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池理財產品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說「只要做到每個資金池理財計劃的單獨核算和規範管理,風險是可控的」?
首先,感謝邀請。然後開始答題:
資金池,顧名思義,是將一堆來源不同的資金放到一個池子里,並不區分用途。資金池會對應於一個項目池,只要項目池中的某個項目需要錢,就可以從資金池裡的轉到這個項目。將資金池與IPO時的募集資金的管理相對比,後者採用專戶存儲、三方監管,通俗點說就是專款專用,在資金到位前已經明確了用途,而且只能用於這個目的。
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資金池的風險所在。它會導致資金的期限和風險與項目的錯配。例如,資金池中有100萬元來自3個月的理財產品,而投向則可能是一個1年期或更長的項目。3個月過後,就要通過其他渠道籌集100萬去還到期的理財產品,如循環發理財產品。但再融資這部分資金的成本是不可控的,可能存在利率風險等。
當資金池做到單獨核算時,就類似於IPO募集資金的專戶管理,資金和項目相對應,避免了人為的錯配,風險自然就可控了,當然這裡的風險不包括系統性風險啦。
只是工作中接觸到點兒皮毛,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或者表述不準確之處,請各位大牛批評指正。
謝謝你的邀請。本人在銀行從業僅一年多,而我所在的這間行理財產品相對較傳統:理財產品的資金募集完畢後,銀行資金營運部門利用這些資金從銀行自營賬戶購入資產(如信用債、銀行承兌匯票等),在這種模式下,每一期理財產品都能準確對應具體的資產。我們在做理財產品的兌付時,要麼通過理財產品之間的資產轉倉,要麼通過將債券類資產(在資產可以回表的情況下,如果是票據類資產,由於影響到信貸規模,不可回表)賣回給自營賬戶來實現兌付。在這種模式下,資產和負債也是錯配的,只是資金投向相對清楚,可以單獨核算。我所理解的資金池模式理財產品,是指將不同時點起息的理財資金聚集在一起去購買某種資產,會存在負債和資產的久期嚴重錯配的現象,理財產品的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通過發行新的理財產品來實現的,而且也不能實現單獨核算,像浦發這種大行好像目前就在做。補充一句題外話,銀行理財產品頗具中國特色,剛性兌付在其他國家都找不到先例。不過可喜的是,目前已經有開始試點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理財債券直接融資工具,慢慢地也開始想基金「凈值化」這種模式靠攏,前路漫漫。 見識膚淺,請大牛更正!
資金池其實是為金融體系提供流動性的一種非常傳統的模式,在銀行業、基金業被大量使用,這些領域因為有較強的監管和披露規範,甚至形成了國際性的協議體系,屬於法定允許使用的資金池。但跳出這些法定允許的領域,則資金池不能被使用,因為資金池不僅存在道德風險,還存在金融風險。您問題中提到的資金池單獨核算和規範管理,我個人認為大部分的資金池都是這麼做的,因為要做好現金和資產的配置比例,以及測算池子當期的收益率,都需要進行進行核算和管理。客觀的說,單獨核算和規範管理,甚至輔助一些比如資金監管等技術措施,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道德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資金池存在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混同的問題,是無法靠單獨核算、規範管理來實現的。關於資金池存在的金融風險,我曾經在一篇分析流動性提供模式的文章中做了闡述,流動性提供的岔路口:資金池模式or交易模式 - 王煒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供參考。
這幾個月,與理財的朋友們交流了不少,也攢了些大家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我會一篇一篇整理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咱們爭取一篇解決一個問題,今天就先來聊一個最基礎的——「資金池」與「資金池的風險」。
從13年開始,針對網貸、P2P的各種自律要求、指導意見、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中,在顯著位置,都有「禁止平台設立資金池」這一條,大家應該非常非常熟悉了。那麼,什麼是資金池,為什麼它又成了條紅線,咱們掰開好好看一看。
首先來看什麼是資金池。
寫到這兒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道摧殘祖國花朵很多年的應用題(我覺得這個比方應該去百科抄一段釋義好)。
說:一個水池有一條進水管和一條出水管,單開出水管40分鐘可將滿池水放完,單開進水管30分鐘可將空池注滿水。現池中有2/5的水,如果同時打開兩條水管,多少分鐘能滿?
經典吧,這就是資金池的雛形——一個大池子放錢,一邊存進來,一邊貸出去。不管是張三的錢、李四的
錢、還是王五的錢,只要進到池子里,就都叫池子的錢了,張三、李四、王五能看到的可能是個存摺,可能是平台上的一個數字,也可能是個簡單的一紙合同,甚至
什麼都沒有。但是,池子里的錢,哪一塊是張三的、哪一塊是李四的就分不出來了。
大家可能會說,這不就是銀行嗎?沒錯,銀行就是一個大資金池,那麼為什麼網貸、P2P就不能搞個資金池呢,風險又在哪裡?
