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現在做免費模式必死」的理由是什麼?
馬雲在深圳IT峰會上回顧了自己創業15年來的歷程,他說:「十年前公司做免費,別人看著你死,今天你做免費,騰訊百度和阿里會幫你死。時代在變,如果你現在沒想好下一年怎麼走,就活不下去。」
我覺得要跳出這句話來理解這句話。
馬雲說這句話的本意是另外那句:如果你還在用5年前、10年前,前人的成功經驗去做企業,必死無疑。個人觀點:跑馬圈地的時代過去了,在利基市場,先要考慮企業如何掙錢生存而非一味的追求用戶數。創業公司在現有的市場形勢下,基本不可能再有機會做成微信這種量級的產品。容易遭到碾壓的產品模式可能連融資都比較難。馬雲說這話的意思,就是通過混淆「免費」和「零收益」這兩個概念來嚇唬別人,減少競爭產生。
沒有任何其他意思。
稍有頭腦的人都明白「免費」不等於「零收益」。馬雲就是通過免費模式幹掉易趣的。能幹掉馬雲的一定是新的免費模式。有結論之前,需要先看一下商業模式的問題。
泰莫斯定義商業模式是指一個完整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流體系,包括每一個參與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個參與者的潛在利益和相應的收益來源和方式。
商業模式_百度百科
其實不存在所謂的免費模式,只不過是分成兩種情形:
一是免費增值模式。部分功能和服務免費,想享受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務就需要付費。這個在最初電信業比較常見,然後擴展到其它互聯網服務領域。而零售業的免費試用是一種促銷手段,不是一種商業模式。
對於這種方式,選擇權在用戶手中,如果功能和服務不能讓用戶滿意,並且它對用戶的工作或生活沒有一定影響、不是不可或缺的,那用戶是不會付費的。另外,對用戶付費習慣的培育,也是需要良好的環境和長久時間的。在此之前,你得有足夠的錢來支撐自己活下去,不管這些錢是來自於投資者的投資,還是來自於自己的棺材本。二是廣告贏利模式。對普通消費者不收費,通過對企業的廣告收費來贏利。這也是互聯網領域最常用、談的最多的一種贏利模式。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一旦試用下來效果不錯,企業客戶是願意投入的,由此產生的利潤也是持續的。而難點在於這個市場相對成熟,諸如百度、Google之類的互聯網巨頭們已經瓜分了大部分的國內外廣告市場,現在進入的門檻比以前更高了,他們的競爭優勢和客戶資源是用十幾年的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堆積起來的,後來者如果想超越,如果沒有能夠提高廣告投放精準度的核心技術,那只有通過大量的資源投入才有可能了。
幾年前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互聯網同樣處於一個開拓進取、蓬勃發展的時期,投資人有錢的多、願意投錢的也多,賭的就是一個機會。但近兩年經濟形勢的萎靡不振也帶衰了互聯網,投資人也差錢了,謹慎了,因為通過實踐發現,能給人提供回報的項目不多,真正得到回報的人也少。現在再想通過燒投資人的錢、用免費來幫助產品推廣、然後佔領市場之後再尋求贏利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除了泥足深陷不得不跟著燒的,比如電子商務領域裡的例子。
最後再來看馬雲說的,他只是說了一句實話而已。把裡面的時間改一改,幾年前同樣適用,幾年後也是適用的。這不應簡單的歸於資源拼不過巨頭、燒錢燒不過巨頭這些理由,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必然的,而不是一上來就學別人先免費然後一定時間之後再收費,這不同於零售業把免費當做促銷手段那樣簡單,任何非實體商品交易及服務,在用戶消費習慣養成之後就難改了。
而且,一直以來的投資人融資面試,必問的問題之中就有「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它是影響你融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免費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迅速擴大用戶群,而從顛覆馬雲他們的遊戲規則,這是馬雲他們最害怕的,所以馬大忽悠要說免費的要死,要做收費的(哪怕是只收一分錢,用戶都會流失至少80%)。站著什麼立場說什麼話!這些巨頭最好大家都幫他們打工,這樣他們的江山才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我認為馬雲是對的,這也是對大家的一個善意的提醒。
能免費的商業已經有巨頭把持,小店幾乎沒有出路。
同時,互聯網的逐漸成熟,尤其是在中國,你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細分市場的收費模式也會到來,這也是機會。
立馬就去質疑馬雲,或者說些反對意見能讓你覺得自己很特別,但我不認為那是事實。理由是馬雲也開始用屁股決定腦袋了。
馬雲說話也不一定都對啊。 嚇唬人的。當初他是佃農的時候,他就說地主該死。現在他是地主,就想把佃農嚇死。別聽他的,該幹嘛幹嘛。他的意思是清明到了,燒紙可以,但別燒錢。不過互聯網的問題從來就不是燒錢,你永遠別浪費你客戶的感情就對了。馬雲的語錄部分是格局之談,因為他掌握了更為充分的預知信息,所以可以提前發聲預判;還有一部分是激動表達、衝動強化的展現效果。免費模式不會消忙,互聯網的免費模式如同傳統商家先嘗後買的套路是一樣的,隨失去了顛覆性的革新,卻依然有效。
如果單拿這話句來說,facebook,GG,twitter, Tumblr早已經死了一百遍了。
