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對耳機音質的影響被誇大了嗎?
線基的材料,屏蔽層,編織方式都有影響,插頭跟焊接也有的,原理嘛,不清楚,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過自己去試試就行了,電源線信號線耳機線,便宜的跟貴的,聲底明顯有區別
回答一下趨膚深度的影響:
我學的時候趨膚深度是用在微波通信中考慮的微波通信時圍脖頻率一般是MHZ級別的,以銅線為例MHZ時趨膚效應非常顯著,趨膚深度幾個微米,到了1Ghz銅線趨膚深度應該到了百nm級別了。如果有錯請各位通信等相關專業以及物理類專業的朋友不吝指教。
---------------------------------------------------------------------------------------------------------------------------------以下我以銅線中傳輸20khz電信號來計算一下趨膚深度。(以下所用單位均為國際單位制)趨膚深度公式為ω——角頻率,ω=2πf(rad/s)μ——磁導率(H/m)——電導率(S/m)銅的電導率如下:58*10^6
銅的磁導率如下:4pi*10^-7耳機中按最高20Khz銅線的情況看應該是計算結果為:470微米
結論:也就是說如果耳機線內的單根線半徑小於470微米,也即直徑小於940微米=0.94毫米,時趨膚效應應該沒有什麼影響。按一根傳輸線半徑都是幾十微米級的情況來看應該是趨膚效應對信號毫無影響。修改從頭看到尾都是在主觀的評價,為啥各大線材廠商從來不做AB對比,不用數字說話,只談主觀感受,線材好不好全憑文筆。有人又要說了,線材帶來的變化目前設備無法檢測出來。OK,既然是這樣那我們人的耳朵比這些檢測設備還要靈敏嗎,以後反潛就直接放個人下去就行了。
影響不能說一點沒有。那些單晶銅,無氧銅,鍍銀的單晶銅,或者直接用銀線的,肯定因為電氣性質不同,對聲音產生影響。但一般來說,除了耳機自帶的線,還有官方出產的升級線,再另行找各種奇奇怪怪的線材去換很難說有什麼意義。
之前的答案里也有人提到了,耳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東西組成的系統,這些東西經過調教,最終讓一個耳機發揮出這種風格的聲音。所以耳機在出廠之出,這個單元是多厚的,腔體怎麼設計,用什麼樣的線材達到怎樣的阻抗……都是為了一個預定的目標——達到特定風格的聲音,而設計的。(順便,有些廠家是直接通過在線材里加電阻器調音的,一個道理)。
那麼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說,一般除非是官升線,換線是沒什麼意義的了。即便是買了越來越貴的線,那麼組合起來,也未必有官方調配的組合好聽。因為耳機廠商一定是事先進行過精密計算的。而你哪怕是用了比耳機本身還貴的線,和耳機的適性也不一定有原裝的好。
所以說,換線有影響音質嗎?當然有,畢竟線材電氣屬性確實不同,這個不是玄學。但換線,尤其是換非官方線,能讓音質 「變好」嗎?多半是否定的。因為一般人,包括一般的燒友,都不具備如此複雜的知識,來判斷如果私下換線,能否達到一個比原廠組合更好的效果。畢竟原廠是一幫專業人士結晶的智慧,而你只是個單打獨鬥的業餘客。不知道前邊有多少人真的換線去聽過,反正我只是換了根兩三百的線就已經明顯感覺到了聲音的區別。耳機這東西往上燒真不需要有天差地別的改變
是的。完全被誇大。你見過哪怕有一次雙盲實驗,這些能夠辨別線材的好壞么?
Headphone Cable Measurements Part One根據innerfidelity的測試分別是左右聲道頻響和脈衝響應,作者說右聲道的差異應該是耳罩缺陷導致,左聲道幾乎沒變化。
Conclusion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lusion I came to doing this test was that my measurement gear is surprisingly repeatable. I"m very happy with that.Do I see anything that might be characterized as an audible fea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 cables in the measurement? Nope. Nada. Zilch. Like I said earlier in this article, this gear is simply not the right kind of tool for the job of characterizing cable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to quantify the audibility of certain s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se measurements would tend to indicate the audibility of cable changes is very low. I have to again state my experience is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sound I hear with cable swaps is subtle.