還是先回到剛才那個應用題,複雜吧,但資金池比這個還要更複雜,因為它有兩個進水管,一個讓投資款流
進來,一個讓借款人的還款流進來;還有三個出水管,一個是把錢貸出去的通道,一個是投資人提款的通道,還有一個,平台把利潤提出來。一旦開動起來,這五條
管子就都是打開的狀態,兩進、三出,來控制資金池裡的水位,也就是錢的多少。
要控制這麼複雜的系統,問題就來了。
也就是資金池的風險。
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呢?咱們用理工科學生的思維,分情況討論一下。
第一種情況,投資入水管流量過大,池子里全是水。這種情況,平台虧錢,干不長。原因很簡單,池子里的錢是有成本的,只進不出,沒有利差,拿什麼錢付投資人的利息,時間長了,就只能用投資人的本金還投資人的利息,借新還舊,龐氏騙局。
第二種情況,咱們順著第一種情況繼續說。突然來了這麼多錢,怎麼辦?只能把放貸出水管的流量調大。放
貸的這條出水管上有兩個閥門,一個叫找項目,一個叫做風控。遇到這種情況,經常就是兩個閥門一塊兒放,錢是貸出去了,但由於放鬆了對風險的把控,能不能再
流回來,就不好說了,危險。
第三種情況,提款的出水管流量變大。可能有朋友會問,那麼多人存,怎麼能說提都去提呢?大家別大意,
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一個黑天鵝事件,一個負面新聞,一個平台垮了,都可能誘發這種情況,這就是擠兌。比如說去年的某租寶事件後,不只這一家平台,很
多其他平台的用戶,也在瘋狂的提現,如果是個資金池,那就有可能一直提到關門為止。
第四種情況最極端,平台把放貸的出水管一關,把提利潤那個小管子打開到最大,把池子里的錢都提出來,走人。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就是跑路。
以上四種情況就是資金池最主要的幾個風險——經營不善,風險失控,擠兌和跑路。
那麼我們回頭再來看銀行為什麼可以做資金池,就很清楚了。因為,銀行的流入資金成本低,風控體系較完善,資金池子足夠大,而且是國家背書,不會跑路。所以,如果有理財平台,尤其是小平台,用銀行的例子來講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定要謹慎,量級差太遠了。
遠離理財風險,從讀懂資金池開始。
這次咱們先聊「資金池」,因為很多問題都會繞到這個基礎上。關於理財的更多問題,我們後續一一聊。
聽起來挺像我們信託的資金池,我就以一個信託銷售人員的角度給你分析分析信託的資金池。這個問題我和同事們討論過。這種資金池類的產品基本上每個信託公司都有做,原因很簡單。1、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最低要求是1年期,但是資金池項目可以規避這個,採用期限錯配的方式可以降到3個月甚至更少,主要是和銀行搶客戶。2、資金池項目可以接受100萬以下的合格投資者,這一點一般集合資金的信託計劃一般都做不到。3、很多信託項目需要尾款,比如最後沒有投資者來清尾盤或募集金額不夠,那麼這個資金池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方式。4、一般資金池的項目收益較高,僅此於房地產項目。且流動性很強,每周定期開,定期封賬計息,不用等漫長的募集期。5、此條道聽途說,信與不信看你自己。你要知道銀監會對房地產信託項目審核很嚴格,很多小房地產公司沒法到信託公司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融資。資金池項目可以繞過這塊限制。具體的我聽說有家小房地產公司用40-50/年的成本來融資。至於風險,我只能這麼說,不用看那個什麼推薦。其實信託公司的資金池項目真正使用的是信託公司自己作為擔保,出事了信託公司兜著,在現在剛性兌付的前提下,這些風險都不叫風險。什麼時候剛性兌付結束了,再來看具體的風控吧。ps:銀監會對於信託公司的資金池項目最近有收緊的態勢。具體可以上網查查。
看起來回答好像不太符合你的問題,您就對付對付看看吧,沒有幫助的話摺疊即可。
這麼說吧,你買一個理財產品,這個理財產品的資金沒有流向,第一種情況是僅僅是停留在吸儲方手裡。但這個吸儲方暫時沒有下家,客戶的利益要給,拿什麼給?拿新進來客戶的資金給——借新還舊。以正常人的認知來說都知道很危險的。第二種情況,吸儲方拿你的錢去投項目,很多金融詐騙案都是這麼出來的,他們不是信託等正規公司,拿什麼做擔保做風險控制?簡單來說,資金池就是先吸納資金再做投資。
第二問認為可以不去追究。怎麼叫可控,控到什麼程度,什麼才算規範,,,都很模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