫非常真實,有好有壞。跟別人比賽游泳,還失敗了,所以就找借口自己途中跟海怪搏鬥耽誤時間而落敗。比賽失敗,這是英雄的瑕疵,為此還撒謊,謊言還越來越大(海怪數量從3個變成12個,反正不上稅隨便吹)。但他足夠勇敢,具有領導才能,在渡海途中遭遇致命風浪,他及時鼓舞士氣,克服困難。在hrothgar說我幫你爸爸所以你來幫忙時,他沒應口(他是來賺錢的,不是來替爸爸還債的),可見貝奧武夫具有政治才能,不是毛糙的莽夫。後來受安浮斯質疑,他巴巴的把安浮斯貶低成怒,說明貝奧武夫口才也非常不錯。在準備伏擊怪物格蘭德時,說他沒裝備,我也不穿(儘管有挑逗王后的意味,但後來他確實沒穿盔甲沒拿劍跟格蘭德決鬥),說明貝奧武夫很有公平意識。老年時期目睹己方士兵砍殺日耳曼來犯者而嘆息這是屠殺,說明有仁慈和睿智。有勇有謀,喜歡冒險,敢於直面挑戰,腦子聰明口才好,強壯又英俊,能欣賞藝術(聽王后唱歌),雖然有時也會誇大自己,但這其實是個理想的人物,每個男人夢想成為的目標和偶像。
但注意,這是個人,其優點見諸我們常見的平常人,只不過這些優點集中到貝奧武夫身上,但也沒啥不可能。史詩故事裡,角色一般都是神或半神,主角是人其實並不常見。現在的網文,主角雖然是人,但所作所為跟神一樣,運氣差不多就是為他服務的,這一點甚至落後於貝奧武夫。這個故事顯然有北歐來源,但故事的解構和細節又由基督徒豐富了。這個神話里已經有基督徒和基督教傳播了,所以必然是基督化以後形成的。基督教最重要的就是宣傳罪,讓人羞愧,等待末日審判。所以貝奧武夫身上有眾多的缺點,甚至安浮斯家被燒,躺在擔架上叫嚷父輩的罪惡。
所以這個神話是基督化不久的北歐維京征服者,重新整理自己傳說的神話。片尾曲特好聽的說。
推薦閱讀:
※請過得再幸福一點-《海角七號》影評
※返老還童——《本傑明·巴頓奇事》
※如何評價<歲月的童話>這部動畫電影?
※無臉男的好天氣——《千與千尋》影評
※考古系——香港賭片的氣功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