The question remains, though, are these the right things to measure? And more importantly: How do you quantify the values of subtle things? I"d love to hear your thoughts!
Read more at Headphone Cable Measurements Part One Page 2
測試是可重複的,所以差不多可以確定在電學上上沒有影響。作者說聽覺上差距也是不易察覺的,至於這個不易察覺的聲音變化如何量化,玄學愛好者,給個指標唄?
學生黨AKG N40換銅線現身說法是在朋友推薦的一家淘寶店買的,估計是手工作坊什麼的,弄條線還得自個編,價格兩百到上千不等我自己就先買了條銅線,上面寫著說無氧銅什麼的,我不懂,想著既然朋友推薦的就買個試試!於是雙十二就入了,328元。說說聽感1.聲音(樂器什麼的)分離度提升明顯2.聲音更加厚實了,換句話說就是聲音厚度有提升(我有一條鐵三角CKR9,聲音薄的跟什麼似的,不過女聲確實很強,相反,索尼的耳機聲音厚度我就很喜歡)3.聲場大了4.解析好了那麼一點點總結:換線不是玄學,選一條適合自己耳機的線,真的很有用PS:不是發燒友,專業術語啥的不多懂,完全照自個主觀說的,說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不要見笑。
搞過電聲學 要是講道理的話 相對於對整套系統的頻率響應 一根好的線材對腦放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應該沒有吧,各大耳機廠商還沒有推出什麼頂級線材啊,倒是各大淘寶的磚家推出來了,他們的研發,技術肯定已經幹掉了原廠。
還是那句話,所謂的發燒友,多半不懂音樂,也多半不懂電路。拿過商家的散裝配件,焊接一下,就是高手了?學過模擬電路嗎,會用示波器?大多都是腦放+主觀扯淡。 當然,線材肯定是有用的,對於淘寶商家來說,這可是高利潤啊。無源部件,影響非常有限。線的影響無非等效電阻+電感+電容,短短的一根導線,以上三個參數都非常小,在音頻頻率範圍,幾乎無影響
確實不是騙局 影響還是有的 沒有那麼大也是真的 不可能脫胎換骨
不請自來,簡單談談看法。
個人覺得無論是音響系統還是耳機系統,換線帶來的聲音變化是一定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是玄學,是有一定的聲學和電學依據的,只是不同檔次的設備受換線影響後造成的聲音變化與實際聽感不一定成正比,很多時候盲聽或許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我自己玩耳機三年,只能算得上初燒,根據我的理解,隨身系統前端往往是提升最小的,從D50開始,前端分別玩過IPC、AK120ii、D100、ZX2、AK320、AK300、AK70以及最近剛入手的wm1a,不談平衡口,拋開Hi-res以上的音源不說,只談3.5的輸出,盲聽和ipad pro音質差別很小,最多調音風格有細微差別。但是,不同的耳機造成的聽感差異是可聞的,本身動鐵,動圈,平板,靜電就各有優勢,這不過是個人口味和經濟承受能力的選擇而已,但是!我要說的是但是!
