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寡頭競爭的最後都是兩黨競爭,而不是三足鼎立或其他?

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沒有一家獨大。


三意味著混沌


有3家的時候還能浪,認為自己危險性沒那麼大,做事情還比較激進,往往會掛掉,剩下2家的時候,就以求穩為主,相當謹慎了


三足鼎立其實很不穩定呀 任何兩個聯合就可以消滅第三家 因此即使有這麼一個階段 也像三國時期一樣短暫 經常都是激烈的競爭 最後就會滅掉一家


無法三足鼎立啊,三國演義裡面確實表面上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弱勢的兩方還是會聯合起來對付強大一方。所以,政黨鬥爭的結果最終總是:執政黨、在野黨!現實中有一黨獨大的,有多黨的,那是人為設置的。


寡頭政體的唯一可靠基礎是集體主義。財富和特權如為共同所有,則最容易保衛。在本世紀中葉出現的所謂「取消私有制」,實際上意味著把財產集中到比以前更少得多的一批人手中;不同的只是:新主人是一個集團,而不是個人。


趨同,低熵


三國鼎立,其實也只是吳蜀聯盟對抗魏國,嚴格來說也是兩黨競爭,如果真的是三國勢均力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混沌了


具體怎樣不大清楚,就是記得貌似英國有三個政黨

以及在美國洋快餐貌似是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和賽百味都挺厲害的


經濟方面,只剩下兩個廠商這事兒題主說的太籠統,不靠譜。

用一個簡單的庫諾模型解釋寡頭競爭,假設其他條件均等的情況下,生產成本是不一的。如果消費者只購買價格最低的商品,那麼生產者就總有削減價格的衝動,直至利潤為零。

在這個過程中,生產者成本越高,就會越早退出市場。

至於為什麼只剩下兩個廠商,能想到的理由有:1.反壟斷法

2. 產品差異化

3. 寡頭彼此悉知削減價格會反過來有損自己,會彼此達成默契維持現有價格。這個問題並不需要「兩個人關係比較好」 參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用簡單的博弈論說,這個狀態是納什均衡吧。多一個廠商或者少一個廠商對大家都不好。


歪個樓,百度和谷歌顯然不適合放在這裡當例子!~


說句題外話,有很多時候三足鼎立是人們強行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發展到後來就成了倆家抱團干另一家,然後抱團的贏,沒多久新的矛盾出現,倆家自己開始斗。


因為沒有永遠的中間派,對與錯總有一個選擇。對與錯就是倆寡頭。人只是選擇站在那邊,雙頭鼎力是選擇的結果。


經濟學上的寡頭模型比如古諾模型和伯川德模型是雙方的,但這只是為了研究起來方便而已,並沒有排除大於二的寡頭模型。樓主列舉了很多雙方的情況,就得出了多數情況下只有雙方的情況。但實際並不是如此。汽車行業,電氣行業,採礦,鐵路交通,石油,這些哪個不是寡頭行業,我們看看,他們是否只有雙方呢?


具體專業的我也不清楚,但是是不是可以這樣類比一下:想想一下我們的太陽系,是否可以當他是內個壟斷的狀態,所有行星在太陽的引力範圍內穩定運轉。而宇宙中也存在某些穩定的雙星系統,兩個恆星,以及圍繞這兩個恆星的穩定運轉的行星。而在雙恆星系統再加入一個,就是傳說中的三體了,這個系統不可預測,軌道極不穩定,而圍繞其運轉的行星就如小說中的樣子,隨時可能改變軌道,被另一顆恆星捕獲,如果再加入一顆,兩顆……

消費者就是圍繞這些企業恆星運轉的行星,在壟斷和雙寡頭的情況下,市場穩定,在三個及以上的情形下,市場越不穩定,即消費者沒有穩定的消費對象,隨時改變消費偏好,隨時被另一顆更靠近其自身偏好的恆星捕獲。至於「恆星」是怎麼消亡的,暫時沒想那麼多,

不要罵我


百度和谷歌那不叫寡頭競爭


分頁阅读: 1 2 3