所以馬雲這句話應該有個潛台詞:『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或足夠的融資能力』。歸根結底,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是免費模式,那是學雷鋒。不管你最終的收費目標是哪些人:用戶、商家、企業、資本市場。你始終會找到一個為你的模式買單的人。前提只有一點,在你找到那個人之前,你有足夠的資金保證自己在『必死』之前存活下來。
——)以下回答不保證學術嚴謹(——
很多年前矽谷投資家對創業者有個必殺問題就是:「你的這個項目微軟會做嗎?」答會,就是:「那我們肯定競爭不過他們,這個項目沒希望。」
答不會,就是:「如果他們不做那就說明這個項目沒有意義,我們也不做。」真是問誰誰死,屢試不爽。後來的事大家知道了,美國兩個大公司分別從正反兩個角度抽了這種論調一個大嘴巴子。
後來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你這個項目谷歌會做么?」
後來過去了很多年,馬雲自己說出了這種話,
我大中華區域網不過是在從矽谷舊事罷了。信,就趕緊抱TAB大腿。
不信,就以血肉之軀為劍,殺上城頭,掀翻他們的王座。這個世界沒有神,如果有,他的命運也應該是被幹掉,被紀念,而非膜拜。作為一個十來年來一直關注免費資源的互聯網用戶,我絕對同意這個觀點。原因如下:第一、資金實力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當今的互聯網已經不同於當初的互聯網了,如果現在還用免費模式做的話,首先需要巨大的經濟實例作為支撐,但是現在的免費產品,即使有風險投資的支持作為後盾,實力比得過百度、阿里、騰訊幾大巨頭嗎?實力相差懸殊,就是乾耗也能把你耗死。網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僅現在有盛大網盤這樣十分有名的產品關閉,以後更會有更多的網盤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關閉。至於早晚,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第二、品牌效應和用戶群。陌陌應該算是國內較早的OTT軟體了吧,但是等騰訊也發現了這個需求後,迅速跟進、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微信。憑藉自身強大的品牌效應和龐大的用戶群,微信不費吹灰之力便成為了最大的OTT軟體。OTT軟體如此,別的產品也會如此。第三、盈利問題。現在的免費產品,不論Twitter也好,新浪微博也好,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流量,但是缺乏一個明晰的盈利途徑。投資人想的最多的還是賺錢,不能套現,投資人還會繼續砸錢嗎?第四、出路問題。縱觀當今的互聯網,免費模式的出路有三種。第一、找到盈利模式而成功突圍,但成功的少之又少,屈指可數。第二、缺錢缺人倒閉,這樣子的公司多得是。第三、就是被大公司收購。DNSPOD、DISCUZ!就是都是典型的例子。從盈利能力上來講,DNSPOD和DISCUZ並沒有多賺錢,騰訊對他們的收購更多的是戰略層面的考慮。但又有多少產品值得大公司進行收購呢?第五、用戶活躍度問題。在產品推出一段時間後,用戶往往會對產品產生厭倦的情緒,如何留住用戶,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比方微博吧,現在好多用戶都用煩了,變成只看不發,用戶活躍度下去了,產生的內容就少了,隨之用戶也減少了,如此循環,怎麼能夠不玩完?
大公司最怕的是兩個學生在車庫裡面弄出一個顛覆性的產品。國外的大公司會直接說出來,馬雲口上恐嚇心裡害怕
馬雲說的話你也信,馬雲的淘寶是靠什麼起家的,免費,淘寶不是因為免費,能有今天這麼多的用戶,免費的東西永遠都是最貴的!那就看怎麼做了!!百度會讓你死嗎?不會,搜索不是免費的嗎?使用QQ要收費嗎?這麼說吧!!他們這些人說的話,聽之任之,就是不可信之。
首先,任何一家公司離不開商業模式的運作,只是商業模式有很多種說法。
其次,馬雲只不過將「免費」和「免費模式」混餚一談而已,「免費模式」並不代表不盈利,它是一種思維,這種商業模式,只是通過「免費」來吸引用戶,進而鎖定客戶,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挖掘新的利潤點,「免費模式」只是賺客戶看不到的利潤,並且能在利他又利己的情況下去運作,凡事不是站在「三贏」的角度,終究是熬不久的。
因此,「免費模式」關鍵在於你的產業鏈條怎麼設計,怎麼去運作。咱不說都能像馬雲那樣,做成一大企業,至少運用好「免費模式」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在當下這個市場中更好的存活下去。
不知道馬雲說這話時他是怎麼想的,也不清楚所指範圍,就我的理解無外乎就是:
你動我的的乳酪?剁手!1、做與當下主流相同行業。自己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獨特的盈利模式,完全或核心仿照成功企業。現在互聯網運營模式大基調已定,砸錢砸不過巨頭、核心競爭力沒有,這種情況的確是找死。2、TX、BAIDU等互聯網行業核心就是擁有巨大的用戶資源,但是他們的用戶資源並非獨有,比如我用QQ同時也會有百度賬號等,巨頭企業不論是收購還是複製掠奪(最強互聯網山寨),目的都是為了保障用戶資源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的產品核心技術無法複製(很難實現)或難以複製呢?當你依靠核心技術拉到資金,你就可以攻城掠地了,當巨頭企業突破技術壁壘與你搶奪資源的時候,要麼你的技術已經革新升級,要麼你已經進入高盈利模式。這時候起碼有與巨頭對拼的底氣了。
做免費一定會死,除非你有足夠的資金,資金充足的可以砸倒阿里和騰訊。
馬雲無意識的產生了維護其資本的文化與話語,其權力使人們信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