線材對耳機音質的影響絕對不是誇大。
先不說基於物理指標的各種改善,也拋開評測的那套說法,單純從實際聽感的角度出發。
舉個例子,就拿SONY XBA-Z5來說,換鍍銀線後的聽感和原線完全是兩碼事,不說對音質的提升,起碼音質的改變只要不是聾子都聽得出,所以SONY才有官升線這一圈錢套路,同理大耳Z7也是。
如果說SONY只是個例的話,那換線的t8ie、846,包括最近興起的仙女座和織女星相信很多人都玩過,至於有什麼音質的提升不敢說,但改變一定是可聞的。往上了說qdc8及以上的定製塞,都考慮過換線的設計,我自己有Canal Works L71 換線後的聽感有一定的改變也不是亂說的。如果認為僅僅是耳塞換線有影響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沒玩過009,所以不確定是否能換線(請大神告訴我),但包括HD800、LCD3、T1在內的各家大耳想必折騰過的也不在少數。我自己有HD800s、ED12和LCD3,但是原線的聽感已經很滿意,而且據我的經驗來說,耳機換線的提升與投入並不成正比,所以並不打算往耳機線材上投入了,即使換線也優先考慮前端二房的電源線、信號線。
線材對耳機音質的影響並沒有被誇大,它的確是可聞的,但是否滿足個人聽觀喜好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呵呵,以前在某軍工電子廠幹活,經常用高溫線,聚四氟乙烯鍍銀線,國軍標產品,天津鴻雁造的,價錢聽說一斤80………那些玄學廠那麼牛逼怎麼沒見上天啊(逃)以下摘自天津609廠網站介紹。
通過了軍工質量保證體系認證、軍工科研生產許可證認證、三級國家保密資格單位認證。公司成立至今,長期承擔軍工系統裝備線纜研製、生產配套任務,取得數百項科技成果。公司先後為國家「神舟1-8號宇宙飛船工程」、「嫦娥探月工程」、「兩彈一星工程」 、「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 、 「國慶50周年、60周年受閱裝備工程」、「北京奧運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承擔線纜配套任務,為國家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和國防尖端科技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貢獻。多次受到中央軍委、國務院、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總參通信部、信息產業部等上級機關和航天、航空等用戶單位的表彰和獎勵。2009年還獲得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殊榮。
情況是這樣的:
轉貼了一篇長文來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320392zhuanlan.zhihu.com對話線材 – 我讀書少該怎麼玩線材? — 我讀書少您別耍我系列
Dialogue Pertaining to Audio Cable - Please enlighten me since you are facing an uneducated newbie - Please kindly don"t screw me while preaching
引子
發燒音樂也懂人類的厚黑學, 看見賤金屬就不往前走。所以發燒線材裡面內置談判專家, 這些內置的談判專家的職責就是說服發燒音樂信號往前走。因為發燒線材裡面內置的談判專家知道, 喇叭/耳機單元的音圈裡面是鋁線, 是賤金屬。
Music signals played by Hi-End equipment are so intelligent and picky that they follow their owners" opinions. These signals will halt before reaching the spot where high purity copper meets base metal such as aluminium, the main element that consists of enamel wire wound up as the voice coi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d long been integrated into Hi-End audio cables and every such cable incorporates a negotiation expert under its snake skin for application of snake oil. The built-in negotiation experts will talk the Hi-End music signals into proceeding because they can come up with at lease one good cause.
如果談判專家偷懶,喇叭/耳機單元就會不響。發燒線材裡面內置的談判專家一上場, 就會告訴發燒音樂信號:」19世紀的時候鋁不是賤金屬, 血統也是貴金屬。 1827年弗里德里希·維勒用金屬鉀還原熔融的無水氯化鋁得到較純的金屬鋁單質。由於取之不易,當時鋁的價格高於黃金。" 這樣一來, 講道理的發燒音樂信號就肯往前走了。
If the built-in negotiation experts choose to lay back, speaker drivers and/or headphone drivers will stop working. Once the built-in negotiation experts get back on track, they will tell the Hi-End music signals a story:
"In 1827 German chemist Friedrich W?hler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by mixing anhydrous aluminium chloride with potassium and produced a powder of aluminium. Back then aluminium was precious and noble as gold."
Thus, the Hi-End music signals will ponder it a satisfactory reason and agree to move forward into the voice coil in speaker or headphone driver to produce vibrations.
你知道這種調音的 KNOW-HOW, 沒有技術儲備的廠家是不掌握的。可想而知怎麼把能說會道的談判專家內置到發燒線材裡面需要長期的文化沉澱。
You know, this kind of KNOW-HOW is proprietary and unknown to manufacturers that do not have a RD team of drama writers. You can imagine how hard it is to fabricate negotiation experts into the audio grade cables. That takes centuries.
對話線材 – 我讀書少該怎麼玩線材? — 我讀書少您別耍我系列
耳機小白一枚,試著用實驗去解答問題 實驗用品:UE900塞子 ,UE分線器,七彩虹c3,原裝耳機線兩根,自編耳機線兩根(一根成本20信號線;一根成本300純銀線,插頭焊錫取較好材質)。圖反了 本實驗採用高中最常用的控制變數法(金考卷暴露),採用分線器確保在只有線材差異的情況下同時感受聲音(同一聲道)的方法,來檢驗線材差異的影響。 首先,將塞子接到兩根UE原廠線的同一聲道上,然後用聽過上百遍的歌測試,並無明顯差異,在假設原廠線音色相同的情況下確定分線器不會造成影響。步驟二:將右耳塞子分別接到垃圾線和銀線的左聲道上反覆測試,同時與接原廠黑線的對比,歌曲用七彩虹播放多數流派的無損格式,(該過程測試約2小時,直到最後放棄)結果然並卵,木耳朵在排除腦放影響下沒聽出某處有明顯差異(你也可以認為我用的鹹菜都是垃圾線都一樣),更別提在完全換線的情況下聽出鹹菜的不同,所以本小白對「換線一耳朵」的言論保留意見(大觸勿噴)換個塞子當然一耳朵不同(滑稽),圖為渣渣定製和天天t2技術有限,就不用低端儀器測了。 最後本小白從科學角度相信線材影響音質,畢竟不是相同的東西,但是線材的改變對音色等影響絕大多數人分辨不出,如前面回答者所說:在將其他系統升級到頂端的情況下再考慮鹹菜。所以木耳朵和小白用原裝鹹菜就可以了,與其折騰鹹菜,換個塞子更靠譜。PS:耳機是為了享受更好的音樂,鹹菜煲機神馬的,高興就好,撕逼就無聊了。
耳機小白
以前一條入耳的線扯斷了 因為是隨身出街用的 平時圖書館也是用這條 聽得比較多 大概有300小時 很熟悉 稍微有一點點不同我都很確信我聽得出來換了一條線 聽感確實會很不一樣 低音沉(悶)了很多 鼓的聲音沒有以前那麼「脆」了 不過以前這個耳機的低音我也不是很滿意 尚能接受的改變 我還是覺得原廠線的感覺好 當然我那換的線確實算蠻便宜的 可能質量也就那麼回事我覺得聽感改變的原因有這麼兩點1.破壞調音曲線 (主要)大廠的調音肯定考慮了線材和腔體單元的整體性 換線無異於破壞了整體的設計2.耳機需要煲 就是加速老化 新線和單元的老化程度不同 (0 0我臆測居多)這有點像車上新噴的漆和出廠漆始終不搭調一樣 各個部分的老化程度肯定不一樣大多數號稱提高體驗的概念都是被誇大的。
對於這些邊際影響,我想關鍵的還是很多人分不清音色和音質的區別。也許有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到底是影響的音色還是音質,很多人都是區分不出來的。只能聽出來有變化,然後變好還是變壞就靠腦補了。
大部分可以用電磁波的理論來解釋,因為音頻是變化的交流電。比如線材的導電率會對音頻的相位產生影響,而頻率對相位也有影響。當頻率高的時候,相位差會比較大,頻率低相位差會比較小。當導線越接近純導體,這個相位差的變化越小。而相位差直接導致了耳機這段端的信號的不同。
模擬線材聲音有不小區別嘗試過換耳機線的燒友應該體會很深。
數字線對聲音的影響也是有的,這點很多了解一些通信方面知識的知友對此一直嗤之以鼻。
其實一說起數字線影響聲音,一群人都扎進數字信號傳輸方面,然後把數字線當做玄學拉出來批判一番。我覺得不應再在傳輸協議誤碼修正這些方面上爭論。
質量合格帶寬足夠的數字線材之間產生聲音的區別不是因為數字線對數字信號傳遞接受產生影響。這點應該毫無疑問。
數字線材影響聲音的原因應該還是影響了其中傳輸的電本身。整個音頻系統連接在一起是一個整體,如同電源線、耳機線、模擬信號線一樣,裡面的電最終都要匯聚到電聲轉換終端——耳機音箱。
總之應該從模擬線材和模擬電路影響聲音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比如同一個電源出來的電通過不同材質不同內部繞制方式不同抗干擾不同的usb線後濾波效果失真程度不同。。。
只要不是粗細長短電阻差太多 都可以忽略不計 影響聲音至少有幾百種因素 就這個幾乎可以忽略 我業餘玩樂器和錄音 音響器材最重要的還是功放和音箱 而這兩大件裡邊還有很多很多器件都比音箱線重要 比如分頻器 比如高音頭 比如箱體 甚至箱體里塞的海綿 倒相孔距離牆的距離 都比線重要
我不說是不是被誇大了,我只來說一個我的經歷。本來,我以為線材對聲音根本沒有影響,就是坑錢。只到有一天,我買了一條不到一米的,幾塊錢的公對母的延長線(就是因為便宜還包郵才買的,而且看起來做工很好,就當買個好看,到手之後做工還真不錯)。那天我插上這根線,打開播放器(手機直推),一耳朵就驚了,因為是一首很熟悉的歌,一耳朵就聽出來不一樣!我趕緊把線拔了,直接用耳機的插頭插到手機上再回到剛才那一句聽聽看,我去!真的有差別,而且很明顯!加上那段延長線之後的聲音清澈,高頻更明亮,但是低頻仍然很彈,整體聲音也沒有變薄,響度也沒有變小!這下子我以前對線材的偏見全沒了,我相信線材對聲音是有影響的了!而且我決定以後就插著這段線聽了,因為這正是我喜歡的聲音!當然了,這段經歷也告訴我,線材絕對不是越貴越好,可能就像娶媳婦兒,對眼了才行,這段線才幾塊錢而已,還包郵!
建議題主邀請些電子電氣的專業答主來,不講原理只講主觀的討論似乎不應該在知乎出現。
滿屏幕的『非專業人士』參考意義不大。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評論,覺得都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的實線體驗是:線材對耳機的音質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音源、播放器和耳機不變的情況下,換上不同的線材,對高低音,結象度,解折力以至音色聽感體驗都不一樣!例如:我聽BOH8覺得中底頻都很好,但高音的解力就不如魔聲錄音司2.0的高音那麼好,H8高頻結象度雖然不錯,但人聲的齒音還是比較刺耳,小提琴類的弦樂的細節不夠,弦樂味不足。把錄音司2.0的耳機線和H8調換後就明顯不一樣,H8的高音短板立即得到改善。高音更通透,人聲齒音柔和了,弦樂的細節也明顯增加,小提琴弦振的體驗真徹多了。H8的整個高音音色風格變得有點象H7,中頻變化不大,但低音量感比H7強,所以整體優秀了不少。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試試。廠家在設計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把線材配得如我們所期望?這問題應該不難理解。首先,線材和耳機的整體頻響是要配合的,因此,沒有絕對好的線材,只有相對好的。且好的線材很貴。並且,還和廠家對產品的聽音定位(偏好),設計師或品牌聽音風格的個性偏好以及生產成本和定價有關。其中成本因素有很大的影響。這點做過生意的人更能理解。有些朋友想從物理學趨夫效應理論去解析,但實際上單從趨夫效應理論一個維度得出的結論是不全面的。趨夫效應解釋了信號在傳輸中的衰減問題,線材對不同信號的傳輸衰減在音頻範圍是十分有限的,但傳輸過程不同頻率信號的傳輸速度受線材料影響反而較大。當不同頻率信號不能按同一速度到達終端,重新疊加後的波形就會和始端波形有差異,這就是所謂的相位失真。相位失真哪怕是微小的,都會引起聽聲音感覺不一樣,線材是產生相位失真的重要因素!
中國失業待業人數與日俱增,"換線"至少可以成為一條產業鏈,可以養活相當一部分人。就像煙草一樣,雖然明擺著有害健康還是要賣,畢竟能拉動內需,畢竟能刺激消費,畢竟能促進就業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換線其實還是有必要的。
這種事情其實很簡單,相同的耳機,不同的線材組合一下,讓那些認為有差別的人看不見線材只能聽聲音進行盲聽,每次聽完判斷哪個更好聽。。盲聽100人x100次,整理一下、結果就出來了。
相信我一定沒有差別,如果有的話,早就有人去吹了。那麼多賣線材和耳機的人不是傻瓜。我能想出來的他們早想到了。推薦閱讀:
※客觀地講,Beats 耳機的聲音值多少錢?
※聽音樂是前端更重要還是耳機更重要呢(不是發燒友,只是想聽好點的音樂)?
※為什麼美劇里的人物跑步時經常戴著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